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大词典 >> 浏览文章

三业

梵语tri^ni-karma^n!i。(一)身口意三业。(一)身业,指身所作及无作之业,有善有恶,若杀生、不与取、欲邪行等为身恶业;若不杀、不盗、不淫,即为身善业。(二)口业,又作语业,指口所作及无作之业,有善有恶,若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等为口恶业;若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绮语则为口善业。(三)意业,指意所起之业,有善有恶,若贪欲、嗔恚、邪见等为意恶业;若不贪、不嗔、不邪见则为意善业。此外,另有非善非恶、无感果之力的无记之身口意三业。[别译杂阿含经卷五、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三、集异门足论卷六、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三末](参阅‘业道’ 5502)

 (二)就善、恶、无记等三性分业为善业、不善业、无记业。(一)善业(梵kus/ala -karma ),指以无贪、无嗔、无痴等为因缘之业。(二)恶业(梵akus/ala -karma ),又作不善业,指以贪、嗔、痴等为因缘之业。(三)无记业(梵avya^kr!ta -karma ),非以无贪、无嗔、无痴等,亦非以贪、嗔、痴等为因缘之业。[俱舍论卷十五、瑜伽师地论卷九、品类足论卷五、发智论卷十一](参阅‘三性’563)

 (三)又作三受业、三受报业。就苦、乐、舍三受,分业为顺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不苦不乐受业。(一)顺乐受业(梵sukha -vedani^ya-karma ),又作乐报业,指福业及顺第三静虑而受之善业。(二)顺苦受业(梵duh!kha -vedani^ya-karma ),又作苦报业,指非福业。(三)顺不苦不乐受业(梵aduh!kha^sukha -vedani^ya-karma ),又作不苦不乐报业,指能感一切处阿赖耶识之异熟业及第四静虑以上之善业。[俱舍论卷十五、瑜伽师地论卷九、品类足论卷五]

 (四)又作三时业、三报业。就现、次、后等三生之报,分业为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又作现报业、生报业、后报业。(一)顺现法受业(梵dr!s!t!a -dharma-vedani^ya-karma ),即此生所造,于此生成熟之业。(二)顺次生受业(梵upapadya -vedani^ya-karma ),即此生所造,于第二生成熟之业。(三)顺后次受业(梵apara -parya^ya-vedani^ya-karma ),即此生所造,于第三生以后次第成熟之业。[俱舍论卷十五、瑜伽师地论卷九十]

 (五)就界之上下及所感果之爱与非爱之别,分业为福业、非福业、不动业。(一)福业(梵pun!ya -karma ),招感欲界善果之业;此业能招可爱之果以益有情。(二)非福业(梵apun!ya -karma ),又作罪业。招感欲界恶果之业;此业能招非可爱之果以损有情。(三)不动业(梵anin~jya -karma ),招感色界及无色界善果之业。又色界、无色界之业,以定力之故,初禅之业必感初禅之果,二禅之业必感二禅之果;其业与果皆不动转,故称不动业。反之,欲界之业则能为他缘所动转,故称动业。[正法念处经卷五十五、俱舍论卷十五、顺正理论卷四十]

 (六)就施、戒、修,分业为施类福业事(梵da^na -maya-pun!ya-kriya^-vastu^ni )、戒类福业事(梵si^la -maya-pun!ya-kriya^-vastu^ni )、修类福业事(梵bha^vana^ -maya-pun!ya-kriya^-vastu^ni )。又作三福业事(梵tri^n!i pun!ya -kriya^-vastu^ni )、三类福业事、三性福业事。略称三福业。瑜伽师地论卷九(大三○·三一九下):‘施性业者,谓若因缘,若等起,若依处,若自性。彼因缘者,谓以无贪、无嗔、无痴为因缘。彼等起者,谓无贪、无嗔、无痴俱行,能舍所施物,能起身语业思。彼依处者,谓以所施物及受者为依处。彼自性者,谓思所起,能舍所施物身业语业。如施性业,如是戒性业、修性业,随其所应应知。此中,戒性业因缘、等起如前,自性者,谓律仪所摄身语业等。依处者,谓有情、非有情数物。修性因缘者,谓三摩地因缘,即无贪、无嗔、无痴。等起者,谓彼俱行引发定思。自性者,谓三摩地。依处者,谓十方无苦无乐等有情界。’[中阿含卷十一牛粪喻经、增一阿含经卷十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

 (七)就律仪、不律仪、非律仪非不律仪等三种之别,而分业为律仪所摄业、不律仪所摄业、非律仪非不律仪所摄业。(一)律仪所摄业,又作律仪业。有三种:别解脱律仪所摄之业、静虑等至果断律仪所摄之业、无漏律仪所摄之业。(二)不律仪所摄业,又作不律仪业。瑜伽师地论卷九列举十二种不律仪类所摄之业,即:屠羊、贩鸡、贩猪、捕鸟、罝兔、盗贼、魁脍、守狱、谗刺、断狱、缚象、咒龙。(三)非律仪非不律仪所摄业,又作非律仪非不律仪业。除上述之律仪业及不律仪类业外,其余一切善、不善、无记业均是。[发智论卷十二、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八](参阅‘非律仪非不律仪’ 3709)

