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学读物 >> 佛光教科书 >> 第五册 宗派概论 >> 浏览文章

第五册 宗派概论 第七课 法相宗

 

  第七课 法相宗
 

  本宗依据《解深密经·法相品》而立,主张一切诸法的体性、相状都是唯识所变,故将宇宙万有的一切现象分析其性相和体性,并加以组织化、系统化,所以称法相宗,又名唯识宗或有相宗。唯识学说建立种种「法相」,以解释宇宙人生的真理,力矫空宗末流断灭空的偏执,故名「大乘有宗」。
  
  唯识思想的发展,在佛教教理史上是一大迈进,从阿含、般若、中观乃至瑜伽,逐渐开展,这是印度佛教思想愈趋缜密、圆融的过程。在公元四、五世纪,无著的《摄大乘论》和世亲的《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为唯识思想的代表著作。主要说明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意识,并非实存的「境识俱空」,又称为「真实唯识说」,由真谛三藏传到中国,形成摄论宗。另外,主张「境空识有」的「方便唯识说」由陈那、无性、护法等唯识论师的传承,经由玄奘大师传到中国、日本,才有现今的法相宗。
  
  公元七世纪间,我国玄奘大师西行求法,曾在那烂陀寺从瑜伽论师戒贤受学五年,传承《瑜伽师地论》及十支论的奥义,开创了中国的法相唯识宗。玄奘大师归国后,住持长安大慈恩寺,在弟子窥基的协助下,以护法的注释为主,融合印度十大论师之说,综合而成《成唯识论》,此论为唯识宗的百科辞典,加上窥基的《成唯识论述记》,是研究法相宗不可缺少的重要典籍。窥基大弘法相唯识学于慈恩寺,世称慈恩大师,故本宗又名「慈恩宗」。
  
  窥基慈恩宗一系由慧沼继承法脉,续传智周。智周传如理,其后中国唯识宗逐渐衰微,传承不明。直至清末民初,有太虚大师及欧阳竟无、王恩洋、梅光羲、韩清净、朱芾煌、周叔迦、唐大圆、熊十力等居士学者致力于法相的研究。台湾早年有慈航菩萨阐扬唯识,著作《相宗十讲》,后有印顺导师作《唯识学探源》、演培法师作《八识规矩颂讲记》、杨白衣居士作《唯识要义》等。近期也有不少法师学者致力于唯识教义的专研与著述。
  
  唯识教义分项略述如下:
  
  一、五位百法:「百法」是万有的分类。研究唯识学,必须先了解诸法名相,这是进入唯识之门。世亲菩萨从无著菩萨学习大乘法相教义后,造《百法明门论》,乃将万法归纳为五位百法。
  
  二、万法唯识:宇宙森罗万象都是靠第八识--阿赖耶识无始以来所含藏的种子变现出来的。如果能够认识一切唯心所造,唯识所变,了解一切万法都是不实在,因而断除妄执,可以了生脱死,回归涅槃清净之体。
  
  三、种子现行:百法中,除了无为法以外,其余的有为诸法,皆从种子生起。第八阿赖耶识含藏著产生「色」、「心」诸法现行的作用,称为「种子」。当「种子」遇「缘」起「现行」时,就变现而成森罗万象,因此说阿赖耶识是宇宙的总体、万有的根源,此称「阿赖耶缘起」。譬如喜舍心的种子现行时,见贫困者而心生欢喜,行布施,舍财物;看过巴黎铁塔的相片,再见到实物时,会产生熟悉感。
  
  四、四分说:唯识学者为论证「唯识无境」的理论,说明主观精神对于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提出心所四分说,即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所有心的作用,是由相分乃至证自证分四领域成立,且不离心识而存在,强调用心看心的原理。譬如照相,景物为「相分」,相机为「见分」,照相者为「自证分」,照相者调整焦距镜头要将景物清晰摄入的作用为「证自证分」。
  
