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学读物 >> 佛网文摘 >> 浏览文章

护生,惜福,净化

护生,惜福,净化

佛光教科书

  佛法明示情与无情都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同体共生关系。在迁流不息的转变中,即使极小的尘埃都与环境有微妙的关系。吾人对于内心尘垢,固然应该要努力消除、转化,对于外在污染,也应唤起群体意识,力行环保。

十二大实践德目:
口中轻声,不制造噪音;
地上清洁,不乱丢垃圾;
手里禁烟,不污染空气;
身心尊敬,不行动粗暴;
行动礼让,不侵犯他人;
面上微笑,不出现凶相;
口中软语,不出现恶言;
大家守法,不要求特权;
人人守纪,不违犯纲常;
开支节俭,不任意浪费;
生活踏实,不空荡虚浮;
凡事善心,不孳生歹意。

  21世纪是环保的世纪。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危机,已经开始威胁人类健康。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全球气候变迁会议”,主要就是为了拯救地球,达成保护动物、植物等各种自然资源的协议。
   讲究环境保护,首重爱护地球。地球上的河流、大海、森林、高山、动物等,好比人体的组织,河流如血脉,川流不息,可以顺利运送养份;大海如肾脏,保持洁净,可以发挥新陈代谢的功能;森林如心肺,减少砍伐,可以做良好的空气调节;高山如骨骼,减少挖掘破坏,可以保持地球水土的均衡;动物如细胞,不去捕猎杀戮,可以维护生态的平衡。大地资源维护长久,后代的子子孙孙才能在地球上安居乐业。
   佛教是深具环保意识的宗教,不但注重内在的心灵环保,同时也兼顾外在的生态平衡。心灵环保,要靠人类净化本身的贪、嗔、痴三毒做起;生态平衡,则有赖大众的力量共同维护。《菩萨睒子经》说,睒子菩萨“履地常恐地痛”,就是一种爱惜环境的慈悲意识。
   佛教的环保思想,起源于释迦牟尼佛对“缘起”的觉悟,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建立于缘起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阳光、空气、水等资源,《毗尼母经》卷五中,佛陀就明示:“若比丘为三宝种三种树:一者、果树;二者、花树;三者、叶树:此但有福无过。”在《增一阿含经》卷十,佛陀也说道:“园果施清凉,桥梁渡人民,近道作圊厕,人民得休息。”种植华果树木,得以净化空气,保护水源,利人利物,自利利人,自然能增长功德。
   自古以来,古德高僧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泗州开元寺明远法师,种植松、杉、楠、桧等数万株,免除了淮水与泗水的泛滥。又如东都洛阳道遇法师,劝化善款,消除黄河龙门天险的水患。此外,修桥铺路、珍惜资源、护生放生、提倡素食、不杀害生灵等,都是身心环保的重要工作,因此,佛门僧侣可说是最早的环保工作者。
   今日,佛教对于环保有以下三项主张
   一、护生:佛教提倡不杀生而积极护生。《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悲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戒杀护生是对一切有情生命的尊重,所以,佛教戒律对于动物保护有着积极的慈悲思想。《六度集经》记载,佛陀在过去世为鹿王时,曾代替母鹿舍身,感动国王制定动物保护区,禁止猎杀;阿育王广植树林,庇荫众生,设立动物医院,规定宫廷御厨不得杀生。凡此,都是佛教对于“野生动物保育法”的示范。
   二、惜福:这是佛教对于“同体共生”的认知。唯有珍惜大自然各种资源,人类才能在地球上开展理想的新世纪。福报犹如银行存款,有储蓄才有支出。日常生活中,积极配合“垃圾分类、资源回收”,让可用的资源再生,垃圾即是财富。惜福的方法很多,今归纳为四点:只字必惜,贵之根也;粒米必珍,富之源也;片言必谨,福之基也;微命必护,寿之本也。
   此外,还要积极地“防治污染”,对于具有毒性的废弃物,每个人都应本着道德良心,做好安全处理。科学界应及早为全人类发明出不破坏自然的器物,资源随用随收,作能源的重新组合,才是究竟之道。
   三、净化:《维摩经·佛国品》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佛光山于1992年3月4日举办“佛光山信徒身心环保净化法会”,目的就要大家响应环保运动,从身心六根的净化,到关注心外世界的净化。此外,国际佛光会更积极投入社会公益教化,宣导七诫,呼吁大家一起“把心找回来”。同时,透过环保认知与实际参与,举办植树救水源、保护野生动物、赈灾送温暖、友爱服务、云水义诊等,这些都是有益世道人心,达到环保功效的事业、活动。
   今日,全世界环保团体无不致力于环境维护与生态平衡。凡为“地球村”的成员,都有责任关心“地球村”的永续生存。佛法明示,情与无情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同体共生关系。在迁流不息的转变中,即使极小的尘埃都与环境有微妙的关系。吾人对于内心尘垢,固然应该要努力消除、转化,对于外在污染,也应唤起群体意识,力行环保,则二十一世纪的人间必是身心净化的美好世纪。







• 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 • 利益众生的,这有功德 • 烦恼轻、智慧长 • 善缘少、恶缘多 • 放下不是事上放下,是心上放下 • 用心如镜 • 他一放下,就顿悟,就成佛了 • 佛像里面有老鼠窝 • 凡人见不到佛菩萨 • 你修的福,未必是真的福报 • 叮叮当当,久炼成钢 • 把恶运转成好运 • 欢欢喜喜地修 • 福是什么? • 今年的清明节 • 在芸芸众生当中,这种人不多 • 念佛能得度,但是他不信 • 平时是练兵,临终是打仗 • 人身难得 • 往生就是成佛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五课 佛教徒的一...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八课 佛教对生老...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九课 探病须知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六课 佛教对教育的...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二十课 临终关怀应...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七课 佛教徒的生...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九课 持戒与犯戒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课 佛教的师弟之...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二课 佛教的伦理观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一课 佛教的道德标...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五课 佛教徒的一...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二十课 临终关怀应...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三课 佛教对感情...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六课 密行百事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四课 佛教对经济的...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四课 佛教徒的生...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五课 佛教的战斗观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六课 密行百事



· 佛教是怎样对待仇恨的? · 学诚法师:学佛很久却学不好的原因 · 作礼方便 · 器手天 · 定弘法师:让儿子能早一点皈依佛门,弃恶扬... · 色界系 · 道通 · 随意闻法愿 · 周易禅解 · 印光大师:陆西林居士感应记 · 因滴论 · 蔡礼旭: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印光大师讲故事(19) · 宣化上人:一生补处 · 上万信众回法鼓山瞻礼法相 · 平等心 · 蔡礼旭: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 星云大师:每天面对很多问题八条原则如法处...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