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蔡礼旭 >> 浏览文章

蔡礼旭:传统文化是今世之必须—家和万事兴

《2011年印度尼西亚企业家论坛 传统文化是今世之必须—家和万事兴》蔡礼旭老师主讲(两集) 2011/1/11 印度尼西亚

传统文化是今世之必须—家和万事兴

第一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11-1-11

 

    尊敬的释净空老教授,尊敬的华裔总会徐会长,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父老乡亲,诸位兄弟姊妹,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应验了老祖宗的一句话,叫有缘千里来相会,很多我们与会的长辈朋友们,都是坐飞机飞几千里大家一起相会。而每个缘分它都不是偶然的,它代表我们都有一分责任,有一分使命,要承传我们老祖宗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承先启后,来造福我们的后代子孙,由于这样的信念,我们共聚在一堂。刚刚我们听到老教授,对于我们本次会议的,祝福、期许,感觉到老人家慈悲为怀。因为我们曾经了解到,老人家在十几岁的时候失学,不能读书。那个时候老人家就想着,因为自己有失学的苦,所以希望天下的人都能读到圣贤书,就在思考怎么样让所有的人都能读到书。老人家是从这么年轻就胸怀天下的安危在着想,所以能够遇到三位这么好的老师来教导,都是老人家的诚心感来的。而不管是古今中外所有圣哲人的教诲,都离不开仁慈博爱,所以老人家给我们表演了真正的慈悲为怀,也感动了我们这些学生效法学习老人家的精神。

   
我自己也是在台湾高雄长大,也算是都市,从小生活也比较富裕,没有吃过什么苦,因为社会风气比较功利,所以也受这些功利的影响。我记得在读书的过程当中,好像慢慢的竞争的心、嫉妒的心比较重,看别人考得比我好,内心很难过,心里想有什么了不起,运气好而已。虽然心里这么想,但是还要装着过去祝福他:恭喜,考得不错。所以这叫心口不一,虚伪。而假如旁边的同学考得比我差,我就会很高兴,这叫落井下石。不只心里很高兴,还要走过去,拿着自己的考卷考得比他高,在他面前晃几下:我都没怎么念,不小心就考得比你还要好。等于是人家已经很痛苦了,我们还踹他两脚。所以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同学要有道义,考不好要帮助他,要协助他,怎么可以再讲风凉话,让对方这么难受。没有遇到圣贤教诲,没有遇到师长,我们都感觉到,自己的人生不知道会走成什么样子。所以就因为心性不对,思想不对,命运就愈来愈不好,命运是自己的心感召的,思想决定命运。我记得我这个读书过程当中,愈读愈不顺,也挺用功的,可是往往重要考试的时候,就睡不着觉,就拉肚子,所以没有福气的人,在关键时候就会出状况。我记得在古代谈到这些读书人,要去考功名的时候,都要行善积德,甚至于考前都要持斋,修自己的慈悲心,然后祈求能考上功名。

   
我每次遇到重要的考试,就会反常,其实那不叫反常,那叫正常,那是必然要遇到这种情况的。我记得我大学联考睡不着觉,我姑姑很了解我,还给我拿了好几颗镇定剂,她怕一颗不够,多拿几颗。吃了第一颗还是没睡着,一夜未眠,隔天要考试了,全家总动员,我父母跟两个姊姊一起陪我去考试。所以一个人很会紧张,得失心很重,全家跟着受罪。而说实在的一个人患得患失的心,没有能够放下的话,他这一辈子再有钱、再有地位,他也不可能会幸福快乐,每天都在患得患失当中。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他有多少钱、多高的地位,在于他的心理素质,他能知足,他能感恩,他时时都是生活在幸福当中;他不知足了,时时都在痛苦当中。

   
我那个时候紧张到全家人也很爱护我,一起陪我,帮我助阵。结果还没进考场,刚好进了考试的学校遇到我同学的母亲,她一看到我们全家浩浩荡荡的来了。她就跟我说:礼旭,你真有福气,两个妹妹陪你来考试。我是两个姊姊怎么会变两个妹妹?还没进考场,就已经被泼了一桶凉水。为什么两个姊姊大我好几岁,会变成我妹妹?俗话讲的“忧能使人老”,我从小就很多烦恼,所以看起来都比姊姊还要大。老祖宗这些话都很有人生的哲理,一进考场心情很不好,开始做题。因为整夜没有睡觉,所以做了没几道题突然感觉头晕,然后觉得镇定剂满有效的,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我记得第一科是考华文,我的华文不及格,大学联考不及格。因为自己的心念不好,福气愈来愈差,人生命运愈来愈不好。后来有幸遇到我们老教授的教诲,他教导我们人要量大福才会大,福田要靠心去耕耘,要放下自私自利,要为人着想。所以这个心念一转,我刚好有机会到补习班补习,准备考教师资格,我就开始把嫉妒别人,转成欣赏别人、帮助别人,反而当我们再去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得的利益最大。

   
我记得我们那个时候很多女同学,她们的理科比较不好,一般男同学理科比较好一点。老教授教导要多帮助别人,所以同学有不会的,我们都尽力教导他。而其实当我们在教导别人的时候,我们的一个定位,不只是要把那个题目做对,是要提到为他着想,怎么讲他才能接受、才能了解。我们的定位是帮助他会,所以那个对题目的理解就愈来愈深。我第一年考试的时候,考数学是八十八分,然后第二年考代课老师,我没有时间复习了。但是因为那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都是尽力去帮助别人,这个理解的能力保持在那里,所以第二年是考九十分,第三年考正式老师是八十八分。突然感觉到老人家讲的,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我们把经验、把智慧告诉别人,得最大利益的是自己。人生的真理离我们不远,人生的真理就在我们的当下。比方我们今天看到台上的人,他在紧张的时候,我们给他一个掌声鼓励他,他就更有信心去讲,他受益。大家可能没有看到我的腿,我的腿在发抖。当我们给人家鼓掌的时候,给人信心,给人鼓舞,而事实上当我们拍手的时候,手上有通往五脏六腑的穴道,一拍手自己身体就愈来愈健康了。所以真理在哪里?无时不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感受到真理,利人绝对利己。我们讲一句好的言语给别人的时候,我们的言语还没出去,这个善的意念、善的磁场已经感染了我们八十兆的细胞。

   
为什么老祖宗说仁者寿?仁慈的人一定长寿,因为他在为人着想的时候,他的整个身心都是太和之气,哪有不长寿的道理!而害人绝对害己,我们想到起一个坏的念头,这个言语还没出去伤害别人,这坏念头首先伤害了谁?伤害了自己的身心。常常动歪脑筋害别人的人,长得就没有福报。大家有没有看过我们历史当中一些奸臣的长相?都是小鼻子、小眼睛有没有?獐头鼠目,因为他那些不好的念头每天伤害他的身心,就长成那个样子。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奸臣长得像弥勒佛一样的?没有吧!所以老祖宗讲的,相由心生很有道理。大家假如没有看过奸臣,可以往前面看就知道,因为我就是二十年前,思想观念不对,都嫉妒别人,想要算计别人,就长成这个样子。不过大家要给我鼓励,我十五年后,也要像弥勒佛这样努力迈进。我们找到根本还是心地,人心的问题,所以我们转变了心念之后,懂得去付出。很奇妙的,我考试前也不会睡不着觉了,然后考试就比较顺利,就从事教育工作。所以“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我们遇到好的老师,遇到好的圣贤教诲,我们的命运开始转变。而当我从事教育工作这几年的时间,有很多很深的体悟,我们看到现在的孩子,他的整个德行状况,不是一代不如一代而已,是一年不如一年。这个堕落的速度,是我们五千年历史当中最快的,没有快到这种程度,很吓人。

