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学读物 >> 说吉话祥 >> 浏览文章

说吉话祥 九 善学於戒律 Vinayo ca Susikkhito

善学於戒律 Vinayo ca Susikkhito

奉公守法,是一个公民对自己的国家应当持有的理念。正所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世界各国,都有著自己本身的一套司法。为了维持国家的治安与秩序,就要拟定司法,设种种规则,让人遵守。若有人触犯了规则,就得接受法律制裁,施予惩罚。一个动乱的国家,治安失去控制,必然会出现没有秩序的状态,民众失去保障,生命就会遭遇到许多不测。故说一个发达的国家,仰赖健全的法律,一个法治的国家,需要奉公守法的良民,才能制造出一个安宁的社会。世间法律有著这种克己摄众的功用,也就是相等於佛教所谓的戒律。
 
除了世间法律以外,世人还要拥有崇高的道德意识,摄身守意,持著止恶行善的理念,借以提升自己的人格与品性从而达到缔造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俗人当守持的处世观,是自我策励,自我约束的人生准则,亦相等於佛教所谓的戒律。它虽不谈义理,不说果报,但扪心自问,反躬自求,自然不忍之心会生起,也就能达到止恶行善的自发性。
 
佛教重视受持戒律,因为这是实行佛法的基因,是进入佛道的先决条件。佛教的戒律同样是有著克己摄众的功用,不过,它主要的精神是以慈悲为主,佐於救度众生,怜悯众生的意念来受持它。
 
「戒为一切善法之根本」佛教的五戒是引导世人迈进完美、福祉人生的准绳。有一次,当佛陀住舍卫国时。大慈善家给孤独长老与一班人随著舍利弗尊者去拜见佛陀。来到佛陀处,佛陀即对舍利弗说道∶
 
「舍利子!您须知道,如果有白衣圣弟子善护行五法及得四增心,在现生中能安乐住,实在不容易。此人不会堕入地狱、饿鬼诸恶处。得证须陀旦果,生死限受七次天上人间往来。」
 
「舍利子! 什么是白衣圣弟子所善护行的五法呢? 即∶
 
杀、断杀,弃舍刀杖,有惭有愧,有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净除其心。
 
离不与取,断不与取,常好布施,不望其报,不以偷所覆,常自护己,彼於不与取净除其心。
 
离邪淫、断邪淫,不犯他人妻女,以梵行净除其心。
 
妄言、断妄言,讲真谛言、乐真谛,诚实不欺,以实语净除其心。
 
断离饮酒之习,正乐正意,以守志净除其心。
舍利子!白衣圣弟子,得四增上心。在现法中得安乐,实在不易!」
 
人遇不祥,事情不顺,就要设法为己消灾解难,讨个祥瑞。於是就会采用宗教仪式,透过血腥祭祀来换取个人的私欲。却不知,以血涂命,越拜越遭,越祭越穷。世人若能向五戒看齐,修持五戒,自能远离诸危难、避开邪恶。佛陀讲述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及饮酒的五恶行有如下过患:-
 
杀生的恶报:短命、多病、家庭破裂而妻离子散之患、常怀胆怯惊慌之心。
偷盗的恶报:生活贫穷辛苦、靠救济度日,一切意愿难成。
邪淫的恶报:怨敌多、终必与非所爱对象结合、婚姻破裂、身患皮肤病、来生为女身、无所生育。
妄语的恶报:受人诬告、挨人骂、失信及口臭。
两舌的恶报:孤苦零丁、难与人合、口吃舌短。
恶口的恶报:声音古怪、聋哑身臭、为人轻视。
绮语的恶报:性格轻浮、生理有所缺陷。
饮酒的恶报:智能低弱、神志不清及昏庸无知。
 
持戒的意图
 
凡夫俗子在谋事上总是心怀种种意图,求这求那的。甚至持戒也是以有所求之心来守持,有者为求个人平安、发财消灾。又或因畏惧,听从他人的摆布去受持一些怪异的规条,甚至要实行极端的苦行来换取持戒的代价。怀此心态持戒的人,即心术不正也,佛教称其人为持染戒者,这是一种由执取邪见而受持的禁取见戒。相反的,若是人怀无欲无求的心去持戒,佛教称之为持净净戒者,这是一种无执取邪见而受持的戒。
 
持戒的持久时间又分有两种,一为期限之戒。是分间断来受持,时间的长短就依据个人的原素而定。二为终生之戒 (kalapariyanta Sila 期限戒 apanakotika sila 终身戒)。这是尽形寿受持的戒,当中又区分有在家及出家两种。在家戒分为五戒及八戒,以性别上称男众为优婆塞,女众称优婆夷。出家戒分为男众的沙弥戒或比丘戒,女众的式叉摩尼戒,沙弥尼戒及比丘尼戒。
 
