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慧净法师 >> 浏览文章

慧净法师:出声与默念

  出声与默念——法然上人“十二问答”(法全五七七页)言:

  问:念佛之人,有出声念,有默念记数,何者为宜?

  答:口称是称名号,心念亦是念名号,皆成往生之业。然,佛之本愿是称名本愿,故宜出声。是故《观无量寿经》言:“令声不绝,具足十念。”善导和尚之《往生礼赞》释为:“称我名号,下至十声。”但使耳中闻之,皆是高声念佛。

  这一段文是《法然上人全集》中〈十二问答〉中的其中一则问答。

  问的意思是说:念佛的声音归纳为两种,就是出声跟默念,那哪一种比较好、比较合适呢?

  这则问与答就念佛来讲,都是属于技术性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只要随着个人的根机去念佛就好,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或框框,甚至没有一个标准,因为只要念佛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不过,就细节来讲,念佛有四种声音: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以及默念;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都有声相,所以归纳起来是有声念跟无声念。那这两种哪一种比较合适呢?

  法然上人的回答内容,可分为四种:(一)总答,判定只要念佛必定往生;(二)举出第十八愿称名,显示应该出声;(三)以经论做为证明;(四)结论。

  法然上人首先就回答:

  口称是称名号,心念亦是念名号,皆成往生之业。

  这是总的回答。判定不管出声或不出声,都不离开名号,都是依弥陀名号的功德,都是往生之业,没有差别。这是回答的第一个内容。

  接下来就说:

  然,佛之本愿是称名本愿,故宜出声。

  从出声跟默念来讲,阿弥陀佛的本愿是称名,所以应该出声念佛,这是回答的第二个内容。

  第三个,就用经典和祖论来作证明。

  是故《观无量寿经》言:“令声不绝,具足十念”。

  这是以经为证。

  善导和尚之《往生礼赞》释为:“称我名号,下至十声”。

  这是以祖论为证。

  第四个,结论:

  但使耳中闻之,皆是高声念佛。

  只要自己听得到,都算是出声念佛,甚至是大声念佛。

  其实,出声跟默念是一样的,“出声是有声之声,默念是无声之声”。这里说:“但使耳中闻之,皆是高声念佛。”耳闻主要是在自己能够听得到,耳闻在心,心中佛号清楚,如果心中佛号不清楚,表示听而不闻,听而不闻就等于没有听到。所以重点在心,只要心虔诚,都是大声念佛。

  有一句话说“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人间窃窃小声的交谈,但是天上神明觉得像打雷那么大声;暗室没有灯光,伸手不见五指,可是所做的事,虽然人看不到,但是鬼神却看得很清楚,像在大灯照亮之下一样。

  也有一句话说“人间所做事,居心之邪正,以为没人知,冥冥有记录”。人世间所做的不管是善或恶,甚至暗室亏心,乃至心中所想的,尽管别人看不出来,但是冥冥中,点点滴滴都会被记载下来。

  这些古语对我们都深具警惕,也显示,既然如此,我们如果转念来念佛,岂不是每一声、每一句,阿弥陀佛都听到了,十方诸佛都护念了,护法龙天都欢喜、赞叹了,鬼神都深心敬服了。

 







•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 你的恶念很多,相貌就不好看 • 人没有生死,只是换个身体 • 《轻松学佛法》简介 • 消灾免难,不能靠外头,要靠自己 • 老百姓是享福的 • 平时能积德行善 • 要守着不妄语,要守着不两舌 • 是先修六度,还是先修三福? • 儿子投胎去做狗 • 吉凶祸福,是自己修来的 • 让那些人死于灾难,你造了大罪业 • 要破除苦难,要知道因果 • 能念佛往生,这是真正的福报 • 要代替佛陀普度众生,这才是真实的纪念 • 听了还是不懂,还是不得受用 • Bye-Bye,我走了! • 生活再苦,只要觉悟,就得大乐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他不能成就,这是他的事情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性空相空 · 山门骑佛殿 · 旃檀瑞像 · 能被法 · 三十四心断结成道 · 法朗 · 巡案 · 六情 · 髡人 · 增长业 · 崇善寺 · 四双八辈 · 删阇夜毗罗胝子 · 南泉白牯 · 宝座 · 无价 · 大乘集菩萨学论 · 请客侍者



· 蔡礼旭:人生踏出的脚步最重要 · 大悲咒句解 23、摩诃菩提萨埵 · 禅榻 · 仁焕法师:做具足“四心”的人 · 蔡礼旭:让孩子做家事的四个好处 · 印光大师:修行到什么状态才能大彻大悟? · 法语 · 定弘法师:破和合僧,果报在无间地狱 · 定弘法师:如何护持老人往生 · 蔡礼旭:指导学生树立勿轻诺的态度 · 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六... · 檀溪寺 · 诸法无常 · 仁焕法师:启蒙公众,树立道德,建立爱心家... · 彦龙周兴 · 刘素云:念佛千万不能放下,不想念一开始哪... · 得果 · 智頵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