   
我记得我也遇到一位很好的师范学院的老师,尹老师,他曾经问我们一个问题,他说假如老师是教知识跟技能的话,请问哪个老师他的知识、技能,能比得过一部计算机?哪个老师他记的东西比计算机还多?既然是这样的话,那就让计算机教孩子就好了,干嘛还要老师?所以一千多年前,韩愈先生讲到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应该是传做人的大道理,解人生很多迷惑的。教导他如何,授业是授他什么业?如何成就他的学业,成就他的家业,成就他的事业,这样的学问要教导他们。而那时候我的尹老师,他就很感慨,而且那一天早上刚好下着小雨,然后有学生下课了。因为我们师范学院旁边,就是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而附属小学的孩子,大部分是师范学院教职员工的孩子,算是家庭背景都不错的。当我的老师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一台豪华的轿车,开到附属小学的校门口,因为下了点雨,一开门母亲走出来,赶紧把伞撑开来。门口站着一个小女孩,当她看到她妈妈下车了,她马上对着她妈妈的方向吼着说:妳白痴,现在才来?我们老师愣住了,吓到了。一个小学的孩子对她的母亲讲这样的话,很可能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很高。更让我们老师吃惊的是什么?是这个母亲接着接了一句话:对不起、对不起,我来晚了。她的女儿讲这么粗暴的话,一点孝心都没有,父母也不懂得怎么样去教导这个孩子。所以现在当父母相当相当辛苦,不容易。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哪一代的人花最多的时间教育他的孩子?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哪一代人花最多时间教孩子?这一代。我记得我父亲那一代,他们兄弟姊妹很多,但父母很勤奋的在工作,都是教大儿子,大儿子再带弟弟妹妹,都念着父母的辛苦,用功读书赶快让父母有好日子过,读书、组织家庭不要让父母多操心。可是我们这一代的小孩,是父母花最多时间教,是这一代。但是这五千年来,哪一代教出来的效果最差?这一代。那奇怪了花最多时间,得到效果最不好,现在全世界都讲投资报酬率,经济学要在哪里算?要在教育的大事当中算。今天假如不把教育摆在第一位,三代父母祖宗积累下来的家产,一代的人可能五年、十年,就把它全部败光了。我们在台湾听到一个真实的例子,台南一位企业家,他一生积累了二十亿的财产,台币二十亿。结果他中风了,他的儿子跟孙子在一年之内的时间,把二十亿全部花光。诸位朋友,事情结束了吗?花光了结束了吗?可能才刚开始是不是?他的儿子、他的孙子从此改过自新了吗?没有。所以从这个事例,我们就感觉到教育重不重要?太重要了。不重视教育,所有以前的成就,可能都会因为不孝子化为乌有了。

   
所以老祖宗说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没有比教育好下一代更重要的。我们的中年跟晚年能真正幸福,最重要的是我们有孝子贤孙。现在很多很有地位的人一谈到孩子,摇头,谈不下去了。他有福也享不了,每天在那里担心:我的孩子今天又会出什么状况。好,所以我们这一代花这么多时间教孩子,为什么得不到好的效果?我们老祖宗非常重视,要找到根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个家道、这个事业才能发展得长久。就像一根树,它能长成参天大树,能庇荫更多的人,最重要的是它的根要扎得很牢。而这个根就是下一代的教育,就是德行;假如根不牢,这个风雨一来连根拔起。我们看到很多经济很发达的地区,突然很多人一有钱,祸福相倚,他德行不好,一有钱什么坏习惯统统都来了,骄傲、奢侈、赌博、好色。所以现在经济快速发展,诸位长辈、朋友们,我们有没有把握我们的孩子,在现在的社会洪流当中,他不会受污染,他不会堕落,我们有没有这个信心?我们知不知道怎么把他的根扎得很牢固?所以我在从事这个教育工作,看到这个学生一年不如一年。

   
后来我到澳洲净宗学院跟着老教授学习,了解到伦理道德教育是一个人这一生,不管是家庭跟事业最重要的基础。后来我们开始给孩子们教导《弟子规》,教导伦理道德教育,整个孩子他受教育之后,他整个转变就非常大。比方我们刚刚讲的,父母还给他送伞去,送完了还要遭他骂。这样的孩子学习之后,他的心态不一样,他感觉到他会为父母着想:一定是父母太忙了,才会晚了。或者是连父母没来接他都能体恤,有一个孩子在他的日记上面就写到:今天下雨,母亲没有来接我,一定她是很忙,我赶紧给学校借了伞,我自己回去。结果当他进了家门,看到母亲还在那里忙东忙西的,他赶紧盛一杯热茶端给他母亲:妈,妳辛苦了,先歇一下。把母亲手上的扫把接过来,他自己开始扫。所以有没有教育差别是非常非常大的,也因为我们教导这些孩子,他们转变很大,我们也觉得很受鼓舞,觉得应该更用心的,赶紧把伦理道德教育把它传递开来。我们今天跟大家交流的“家和万事兴”,老祖宗给我们一句很重要的教诲,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任何的事情,都是不离开因果的道理。比方老教授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是结果,原因是他真诚恭敬老师,感来这样的结果。而我们今天家和是因,万事兴是结果,我们今天每个家庭,都能够教育出好的下一代,那我们整个国家就有好的下一代的栋梁。所以每个家庭都好了,这个国家就兴旺。安定每个家庭,其实就是对社会,对国家非常重要的贡献。

   
我们今天家要和,家和是结果,原因是五伦关系要和谐,人与人不冲突了,这个家才能够和。今天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婆媳不和,这个家就很难和谐。所以我们老祖宗教导很重要的伦理道德,这个五伦关系,首先我们要学习怎么让五伦和谐。而人与人的关系离不开这五种关系,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而后有兄弟,而后有君臣、有朋友,这五伦关系。我们看到这个夫妇结合,然后有父子、有兄弟关系产生。而这三个关系是在家庭当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健康,器官健康,社会就会安定。为什么?因为今天从家庭所建立的处世待人的态度,习惯成自然,所以他在家会孝顺父母,他出外面对师长、面对领导,他也懂得尽忠、恭敬,所以有一句俗话讲的,“忠臣出于孝子之门”。整个社会的和谐,它就是建立在家庭的伦理,然后延伸出去,自然而然的和谐。我们看一个人走到学校去,他的老师叫师长,叫师父,他的同学叫什么?师兄弟,还是一个家庭的伦理。他到社会去,在古代叫君父,皇帝领导者像父亲一样恭敬他。然后他到哪一个行业去拜师,也有师傅,他所有的同事也是师兄弟,都是建立在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人生态度当中;进而踏入社会,还是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所以这个家庭,是整个社会安定最重要的基石。曾经我们听师长讲到,今天社会的动乱,就好像大夫治病一样,必须把病根找到,才能对症下药。一般在研究冲突的,他们都是思考到用政治、用外交、用经济,这些方法要来促进和谐,但是好像情况都不是很理想。

   
师长讲到真正动乱的根源,在家庭、在夫妻关系上面。因为我们回想一个人他的成长过程,这个孩子从小看着父母,我们常常听到牙牙学语,一岁左右的孩子,他开口就是我爸爸说,我妈妈说。父母在他的心目当中非常的崇高,而父母的一言一行,他就像照相机一样把它拍下来;父母所讲的话,他像录音机一样把它录下来。所以父母相处和谐了,这个孩子就懂得从父母的相处当中,如何去跟人相处。我记得曾经我们访问一位老太太,她那个时候她已经是人家的婆婆,而她以前当媳妇的时候做得特别好。我们去给她采访,让她把一些她孝顺她婆婆的这些经验,给我们分享一下。她的三个孩子都在那里,两个已经结婚了,小儿子还没有结婚。我们在跟他们交谈的过程当中,这个小儿子他就回想到,他小时候的一幕。他说到有一天,因为他们家里是十口人住在一起,那天母亲煮了九颗鸡蛋,很自然母亲就把这个鸡蛋分到每个人的碗里,只有母亲自己碗里没有。所以母亲对我们的爱,在哪里可以体现出来?就在这些生活的点滴当中。我们的心太粗了,只要能够静下心来观察,母亲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对我们的爱护。

   
我记忆当中每天早上一起来,都是看到母亲在那里准备早餐;晚上要睡觉了,都是看到母亲还在那里忙,还在那里洗衣服。最早起床、最晚睡觉是母亲,吃饭的时候,最晚上桌的是母亲,让大家都先吃上。最早吃完的也是母亲:我吃饱了,我再去用一些水果来。所以母亲的无私奉献,都在生活的点滴当中。这一位小儿子看到,母亲把鸡蛋(希望大家补一补)都分下去了,他的父亲看到这一幕,就很不忍心,就把蛋夹起来夹给他的太太,“太太,妳比较辛苦,家里这么多人都是妳在照顾,来,这个给妳吃。”这个母亲又把蛋夹回去给她的先生,“你在外面风风雨雨这么伤精神、伤劳力,你吃。”先生又夹过来给他太太吃,所以那一颗蛋,就这样夹来夹去好几个回合,突然不小心,掉地上去了。这个儿子当讲到这个蛋掉到地上去的时候,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大男人眼睛泛着泪水。大家想一想,父母这种恩爱的情感深深烙在他的心中,这个小儿子会记多久?记一辈子。请问大家,父母什么时候教育孩子夫妻相处?整个他成长过程当中,随时随地在教育他。教育,应该是无时不刻的身教,就是教育。我们刚刚讲到的,他们夫妻这么和乐,他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夫妻相处,与人的相处。我们听到,他另外两个儿子都娶太太,她的媳妇就讲:夫妻相处我们都要跟我婆婆学习。那是她公公婆婆的德行,感染到他的儿子跟媳妇,都觉得要向他们学习。

