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今天是:

南无阿弥陀佛

一心念佛,放下万缘即布施。一心念佛,伏诸烦恼即持戒。一心念佛,无诤无求即忍辱。
一心念佛,不稍夹杂即精进。一心念佛,妄念不起即禅定。一心念佛,信愿往生即智慧。
真实心中念阿弥陀佛,就得一切诸佛护念、保佑。菩萨、天龙八部、鬼神拥护。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蔡礼旭 >> 浏览文章

蔡礼旭:习气的知,悔,改

  我们冷静想一想,我们都知道自己有习气,知道多久了?也没有不承认。比方,对,我脾气大、我很容易急躁、我做事太随意了、我有时候答应别人都忘了、我有时候有一些疑问也不懂得主动赶快去问人,我们都知道,有没有悔?这个悔就不一定了。悔当中有什么?悔当中有对於圣人的尊重,我不能糟蹋孔子的教诲;有对於师长的感念,师长教我这么多,我不能消遣他的教诲,不能糟蹋了;有对於自己的悔恨、反省,不能糟蹋自己的光阴,不能得过且过,我都三十、都四十了,这一生不能白来一遭,得要成就自己的明德。知跟悔,悔是更深,那个悔会形成一种动力。假如没有形成动力,叫因循苟且,那个知就很浅了。悔之后,当下就愿意去改,然后愈挫愈勇,它会反覆,但是会不断不断的砥砺自己,最后把它突破,彻底把它改过来。

  比方「凡出言,信为先」,好不好做?我最近也常常遇到,我们同仁说,「蔡老师,你答应我一件事。」我的心脏就开始跳,他说答应他一件事,我可能又忘记了。但是,假如我忘记了,马上又说,「我最近太忙了。」这句话叫「倘揜饰」。你看,人那个念头,相续不断可能都跟经教不相应,自己假如不冷静看不到。马上要道歉,进而宁为成功找方法,为什么会忘?没有赶快记下来。有!我记在本子了,忘了翻。那你要进一步,你每天要翻。或者是有,我昨天晚上翻了,可是下午的事早上我又忘了。那你的习惯要变成每天翻三次,早上起床翻一次,中午吃饱睡午觉以前翻一次,傍晚又翻一次,你就不容易忘。甚至於还是忘,那还有一个方法,把你的手机设定好,到那个时间,哒哒哒哒,然后上面还写哪一件事,你就不会忘。所以这又是一个心态,宁为成功找方法。

  孔子有没有教?有。还是孔子的感叹,今天怎么夫子的感叹都来到现场?夫子又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翻成白话文就是遇到事情不知道怎么办,该怎么克服,赶快去想方法,没有这么主动解决问题的态度的人,夫子说,我也拿他没办法了。因为他没有这个主动积极去落实的话,学再多的东西,他没有办法用上去,他会有太多的藉口不去做,他就不可能有突破。

  摘自:《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00集

 







• 这个人就成佛了 •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 大家来赏月,每个人心情不一样 • 牛死了后,神识生天 • 一定要把贪嗔痴给念掉 • 知名度高是麻烦事情 • 临命终时享福 • 现在人纵欲、造业,这个很可怕 • 他很可怜,没有人教导他 • 结而不昏,那才叫高明 • 这是他迷惑颠倒,决定不能怪他 • 教之道,贵以专 • 儿子投胎去做狗 • 老鼠、蟑螂、蚂蚁,你不要小看它 • 生老病死 • 这才叫学佛 • 值得骄傲,那就完了 • 他的积极是吃喝玩乐 • 你不能够欺骗鬼神 • 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是怎样的?







· 八、皈依的修习 三、《仪轨》中忏悔的说... · 六、皈依的学处 三、共同学处 · 九、结束语 · 七、皈依的利益 一、入佛子数 · 八、皈依的修习 一、如何修习皈依 · 七、皈依的利益 四、集广大福 · 三、认识三宝 三、内在三宝与外在三宝 · 五、皈依的正行 四、法随法行 · 七、皈依的利益 七、随愿皆成 · 七、皈依的利益 六、人与非人不能为灾 · 五、皈依的正行 二、听闻正法 · 二、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一、认识暇满... · 一、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 三、因... · 皈依修学手册 · 三、认识三宝 一、何为三宝 · 八、皈依的修习 四、《仪轨》中七支供的... · 八、皈依的修习 五、《仪轨》中发愿的说... · 五、皈依的正行 一、亲近善知识



· 定弘法师:工作,学佛,尽孝不是矛盾的 · 果卿居士:不要被所谓的“双修”所误 · 陈大惠:什么是感恩? · 海涛法师:美满家庭经典 · 海涛法师:生命的智慧[梅州千佛塔寺] 下 · 蔡礼旭: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 海涛法师:心无怨恨,在人间已有天福,一念... ·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为了利益众生... · 蔡礼旭:为什么人年龄越大每天笑的次数越少 · 学诚法师:佛在世的时候,已有文字的经律流... · 海涛法师:认识业力 · 印光大师:自古高僧,或古佛再来,或菩萨示... · 印光大师:盲聋喑哑等残疾人念佛能够往生吗... · 戒妄语 · 学诚法师:所谓感情,本质就是执著 · 五戒十善 · 印光大师:念佛为什么不可著外境相? · 良心上的谴责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527923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