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海涛法师 >> 浏览文章

海涛法师:修行的伦常

  1.三宝是一切众生的依怙:是死者心识的守护者、生者寻求保护的对象、有供品者行供养的对象,以及没有供品者祈请的对象。

  2.在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三宝更为殊胜了。如果人们对三宝表现出一点点信心和虔敬或累积福德,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反之,如果人们批评三宝或对三宝心怀恶意,其结果将难以想象。

  3.凡夫俗子无法分辨三宝的良莠品质。因此世尊佛陀说:「除了我或像我的人之外,人们去评断他人是不恰当的。」

  4.人们应该修持忏悔,生起菩提心、净见、禅定等等,这些是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的根本,适用于具有下等、中等和上等根器的修行者。

  5.最后,尽除吾人自心染污的根本,是获致证悟。此乃一切圣教法门的精髓。

  6.修行伦常的老师是大德、善知识们,而佛陀的教诲是其来源。

  7.关于世俗伦常:第一,父母和长辈是世俗伦常的老师,而君王、大臣和古代菩萨的道德著作则是世俗伦常的源头。

  8.第二,所有的君王和百姓,上位者和下位者、富者和贫者等不同阶级地位的人,都应该依照敬重上位者、服务下位者、结交同等地位者的伦理道德来行止。最后,踏上通往今生安乐与来世解脱的道路,乃是世俗伦常的精髓。

  9.世俗伦常:敬重上位者的道德伦常。对于那些上位者或下位者、善良者或邪恶者而言,今生、来世的希望根源和支持对象,莫过于三宝。

  10.因此,人们应该怀着专一的信心,尊重礼敬、顶礼和供养(代表诸佛、菩萨、和圣众之)身、语、意的对象。例如佛像、经典和佛塔,不论这些对象的新旧或品质良莠。

  11.因为,如《入菩萨行论》所说:生起虔敬心者,圣者(佛)将在其面前示显。

  修行的伦常—二海涛辑

  12.即使当人们认为某些事物是不净的,也应该生起净观和虔敬心。不要让自己心生毁谤堕落。如此,他人的过失将不会对你造成伤害。

  13.在修行伦常和世俗伦常之中,没有比找出他人的过失并加以毁谤、中伤更为严重的过患了。

  14.因为那不是他人的过失,而是自己的过失——就如同镜面所现出的反影。

  15.如果你在某人面前数落另一个人的过失,又如果那个人是个深思熟虑的人,那么他可能表面上附和你,但事实上却对你的行为感到厌恶。

  16.因为从你说话的方式,他可能认为你是个双面人或表里不一。因此话说:不要去想他人的过失,而去想你自己的过失;不要去挖掘任何人的恶行,而去挖掘你自己的恶行。

  17.你应该对父母、师长和善知识,以及一切众生显示敬重,对他们表现出信心和恭敬,行为举止要谦逊、谨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尊重一切众生就是对人格、对佛性的尊重。

  18.如常不轻菩萨云:「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此即是人格的尊重。

  19.今日,一些人自认地位崇高、博学或富有而藐视其他人。事实上,这么做暴露了自身的过患,证明他们既没有修行,也没有世俗的善德。

  20.俗语:没有善德者将骄傲自大,谷穗空虚者将昂首挺立。又说:善德之水将不会停留在骄慢的顶峰之上。

  21.在古时,赤松德赞王是当时最有权力、最富有、最良善之人,但他却敬重一个过得像乞丐的修行者,并且在他的跟前行大礼拜。对其他人,赤松德赞一样以礼相待。

  22.因此我们应该见贤思齐,并为未来提供良好的示范。学习谦恭会让我们拥有柔和的天性、诚实的性情和宽广的心胸。

  修行的伦常—三海涛辑

  ◎服务一般人的道德伦常。

  1.你不应该轻视、仇恨或虐待比你弱、比你更无助、比你更贫穷、或比你更乞讨的人。

  2.你应该努力提供他们所有的利益,不管是言语的、食物的或衣服的利益。无法帮助他们的时候,你应该有礼貌且诚实。

  3.以武力、威胁或暴力来对抗比较弱势的人,并且假装自己勇敢,是一种自我毁灭的行为。因此话说:对只手锋利的刀是恶刀,对乞丐凶猛的狗是恶犬,对弱者发怒的人是恶人。

  4.又说:如果你希望居于高位,就要采取较低的位置;如果你希望胜利,就必须接受失败。

  5.看见一点点他人的财富、地位和权势,惊讶地遮掩嘴巴;看见弱者、乞丐和不幸人,趾高气昂地轻视他们;为小事而兴奋雀跃——这是对幸运、厄运,或对世间苦、乐没有任何体验的征兆。