   
但是假如今天夫妻是不和的,孩子每天都看着父母,本来是最尊敬父母的,可是父母德行假如不好了,慢慢的信任会受影响,最后就不恭敬父母。所以今天我们面对孩子不恭敬父母,我们不能先怪孩子。因为每个孩子,事实上都是从小非常尊重父母的,因为我们可能做了哪些行为不符合德行,才会影响孩子对我们的尊重。一个人最幸福的是什么?是他对父母的尊重,那一分孝心终生能保持,那他是最幸福的人。所以夫妻能够有这样的共识,在孩子面前都给孩子最好的榜样,那这是真正对孩子有责任,有慈爱。而今天假如夫妇他不和了,孩子他就很难相信人与人能和谐,父母都不和谐了,还有谁我能相信、能和谐?所以反而他出社会跟人交往,他容易怀疑别人,不相信别人,怀疑了可能就有隔阂,慢慢冲突就会增加。所以整个人与人的冲突,国与国的冲突,它离不开夫妻的冲突,尤其现在离婚率愈来愈高。但是我们要想到人不学不知道,结婚你没有教他他怎么懂?以前的传统结婚前三个月,要请好的老师来教导这些新婚夫妇。诸位朋友,您结婚三个月以前,有受过夫妻教育的,请举手,你有学过怎么教孩子才去结婚的,请举手。

   
我很佩服大家,你们胆子很大,都没有职前培训就上工了,就上岗了。所以以前的人懂要先教,为什么?慎于一开始,他一开始的心态对了,他就走得顺利,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他假如一开始心态不对了,可能遇到一些情况的时候,他又不反省自己,小事都变大事,没事都变有事,就麻烦了。所以以前不只夫妻结婚的时候,前三个月就要学习怎么夫妻相处,甚至于整个结婚的过程当中,我们整个每个礼节,每个仪式,都在教育这一对新婚夫妇。比方新郎他要去迎娶妻子以前,当天要先祭拜天地,为什么?夫妻结合成立家庭对整个社会、对整个天地要负责任,要教育出好的下一代;不然假如没有教好下一代,这社会就会乱了。结婚不只对家族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对民族负责,是这样的心境。而要出门前,是新郎的父亲代表祖宗给新郎敬酒,提醒儿子:你今天走入婚姻了,这个家道要传给你了,祖宗的德行家道要从你承传下去了。父亲敬儿子,代表祖先敬,儿子不用回礼。我们整个成长过程当中,都是我们帮父亲倒茶、敬酒,哪有说父亲给我们敬酒的道理?但那一天不一样。所以新郎整个在迎娶的过程当中,我们相信他的脑海里,浮现的都是父亲给他敬酒的景象,让他对婚姻非常的慎重,要对得起祖先,对得起双方的父母。哪是现在当儿戏看?现在这些礼教都没有了,人都不被提醒了,听说还有早上结婚,下午就跑去离婚的都有,就开玩笑了。

   
当到了新娘的家,这个时候是岳父岳母亲自把女儿交给新郎,每个景象都深深印在两个新人的心中。这个新郎要想,岳父岳母把女儿养的这么大,把她的幸福托付给我,那是岳父岳母以及妻子对我的信任,我不能对不起他们的信任。把新娘接上,那时候是坐花轿,现在是坐新娘车了,这个新娘一上车,新娘一上车有一个礼俗,是要把扇子从窗户丢出去。为什么丢扇子?因为以前可能在家里父母疼爱,像大小姐一样,这大小姐都是拿着扇子好热,赶紧开冷气。那个扇子丢下去了代表成立家庭,要照顾整个家庭,这些安逸的生活、大小姐脾气,要跟着这把扇子把它丢出去。诸位女士,妳们丢出去了没有?您看这个表法。真的像我母亲她嫁到我们家的时候,我的爷爷奶奶在,要侍候公公婆婆,我们是三代同堂,那个时候我的叔叔、姑姑都还在念书,都是我母亲要照顾。而且我母亲是连薪水统统拿出来,照顾我的这些叔叔跟姑姑。老祖宗讲得对,吃亏是福。因为我母亲把这些钱统统拿出来,没有分彼此,我这些叔叔、姑姑后来都特别尊重我的母亲。所以心量愈大愈有后福,晚年得到整个家族的尊重。因为心量大,孩子也受影响,这样就懂得去孝敬,去尊重自己的父母、长辈。

   
这个女子她出嫁的过程当中,我们在《诗经》里面有一篇,就是叙述女子出嫁的情景。就是女子看到了桃树,那个桃树开花结果都非常茂盛,代表这个女子看到桃树的时候,心里期许自己:我嫁过去之后要让这个家族兴旺起来。这是她自我的期许。有没有哪个女子她出嫁的时候,心里是想到说:好,终于让我等到这一天,我非搞得他鸡犬不宁不可。有没有人这样出嫁的?都没有吧。所以人确确实实要不忘初心,我们走入婚姻是要成就彼此幸福的人生,是这一分初衷、初心,夫妻相处有什么磕磕碰碰那个很正常,只要提起这一分初心,什么槛都能够跨得过去。不只夫妻之间要不忘这个初心,包含我们教育我们自己的孩子。孩子有缘来到我们的家庭,当初父亲守在手术房门口,等待孩子的降临,在那里很紧张。当孩子生出来第一眼看到孩子,这个父亲也会很激动。我听到一位朋友讲,他第一次看他的孩子,他的孩子手举出来握住他的小拇指,他当下就觉得有触电的感觉。所以触电不是夫妻会触电而己,孩子跟父母之间这种真情会触电。他说他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我再怎么苦,再怎么累,一定要让我这个孩子过上幸福的日子。

   
而这一分慈爱,也是协助孩子不断的成长,像孩子踏出人生的第一步。他学走路,不知道跌倒了多少次,父母对孩子的信任都是没有改变的,在孩子的面前一直鼓励他:孩子,你一定行,你一定跨得出来。当孩子跨出第一步的时候,这个夫妻家里的人高兴的没有办法形容。请问大家,你的孩子学走路,他第一步踏稳之前,曾经摔倒过几次,大家记不记得?都不记得了。有没有哪个父亲说:儿子,你已经跌倒一百次,再给你十次机会,假如你再学不好,我拿个轮椅给你坐。没有吧,因为父母的爱是没有条件的,完全的信任。而这一分心能够保持,我们相信再怎么样迷失的孩子,都会因为父母这一分信任跟慈爱,会让浪子回头。有时候现在孩子不懂事,有些不好的行为,我们父母还是要信任他,还是要帮助他,不忘这一颗初心。

   
所以这个新娘她是这么样期许自己,而到了夫家,这个时候的礼仪也很有意义,公公婆婆是站在客人的位置上。而夫妻是从主人的台阶走上去,代表那一天就把这个家道传给了孩子跟媳妇。这个夫妻进门要喝交杯酒,交杯酒的杯子是用葫芦瓜做的,葫芦瓜的肉是苦的,盛的是甜酒。所以那一杯喝下去之后它表什么意义?表夫妻喝完以后,从此同甘共苦。因为那个杯子是同个葫芦瓜劈成两半做成的,它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葫芦瓜,也代表夫妻一体不可以分开,不可以计较。诸位朋友,大家喝了交杯酒没有?有喝了,那你一定家庭幸福,没有喝的要回去补喝。这是太有意义了,这些文化的教育,我们真的要好好把它保存下去,都是不分彼此的。现在人不懂夫妻同体的心境,都分得很清楚,我们还听到,现在居然结婚以前先去财产公证,现在有这个风气,冰箱是丈夫买的,鞋柜是太太买的。那这样麻烦了,统统要先登记好,这个一吵架就很有问题,东西也吃不上了,鞋子也没地方放了,而且是还没结婚,就先想着离婚的情况。可是以前的人有受传统文化教育,他是道义的结合,所以一辈子连离婚的念头都没有,这个太可贵了。现在人没有道义,动不动就离婚,把离婚当作儿戏一样。所以夫妻不分彼此,从哪里开始?从对待对方的父母,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所以人这个心念一转,好日子就来了,把婆婆当母亲,不就多了一个母亲吗?多一个母亲多好;婆婆把媳妇当女儿,多一个女儿多好。所以幸福往往在人的一念之间。这个要打从心里都把对方的父母,当自己的父母一样。所以现在有人称自己的婆婆叫妈,咱妈,叫起来就很亲切了。

   
有人是怎么叫自己的婆婆的?谈起话来都是你爸、你妈,我爸、我妈分得很清楚,这就没有同体,而且那个言语听起来让人家特别不舒服。你看咱爸、咱妈听起来多舒服。甚至于最让老人感动的,我曾经听到一个例子,有一个媳妇带着她公公到医院去看病,然后这个媳妇很细心,就把整个吃药、该注意什么都问得非常清楚。问到那个医生就笑了,因为这个媳妇太细心,笑着对这个老人家讲,“老爷爷,你真有福气,这么好的女儿。”这个老先生笑得很开心,“她不是我女儿,她是我媳妇。”那个媳妇孝顺让人更感动,而且媳妇孝顺会传千里,最感到光荣的就是这个媳妇的父母,他把女儿教好,造福人群,造福他女婿整个的家族。所以以前的人懂,很重视女儿的教育,因为把女儿教好了,以后是好媳妇、好太太、好妈妈,能为国家社会教出好的下一代,贡献就很大,所以教女儿比教儿子更重要。我曾经听到现在有父母就说:我女儿脾气很不好,赶紧把她嫁出去吧。告诉大家,当父母也要有职业道德,教不好不能把她嫁出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把她嫁出去,她搞得人家鸡犬不宁,不行。所以现在要把女儿教好了,她懂事了,才能把她嫁出去,这是很有道德良心的做法。

