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学读物 >> 人生之路 >> 浏览文章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六篇 极乐国土 2 散善三福

散善三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佛一教阿难修习净业三福,可得往生:二教阿难修习十六观亦可得往生。

  以散心修习三福,称为散善,以定心观净土之依、正二报是定善。

  佛劝修之净业三福是: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世福)。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戒福)。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行福)。

  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第一福是世福,又名世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为世俗本来应有之孝、悌、忠、信善法,是敬上行。善导大师云:「父母者世间福田之极,佛者即是出世福田之极。」佛住世时,因天下饥荒,三天空钵不得食,有比丘不忍,变卖三衣换得一饭供佛,佛对比丘说:「三衣是三世诸佛之幢相,此衣因缘极其尊贵,极其恩重,你今变卖而得此饭,我领你好心,但不能消受。」比丘怪而问佛:「佛是三界福田圣中之极,您不能消受,谁能消受呢?」佛说:「你母可健在?可拿去供养你母亲。」比丘说:「佛尚且不消受,我父母又岂能消受呢?」佛说:「可以消受。父母生你身,于你有大重恩,可以得消。」佛又问比丘父母信佛否?比丘答不信。佛说:「你以此饭送他们,他们定当心生欢喜,此后定会发信心,但你先教受三皈依,方能消受此食。」由此可知,父母恩大,必须孝养。「慈心不杀」是慈下行。

  王日休居士之《龙舒增广净土文》卷四云:「全持斋戒,又礼佛念佛,读诵大乘经典,解第一义,以此回向愿生西方,必上品上生。(中略)能持五戒,常不失人身。若修净土者不在此限也。若全持十戒加以如上文所言,功德固上品上生矣。若止持五戒而修净土,亦不失中品上生或上品下生。若又不能持五戒,岂可以不戒杀生乎?杀生为五戒之首,亦为十戒之首,亦为比丘二百五十戒之首。是不杀则为大善,杀则为大恶。(中略)若止能持此不杀之一戒以修净土,已不在下品生矣。不肉食是为大善。若因疾病而食三种净肉时,须对所食众生,念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四十九遍,以祈彼等往生极乐。此一说法,为明代以后居士行法之轨范。」「慈心不杀」外,尚要修行十善,修十善业是止行。何谓止行?止行是止善与行善之并称,是止恶修善,远离犯罪,是消极之止善。勇猛精进,是积极的行善。不杀生之人,非单止杀生之恶,并兼行放生之善。止杀是止善,放生是行善,佛教称为止行。身离杀盗淫三邪,口离两舌、恶口、妄语、绮言四过,意断贪、瞋、痴三恶是行十善。此第一福是凡夫世福,是住生之基本条件,如不兼修第二福及第三福,只得人天福报。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第二福是戒福,又名戒善,是小乘善。受持三归,是归依佛、法、僧,三归是入道之初门,五戒、八戒是在家戒;沙弥所受之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是出家戒,又名众戒,不犯四重,名具足众戒。四重是指比丘极严重之四种禁制,全称四重禁戒,违犯四重,得四波罗夷罪。四重即:(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指与人或畜牲行淫事之不净行。(四)妄语是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欲受具足戒者,当身体强健,诸根具足,盲聋残疾不能受戒。)弘一大师尝慨叹今之僧界,常为世人所诟病,原因是颇多比丘不守戒律,乃发愿毕生精研戒法,初学有部之律,后则专弘南山律宗。大师操行至苦,常跣足芒鞋,孑然一担,云游各处,讲经弘法,不求名闻利养,不别众食,堪为当今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之楷模。威仪者,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按《大比丘三千威仪经》说大比丘舍离烦恼,日常应守威仪规矩,离一切杀盗淫等、离余遮过、离一切饮酒,名为不犯威仪。三千是形容数量之多,实则总数不过一千三百八十余条,而威仪三千之名可能是袭用我国《中庸》:「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戒是诸佛之源,菩萨道之本,故持戒亦可以往生,但要发大乘菩萨心。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第三福是行福,又作行善,是大乘善。劝凡夫起大乘自利化他之心,这大心发起后,便会明白善恶因果皆由我自心所做,于是畏慎,愿种菩提怕种因,此云发菩提心,深信因果。经云:「始发菩提心,能动无边生死大海。」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是自利,再将所知所学迥向给大众,是利他。众生闻法智慧即开,省悟厌离生死,欣羡涅槃。另读诵大乘经典亦被认为可以祈福消灾。《梵网经》卷二云:「若疾病国难贼难,或父母兄弟和尚阿阇梨亡灭之日,当于四十九日内,读诵讲说大乘经律。斋会求福。」

