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大词典 >> 浏览文章

罪恶

佛教主张人类之心性本即清净(心性本净、本性清净),污染心性者为贪欲、憎恶、迷妄等三毒,古时称此三毒为罪(巴sa^vajja ),含有应受责备之意;若能舍离三毒,心性即能清净,此系原始佛教之教说。然大乘佛教则不以贪欲为重罪,邬婆离所问经(梵Upa^li -paripr!ccha^ )谓,因憎恶引起之罪较因贪欲引起之罪为重,此因缠缚众生之烦恼,对菩萨而言,既无罪恶,亦无危险。方便善巧经亦谓,以菩萨而言,有两种极重之罪,一为由憎恶引起之罪,一为由迷妄引起之罪。又以比丘之罪而言,梵语为 a^patti,其动词 a^pad 意谓落下;准此,比丘由于过失而堕落,即为破戒。

 上述所谓之罪,表现于现实方面者,称为罪报(巴vajja );一般而言,则指由恶行所得恶之果报。南传增支部经典中即列举现世之果报与来世之果报两种。现世之果报指王权(或法律)所加于吾人身上之刑罚,来世之果报则指由身体、语言、意念等三方面所造之恶行,于来世堕落于恶趣之报应。吾人应恐惧现世与来世之罪报,如能修习一见罪报即生恐怖之心,则吾人必能自一切罪报中解脱出来。

 ‘罪’字于原语含有必须避开之意。初期佛教即主张可以远离,然罪报并非可以全然避离者,盖因吾人犯罪之后,必生畏惧之心,故至大乘佛教时期,已将语意模糊之‘可以远离’一词搁置不用,而立‘征服’(巴ati^ )之说,由这个动词产生 atyaya(罪、苦恼、危机、死、破碎之意)之激烈名词。金光明经谓,诸佛对一切众生有极深之慈悲,诸佛将众生从罪恶之恐惧中解救出来。吾人在不得已之情况下犯罪,被恶所怔服,面临破碎、死亡等危机之苦恼;此时既感受到不能避免之罪,将此罪与恐惧诉诸于人类又无法获得解脱,唯有绝对皈依诸佛,才能蒙其摄受。只有在恐惧罪恶之自我意识完全进入空无之状态,罪恶之恐惧才能消失。此系大乘佛教所揭橥之道理。







• 什么叫圣人 • 苦跟乐是属于果报 • 十善好比是大地 • 扰乱我们的魔 • 自作自受 • 卖假的名牌货,又怕负因果 • 鬼神应不应该崇拜 • 历事练心 • 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 • 老人是享福,而不是坟墓 • 轻松学佛法封面3 • 现在人聪明,他烦恼也多 • 什么是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什么意思? • 他真懂得鸟的语言 • 内心里面没有怨恨 • 值得骄傲,那就完了 • 发脾气 • 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 以觉心念佛,才能得到究竟圆满 • 这叫念佛三昧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阿字观 · 无相离念 · 顺流 · 算题 · 十藏 · 当头棒喝 · 六喻 · 二土弘经 · 摩虎罗神 · 后七日御修法 · 大乘会 · 能施太子 · 忿 · 意生身 · 六蔽 · 五障三从 · 亲鸾 · 普庄



· 信解行证 · 法华漫话系列:《妙法莲华经》白话持验记 · 耆阇崛山 · 思择说 · 妙莲老和尚:当知杀生须还命债 · 钟茂森:一函遍覆,印光大师开示(第3集) · 学诚法师:如何增长定力? · 五解脱轮 · 得菩萨忍陀罗尼 · 蔡礼旭:婚姻的意义是什么 · 布施要有智慧,不是说布施多就有功德 · 宝镜寺 · 学诚法师:他们很难知道父母是大福田 · 孙陀罗难陀 · 实相身为物身 · 宣化上人:为复仇而学神通 · 业海茫茫,苦海无边 · 海涛法师:禅说管理 上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