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光教科书 >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的文章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五课 戒律

类别: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第五课 戒律
 

一、戒的类别有那些?

  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间一切道德行为的总归。受戒犹如学生遵守校规,人民恪守法律一般,不同的是,校规、法律是来自外在的约束,属于他律;而佛教的戒律,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属于自律。佛教的戒律分为:

   1.通戒与别戒: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通于僧俗二众的禁戒。三聚净戒也是通戒,凡发菩提心的僧俗二众皆得受持。别戒则为僧团七众所各别制定的戒律,又可分为在家戒与出家戒,在家戒有:优婆塞、优婆夷所受持的五戒、八关斋戒、十善戒;出家戒有:沙弥、沙弥尼所受持的十戒,式叉摩那所受持的六法戒以及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的具足戒等。

   2.声闻戒和菩萨戒:声闻戒,指声闻乘所受持的戒律,如《四分律》、《十诵律》等。菩萨戒,指大乘佛教所受持的三聚净戒,即:断一切恶的摄律仪戒,积集一切善的摄善法戒,摄受一切众生的饶益有情戒。

   3.止持戒和作持戒:护持所受的戒体,停止恶业的造作,称为止持戒;策励修习善业的行为,就是作持戒。七佛通戒偈中的「诸恶莫作」属于止持戒,是消极的止恶,「众善奉行」则属作持戒,是积极的行善。

   4.性戒和遮戒:本质上是罪恶的行为,称为性戒,例如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行为,无论佛教是否制戒,国家是否订法,本质上为天理所不容,是社会所公认的罪行,属于性戒。如果本质并非是罪恶的,只是容易产生讥嫌,或诱发其它本质上罪恶的行为,则称为遮戒。例如饮酒本身不是罪恶,但是饮酒容易失去理智,转而犯下杀、盗、淫、妄等恶行,属于遮戒。从性、遮这两种戒,可以看出佛陀制戒所考虑的层面是十分圆融的。
  

  二、受持五戒有什么利益?

  五戒是佛教的根本大戒,佛教的戒律虽然有出家、在家的区别,但是一切戒律都是依据五戒为根本。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受持五戒是人道的根本,五戒与儒家的五常有相通之处:不杀曰仁,不盗曰义,不淫曰礼,不妄曰信,不酒曰智。受持五戒的人,会有无尽的利益。《灌顶经》卷三说:受持五戒,必感得二十五名善神的护佑。《月灯三昧经》卷六记载,持戒清净者能获得十种利益:1.满足一切智;2.如佛所学而学;3.智者不毁;4.不退誓愿;5.安住于行;6.弃舍生死;7.慕乐涅槃;8.得无缠心;9.得胜三昧;10.不乏信财。

  此外,不杀生而护生,自然能获得健康长寿;不偷盗而布施,自然能发财富贵;不邪淫而尊重他人的名节,自然家庭和谐美满;不妄语而赞歎他人,自然能获得善名美誉;不喝酒而远离毒品的诱惑,自然身体健康,智慧清明。所以,受持五戒,现世可以免除苦恼、恐怖,可以获得身心的自由、平安、和谐、快乐;将来可以免堕三途恶道,得人天果报,乃至成佛。受持五戒,如同在福田里播种,纵使不求,自然有许多利益加身,自然享有无尽的功德善果。

  
  三、参加八关斋戒有什么意义?

  佛陀为了使正法久住,制定戒律仪轨来规范弟子,让僧信二众各有戒律可资遵循。在家信众虽然无法剃染,佛陀为了让他们也能有机会过出家清净离欲的生活,培养出世善根,播下出家解脱的种子,而慈悲开设八关斋戒的方便法门。

  受持八关斋戒是以一日一夜时间,体验出家的生活,该日除了受持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之外,还要遵守三条戒律:1.不以华鬘装饰自身;2.不故往歌舞观听;3.不坐卧高广大床;一斋是不非时食,共八戒一斋。受八关斋戒者,因一日一夜持不淫戒,介于五戒与十戒之间,等同出家人,所以得称为净行优婆塞或净行优婆夷。
  

  四、诵戒的意义?