   
我们这个夫妻的经营,都要彼此非常的用心,还是要经营的,经营是靠这一分道义、靠修养。所以有一对老夫妇结婚六十多年,这个老爷爷已经九十岁了,而这个后辈,从来没看过这个老人家跟他太太吵过架,所以就请教这个老先生,他们夫妻是怎么相处?这个老先生就给这些晚辈讲到,我们夫妻结婚那一天约法三章,有互相约定,“只要孩子在的时候,我们绝对不情绪化,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好的人格教育。”两个人都同意了。这个老先生就说到,这六十多年来我们从来没有争吵过。接着老先生就给这些晚辈讲:告诉你们,这个六十多年来,只要我太太稍微有点情绪,我就赶紧走出去。都是他先出去的。诸位朋友,夫妻对方有点情绪了,我们就懂得先走出去,请问谁输谁赢?人要懂得输赢,现在这个时代人都看不懂输赢,都觉得讲话特别大声赢了,其实输得很惨。大家看看六十多年来,每一次太太一有情绪,这个先生低着头,自己就先走出去了。当下太太站在家里面什么感受?又是我,每一次都是先生很有修养,不跟我吵走出去了。这个时候是先生的德行感动了他的太太,所以不是用言语去压对方,是要用德行去感动对方才对。

    所以《弟子规》告诉我们的,“理服人,方无言,势服人,心不然”,你看强势人家接受不了。而这个先生他出去走一走,不能走太久,差不多十五分钟就该回来。为什么?现在想不开会自杀的情况很多,你走太久,你太太在家里太操心、太担心,这样不好,要赶紧回来,每一个细节都要体恤备至。这样子哪有对方没有感受到我们的爱?十五分钟赶紧回来。这个时候太太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又是她先动情绪,所以赶紧端一杯茶,女子比较含蓄,不敢看她先生,害羞,就端过来放在她先生面前。诸位男士,这个时候该怎么样?这个时候能不能说:妳看又是妳先发脾气了吧。这样就不给人台阶下了,给人难堪了。这个时候太太马上说:你有什么了不起?你就是用脸去喝茶了,不是用嘴巴喝茶了。所以人有时候是什么?自取其辱。人家都很难受了,你还给他难堪,难怪会发生冲突。所以当下要体会到太太已经不好意思,赶紧转移话题,给太太台阶下:太太,好像已经好几个礼拜没回去看我岳父岳母了,今天下午刚好有空陪妳回去,多买点蔬菜水果回去看两位老人家。当下这个太太,你不只不跟她计较,还时时想着她的父母,请问大家,这个太太会感动多久?你们都没有这样感动过吗?会感动一辈子。所以夫妻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样夫妻和合了,这父子兄弟就和乐了。进而他受到这么好的家庭教育,出去了尊重长辈、效忠国家、效忠领导,又能够友爱同仁、友爱同学,这个社会就能够愈来愈和谐。所以夫妻的结合,是五伦关系当中的大事。好,这节课就跟大家先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传统文化是今世之必须—家和万事兴

第二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11-1-11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贵宾、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们刚刚谈到夫妻和谐,夫妻当孩子的好榜样,下一代就学到如何跟人和谐相处。而我们都很希望家能够和。我们看这个和字,常常跟谦虚,和谦;跟恭敬,和敬;跟爱字,和爱,放在一起;和善。所以这个和从哪里来?从爱人,从恭敬人,从对人谦虚,从对人起善心善行,能够感得这个和字。我们古代的建筑,它的门口,我们曾经到西递、宏村,在安徽一些古的部落,都还有一些古建筑,古建筑的门口都刻一个“善”字,代表提醒所有的人出门要行善;建筑物的后面还有刻叶子,刻叶子是落叶归根。时时人能懂得不忘本,时时行善、时时不忘本,这个人与人相处他就和谐。不忘父母的恩德,不忘祖先的恩德,也要不忘对方的、夫妻彼此的恩德。

    有一位先生,他就觉得他的太太有时候比较凶,他就很难过。刚好他了解到有一个人修养很好、德行很好,他就想去向他学习如何能够驯服他的太太,他想去请教这个人。结果他就到了这个人的家门口,突然发现一件事,就是他要请教的那个先知的太太比他太太还凶,这个先知被他太太骂得比他还惨。他心里就凉一半,我本来要来请教他,没想到他比我还惨。过了一会儿,这个太太没骂了,他就进去对这个先知讲,我本来要请教你,没想到你比我还惨。这个先知笑着对他说,有时候我太太对我发脾气,我也很想把她骂回去,可是我突然想到,我的太太居然把一生托付给我,她对我是何等的信任。自从嫁过来之后,她又照顾我的父母,又一把屎、一把尿把这些孩子拉拔长大,这期间不知道操了多少心。包含连小姑、小叔这些事,我的兄弟姐妹们,她都照顾到了。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太太,我才能无后顾之忧,不用操心父母、操心家庭,能够尽心尽力发展我的事业。所以这个背后最大的功臣就是我的太太。我只要想到她这几年付出了这么多,我气就上不来了。所以这个是时时怀着感恩的心,那个冲突就不会产生。感恩之外还要互相恭敬对方,而这分恭敬也要在生活的这些细节当中去落实,“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我们曾经有一位孩子,他刚好跟他母亲坐在电视前面看一部古装戏,刚好演到她的丈夫在朝为官,回到家里,一进家门,这个太太在一旁侍候,赶紧帮他换上轻松的衣服,倒了一杯热茶,端到先生面前,很温柔的陪他坐下来,“老爷辛苦了!赶紧喝口水”。结果这个七岁的孩子看到这里的时候,突然对着他妈妈讲:妈,他们不是夫妻。他妈就很惊讶,现在就是演夫妻,他们是夫妻。这个孩子说不像。诸位朋友,什么状况才像夫妻?她这么温柔侍候她先生不像夫妻,什么样子像夫妻?在小孩子的心目当中,可能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才是夫妻。为什么大吵三六九?因为发一次比较大的脾气,暴怒伤肝,身体受损,要调养两天才能恢复,所以叫大吵要三六九。而且习惯了以后很麻烦,吵习惯了,突然有一天觉得全身不舒服,我今天还有哪一件事还没做?还没吵架。所以好的习惯要保持,不好的习惯要赶紧改掉。

    怎么才能够不吵?我们刚刚举了很多例子,能够以大局为重,能够常念对方的恩。还有一点很重要,摩擦的时候首先先反省自己。因为我们体会一下,一个巴掌拍不拍得响?拍不响。要怎么拍才会响?两个手掌都动了才会响。所以人要吵架一定是两个人都动火气了才会吵。一个动了,一个不动,慢慢他就吵不起来了。所以假如人吵架,先不要说谁对谁错,铁定都有错。成语说半斤八两,一般见识,能吵得起来,程度不会差太远。

    有一对夫妻相处很和乐,结果他们家对门是常吵架。所以从这一点告诉大家,风水是真的还是假的?住同一栋楼,只住对门,一对和谐,一对天天吵架。所以风水的根源在哪?在心,人心、善心。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修养心地好,风水不好的地方住一年就变成风水宝地,这真的。范仲淹先生修养很好,当时人家在争地的时候把那不好的地给他,好的他让人家,他后代这么兴旺,到现在九百多年了都还很兴旺。所以人心能转风水。假如人心不善,住在龙穴,半年就变成老鼠洞,风水全部被破坏掉了。说实在的,人都希求和谐跟幸福,大家有没有遇过有一个人,她到公司去,她很高兴说,“我好高兴,今天跟我先生吵架,真痛快”,大家有没有遇过这样的人?没有吧!假如有,她可能要送医院去了。没有人喜欢跟人吵架,都喜欢和谐。

    而这一对常吵架的,看着人家这么和乐,他也很羡慕。有一天,这位太太就去请教对方经验,就到他们家去,进了家门她就请教,你们夫妻是怎么相处?另外这个太太就跟她讲,我们家都是坏人,你们家都是好人。这个太太听蒙了,我们家都是好人,每天吵架,你们家都是坏人,每天和和美美,她有点听不懂,皱着眉头,“你是不是在讽刺我?”对方看她的表情好像没听懂,接着就跟她做个比喻,比方在我们家,刚好我给我先生倒杯茶,放在桌上,我先生走过去不小心把这个茶给撞倒了。我先生一看到,他马上就,“对不起、对不起,把你的好意给搞砸了”,先生马上检讨自己不小心。我看到这个情况也马上给先生讲对不起,“先生,是我没把茶放好,害你给撞倒,是我不对”。所以彼此都是先想到自己不对,在那里抢,“对不起、对不起,我来擦、我来擦”,两个人在那里抢抹布要擦桌子。大家有没有经验,夫妻为了抢抹布要擦桌子抢到抹布扯破了,有没有?假如有,这个家要兴旺了,夫妻任何情况都是先反省自己。