  6.不论你看到什么,上或下、好或坏,你都不应该过于喜爱上位者,或过于厌恶下位者。因为痛苦与快乐、好与坏都会发生在你身上。

  7.上位或下位、快乐或悲伤、富裕或贫困维持一辈子,这是罕见的。如话说:维持长久的和谐是罕见的;富人终身快乐是罕见的;学者从未犯错是罕见的。不要有宿命论的心态。

  ◎与同辈相处的道德伦常。

  1.对于亲戚、朋友、同胞和邻居,绝对不应该偷盗、欺瞒、制造不和、厚颜无耻或不可靠、背后中伤毁谤、嘲笑或辱骂。

  2.你应该竭尽所能利益他们。你不应该对他们所做的细小行为动辄感到高兴或不悦。

  3.你应该要能忍受快乐和不悦,并为自己留有面对好、坏偶发事件的空间。

  4.你不应该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相反的,你要稳定而专心。

  修行的伦常—四海涛辑

  5.你应该和所有人和谐相处,并且不失谦逊。将心比心、易地而处地检视情况是重要的。

  6.不论你是谁,都应该认清自己的过失。人们有尖锐的指针指出别人的过错,但是极少人有一面镜子看清自己的过失。

  7.如果你不检视自己,没有人会指出你的过失。人们可能在你的面前谄媚,却在你背后诽谤中伤。

  8.人们怀着好意、坦率直接地揭露他人的过失,而非言听计从的时候,后者会认为前者怀有敌意。如话说:「有罪者发怒;背部有伤口的马匹暴跳。」

  9.人们总认为自己完美无缺,但是你应该学习经典上的教诲,观察自己的言行、去除内心的三毒。

  10.今天,人们赞扬一个人的时候,可以把那个人捧上天;批评一个人的时候,可以把那个人打入地底。人们不知道如何行止得宜。这是心胸狭窄的过失。古谚:「不要太快赞美一个陌生人;不要太快对朋友表达快乐或不悦。」

  11.明了朋友的良莠品质非常重要。即使是优秀的行者或学者,也会有一些不善品质。即使是小偷、乞丐等恶人中,也会拥有美好品质之人。但是我们必须找出哪些人具有比较多的美好品质,哪些人有比较多不善的品质。

  12.古谚:「具有美好品质而没有粗劣品质的人是稀有的;长得挺直而没有节瘤的树木是罕见的;经过锻炼的铁既锐利又柔韧是稀有的。」

  13.一个善友比黄金更稀有难得,即使这个善友跟你意见相左,也应与之结交。一个邪恶的朋友比毒药更糟糕,即使这个邪恶的朋友站在你这边,也最好抛弃。

  14.结交杰出的朋友,你将变得杰出。结交邪恶的朋友,你将变得邪恶。

  修行的伦常—五海涛辑

  15.我们难以理解一个学者的心意、一个狡猾的人的把戏,以及一个伪装天性之人的本性。因此,你应该用各种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检视人们。

  16.如果你知道如何检视所发生的一切,这个经验将让你感到快乐;如果你知道如何检视自己所学的一切,这种熟稔将让你感到快乐。

  17.没有什么比明了人的良莠品质更重要的了。我们不乏一个好人让社群、村庄或国家安乐的例子,也不乏一个坏人在邻居、社群和国家之间制造动乱的例子。

  18.如果你不这么严密地检视事物,你将难以有所理解。古语:如果你不遭遇敌人和恶魔,任何人都可能是自足的。如果事不关乎财产或劳力,任何人都可以慷慨陈词。如果你没有身陷诉讼,任何人都可以是滔滔雄辩的。如果你不必面对严重的情况,任何人都可以在他母亲厨房内做一个好人。

