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慧净法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慧净法师”的文章

慧净法师:一切不论,但能念佛皆往生

类别:慧净法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显不论何人、何时、何处、何缘、何心、何数,都能念佛、都能往生、都具念佛功能。

下品下生的内容,给所有修行人很大的启发,很大的希望,很大的信心,很大的安慰,很大的欢喜、鼓舞、感恩、赞叹。下品下生的极重罪人,迫在临终恐惧、慌乱、痛苦、不安之际,只是念佛十声,便乾坤转移,长揖娑婆,高登极乐。以此推论,则不论何人、何时、何处、何缘、何心、何数,都能念佛,都能往生,都自然具足念佛必有的功德、功能与作用。

所谓不论何人,也就是不管男众女众、老人小孩、在家出家、善人罪人、或者是平生或者是临终,乃至他已经断气了进入中阴身,如果有善知识为他开示这个法门,引导他念佛,他也能够在中阴身往生极乐世界,甚至三恶道也就是畜生、饿鬼、地狱的众生,也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圣贤录》里面,很多畜生道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事迹,就是明证。所以就众生来讲,就是不论何人。

所谓不论何时,就是说任何时间,二六时中不管白天、晚上、上午、下午,任何时候都可以念佛。

所谓不论何处,也就是说,我们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固然在大雄宝殿念佛堂可以念佛,即使房间、浴厕也可以念佛,是不论干净的地方、污秽的地方都可以念佛的,没有忌讳的。如果不是念佛的话,那就不一定,譬如说我们要诵经,必须恭恭敬敬地在清净的地方;要持咒的话,也有一些咒不适当的时间就不能持,不清净的地方也不能持。下品下生的众生卧病在床,大小便溺加上病臭,然而佛声一起,佛即现前,欢喜来迎,不嫌他不净,不厌他臭秽,说明何处都能念佛。只有这六字万德洪名是没有忌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念佛。再说,哪个地方没有阿弥陀佛?没有一个地方没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无所不在,所以佛堂有阿弥陀佛,房间、洗手间照样有阿弥陀佛,我们在那里念佛,也照样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一点都不会嫌弃,一点都不会受地点的障碍。何况我们众生难以选择死地,很难自我选择说:我死的时候要在佛堂,众多莲友围绕之中来念佛往生。大家都很难把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断气。但是不管他在什么地方断气,阿弥陀佛当下都会显现在他的面前来迎接他。因此不管任何地方,都可以念佛的。

所谓不论何事,职业是士农工商,举止是行住坐卧,当下的事情是一切诸缘,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念佛——只要不是动脑筋的事情,都可以念佛,为什么?如果厌离娑婆欣生极乐之心非常恳切的话,即使无人鞭策,也会随时、随地、随缘而念佛。这就是事怕有心人,他只要有这个心,不必人家勉励鞭策,都会忙里偷闲,闹中取静,自动自发地去念佛,为什么?念是在我们的嘴巴,念是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是不会受障碍的,所谓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只要有这个心,一切时、地、人、事,都不会妨碍念佛。有的同修说:有空的时候没有想到要念佛,偶然念佛了也很涣散。这就是没有恳切的心,也就是说生死心不恳切。如果处于下品下生那种境地的时候,他一定会至心令声不绝,去具足十念念南无阿弥陀佛,可是他现在不这样,就表示他生死心不恳切。所以学净土法门的人,生死心要恳切,恳切到把我们现在就拉到临终,把我们的身份拉到下品下生而念念不舍。以上是不论任何事情。

所谓不论心境,也就是说不管当下的心,是起善心或是恶心,是定心还是散心,是清净心或是污秽心,都可以念佛。有的同修很为自己苦恼说:“我一直都是很虔诚地在念佛,可是越是虔诚专一地念佛,越感觉自己妄想杂念非常多,所谓过去、现在、未来,上穷碧落下黄泉,该想的也想,不该想的也想,像这样的念佛,到底管不管用?”每一句都管用,为什么?往生不是靠我们念佛的功夫,不是靠我们的心境,完完全全是靠这句名号,我们只要以我们这一颗心,以我们这种根机身份去念佛,当下就乘上佛的愿力,搭上佛的愿船,领受弥陀的功德,都能够往生的。所以我们要晓得,净土法门是弥陀救度的法门,不是靠我们的功夫来成就往生的法门。而弥陀的救度是现成的,在哪里?在这句名号里,在他的愿力里,只要我们以我们的身份根机,以我们当下的心境,专一的、虔诚的去念这句名号,就可以了。

不要因为有妄想杂念而担忧苦恼,甚至怀疑:我这样能往生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不了解我们这个法门,那就不是我们这个法门了。下品下生将堕地狱,遇善知识教他念佛,或满十声,或只数声,随即命终,往生极乐,他都往生,何况我们?我们虽有罪业、虽无功夫,但与他相比高超很多,更必能够往生。净土法门,本来就是要安我们的心的,而且让我们大安心、大满足,我们既然遇到这个法门,如果还有所苦恼、有所不安,那就表示虽然念佛,但是不了解这个法门,这样的话,那就务必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多看我们流通的净土宗丛书,因为这很多问题,在这些书中都有解答。