戒的性质
 
「有人以守纪律为苦,我以守纪律为常,盖非如此不能畅所欲为。」 -朱丽安得烈斯
 
欲持戒者必须先了解戒律的性质,方能如法的受持,那才不致於盲从瞎跟,把自己修到四不像,怪理怪气的,让人指责,造诸口业。时下很多学习戒律的僧人,抱著以对待及恭高我慢的心态受持戒学。好於标榜自身的清高,而贬低批评其他僧人。他们不明白持戒是要解除束缚,摆脱桎梏。反而是背道而行,把这人我越修越高,我慢越造越大。终日口说戒律、内心却老在贪、嗔、痴的欲流中翻滚,在三毒的锅里蒸发。此种人甚是可怜哀哉!
 
佛教徒持戒是为了使生活过得有纪律、有秩序。持戒并不是过著那种僵硬呆板的生活,不是与人与社会隔离的生活意识,对於一些不明了戒的性质而对持戒产生了悔恼与怨怪的人,不禁为他们觉得遗憾,犹如入宝山而空手出的寻宝者。
 
一般上戒律是拥有两性化的作用,它是一种相互相调的配对步骤。持戒若偏於一方就会滞留不前,就会感觉持戒枯燥乏味。有关这点,就得明了戒律的两个性质。
 
止持门 (varitta sila):止即禁止,持即莫作及抑制勿动之义。唯对止恶断罪的守持性。
 
作持门(caritta sila)∶履行当作及释放营运之义。是谓行善积福的运作性。
 
进言之,佛徒持戒不是出自於畏惧,不是赎罪,更不是许愿。而是於一颗感恩的心持戒,是一种革新与洗涤的修持法。持戒能净化自己的身心,它能引生许多妙胜利益。佛陀称扬持戒功德有以下五种:
 
能往生善趣:由於心持戒坚固,得心开意解,临终不昏昧,靠持戒的净业下一生可以出世到好地方。
 
能得大聚财:五戒各有功德分,能全分不毁,即可得俗财与圣财,似如意宝箱,取之不尽。
 
能得大无畏:持戒有驱恶之用,能使心安理得,於心无挂碍,处於任何场合都不会畏惧退缩。
 
能得大名节:由於戒行清净,不犯过错,为人钦佩赞,称之廉洁君子,自然赞叹之声会远播不绝。
 
能得大解脱∶由於恒心持戒,守住本志,外不为境所牵,内不随心所欲,把持的当,自然就会心意豁朗,明心见性。摆脱一切束缚,得大自在。
 
「戒为无上菩提本」,成佛证道如从商,需要资本。成佛的资本即持戒,故说「善学於戒律」是做人成佛的吉祥法。

 







•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 一点疑惑都没有,念佛才会有受用 • 修福不要享福,福报留着最后享 • 这样学佛就学活了 • 贪嗔痴断了,就得大自在 • 堕胎的祸害无穷 • 里面跟外面相应,身体就健康 • 这就是念佛,这就是忆佛 • 觉悟的人,他为来世着想! • 清明法会念什么 • 她有天眼通 • 修行修什么? • 要怎样才叫做正觉 • 温馨晚宴 • 老人是享福,而不是坟墓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信心 • 杀生的果报 • 佛教化众生是被动的 • 佛教是教育,它一点迷信都没有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印光大师:修行人第一大关 · 印光大师:对《心经》的开示 · 印光大师:你在没有办法中,还有阿弥陀佛观... · 印光大师:教子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尤... · 印光大师:他是如何躲过命里的大难的? · 印光大师:熟读《南浔放生池疏》就能戒杀吃... · 净土法门:学文言文,用《文钞》是个很好的... · 莲池大师与印光大师"不同"的念佛秘诀 ·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新白话版(二) · 印光大师讲故事(6) · 印光大师:应无所住而生心 · 印光大师:西方极乐世界之胎生、疑城 · 印光大师:为何有心世道之人,咸皆提倡佛学... · 印光法师:念佛600问(六) · 印光法师:念佛600问 · 印光大师:西方公据重刻序 · 印光大师:但自己以志诚心念佛,则比请酒肉... · 印光大师:信愿念佛为正行,万善庄严为助修



· 修行时遇到魔障,被鬼附体应怎么办? · 二施 ·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七课 称谓 · 净界法师: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 · 名目 · 三部秘经 · 深秘阿阇梨 · 愚痴三种发相 · 尼延底 · 印光大师:为何今人修行少见明心 · 方服 · 轻松学佛法《念佛》 · 男女交往最理想的境界:发乎情止乎礼 · 灵岩寺 · 业缘 · 圣严法师:不生病的人 · 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五... · 认识圣严法师(附图)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