  诵戒的根本意义,在于僧团的「和乐清净」和「正法久住」的理想。受戒者领受戒法及戒体之后,恐有遗忘,或有意无意之间有所违犯,因此在固定的时间(半月半月)中,或一人,或多人,共同重诵戒条,以温故知新,再次互相提醒警惕,俾能清净持守戒律。但是如有违犯者,诵戒前先要忏悔,无私无隐的发露过失,出罪还复清净,不受罪过的障碍,才能进向圣道,趣入解脱。

  
  五、戒律的精神、意义是什么?

  戒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不侵犯而尊重别人,便能自由。譬如五戒中的不杀生,就是对别人的生命不侵犯;不偷盗,就是对别人的财产不侵犯;不邪淫,就是对别人的名节不侵犯;不妄语,就是对别人的名誉不侵犯;不饮酒,就是对自己的理智不伤害,进而不去侵犯别人。

  一般人总以为受戒是增加束缚,其实,凡是身陷牢狱失去自由的人,探究其原因,都是触犯了五戒。譬如:杀人、伤害、毁容,是犯了杀生戒;贪污、侵占、窃盗、勒索、抢劫、绑票,是犯了偷盗戒;强奸、嫖妓、拐骗、重婚,是犯了邪淫戒;毁谤、背信、伪证、恐吓,是犯了妄语戒;贩毒、吸毒、运毒、吸食烟酒等,是犯了饮酒戒。由于犯了五戒,于是身系囹圄,失去自由,所以受戒也是守法,能够受持五戒、真实认识五戒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

  因此,戒的真义是自由,而非束缚。
  

  六、杀死蟑螂、老鼠、蚊虫等,犯戒吗?

  佛教以「人」为本,所以不杀生戒主要是指不杀人。杀人是犯波罗夷(极重罪),是戒律中不通忏悔的根本大戒。杀死蟑螂、蚊蚁等,则是犯突吉罗(轻垢罪),属于恶作,虽然一样有罪,但和杀人不同。因此,以人为本的佛教,有时为了防止传染病蔓延,为了大多数人的生存而杀害虫蚁等,并不是很大的罪恶。当然,如果能够事先预防或驱逐,那是最上策,就可以避免一些无谓的伤害。

  事实上,我们平时在有意无意间伤害的小生灵更多,这种无意中杀害的行为,纵使有罪,也属轻微。佛教重视的是动机、存心,怀著瞋心而故意杀生,那就必定要受苦报的。

  此外,若依广义而言,浪费时间,破坏物品,也是杀生。因为生命是时间的累积,所以浪费时间如同杀生;相同的,物品是大众的资源,是大众集聚因缘而成,也一样要珍惜爱护。现代社会都在提倡护生环保、主张生物自由平等,与戒律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吸毒是犯佛教的重戒吗?

  凡是扰乱神经系统的物品,如速赐康、安非他命、鸦片、大麻、白粉、烟酒等刺激性的东西都属毒品。吸毒不但吃掉自己的健康、生命、荣誉、人缘、前途,甚至因为吸毒而家破人亡,断送一生幸福者,比比皆是,所以毒品要绝对禁止。

  佛陀虽未制定不吸毒戒,但佛教中有酒戒,五戒中的「不饮酒」,就是拒绝刺激性及会覆盖清明神智的物品,以现代角度诠释,不饮酒就是不吸毒,吸毒就是犯五戒中的饮酒戒,这是佛教的根本大戒之一。
  

  八、破戒与破见有什么分别?

