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印光大师 >> 浏览文章

印光大师:念佛一心不乱与念佛成片的差异

“念佛成片”是印光祖师提出的概念
1.光近来得一摄心念佛方法,若已成片,固不须此。若未成片,此法实易为力。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补·法语开示)

2、 良由惟仗自力,不求佛加,丝毫惑业不尽,生死决不能出。净土则具信愿行三,便可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永出生死。悟证者顿登补处,未悟者亦证阿鞞。所以华藏海众,悉愿往生。宗、教知识,同生净土。良由全仗佛力,兼自恳心。故得感应道交,由是速成正觉。为今之计,宜屏除禅录,专修净业。于一尘不染心中,持万德洪名圣号。或声或默,无杂无间。必使念起于心,声入乎耳,字字分明,句句不乱。久之久之,自成片段。亲证念佛三昧,自知西方宗风。是以观音反闻闻自性之工夫,修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净业。即净而禅,孰妙于是!(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

3、复马契西居士书四 念佛不能纯一,必须制心不令外驰。久久自会纯一。成片者,纯一无杂之谓也。

印光祖师:未达一心不乱的临终念佛状态是什么样的:“《观经》五逆十恶,将欲命终,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此不论僧俗男女,但能教彼念佛者,即名善知识)教以念佛,或止十声,或不及十声,直下命终,亦得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此之十念,比平常之十念,其猛切有天渊相殊之势,故得往生也。以地狱极苦所逼,其一闻佛名,乃以全副精神为之称念。除此念外,绝无他念。虽非亲证一心不乱,然其心毕竟了无异念。当此之时,绝无有三心二意、疑信相参之心相,故不言及谤法。即平素谤法之人,亦必如堕水火以求救援,何暇生疑起谤耶?”(《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陈薪儒居士书》)

印光祖师开示:《观经》下品下生,是约已见地狱至极之苦相说。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闻佛名,哀求救护,了无余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虽是乍闻乍念,然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故虽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四十八愿,乃约平时说,《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说。由时事不同,故摄否有异。

印光祖师:"阿弥陀经,所说简略。然生者工夫功德,各有无量无边之差别。其往生品位,亦有无量无边之不同。言九品者,不过略指大纲耳。若至一心不乱,则与观经上品上生同。其未至者,与恶业重而将堕者,固亦当与观经中中下品同也。非此经专接引一心不乱者,余皆非此经所摄之机也。如是,则三经固是一经。否则,便是执文悖意,其过非小。”(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复念佛居士书)

《印祖文钞》复袁福球居士书
所言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念,久当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摄心净念之功德,当必稳得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事一心,若约蕅益大师所判,尚非现世修行人之身分,况理一心乎。以断见思惑,方名事一,破无明证法性,则名理一。若是内秘菩萨行,外现作凡夫,则此之二一,固皆无难。若实系具缚凡夫,则事一尚不多得,况理一乎。

 

【印祖开示】与佛相应之人,临终破坏净念决定不能往生
  昨接汝及范古农之书,知汝宿世固有善根。然犹以文人习气未除,几致不得实益。今则实行其事,犹不知自利利他之相关甚巨。且勿论外人,即自己丈夫,儿女,媳妇,孙等,均当教以常念佛号。一则令彼等同种善根,当此大乱之世,若不以佛为怙恃,则危险可虑。二则不于平时令彼等操练熟习,一旦汝欲谢世,彼等以世俗知见,预为瞎张罗哭泣。则汝纵有净功,可以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一经此种动作,破坏净念,决定仍复留住娑婆。则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六道受轮回矣。是以劝眷属念佛,为最要紧之一件大事。《续编·复觉明居士书(民国二十三年)》
 

 

藕益祖师开示:真信切愿散心念佛的是欲最后十念一念是欲界定散心或未到定散心境界,非刹那生灭散心。

  蕅益大师关于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十念往生的开示:问,大本有一念定生彼国,疏中不及。岂以此经七日入定乃生,故拣去刹那生灭之一念邪。若释一以义不以数,大本不应系十念后。若止如经文,作一念喜爱,何不动如来佛刹,不以爱恋得生。
  答,按宝王论,利根之士,元只一念往生。钝根之人,临终十念脱苦。一念者,一心不乱之一念也。当知十念,七日十日七七日九十日等,究竟亦唯一念。此一念,断非刹那生灭之散心,亦不必四禅四空之禅定,故云一念喜爱。阿閦经喜恋心,本指欲染。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开示:非生灭心就伏住了烦恼
  “问曰。弹指顷六十念。念念生灭。云何一心常念萨婆若。不令余念得入。答曰。心有二种。一者念念生灭心。二者相续次第生。总名一心。以相续次第生故。虽多名为一心。是时不令贪恚等心相续得入。” 藕益大师:净土的旨全在《妙宗》一书。---与周洗心藕益大师:《妙宗钞》一书,不可动一字。---复唐宜之

  藕益祖师《阿弥陀佛要解》开示:
  问:十念一念并得生,何须七日?答:若无平时七日功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