 (八)就三世,分业为过去业、未来业、现在业。(一)过去业,谓住于习气之位,或已与果,或未与果之业。(二)未来业,谓未生未灭之业。(三)现在业,谓已造已思而未谢灭之业。[发智论卷十一、俱舍论卷十七、瑜伽师地论卷九]

 (九)就三界之所系,分业为欲界系业、色界系业、无色界系业。(一)欲界系业,谓能招感欲界之异熟而堕于欲界之业。(二)色界系业,谓能招感色界之异熟而堕于色界之业。(三)无色界系业,谓能招感无色界之异熟而堕于无色界之业。[发智论卷十一、瑜伽师地论卷九、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五]

 (十)就学、无学、非学非无学等三种之别,分业为学业、无学业、非学非无学业。(一) 学业(梵s/aiks!a -karma ),异生、非异生之学相续中之所有善业。(二)无学业(梵as/aiks!a -karma ),无学相续中之所有善业。(三)非学非无学业(梵naivas/aiks!a -na^s/aiks!a-karma ),除前二种外,其余相续中之所有善、不善、无记业均是。

 (十一)就断与非断之别,分业为见所断业、修所断业、无断业。(一)见所断业(梵dars/ana -heya-karma ),即招感恶趣之不善等之业。(二)修所断业(梵bha^vana^ -heya-karma ),即招感善趣之善、不善、无记业。(三)无断业(梵aheya -karma ),即世、出世之诸无漏业。[瑜伽师地论卷九、品类足论卷五、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五]

 (十二)就身语意三业之染污情形而分业为曲业、秽业、浊业。据俱舍论卷十五载,即: (一)曲业,依谄而生之身语意三业。(二)秽业,依嗔而生之身语意三业。(三)浊业,依贪而生之身语意三业。然瑜伽师地论卷九另有异说。[发智论卷十一、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七、大乘义章卷七]

 (十三)就应作、不应作、非应作非不应作等三种之别,分业为应作业(梵yoga -vihita-karma )、不应作业(梵ayoga -vihita-karma )、非应作非不应作业(梵nayoga -vihita-na^yoga-vihita-karma )。俱舍论卷十七(大二九·九二上):‘有说,染业名不应作,以从非理作意所生。有余师言,诸坏轨则身语意业亦不应作,谓诸所有应如是行,应如是住,应如是说,应如是着衣,应如是食等;若不如是,名不应作。由彼不合世俗礼仪,与此相翻,名应作业。有说,善业名为应作,以从如理作意所生。有余师言,诸合轨则身语意业亦名应作,俱违前二,名为第三,随其所应,二说差别。’[顺正理论卷四十三]

 (十四)就喜、忧、舍三受,分业为顺喜受业(梵saumanasya -vedani^ya-karma )、顺忧受业(梵daurmanasya -vedani^ya-karma )、顺舍受业(梵upeks!a^ -vedani^ya-karma )。[俱舍论卷三、俱舍论光记卷三]







• 念佛不夹杂就灵 / 十念法 • 得失心没有了,你怎么会不自在? • 他没有放过牛,可是他很内行 • 要把死字贴在额头上 • 入无上正等正觉 • 胃不好把胃割掉,肝不好把肝割掉 • 发脾气 • 随文入观 • 老百姓是享福的 • 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 • 把情执放下 • 真正皈依三宝,身光就不一样了 • 我执不破,你不能入门 • 要消除业障,要懂得忏悔 • 阿弥陀佛现前,才能跟他走 • 佛法讲大慈大悲 • 心物是一不是二 • 一天到晚讲废话,这是业障 • 有了钱,什么毛病都来了 • 饮酒本身没有罪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做父母的不尊重老师 · 灵鬼确实有 / 迷信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 把恶运转成好运 · 做出好样子给大家看 · 修最胜福田,不需要钱 · 妙音就是念佛 · 念佛的好处 · 我们对鬼神,不能不刮目相看 · 人家给我算命,都说我是短命相 · 一心一意念佛的人,这种人最有福 · 佛力加持 · 现在修行,人不如鬼 · 我们学得跟佛一样,这才叫学佛! · 韩国人质金善日 · 用真心不用妄心 · 发 财 · 上不上,下不下,最难度了 · 《轻松学佛法》简介



· 肉袈裟 · 印光大师:人间美事莫如念佛 · 遮情表德 · 胡小林: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放在心上,西... · 印光大师:净土决疑论(法宣法师白话译) · 自力佛力愿力 · 一切种妙足三昧 · 佛母 · 蔡礼旭:女孩怎么挑选对象 · 一乘真实三乘方便 · 印光大师:妖魔鬼怪,都有神通。愚人见其有... · 草书经 · 菩萨二心 · 海涛法师:修行,修到最高的阶段是什么,看... · 海涛法师:诸佛名号功德 · 宣化上人:修道要学基本法 · 运心 · 刘素云:学佛人的样子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