    老子讲一句话好,“祸福相倚”。福跟祸为什么是摆在一起?今天看起来是福气,但是假如我们不争气,甚至于去挥霍,甚至于把家里人给我们的爱当作应该的,福就变成祸。但是看起来是祸,我们都反省自己、检讨自己,反而变成彼此互相检讨,然后看到家里的问题,进而协手去克服问题,福就来了。祸跟福其实在人的一念之间。今天这个太太把孩子一些情况,行为可能有一点偏颇,跟先生商量,商量的时候太太说:都是我没有教好。这个先生马上也跟着说:你已经够辛苦了,是我没有多下一些功夫陪孩子。互相反省自己。所以老祖宗讲,“各自责,天清地宁”,彼此反省自己,这个家很和谐。不只这个家和谐,我们所处的团体都和谐。

    比方我们今天一个企业,领导者在办完一个活动之后,他首先上去,哪个、哪个部门做得很好,我们很感谢这些部门的付出,而我哪里做得不好,他反省自己,赞叹别人。下一个同仁上来,老板已经做得很好了,哪个部门已经付出很好了,是我这个部门做得不好。每个人都查自己的不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有的人一反省,就把所有宝贵的经验积累下来,事情会愈做愈好,这个开会就愈开彼此愈长智慧,因为懂得互相反省。但是假如开会的时候,第一个人上去,第一个部门上去,哪哪哪做得不好,我做得最好,指责别人;第二个部门上去了,你也没好到哪里去,就互相指责,那开会最后就愈开愈误会,最后开成批斗大会,那就很麻烦。所以各自责天清地宁。

    这位太太讲到这个情况,接着又跟另外这个太太讲,同样这个杯子撞倒了,在你们家的情况就比较不一样。可能你先生一撞倒,被你看到了,你马上远远的就说,“你走路不长眼睛,要喝自己去泡”,你先发飙了。你先生听了不甘示弱,“你这个女人,倒杯茶都不会,你还能干什么!”互相指责就吵起来了。最后会吵到哪里去?可能就因为生活这些芝麻蒜皮的事,最后吵到去离婚都有。现在听说三年之内离婚的人愈来愈多。有一对年轻的夫妻跑去要办离婚,那个办事人员看这么年轻就要离婚,就问他们,你们两个是为什么要离婚?被这么一问,两个人互相看一看,“上个月是因为什么吵架的?”因为什么小事吵架不知道,脾气一上来意气用事,我跟你没完,我跟你拼了。所以人要保持理智,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都是意气用事,没事都变有事,小事都变大事。而且这个意气用事的时候把谁给忘了?把双方的父母都给忘了,把曾经彼此的山盟海誓给忘记了,也把下一代的幸福都抛到九霄云外。所以人要是提起这分责任、提起反省,才能化解这些冲突。

    所以孩子随时都以父母为他人生的一个借鉴,他觉得父母常吵架,所以吵架才叫夫妻。而这位母亲听到孩子说不像夫妻,她也满警觉的,就觉得原来我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身边的孩子。有一个父亲他也学了《弟子规》,结果他一下班回来,刚好才坐下,公司又打电话来,他一把电话接起来,公司那边又说,又需要他再回去一趟。因为他已经有学《弟子规》,还是比较敏感,因为他要发脾气,所以先看一下儿子在不在,儿子不在他就骂,“你是干什么吃的,连这点小事都要叫我回去!”结果隔天他下班回家,他的岳母帮他照顾小孩,他才一进门,岳母走过来跟他讲,她说你儿子今天跟我讲什么话你知道不知道?今天我煮饭给他吃,他吃了不高兴,对我说,“外婆,你是干什么吃的!”学不好很快,一次就会了。他虽然看着客厅没有儿子,但是问题是,有一句成语叫隔墙有耳,“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自己要不讲就不会有这个后遗症。随时都在影响。

    这位太太她看到儿子看电视讲的这个话,她也满警觉。但虽然警觉,有时候还是不经意的会忽略。又有一天,她刚好接一通电话,刚接完,她一把电话放下来,她儿子在旁边就接话,“妈,刚刚一定是爸爸打来的。”她听了很惊讶,奇怪,儿子为什么一听我讲话的声音就知道是爸爸打来的?她自己思考,假如是一般的客户朋友打来,语气都非常亲切热情,“跟你聊天真愉快,改天一起喝咖啡,拜拜”,这个是客户跟朋友;但是跟先生讲的就不一样,跟先生讲的就是,“好了,你有完没完,不跟你讲了”,啪,挂掉。所以对先生讲话不恭敬,孩子马上从听话当中就可以判断是爸爸。所以这也在影响孩子。结果当天她先生又打来,她就特别警觉,一看到先生的行动电话号码,马上先调整一下心情,深呼吸三次,然后把它接起来,“喂,请问您找哪一位?”她先生听完,说“对不起,我打错了”,把电话给挂了。结果又过了三十秒左右,电话又响了,当她接起电话,她先生判断确实是她,在电话那一头说了一句话,“真的是你吗?”诸位朋友,我们听话不只要听言语,还要听到什么?听到心声。“真的是你吗”背后的心声是什么?我给大家翻译一下,那个心声的意思就是,我的太平日子真的到了吗?

    有一个太太她上了课以后也反省自己,觉得自己对先生很多态度不是很好。她上了两天课,就发了一个短讯给她先生,跟她先生讲,“我现在在接受老祖宗的传统文化教诲,所以从今以后我会改邪归正,断恶修善,重新做人”,给她先生发过去。结果很有意思,这个女士跟我们讲到,她说她发过去的时候,她就已经想到她先生会发什么短讯过来。你看夫妻其实都是心有灵犀,会通。结果她先生真的发什么来?她先生发过来的短讯是这么写的,“太太,你的意思是说你以后不打人、不骂人了吗?”所以她看的时候就很惭愧,跟她想的一样,她先生确实是写这样。接着她就说,“以前都是我不对,请你原谅”,又发过去。结果她这次发过去,她心里没底了,她不知道先生会发什么过来。结果过了没几秒钟她先生发过来,她先生就说,“太太,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带你去买衣服。”所以幸福太平的日子,念头一转可能就来了。

    刚刚我们一直提醒不忘初心,走入婚姻是要给彼此幸福的,哪是要给彼此痛苦的?所以我们刚刚提到夫妇的和谐是整个家庭和谐的核心所在。而我们老祖宗的教诲特别注重找到根本,我们今天希望家和谐,希望齐家,在《大学》里面告诉我们,“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首先修养要好,才能够感动家里的人。我们今天自己做得不好,要要求家里的人,人家心里不服,人家觉得你自己都做不好,还能够要求我?所以孔子强调“正己而不求于人”,先要求自己而不要求别人,“则无怨”,人家才不会埋怨我们。所以今天我们共聚,大家一起交流两天,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每一个道理都要先要求自己,不能我们在听的过程当中心里想,怎么没把我先生拉过来,他最需要听;怎么没把我媳妇拉过来,她最需要听。不能两天下来,所有的人都需要听,只有一个人不需要听,自己不需要听那就麻烦了,那就学完以后全部的道理都是去要求别人,那这个家也和不了。我们学传统文化、学《弟子规》学到走到哪里人家把我们当瘟神。瘟神大家知道吧?就是SARS,就是这些病毒又来了,就是流行性感冒。一看到他,那个学传统文化、《弟子规》的又来了,他又要说人家哪里不好、哪里不好。所以学到最后,假如心态不正确,我们走到哪里一坐下来,人家就站起来,“对不起,我要去上厕所”,就走了。

    所以我们诸位长辈朋友,大家交流完这两天的课,都是要求自己。可不能回去看到你先生,桌子一拍,“我告诉你,我可是去培训过两天传统文化,从此以后家里的事都要听我的”,那家里的人就很难接受了。甚至于我们以后就不敢来雅加达。很多男人就说,我太太就是听了蔡某某讲的话,就变得愈来愈过分,逼得我很难过。所以假如是都回去要求家里人,那以后我们不敢来了,因为怕遇到一个很壮的男人,然后他说你是不是蔡礼旭?我一看他凶巴巴的,我说不是,我是他弟弟。结果他还把我们家调查得很清楚,他没有弟弟,只有两个姐姐。我说我是他堂弟。应该让我们所有家里人对传统文化有信心来自于我们的德行,来自于我们的改变,我们学了以后从自己先改起,让家里的人如沐春风,让家里的人竖起大姆指,学《弟子规》好,学传统文化好,自然家里的人学习就水到渠成。

    所以《大学》里面告诉我们,修身才能齐家。修身要从哪里做起?要从改自己的坏习惯开始,就是《大学》里面讲的要格物,要不贪、不瞋、不痴、不慢、不疑。我们一贪心、计较了,这个家怎么和?家怎么齐?我们脾气特别大,这个家就不能齐;我们很傲慢,对方就很难过,这个家就齐不了;我们处处怀疑对方,这个家也不能齐。所以先要把贪心、把傲慢、把坏习惯、把这些怀疑他人的心要去掉,才能跟家里的人和睦相处。我们看《弟子规》当中说到,“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告诉我们不要计较钱财,而且也告诉不要乱发脾气,言语要温柔,这样才能够和。