  《妙宗钞》开示:下品下生“十念相续念佛境界”是未至定或欲界定之散心念佛。具体内容见下:
  据下 经说。下下品人以苦逼故不遑念佛。但十念顷称彼佛名。心虽相续终不可类见日定心。因何同在第九品位。答彼由造逆及作众恶。临终苦逼得遇善友为说妙法。虽不 能念彼佛三身。怖地狱故。苦切称名具足十念。既绝后恶即乘此念。托彼莲中名下下品。今论始行乐习三昧亲善知识。闻法了心。本具净土依正诸法。标心具修十六 观法。故先观日令心坚住。望后诸观此当末品。彼人虽即不成事定。而能十念称佛不散。亦为定摄复兼临终勇决之力。故得预於第九品也。
  藕益祖师关于散心、定心的开示: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
  藕益祖师对《妙宗钞》的评价见下:
  藕益大师:净土的旨全在《妙宗》一书。---与周洗心
  藕益大师:《妙宗钞》一书,不可动一字。---复唐宜之


  净空法师:未到定或欲界定是念佛往生所需之最低功夫
  如果在净土法门,说实在的话,连那个初禅的定我们达不到,我们也能往生,这我们放心,得大自在!初禅是真得定。我们要什么样的功夫?我们只要有夜摩、兜率的功夫就行。夜摩兜率是欲界,没得定。没得定是什么?他修定,修定不及格,所以这种定在佛教里有个名词叫「未到定」,虽然修定没成功,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譬如六十分及格,他只有二十分,所以他色界天去不了,他还只能在欲界。但是我们念佛这个功夫能够有二十分就能往生。他们要到六十分才能到初禅天,我们只要二十分、三十分就可以带业往生。你说完全没有,没有不行,不能往生,最低限度修定也有个二、三十分,这样程度才能往生,这是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的,不至於在这一生把我们这么好的一个机会错过。所以一定要修,要认真的修。



 

 

黄念祖大德的开示如下:
《要解》说,信愿持名是一乘成佛的真实之因,有因必有果,这个真因必然得到四种净土,一乘成佛的真实妙果。四种净土,即是(一)凡圣同居土,(二)方便有余土,(三)实报庄严土,(四)常寂光土。信愿持名而未能断见思二惑的人,往生凡圣同居土。因为仍有二惑,故虽往生仍是凡夫。若能念到事一心,断了二惑,就生方便有余土。若念到理一心并破无明,往生实报庄严土。破一品无明就分证一分法身,所以也分证到常寂光土。能生实报土那就是别教中的地上菩萨。

《妙宗钞》开示:三心六念或闻或修。未能伏惑属下三品。以此伏惑入中三品。能破二惑方预上三。
藕益大师:净土的旨全在《妙宗》一书。---与周洗心 藕益大师:《妙宗钞》一书,不可动一字。---复唐宜之

幽溪大师《圆中钞》开示:

《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疏》若者。不定之辞。利根一日一念。钝根或至七七日。行成。纵未破惑。定为往生之因。

《钞》经文既云若矣。又增数至于七日。是则往生之因。要在持名。阶于一心不乱。而人根利钝。日数限乎七等。若利根者。一日成乎一念。钝根至于七日。而解中又增云七七者。此或约极钝根者为言。或约行门逾增胜者而说。然则持名一心不乱者。因也。得一念者。约行成而为言也。纵未破惑。定为往生之因者。此言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也。盖言若能伏惑。临终正念自然现前。往生净土必矣。
印光大师开示:《佛说阿弥陀经》,得莲池《疏钞》、藕益《要解》、幽溪《圆中钞》,法无不备,机无不收.

 







• 心里面有佛,那叫真正念佛 • 智慧开了,才能解决问题 • 香火很盛,人多庙大 • 他当然快乐 • 无论从事哪个行业 • 我们要懂得报恩 • 她有天眼通 • 心慈悲,相就慈悲 • 净是佛的归宿、佛的圆满 • 为一切众生服务,为一切众生造福 • 出家人常到道场化缘 • 你要是恢复了无量觉,你就是阿弥陀佛 • 这叫回光返照 • 退转之后,一世不如一世 • 教学不能不谨慎 •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还有什么好争的? • 愿解如来真实义,不简单! • 一天到晚念钞票 • 随缘度日就好,不要去计较 • 星球能够存在,一定是善恶混杂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蔡礼旭:劝人的前提是信任 · 蔡礼旭:所有的烦恼根源都在没把自我放下 · 蔡礼旭:用反省的心来面对一切的境界 · 蔡礼旭:人为什么会浪费时光原因在哪 · 蔡礼旭:感恩是和谐相处之本 · 蔡礼旭:择偶重要的是德行 · 蔡礼旭:善学的人要听话、要有恒心 · 蔡礼旭:不谤国主 · 蔡礼旭:让位于贤 · 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 · 蔡礼旭:把事情做熟练需要一个过程 · 蔡礼旭:耐烦确实得从侍奉自己父母开始提升 · 蔡礼旭:老师谈十大垃圾食物的危害 · 蔡礼旭:让人能受益才叫好人 · 蔡礼旭:对事情能够很有责任心不是长大的时... · 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2 · 蔡礼旭:谨言 · 蔡礼旭:家庭教育的原则要统一



·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四篇 净土门 3 ... · 烧纸钱有没有用 · 对偏正 · 朝参暮请 · 蔡礼旭:君子不自称,非以让人,恶其盖人也 · 无生相似过类 · 拉巴堆钦 · 腊 · 宣化上人:修行修什么 · 是何因缘,男婴竟身着须曼花衣出世? · 十六 · 恭御陀国 · 器界说 · 妙莲老和尚:学佛不要只会念佛,还要会认错 · 惟则 · 大种 · 印光大师:做善事对念佛有没有妨碍? · 善修奉行十念法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