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学读物 >> 佛光教科书 >>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 浏览文章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第三课 佛教与神通

 

  第三课 佛教与神通
 

  神通是修习禅定与智慧而得的一种超乎常识、体能的不可思议的力量。佛教言神通有六种: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他心通;四、神足通;五、宿命通;六、漏尽通;这是行者修持佛道自然而获得的。六神通以慧为本,五神通(没有漏尽通)系依修习四禅而得,外道亦可得五通,但漏尽通唯佛教圣者可得。神通还有种种层次,《大乘义章》将神通分为报通、药通、咒通、修通四种;《宗镜录》则将神通分为道通、神通、依通、报通、妖通五种。
  
  神通的层次复杂,种类不一,并非人生究竟解脱之道,然而神通却比平实的佛法更能满足一般人的好奇心理,因此菩萨有时以神通作为弘化度生的方便法门,如佛教初传中国时,迦叶摩腾、竺法兰和道士较量,显神通以破邪术;有时以神通为苦难的众生带来希望,如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解救众生苦难;有时用神通在乱世里救民于倒悬,如佛图澄为救苍生,剖心、生莲感化残暴嗜杀的石勒、石虎,使他们放下屠刀。
  
  虽然如此,神通毕竟只是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中的一种,是一时的方便,并非究竟佛法,像佛世弟子宾头卢颇罗堕尊者以神通譁众取宠,反而障道,不得涅槃,即是一例。神通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神通敌不过业力,业力才是世间最大的力量,因为神通是不能违背因果的,所以即使是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他个人也无法拯救母亲脱离地狱之苦。
  
  因此,欲求证神通,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才不致走入神通的歧途:
  
  一、安于慈悲:《大智度论》云:「菩萨离五欲,得诸禅,有慈悲故,为众生取神通,现诸希有奇特之事,令众生心清净。」一切修持一旦离开慈悲,即为魔薮,缺乏慈悲心的神通,如虎狼毒蛇。
  
  二、住于净戒:有了持戒的修养,以戒律约束自己的身心,便不会依仗神通而胡作非为,因为在净戒里才知道取舍。
  
  三、行于忍耐:若无忍耐的功力,动辄展现神通,导致伤人害己。
  
  四、用于智慧:神通不能袪除根本烦恼系缚,如无智慧,有了神通反而徒增烦恼,所以能在平常生活中体会佛法的真谛,净化三业,一切以道德行事,才是真正的神通。
  
  佛法的流传依靠真理,不在神通。佛陀住世时,一切生活并无异于常人,《金刚经》卷首即详载佛陀的日常生活。佛陀以慈悲、智慧、道德、人格来化导众生,不用神通惑众。提婆达多常请求佛陀教他神通,佛陀却叫他观「苦、空、无常、无我」,学习神通不见得就能通达佛法,具有神通,固然能惩奸济弱,但使用不当,则足以危害世间。
  
  其实神通并不一定指神奇变化的法术,日常周遭的一切,像四时运转、昼夜递嬗、花开花谢、月盈月亏,乃至于动植物所呈现的奇妙世界,都非常神奇,吃茶解渴、吃饭当饱、善于游泳者浮于水面、善骑单车者行走自如,可说这都是神通。神通是人类经验的累积,是智慧的表征,是能力的超常运用,因此,当知修行不在乎有无神通,在于道德人格的培养,在于证悟般若空理的智慧。人间佛教倡导守五戒,行十善,能严谨持戒即是培养甚深禅定的基础,有了禅定功夫,般若智慧得以显发,才会明白道德是无尽的宝藏,道德不能圆满,神通亦不能成就,可以说德化的人生比神通更为重要。

 







• 皮肤好了,脸上皱纹没有了 • 如果有人自称是佛菩萨再来 • 真能伏烦恼,那就不得了 • 他都知道,他心遍知 • 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 • 真正的我是什么? • 听我讲经,好像都是在骂他 • 这个身不是我 • 要降伏妄念,从念经下手 • 念佛人最忌讳的是夹杂 • 学佛的人要像佛 • 他布施一千,我布施五十,我功德比他大 • 捐献器官,是属于内财布施 • 能不能成就都在谦敬 • 这一转世,就不如前一世 • 北朝鲜的山神 • 湖水干净了 / 一切法从心想生 • 不能给他近因缘,可以给他做远因缘 • 清朝亡在慈禧太后手上 • 里面跟外面相应,身体就健康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广博身如来 · 法华一乘 · 西藏佛教 · 示教利喜 · 像始 · 漏尽智证明 · 图腾崇拜 · 麻谷振锡 · 坚牢心 · 智鉴 · 白真 · 普贤菩萨行愿赞 · 共发意转轮菩萨 · 入出功德 · 福增 · 阿耶怛那 · 阿含 · 石勒



· 褚小帅:坚决执行刘素云老师的听经方法(2... · 印光大师:切不可依文解义,学口头禅 · 类智 · 岳峰 · 印光大师:念佛利益多于诵经拜忏水陆多多矣 · 别理随缘 · 说欲 · 真慧 · 御注 · 印光大师:吃素念佛,消除宿业,则病当速愈 · 离人我是非之道 · 他心智通愿 · 宣化上人:为什么不能脱轮回苦? · 妙莲老和尚:你知道贫穷可以卖掉吗? · 宣化上人:气功,神功,鬼功 · 佛典释例 · 蔡礼旭:行善但求尽心,不去比较大小 · 为什么要学佛呢(夏坝仁波切)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