    而我们今天谈到钱财,事实上大家想一想,钱财是不是贪心贪来的?钱财是不是跟家里人争来的?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请问大家有没有看过哪一个家庭,因为兄弟一直在那里争财产,最后愈争愈兴旺的,大家有没有看过?有没有?一个都没有。可是很奇怪,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学着要争?所以很不理智,都受到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争,家里就失和,一失和,钱财留不住,人才也培养不出来。所以上一代争,下一代争得更厉害。我们留心看,现在报纸打开来,父子相争、兄弟相争愈来愈多。而曾国藩先生,他在他一生接触过这么多的老百姓,他说到,一个家族能够绵延八代、十代不衰,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孝悌传家,它一定有孝道传下去,八代、十代都不衰。所以真正要有福报,一定要靠孝悌传家、要靠勤俭传家才会有福报。而且那个争了之后,争的钱财叫什么之财?不义之财,不义之财很不容易留得住。

    我们前几天才听到一个例子,就是香港有一个富婆,首富,她的先生被杀害了,留了一些财产。她已经很有钱了,她还跟她公公婆婆争财产,后来还真的让她争到了,争到以后没多久她得癌症,然后几个月她就死了。我们看,她这个贪心止不住了。我们听到这个例子都觉得心里很痛,痛在哪里?痛在人的贪心贪利,让她的良心整个都被蒙蔽,蒙蔽到先生去世她没有任何痛苦,蒙蔽到为了钱她体恤不到她公公婆婆丧子之痛。所以老祖宗教我们要重义轻利,要重道义,不能重钱财。所以不义之财不可取。

    而人能够富贵一直绵延下去,财富真正的因在乐善好施,所谓福田靠心耕。我们首先去贪,放下这个贪要明理。我们有受过传统文化教育的人,他能够看事情有前后眼,第一个他能了解到我这一生事业为什么会好,因为我祖上积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他懂得他这个福报还是受到祖宗跟父母的庇佑。再来,他能看到未来,他会想到的是,今天我能赚到很多钱,不代表我的孩子以后也能赚很多钱,所以我要培养他勤俭的态度,不然留愈多的钱,孩子没有德行,反而害了孩子。我们现在看很多地区,有钱人的第二代,真的不把钱当钱看,花得非常凶。那他这个奢侈的习惯是父母给他养成的。所以爱之不用正确的道理,反而是害了孩子。真正爱护孩子是懂得养他的善心,懂得培养他勤俭的态度,他一节俭,他以后的人生他懂得怎么操持他的家庭。

    有一个孩子十九岁,父母很有钱,常常都在外面玩,没有回家。有一天他进门给他父母讲:爸、妈,今天晚上我想跟你们一起吃晚饭。爸爸妈妈听了很高兴,儿子不知道多久没有回家吃晚饭,今天这么好,想找我们两个老的谈谈话。父母很高兴,准备了晚餐,等孩子来一起吃。结果到了吃饭时间,这个孩子带着一个女子进来,十九岁的孩子带着他女朋友进来,坐下来就对他爸讲:爸,我女朋友怀孕了,我们要结婚。然后拿出一张单子,我们要结婚,爸,你去准备好这些东西,一台车子、一栋房子,还有哪一些,我都写好了,你赶快准备好。父母本来是满怀欢喜要跟儿子吃饭,结果拿到这一张清单,你说他是办还是不办?孩子他奢侈习惯了。所以这个勤俭太重要了。勤劳的人他知道付出不容易,习劳他知道感恩,他懂得珍惜家里人的照顾,因为他自己也去服务。而这个习劳,他的能力也不断在提升当中,他也很有自信,他走到哪里他都帮得上忙。因为在家里懂得不断付出的人,他处世的能力跟做事的能力就在家庭当中不断提升起来。

    刚好有几对朋友聚会,他们都带着彼此的另一半来聚会,五、六对夫妻朋友聚会,他们的小孩就在二楼,小孩子自己玩。突然听到楼上有一个杯子掉下来摔破了,很大声,几对夫妻就赶紧往楼上走。看到有一对兄妹,看到那个杯子打破了就很紧张,然后就一直在那里喊,“Mary、Mary”。Mary是谁?他们家的佣人。他遇到这个情况只会叫佣人,他不知道怎么处理。结果那一天Mary又没有来,叫半天也没用。另外一对夫妻虽然经济程度也不错,但是从小让孩子自己做家务,他很有应对处理的能力。所以另外一对小孩,哥哥赶紧走到阳台去找扫把、找畚斗,然后妹妹就赶紧进厨房拿抹布来擦。我们看到两对小孩,面对这个情况的时候反应截然不同,一个从小享福,都是佣人在做,一个是从小能懂得帮忙父母做家务,所以这个差异整个就很大。而且假如他不懂得勤劳,不懂得去付出的话,他接受别人的给予他都会觉得是理所当然。他求你十次,你九次都给他,一次没给他,他就翻脸,他就生气了。所以这个勤俭也是家庭教育当中很重要的一环。

    刚刚跟大家提到,财富还是从乐善好施,大富由天,布施来的;小富由勤,勤俭来的。所以我们有没有把握孩子他以后的人生、家庭可以经营得好?他假如勤俭,我们就有底。而且人的福是靠心耕的,我们的孩子有没有形成知恩报恩的人生态度?报恩是福田,恩田、悲田、敬田。他念念能想着父母、祖先的恩,这个人有福;他念念能看到别人的痛苦、需要,他有慈悲的心,这个人也有福;他能够恭敬师长、恭敬长者,以至于恭敬每一件事,他很负责任,还恭敬每个物品,很惜物,这个人也有福。愈勤俭的人他的福气愈大,而愈奢侈的人,他本来可以活八十年,因为他把福都花完了,可能他六十岁就没命了。所以有一句话,老祖宗留下来的话叫“禄尽人亡”,你把自己的福报都花完了,你命也就没了。我们冷静去看,愈奢侈的地方,那个地方的灾难愈大,这个在历史当中都有提到。

    有一个地方,它刚好第一年的时候遇到旱灾,他们那个地方刚好有水利工程,所以他们就不受灾,其它附近都受灾。但是父母官申请下来,就给他们免今年的赋税。第二年发生水灾,他们那个地方地理位置又高,其它的地方又淹掉了,结果父母官又报,他们又减税。所以两年都没有受灾,而且又不用纳税,一下子这个地方就富有起来。其它地方就很穷,就变卖东西,都被他们这个地方买来了,而且赚了好几倍。但是这个地方就开始奢侈,花钱很凶。有一些读书人他很明理,就说到这个地方要感灾难。结果说了没有多久,火灾、水灾、瘟疫就在这个地方发生了。所以我们看现在很多西方国家他非常奢侈,甚至于花钱都花到后面好几代的钱上面。其实这些都是在我们华人世界里面是看不到的,都是为子孙着想,哪有连子孙的钱都拿来花的道理!这都是反常的现象。

    这个是我们不贪,家里能够和谐;不瞋,不发脾气,能够和谐;不傲慢,家里才能够和谐。而这个谦虚非常重要。比方说我们兄弟姐妹在一起,可能父母就会说到,某某儿子事业有成,就称赞这个儿子。这个时候假如我们是大哥,我们听到妈妈在称赞,能够马上说弟弟也有什么优点,妹妹也有什么优点,这样整个气氛就非常和乐。假如父母称赞我们,我们还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兄弟姐妹都会觉得很受到我们的压迫。这个我很有感受,因为我姐姐的成绩很好,我的成绩就比较差,我就感觉常常都有压力,但是姐姐从来没有用成绩来压我。所以我们在古代,兄弟姐妹家族的人一聚会的时候,都是按照辈分坐,那很有意义。因为按照年龄辈分坐的时候,纵使我们今天很有成就,但是我们坐在那个位子的时候都会想到,某某叔叔小时候照顾我,某某堂哥小时候帮过我,都是用谦卑感恩的心来对待自己的家人。而不是有钱之后、有地位之后,拿着这个成就去压迫到家里的人,这样就很不好。所以这个谦卑恭敬也是很重要。