  五、三类境:瑜伽学派将吾人所认知的尘境分为三类,即性境、独影境、带质境。
  
  六、三性与三无性:依「有」的观点而言,一切诸法有三种自性(体性相状),即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等三性。依「非有」的观点而言,「识」有「境」无,故立三无性: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由以上三性、三无性之说,而立「非有非空」的中道,即三性、三无性具有不即不离的关系。
  
  七、五性各别:众生依据个别不同的阿赖耶识种子,具有五种不同性质,可分为声闻、独觉、菩萨、不定、无性等五种种性,而定「可成佛」或「不可成佛」之说。
  
  本宗立三时教,以判释佛陀一代所说教法。三时即第一时有教,第二时空教,第三时中道教。前二时为方便未了义教,止于偏有、偏空,第三时所说为中道真实义的圆满教,属了义教。唯识宗是属第三时的中道教。
  
  修学唯识最终的目标就是「转识成智」。识,是生死的根本;智,是佛性。一切的境界由于心识的分别作用,而有美丑、好坏、优劣的种种差别。如果我们能够显发佛性,泯除心识的虚妄分别,则能如实地了悟世间的实相,不被纷乱动荡、光怪陆离的现象所迷惑。如果我们能善于调伏自己的心识,再痛苦的事,也能逆来顺受,甘之如饴。因此,如何转妄识为智慧,是解脱的重要途径。唯识宗说转八识成四智,即:第一、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第二、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第三、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第四、转第八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
  
  唯识学所立的名相为佛学名相的基础,说理缜密,分析心理过程透彻,虽有「俱舍八年,唯识三年」之说,然其主张与实际生活多所相应,堪称为佛教的心理学。如果有心学习,可依《成唯识论》所记载的修道次第,一步一步探讨、深入,必能臻于转凡入圣的境界。
 

 







• 身心清净,一丝不挂 • 佛所说的一切,你自己要去验证 • 他装心脏病,真的得了心脏病 • 散财是保财最妙的方法 • 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 误导众生 • 念佛能得度,但是他不信 • 废话多,你的烦恼就多 • 学佛的人,都知道修布施,为什么效果不彰? • 念佛人最积极 • 不爱财富的人很少 • 戒嗔 • 最有智慧的人 • 看 破 • 佛光遍照,它也照不到你 • 少正卯生在今天,一定拥有很多选民 •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 拿钱去做好事 • 我们有好地方去,何必要躲避 • 反常 / 这是自作自受,这没法子!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印光法师语录 · 印光大师答:念佛人为什么也会惨死 · 印光大师对十念的开示 · 印光法师:为人与教人 · 印光大师:如何劝导年老者认真修持净土 · 印光大师:怎样更好念佛? · 印光大师:怎样做真念佛人? · 印光大师说怎样念佛死后才能往生极乐 · 印光大师:不得侵占寺产,僧众不肯修持,便... · 印光大师:诚心求佛 幸免抢劫 · 印光大师: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 · 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之八【4】 · 印光大师:不可把炼丹运气之长生法当作佛法 · 印光大师:念佛人如何尽孝? · 印光大师:须常怀惭愧 · 印光大师:制取大悲水的方法 · 印光法师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八) · 印光大师:邪淫的几种现世恶报



· 大悲咒句解 36、伊酰移酰 · 佛法之可贵处 · 印光大师:劝励英才发愤为学,以作顶天履地... · 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九... · 蔡礼旭:人太老实会吃亏、上当、受骗吗? · 海涛法师:爱而不依恋的人生 3 · 蔡礼旭:不要把时间耗在患得患失之中 · 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三十八... · 法界次第初门 · 蔡礼旭:修身为本才能做好每个角色 · 印光大师:浮生只此一梦 · 三密加持 · 六正 · 昆仑嚼生铁 · 如来甲胄菩萨 · 长部 · 丹田 · 妙莲老和尚:你为儿孙做牛做马值得吗?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