  东晋以后,遇旱魃之际,多读诵《海龙王经》而祈雨;唐武则天曾下令各州于各寺读诵《大云经》,以宣布「神皇受命」之事;唐代宗曾请不空三藏讲诵《仁王经》,为崇护国家祈愿。「劝进行者」是法布施,法如甘露,甘露能使含灵受润。财施能令人脱贫,食施可济一日之命,法施则令人出世,功德不可比伦。财施如灯,可令一室通明,法施则如日,能遍照世界。故经言:「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佛及菩萨缘觉声闻,得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以最大之财宝供佛菩萨及声闻缘觉圣者,得福不及劝人念佛,便知去施为诸供养之最。《论语》云:「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其意是:「真正有仁德之人,想要自己立足于社会,先要顾虑别人利益,协助别人也能立足社会;想自己能通达有前途,就要想到帮助别人也通达有前途。能就近取自身做例子,为别人设想,可以说是行仁之路径与方法。」此语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异曲同工,此为孔夫子劝进行者之说。《十六观》中,佛菩萨迎接往生行者时,以赞叹方式劝进行者,是故当知欲劝人,要先赞叹。吝法而不劝修,将堕黑暗地狱,劝己而行化导,现生即是弥陀。劝进行者又可引申为劝募化物资以造寺、建塔、造像等,劝人舍财布施,把功德回向往生净土,向涅槃道,亦是利他之大乘菩萨行。故说净业三福乃往生净土之正因。







• 重罪轻报 • 怎样把无明破掉 • 一心一意念佛的人,这种人最有福 • 佛告诉我们生天不究竟 • 为什么不搞?利少害多,得不偿失 • 惠能放下了,神秀没放下 • 往生真正是永生,这个不是死 • 佛教是教学 • 念佛能得度,但是他不信 • 妄想分别执着,天天减少,那就可喜! •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 统统是我的老师 • 灵鬼确实有 / 迷信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 人不要怕死 • 平时是练兵,临终是打仗 • 我们学佛,首先要自觉 • 言语少,心是定的/从手机的电波谈起 • 念佛要怎样念?每天念多少? • 你是真学是假学,你怎能瞒得过人? • 他都知道,他心遍知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寂静法师:谁给您幸福?谁给您解脱? · 元音老人:人死之后识神还没走,前三天半到... · 寂静法师:世界上最后一个问题 · 寂静法师:给自己什么礼物才是最好的? · 寂静法师:人与人的差别就是这样形成的 · 寂静法师:一字智慧迷悟间,睡着醒来一念间 · 寂静法师:如果世人都出家…… ·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十四) · 寂静法师:三次奇遇,告诉你佛究竟在哪里 · 元音老人:现代人学佛不得力的15种原因,... · 寂静法师:人,到底能不能放得下 · 寂静法师:单纯地去拥抱生命,此刻的你便是... · 寂静法师:“三大定律”轻松吸引财富 · 元音老人: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 · 寂静法师:让教育变轻松,让孩子变天才的总... · 寂静法师:冥冥中谁在支配你的人生? · 元音老人:修法见护法神的公案 · 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三》



· 刘素青老菩萨(刘素云居士的姐姐)的生前行... · 海涛法师说故事6:只做七天的国王 · 请问宗教与教育、哲学的差别何在? · 印光大师:求来生做人比求生西方还难吗? · 刘素云:修佛修佛,你修的是什么,实际修的... · 业感 · · 向上 · 证严法师:净化生命基因 · 定弘法师:楞严咒到底能不能带进厕所? · 印祖故事: 王幼农来山拜谒 师叮嘱踏实念... · 宣化上人:楞严咒句偈疏解(169句至18... · 仁王会 · 佛化家庭的生活指南 (一)家庭生活 · 饿鬼 · 器量 · 圣一法师:十大愿王浅说 · 真正的依靠,真实的依靠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