    我们修身,然后能够齐家,而这个齐家最核心的就是孝道。所以我们有一句俗话叫“百善孝为先”,有了孝顺,整个家庭气氛就很不一样,很和谐。我记得有一次,刚好我们坐飞机的时候,旁边坐了一个老太太跟老先生,那个时候已经是春天了,但是他们衣服穿得很多。刚好这个老太太好像安全带用得不是很习惯,我们赶紧帮她把安全带系好,系好之后我们就问老太太,“老太太,你穿这么多衣服不热吗?”这个老太太说不热。接着她就说,她就把最外面那一件衣服拉起来,她说这一件是我儿子买的;讲完了她又把衣服翻起来,指第二件,第二件是我女儿买的;接着她又翻起第三件,第三件是我媳妇买的。我们听到她谈的过程当中都可以感觉到她的喜悦,她的这些晚辈都很孝顺。所以告诉大家,有一种衣服是冬暖夏凉,穿再多不热,大家知不知道这个衣服是什么牌子的?孝心牌的,冬暖夏凉,大家记得买这个牌子的衣服。老人家笑容洋溢,很高兴。接着我们到站的时候,老人很亲切,“要不要我们送你?”我们说:不用了,我们也有人来接。结果这个老太太讲:我的儿子、我的孙子他们一定会来接我。老人比我们先走出去,我们看着他们的身影,他们一走出去,虽然我们看不到她,突然听到很响亮的小孩的声音喊着奶奶奶奶、爷爷爷爷。我们心里想,应该就是她的孙子跟她的儿子媳妇来接她。所以孝道传家,家庭和乐。而为什么我们老祖宗讲百善孝为先?因为孝心一开,百善都接着开。

    我们可能面对现在的家庭,还有现在的社会状况,有些人会觉得担忧,这个世界能够和谐,能够愈来愈好吗?诸位朋友,您相信这个社会会愈来愈好吗?要有信心,信心是成就一切事情很重要的基础。我们相信这个社会会愈来愈好,为什么?“人之初,性本善”,只是他没有好的教育,“苟不教,性乃迁”,有好的教育一定教得好。我们曾经到监狱系统,海南省监狱系统,去教导这些服刑人员,这些服刑人员都已经是犯了错的人,结果教了一、二个月之后转变很大。他们都能教好,怎么一般的人会教不好?这些干警就讲到,这些服刑人员还没学以前,打电话回家都是要钱,你马上给我下次带多少钱来,就挂掉了。结果学了以后良心发现,打电话回家,妈,你最近身体怎么样?爸,你身体好吗?结果那个老太太说,你不是我儿子,要把电话挂了,我儿子不可能讲这种话,要把电话挂了。结果都有干警监听,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赶紧这个干警就说,老太太,真的是你儿子。把儿子的孝心唤醒了。

    还有一个老先生到监狱去看他儿子,他儿子看到他父亲来了,跪下去给他父亲磕头,忏悔。结果他父亲吓了一跳,就对那些干警讲,你怎么把我儿子教成这样?给他磕头他还觉得不好,他说我儿子怎么变成这样!这样不好吗?他说我儿子已经很好了,我住的那个地方,很多儿子都打他父亲,我儿子不打我,他已经很好了。大家看,人不学传统文化,做人的标准怎么样?降得吓死人,降得太低了,居然父母现在的标准是儿子不打我就好了。假如我们这一代是这个标准,请问下一代变成什么?下一代就是我儿子不杀我就好了。

    所以这些做人的标准它是不能改变的,它是亘古不变的。我们常常讲社会在变,问题是我们在变当中有没有抓到不变的原理原则?比方说我们从事事业,事业能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信义,这个是不变的原则,不讲信用迟早事业会出问题。我们看我们现在桌上摆的矿泉水,就是得到社会大众的信用,他的事业才能做得这么好,这个不能变。孝顺恭敬,这个也不能变。所以我们如何不随波逐流,一定要把这些做人搞清楚,怎么样把这些最正确的做人做事道理教给我们的下一代。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一到吃饭时间都是我去叫爷爷奶奶吃饭,而且都很清楚爷爷可能在哪里下棋,是在土地公庙还是在元帅庙,都比较有默契。而且远远看到爷爷,“阿公,吃饭了”,爷爷,吃饭了。当我叫爷爷的声音传过去的时候,很有意思,旁边的邻居听到了都露出笑容,他们看到人家祖孙和乐,他也很高兴。所以天伦之乐每个人都欢喜。爷爷牵着我,“诸位朋友,抱歉,我要回家吃饭了”,就带我回去了。而回到家,都是我们先请爷爷奶奶坐,然后盛饭给爷爷奶奶吃,爷爷奶奶动筷子了我们才动筷子。《弟子规》告诉我们,“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什么是做人的道理?就在这些生活的细节当中,吃什么东西都先想到老人,都先想到父母。这是二十多年前的情况。现在这个礼貌、恭敬不传了,麻烦了,现在谁叫谁吃饭?现在是爷爷奶奶叫孙子吃饭。所以现在都倒过来了,以前的孝子是孝顺父母叫孝子,现在的孝子是孝顺儿子、女儿叫孝子。我们帮儿女做牛做马,他还真的把我们当牛马,反过来了,爷爷奶奶去请孙子回来吃饭。所以这些不能乱改,改了就完了。请回来了他还不乖乖吃,还得爷爷奶奶一口一口喂他,然后他吃一口就跑五十公尺。所以现在当爷爷奶奶不容易,还要先去培养马拉松赛跑的能力,先培养好体力才能照顾小孩。

    而我们印象当中,家里有长辈来,“长呼人,即代叫”,都赶快迎上去,“叔叔您好、阿姨好,您先坐,我给你倒杯茶,你要找我妈,我赶紧去帮你叫”,都是这样学。现在的孩子看到长辈,叔叔、阿姨进来了,他连站起来都没站起来,他只有头这样转一下,看着长辈笑一下,继续看他的电视,没礼貌。没礼貌的孩子没福,哪有福!诸位大老板,你们会用一个连叔叔阿姨来都不接待的人,你会用这样的员工吗?会不会用?不会用,他连恭敬都不知道,连应对进退都不懂。结果我跟很多家长讲到这个例子,他们居然说,他还对你笑,不错了。我们这一代降到能对你笑就不错了,那请问大家,再下一代变什么?再下一代就变成小孩子坐在那里动都不动,连头都没转,要叔叔阿姨走过来,“小朋友好,你要不要喝茶,我帮你倒?”告诉大家,下一代假如变成这样那就不像人。人假如不像人,老天爷就要把人收回去。所以《尚书》里面告诉我们,“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人心都不跟伦理道德、不跟仁义礼智信相应,灾难就跟着来了。要化解这个灾难,我们往后几位老师都会就这些道理跟大家再交流。

    所以我们为人长辈,要能成就孩子的德行、人格,首先我们得要很清楚正确的做人做事在哪些方面,最重要的这个孝道。而我们刚刚讲的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根,悌、忠、信是做人的本,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枝干。我们老祖宗都很能够在天地万物当中体悟到做人的道理。仁爱和平是人生的花果。所以得从根开始。大家注意看,这个是八德,有两个说法,把它合起来就是这十二个德目,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请问大家,我们思考一下,只要这十二个德目都能够真正融入每一个人的心,都能这样去处世待人,请问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一个家庭里面有孝悌,这个家就和;企业团体当中讲信用、讲尽忠,这个团体凝聚力就很强。在社会当中每个人都讲礼义廉耻,我们现在看政治最严重的贪污问题,或者团体里面也怕贪污,有廉耻他就不贪污;有礼,人互相恭敬,就不冲突;有道义,人就不互相争夺。然后又能够对不同的种族、不同宗教都能以仁爱的心对待,仁爱和平,国家跟国家、团体跟团体就和。所以人心只要跟这十二个德相应,所有的问题慢慢都能迎刃而解,它不复杂。老祖宗这个八德放光明,只要我们肯去做,只要我们肯去教下一代,这个社会风气很快能够转变过来。

    我们看,其实这个孝开了,这些德行、百善跟着就开了,所以教孝太重要了。为什么?我们看一个人友爱兄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他有孝心,一定懂得友爱。我曾经听一位老人家讲,他说他最欣慰的是什么事?就是他本来想要把他留的这些财物分给他的孩子,结果分给大女儿的时候,这个大女儿说给弟弟妹妹就好了;要分给二女儿的时候,这个二女儿说给弟弟跟姐姐就好了;分给小儿子的时候,那个小儿子说给两个姐姐就好了,我不需要。所以父母听到这样是他最欣慰的,为什么?因为老人家他可能百岁之后,他能理解到兄弟一定会互相帮助,他就很放心。所以能体恤父母的心的人一定兄弟友爱,这是悌。忠,一个人对父母都不尽心尽力,他怎么去跟别人尽心尽力?所以这个忠从哪里来?《弟子规》当中说的,“亲所好,力为具”,父母他希望子女学习好,希望子女有德行,子女就尽心尽力去满父母的愿,这个尽忠从这里来。信,《弟子规》当中又告诉我们,“父母命,行勿懒”,答应父母的事情赶紧去做,绝对不拖延,对父母守信,进而对一切的人守信。我们现在有一个颠倒现象,对客户很守信,对父母不守信,父母交代的事一忘再忘,客户交代的事从来没有忘。告诉大家,那个守信是真的还是假的?那个守信是对钱守信,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守信。

