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净界法师 >> 浏览文章

净界法师:大乘佛法最高的指导原则,就是中道

  丁三、结示消除次第(分三:戊一、诣何为界。戊二、并销次第。戊三、结劝传示。)

  当菩萨掌握了一个修行的真因,慢慢的走上菩提的真性,消灭五阴虚妄的执取,到底它的消除的次第是什么呢?

  戊一、诣何为界

  首先,我们看五阴到底是以什么当界限呢?

  一个菩萨要修到什么程度,才知道他真的已经远离五阴的执取,真实的不住在五阴呢?

  【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

  佛陀告诉我们:要远离五阴假相的执取。

  什么叫远离五阴呢?它的标准在哪里呢?

  佛陀说:你现在想要知道因界。这个因就是五阴。五阴是一切法之因,一切的根、尘、识都是由五阴所变现出来的;浅深就是边际。

  一、什么是色阴的边际呢?

  唯色与空。色就是有相,空是无相,从有相到无相都是色阴的边际。

  我们前面讲耳根圆通有提到,耳根所面对的是声尘,声尘它的一个色阴有两个相状,第一个动相:就是有声音,第二个:没有声音,没有声音也是一个声尘;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远离动相的执取、远离静相的执取,这时候才超越了色阴,色跟空都是属于色阴。

  二、唯触及离,是受边际:

  我们想要脱离感受的系缚,不再跟感觉走了,那么什么样的标准,是远离感受呢?

  唯触及离。触就是心中的爱着,离就是心中的厌恶。当你很讨厌一个人时,你还是活在一种感受状态中;喜欢一个东西跟讨厌一个东西,心态是一样的,都是生灭心、都是轮回心。

  所以真实的、远离感受的人,他心中是无喜亦无忧,他没有所谓的讨厌,他也没有什么喜欢这件事情,所以远离感受是要远离触跟离。

  三、唯记与忘,是想边际:

  怎样知道我已经脱离妄想的执取呢?“

  记是有念,忘是无念。

  所以你经常什么都不想,无想也是一种妄想,远离想、远离无想,保持中道,这就是想的边际。

  四、唯灭与生,是行边际:

  灭是心中的寂静相,生是心中的活动,心中有很多的分别、活动叫做生;远离生跟灭两种相状,才能够超越行阴的边际。

  五、湛入合湛,归识边际:

  识阴的边际是湛,湛是有为的生灭之法,合湛是无为的寂灭之法。

  所以阿罗汉他在识阴当中,他住在这个无为寂灭之法,从大乘佛法来看阿罗汉圣者,他还是活在生灭法中,因为他住在空性,他不能产生随缘的作用。

  这一段文,提出大乘佛法一个修学的目标──当我们开始走上路的时候,你要知道你的目标在哪里,你才能调整自己。

  大乘佛法最高的指导原则,就是中道:远离两边,顺入中道。

  我们看大乘经典,佛陀开示菩萨,他很少讲偏执一方的话,除非他要一时的对治你,那是对治悉檀;佛陀所发明的真实义,从第一义谛悉檀来说,佛陀所讲的都是中道之义;佛陀说犹如莲华不着水一定说亦如日月不住空。

  所以佛陀引导大乘菩萨,他的思想永远是一种平衡式的思考。

 







• 他一放下,就顿悟,就成佛了 • 每一个人都有磁场 • 佛法里一切设施,都是启发自性 • 业力不作主,愿力就作主了 • 只有清净心,才能庄严佛净土 • 佛是教我的,不是教别人 • 济公有没有破戒 • 佛没有心想 • 能念佛往生,这是真正的福报 • 菩萨三昧,这是真正享受 • 真正的我是什么? • 化情执为智慧 • 人是一天比一天老 • 你要不肯断恶修善,年纪大了,你决定是老糊涂 • 治身 • 贪吃,这是一切众生的通病 • 信愿行/善根福德因缘 • 觉悟的人,心平气和,他多自在!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屏幕里面,出现许多鬼魂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塔克伊布斯坦 · 七佛八菩萨 · 凤山佛教莲社 · 十无畏 · 智性 · 辅教编 · 一因外道 · 净土传灯总系谱 · 净身 · 光境 · 大藏经索引 · 昙鸾法师服气法 · 净土群疑论 · 优楼佉 · 复饰 · 近住律仪 · 藏头白海头黑 · 方座



· 北川秀则 ·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五篇 念佛法门 7... · 学诚法师:为什么万法皆空而因果不空? · 宣化上人:虚云老和尚出家的因缘 · 星云法师:得失心 · 大专佛学社团 · 石窟庵 · 醝 · 道证法师:癌细胞可以变成快乐的佛细胞 · [证严法师]救世救心八大人觉经:第六觉知 · 法夏 · 应应 · 大 · 定弘法师:假如平常实在没有时间念佛,你可... · 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迦留陀夷其人其事 · 平袈裟 · 五藏 · 正助杂三行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