  19.人们应谨慎地考量是非对错,而不要匆促地下决定。包括高阶官员在内的领导人应该寡言、心胸开阔、独立、立意良善和小心谨慎。

  20.一般而言,对一个人好的事物,不会对每个人都好;对一个人坏的事物,不会对每个人都坏。这是因为个人不同的业果。

  21.业,梵文意指「行为」,指与我们的身、语、意相关的因果法则。根据佛陀的法教,众生的命运、安乐、痛苦,以及对世界的看法,既不是机缘运气的结果,也不是出自全能存者的意志,它们都是先前行为的结果;同样的,众生的未来取决于他们目前所从事之行为的善恶。

  22.业也区分为共业和不共业,共业是指我们对周遭世界的一般看法,不共业则决定我们个人的经验。

  23.至于敌人,某些人成为敌人,是前业之果,其他是因为对他们的对手欠缺了解,另一些则是因为没有选择。此外,某些人成为敌人,是因为其他人制造不和之故,或是因为拙劣的评断。

  修行的伦常—六海涛辑

  24.如果敌人是一个有教养、能够交往的人,你应该用友善的话语来平静他的心,用善巧方便把他化敌为友。这种举止是博学多闻者的行止。

  25.然而,如果敌人粗劣残忍,你应该用温柔语、坚韧的心和各种聪明的方法来征服他。用力量来降伏他是常见的方法。

  26.古语:「不知道怎么说话,最好默不作声。无法完成的工作,最好不要开始。无法达成的英勇行为,最好不要承担。」如果经常做出承诺但却总是食言,这是愚蠢的。

  27.至于和亲戚相处,你不应该当面赞美他们。如果他们有过失,你应该指出来,并且纠正他们的态度。如果他们值得尊敬,你应该用奖励、赞美的方式来帮助他们。

  28.尤其不应宠溺儿孙、妻子和下属。你应该用不太柔顺又不太严厉的中庸方式使他们中规中矩。

  29.古语:「铙钹和鼓被敲击时,声音是悦耳的;墙壁和帐篷的桩钉被击打时,它们变得坚固。皮革和恶毒的人被打击时,它们变得柔和;孩童被训诫得宜时,他们变得顺从。」

  30.某些情况下,有些愚蠢的人对自己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或朋友不知感恩,他们侮辱家人和朋友,与其争斗,使家人或朋友厌倦他们。但是与家人或朋友分离之后,却感到懊悔。这是无法建立一段经久友谊的征兆。

 







• 这一生不再错过,那才真正值得庆贺 • 真诚心所感召的 • 怎么才能成就?忍就能成就 • 有高下之分,这就叫迷,没有开悟 • 随文入观 • 富贵学道难 •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 把恶缘变成善缘,这是聪明人 • 我们在这个世间,不免跟众生结怨 • 岳飞落在饿鬼道 • 这是真出家人 • 解跟行分不开,解要用行去证实 • 结婚要慎重其事 • 口业之过 • 能度父母出离三界,这叫大孝 • 四十岁以后的相貌,要自己负责任 • 心里面有佛,那叫真正念佛 • 他的业障深重,决定不会开悟 • 人是一天比一天老 • 废话多,你的烦恼就多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寮主 · 大德 · 俱摩罗天 · 一上神通 · 尼戒 · 多字成一 · 行缘 · 四不可得 · 柄香炉 · 普劝坐禅仪 · 供具 · 道宁 · 佛祖宗派图 · 十八圆净 · 乐果 · 祖钦 · 准开山 · 请神



· 宣化上人:人的心和心都是通着的 · [证严法师]心灵十境第四地:焰慧地 · 时常向佛菩萨或神灵祈祷是否是着相? · 净土法门:刘素云居士修学成功的祕诀 · 你有什么功德回向 · 妄执 · 星云法师:佛教对命运的看法 · 一身 · 蔡礼旭:在公司团队中对能力不足的人我们要... · 胡小林老师: 比如说你爱占便宜,你就碰到... · 施食后众生仍不愿离去应如何应对? · 正按傍提 · 想发心阅藏该从何处下手? · 五种善根发相 · 悬衣翁 · 内胎 · 蔡礼旭:到底要教孩子什么 · 圣严法师:放下“自我”的幻觉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