  破戒可忏悔,破见不通忏悔;破戒是个人行为上的过失,可以忏悔纠正,破见是根本思想的错误,在见解上无法再接受佛法真理,就永远与佛道无缘。

  因此,学佛应有正知正见的正确认知。

  一般人认为,受戒难免会犯戒,不受戒就不会有犯戒的担忧。事实上,受戒后纵使犯戒,因为有惭愧心,懂得忏悔,罪过较小,还是有得度的机会。不受戒的人,犯了戒不知忏悔,不懂改过,自然罪过加重,只有沈沦三途恶道。

  因此,在佛教中,一个破戒的人并非可耻,只要至诚忏悔,仍有重生的希望;而一个破见的人,则有如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就如同在政治上,思想犯的罪过比较严重。在佛教的戒律上,错误的思想见解,如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种昧于因果的邪恶见解,是烦恼的根源,也是障道的因缘。因此,一个修学佛法的人,首先要培养正见,有了正当的见解,才能勇猛精进,深入佛道。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四课 宗派
下一篇: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六课 制度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推荐阅读
• 慧净法师:人生唯一大事
• 慧净法师:普贤文殊菩萨都发愿求生极乐世界
• 慧净法师:向着净土前进的人
• 慧净法师:求财的人为何有得也有亏
• 慧净法师:我们众生能不能解脱,关键不在于我们会不会修行
• 慧净法师:人生目的
• 慧净法师:我几位姑妈长寿健康是受益于吃素念佛
• 慧净法师:彼佛因中立弘誓
• 慧净法师:四种感应四种救度
• 慧净法師:净土法门的信願行
• 慧净法师:「山海空市」与「四不可得」
• 慧净法师: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最殊胜的忏悔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佛光遍照,它也照不到你
• 海涛法师:佛行十二谊赞
• 止观大意
• 八六四二万十千劫
• 十忿怒明王
• 蔡礼旭:教者 上所施 下所效
• 字曼荼罗
• 吉庆赞
• 印光法师:出家就是不孝吗?
• 快便难逢
• 乌瑟腻沙最胜尊
• 蔡礼旭:为什么会生气、发怒?
::法师开示 ::
• 印光大师:家庭教育,圣道为本
• 海涛法师:别人做错,正常 五浊恶世大家都在做错事
• 圣严法师:虚荣不是幸福
• 星云大师亲诉一生最受用的「十句话」
• 星云法师:天堂与地狱
• 学诚法师:为什么容易生病?与内心烦恼多有关
• 印光大师:佛法不到之地,最初开办,不宜即于高深处下手,当劝修净土法门
• 海涛法师:世间有厮杀、车祸、生病、天灾人祸,从哪里来
• 星云法语:成功人生-宗教家内心的轻重分别
• 圣严法师:如何才能做到“一门深入”
• 印光法师:天下有一多半人都冤枉死于色欲
• 印光大师: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证据
• 印光大师:味精能挽劫运说
• 星云法语:成功人生-如何没有怨家仇敌
• 宣化上人:出家的因缘
::佛学大辞典 ::
  • 炽盛光曼荼罗
  • 弥遮迦
  • 五蕴实相
  • 念言
  • 无记
  •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 西寺
  • 黑豆未生芽时
  • 绀青
  • 随眠无明
  • 得胜堂
  • 坐
  • 香界
  • 弥沙塞部五分律
  • 有分无满人
  • 汾阳四句
  • 余念
  • 法华尊者
  • 尼正
  • 真宗大系
  • 向蔡巴
  • 流转
  • 矩矩吒翳说罗国
  • 佛驮跋陀罗
  • 分喻
  • 殿堂
  • 闻法
  • 八大总持王经
  • 八种法
  • 八多罗树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具足戒?具足戒是什么意思?
• 幸福婚姻经典辑要(海涛法师选辑)
• 端正的真义
• 佛化家庭 三、五戒善法是建立佛化家庭的基石
• 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佛教的婚姻观(宽运法师)
• 利己利人
• 什么是五蕴?五蕴是什么意思?
• 佛化婚姻将引导人们趣入佛法(凯朝)
• 佛法不离生活(净空法师)
• 家庭即是道场(印光大师)
• 布施的方法
• 第一福田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