所谓不论何数,就是从多向少,从少向多,彻至临终,出口就念,想到就念,念念不舍,不管他数目是多是少。每个人的根机时间都不一样,因此阿弥陀佛没有规定你要念多少,所以不论数目多少。可是我们要把念佛培养成习惯,所谓熟处转生、生处转熟,形成念佛生活化、生活念佛化,也就是念佛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念佛。凡夫最熟悉的是什么?就是五欲烦恼。最陌生的是什么?就是念佛。我们把最熟悉的五欲尽量淡化,而常常念佛,形成习惯,这就是熟处转生、生处转熟。学佛也只不过是熟处转生、生处转熟而已。

上次曾经讲过,念佛有四种声音: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默念。在这四种当中,金刚念最能够持续而不累。所谓金刚念,就是动嘴巴,声音自己听得到,别人听不到;如果是小声念,旁边的人还能听得到;大声念就难以持久;默念往往会忘记。能够持续长久的,就是小声念或者是金刚念,其中以金刚念最能够持续长久。我们走路的时候,可以一步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慢慢走的话,一步一句佛号。坐在公交车上也可以闭目念佛,开车的时候也可以边开车边念佛,为什么?对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这句佛号,所谓世间虚假、唯佛是真,那我们何必顾念旁边的人以异样的眼光来看自己呢?当然出家人比较方便,可以端坐闭目,拨着念珠念佛;如果是在家众,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也在那里端坐闭目,拨着念珠念佛,人家就会觉得怪怪的。所以最好大家现出家相,不过这个轻重缓急,可由自己选择。

有心的话可以不管旁人的眼光,这一点是不必妥协、不必迁就的。广化法师的师父,他即使坐在公交车上也是拨着念珠,而且大声恳切的在念佛,他才不管车上用什么眼光看他。结果他要往生的时候,就敲大钟召来寺院所有的住众,交代事情,然后就在住众念佛当中,这样就往生了。

所以,信愿法师也常说:不是讲经的,是念佛的,所以很羡慕。为什么呢?你看讲一节课,信愿法师说:为了彻底的正确的找资料,往往费上整天以上。这么辛苦,大家鼓掌(掌声)。他这么讲你们不会理解的,我最能理解,我也是这样。

总之,不论时处诸缘,一向专念,念念不舍。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慧净法师:念佛化解累劫业障
下一篇:慧净法师:念佛吧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慧净法师推荐阅读
• 舌相
• 三种病相
• 阿弥陀三十七号
• 库子
• 旃檀香辟支佛
• 离怖畏如来
• 前陈
• 随缘假
• 蔽尸
• 惟尚
• 住力
• 七母天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事障
• 蔡礼旭: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69集)
• 岳峰
• 冥心
• 宣化上人:这个人要求我帮他除去蛊毒
• 传供
• 圣严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 先用后照
• 刘素云:修行人如何过是非关?多说少说不说无话可说
• 刘素云:你现在就暂时是个假佛,总有一天你这个假佛也会成为真佛的
• 成立净宗学会如何办理手续?
• 蔡礼旭:孩子没有志向怎么办
::法师开示 ::
• 圣严法师:心情不好时佛法还有用吗?
• 宣化上人: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
• 证严法师:要如何才不会「嫉恶如仇」?
• 宣化上人:修道不要争第一
• 宣化上人:达摩祖师来中国传授无字真经
• 宣化上人:见地藏形像、闻此经、读诵的28种利益
• 慈诚罗珠堪布:寿命无常
• 宣化上人:不要以为念佛是件很容易的事
• 宣化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3
• 学诚法师:惰性和精进都是培养出来的
• 印光大师:许止净居士往生记并颂
• 《大乘起信论》解说
• 海涛法师:行为反作用力 下
• 宣化上人:结跏趺坐的重要
• 寂静法师:财富三大来源,你都知道吗?
::佛学大辞典 ::
  • 噶里麻乌斯
  • 因明名义集
  • 知殿
  • 大荐福寺
  • 婴童心
  • 圣性离生
  • 乌头汤
  • 善人禅
  • 少室六门集
  • 拘苏摩补罗城
  • 菩萨二心
  • 诸天说
  • 七益
  • 五逆
  • 牛狗外道
  • 心镜
  • 无相好佛
  • 觉力
  • 自性清净佛性观
  • 字门
  • 霍韬晦
  • 言了因
  • 能破
  • 续古今译经图纪
  • 悉昙连声
  • 观经义疏正观记
  • 善法欲
  • 信根
  • 逆谤
  • 无余涅槃
::学佛推荐 ::
• 不说四众过
• 布施的方法
• 什么是四谛?四谛是什么意思?
• 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 志同道合的婚姻才长久(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佛教的爱情观(宽运法师)
• 如何追求真富贵(惟觉老和尚)
• 佛教信仰与和谐家庭(觉真法师)
• 佛教家庭伦理观初探
• 不听是非 不传是非
• 什么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业报?什么是因果报应?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