    我们看礼义廉耻,对父母礼貌,“父母呼,应勿缓”,你看看这些德行都很自然的从孝道当中流露出来,对父母讲道义。我们看古代的人,父母都已经离开了,常常念父母的恩,常常想着还流眼泪,甚至有好吃的都是很遗憾,没有能让父母吃上。这种义,连父母离开了这种情义都还在。《弟子规》说,“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从小不会乱贪一些东西,不然父母会伤心,这个是廉。羞耻,“德有伤,贻亲羞”,他有孝心,他不敢以言行羞辱他的父母,他有羞耻心。我们最怕就是人家批评我们真没家教,那就变成我们的行为侮辱了父母。所以一个人的羞耻心也是从孝心当中延伸出来的。

    包含一个人跟人仁爱和平相处,他首先能爱父母,他才能爱别人。我们看这个仁,想到自己就想到他人,这是仁爱。《弟子规》里面讲到的,“冬则温,夏则凊”,他对父母是体恤备至,进而这个心境内化了,他对一切人也体恤备至,而且和气。《弟子规》当中告诉我们,“亲有过,谏使更”,父母有不对的地方,非常恭敬的劝谏,“怡吾色,柔吾声”。我们从这里都看到,这些和平、这些态度都是从孝当中很自然的提起来。所以找到根本,要把家道、要把社会能够转变过来就不难。而且这个是顺着人性的教育,父子有亲是天性。所以这个是事亲。人在一个家庭很自然的环境当中懂得孝敬父母,他面对家族里的长辈他懂得敬长,踏入社会他懂得事君,事奉领导者,礼义廉耻跟人相处,最后他对待一切的人,《弟子规》讲的“凡是人,皆须爱”,他懂得爱众。

    我们这一代人花了很多时间教孩子,为什么没有教出很好的效果?这个根没有找到。包含我们教育,在学校教育孩子,都把目标订得很高,仁爱和平,却没有从根教他,所以效果都没有出来。学历都很高,但是不懂得做人。我们看整个世界都很强调民主政治,政治它是其次,人有没有懂得做人是根本,要把人教好才行。所以我们看民族主义,要把民族团结起来,首先他要先爱他自己的民族,孝悌忠信的精神才能团结民族,要有礼义廉耻他才能落实民权的精神,有仁爱和平的存心他能重视社会福利,民生主义。我们注意看这个礼义廉耻是民主政治很重要的修养,今天假如他没有这个礼义廉耻的态度,他到国会去会跟人打架,无礼;他选上之后都是谋自己的私利,他无义;他不知廉耻,他又贪污。所以民主政治最重要的还是要把人的道德要树立起来才能好,我们全部都花时间在制度当中,那个制度其次,人的修养才是重点。

    所以整个八德其实就是建立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不离开这五伦八德的道理,而且这些道理每个人都能够做。我们看在中国大陆胡小林董事长,他修身了、他齐家了,他的企业成为整个中国的榜样,影响千千万万的人,是不是在利益国家?而且这个经验又传到了世界各地有缘的地方,是不是在平天下?所以我们每个人把家庭经营好,把企业经营好,都能成为社会的榜样,这一生很有意义,都在利益民族、利益社会,每一个人都能经营这样的人生。所以整个我们回到了这个孝心,人心的根本问题,其实问题就不是很复杂。我们看,有了孝心就有仁爱的心,有了仁爱的心,人彼此互助、互爱,慢慢的迈向和谐、大同。

    现在的社会为什么冲突多?因为自私自利,变得就是竞争,竞争提升了变斗争,斗争再提升变战争。那战争再提升变什么?这个就很难想象。而且老祖宗还有一句话叫“哀莫大于心死”,有没有比死更痛苦的事情?有,就是假如一个家庭当中孩子都不孝顺,父母过的日子很苦。所以现在这个竞争跟斗争不只是团体跟团体之间、国与国,现在谁跟谁竞争、斗争?假如不教育,连孩子都跟父母告上法院了。所以我们看,其实整个社会问题,它也在这一念之间。我们懂得教育下一代孝、仁爱,就是往这个方向走,而不是往这个方向走。这样的社会其实我们小的时候都还感觉得到,我记得小的时候,哪一户人家结婚,整条巷子的人都去帮忙,互助互爱,大家记不记得这种景象?我记得小的时候我还当过花童。大家看得出来我小时候还挺可爱的吗?哪一户人家做什么好吃的,统统拿出来送给其它的人家。出门都不用锁门的,敦亲睦邻,互相照顾。现在不教育了,住在大楼里面连对面的人姓什么、叫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们要把这个传统的德行再找回来,其实离我们还不算很远。

    很多家长也很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其实孩子只要有孝心,他就有学习的动力,而且他这个动力是一辈子的。我父母那一代,他们感觉到父母很辛苦,所以不让父母操心,读书都是自己主动努力的。而且不只读书不用父母操心,连组织家庭了也不让父母操心,都教育好下一代,夫妻和谐,再来,事业也不让父母操心。所以这个孝是根本解决了孩子一生的责任心,一个努力的动力。现在的孩子没有责任感,就是他的孝心跟责任心还没有开启,孝心一开启,他的学习就非常主动。而我们现在用的方法都只看眼前,没有看到这个根本的动力,反正他这次考试考好就好了。其实,今天他这次考试考好了,是因为我们给他钱,那请问下一次他考不考好?可能下一次你给的钱太少他不考了,他挂一个白布条写着抗议。

    今天我们把他真正送入了大学,问题解决了吗?得从他的善心、责任心去看。把他送入大学了,好,反正我读大学是读给你看的。结果进了大学他又没有责任感,现在听说大学叫university,大学生说“由你玩四年”。请问大家,你的孩子去念大学,你有把握他不堕落的请举手?那我们把孩子送去大学就解决问题了吗?再来,真正他大学毕业,拿了一个大学证书,问题解决了没有?我们得看远,他大学毕业了,他不找工作,在家里打电动玩具打一整天,父母在那里操心,还得出去帮他找工作。找好了,千拜托、万拜托,“儿子,你去工作一下吧!”那个儿子说,“好吧!给你面子。”结果去了一个礼拜回来了,“爸,我把老板fire掉了。”你拿他没办法,他没责任感。工作你要操心,再来,他假如结婚了你更操心,生了三个孩子全送给你,他不养。所以我们这个算盘要会打,要看得深远,不然老年真的会愈来愈多事情,愈来愈苦。

    所以这个孝真正能让家庭和谐,让社会和乐,让整个民族兴旺起来,都靠这个孝道。而这个孝道要教给孩子最重要的还是以身作则,因为孝是每个人本性里面本有的,只要我们能真正做出来,自然孩子看了会非常感动,进而就会效法。最后也祝福所有的长辈,所有的兄弟姐妹、朋友们,家庭和乐、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 三轮体空 • 丝瓜托梦 • 念念都有私心,这就是道眼未开 • 他一放下,就顿悟,就成佛了 • 一岁大的小女孩,懂得印地安人土话 • 最有智慧的人 • 亲近三宝,是大智慧之人 • 真正的福报,真正的清福 • 学佛决定不是迷信 • 听我讲经,好像都是在骂他 • 不要轻慢恶人 • 这样的人不堕三途 • 人生的目的在哪里 • 不杀生的业报,是人天福报 • 人要为己,天诛地灭 • 善因善果,恶因恶报 • 他不懂得孝敬,为什么? • 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 • 佛教徒名称有哪些? • 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为什么不想佛?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寂静法师:测测你的命到底好不好 · 寂静法师:智者不求利润,但求利人 · 寂静法师:我想告诉你一个方法,它能解决所... · 寂静法师:单纯地去拥抱生命,此刻的你便是... · 元音老人:略论明心见性《七》 ·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要点摘抄(五) · 寂静法师:佛未曾说过一句法,原说是谁? · 元音老人讲述修法见护法神的公案 · 寂静法师:粪便臭不臭? · 寂静法师:生命就是银行,你存进去的是什么... · 寂静法师:颠覆你的病来如抽丝,病去如山倒 · 元音老人:学佛无难,但观自在 · 寂静法师的十二则智慧对答,转发率最高的智... · 寂静法师:姐姐 · 元音老人:人人皆当成佛 · 寂静法师:这是科学尚未实证的不可思议的存... · 元音老人:什么是微细流注? · 元音老人:人生



· 如字 · 宣化上人:讲经及评论:不讲人情面子 · 寂静法师:来自生命的真实分享,给您最动人... · 岩井大慧 · 蔡礼旭:第一等的学问叫做处处为人着想 · 佛化婚礼与佛化家庭 三、婚礼不应仅是习... · 蔡礼旭:如何让孩子从小积福、培福 · 心的动向 · 马尔巴 · 印光大师:须发露忏悔,竭力改过,事事力改 · 解脱深坑 · 星云大师:复兴中华文化,佛教不能缺席 · 学诚法师:一声阿弥陀佛具有不为人知的巨大... · 不结婚是违背父母之命属不孝行为吗? · 十妙 · 缘起无我和四法印(林崇安教授) · 初入佛门应该从那一部「佛经」开始学习? · 八大龙王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