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陀教育 > 学佛入门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学佛入门”的文章

什么是四谛?四谛是什么意思?

类别:学佛入门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什么是四谛?四谛是什么意思?四圣谛的解释

四谛是什么意思?四圣谛的解释

四谛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

四谛概说

「缘起」是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生灭变异的定律,佛陀因证悟「缘起」而成佛,但因缘起深奥难解,为使尚未起信的众生免于畏怯,所以佛陀在初转法轮时,特以「四圣谛」来说明众生生死流转以及解脱之道的缘起道理,进而激发众生厌苦修道的决心。因此,「缘起」是佛陀自证成佛的「自受用」,「四圣谛」则是「他受用」之始。

四谛,又叫四圣谛。「谛」字是古印度梵文的音译,意译为「不颠倒」,引申义就是「真理」,「圣谛」就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那么,「四圣谛」就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四条真理。

《中论疏》说:「四谛是迷悟之本,迷之则六道纷然,悟之则有三乘贤圣。」也就是说,若能如实知见四谛,便是圣者,因此称为「四圣谛」。四谛的四条绝对正确的真理就是苦、集、灭、道,四谛告诉人们世间的因果以及出世间的因果。

四谛奠定了佛教教义的基础,可以说佛教所有的重要的哲学思想都与四谛有关,都是为了从某一方面为它论证。四谛理论在佛教的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不断地得到补充和完善。

四谛的苦谛

四谛中的第一条真理是苦谛。苦谛是释迦牟尼在彻悟之后,对人生现象的价值判断,认为现实世界中充满了痛苦。

四谛里「苦」的意义非常广,也许有人认为人生的苦乐是相对的,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某些特别的事物,各人感受自有不同,但人生许多重要的经验和大事,则是人人都有相同的感受,如生、老、病、死。

四谛中的苦谛所讲的,就是人生的根本痛苦与生命现象是不可分离的,所以具有普遍之真实性。人生苦之事实,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人们都有一种本能,固执地相信这个世界总有某些事情是快乐的,决不能说一切都是痛苦的,这正是人们不能解脱的缘故。

四谛的集谛

四谛中的第二条真理是集谛。集谛指出了人生之所以「苦」的根源。

集是众多汇集的意思,就是说众多痛苦的因,能招集众多生死苦果,故名为集。四谛中的集谛内涵简单地说来,就是众生一切痛苦皆可以溯源于三项根本原因,即贪欲、嗔恨、愚痴三种本能的烦恼。此三种根本烦恼即是造成一切有情众生痛苦之因。

四谛的集谛所解释的就是这三种根本烦恼的性质,以及如何由彼而生死轮回之事实。轮回说和十二因缘说紧密相连,所以集谛又以十二因缘为主体,指出人生之所以苦的原因。

四谛的灭谛

释迦牟尼不单指出了人生苦恼的现象和原因,更清楚地说明这些现象是可以消除的,这就是四谛中的第三条真理 --- 灭谛。

四谛中的灭是梵语「涅槃」的意译,梵文和巴利文认为涅槃是熄灭、止灭或吹灭的意思,表示火的熄灭。贪、嗔、痴被佛教视之为三毒火。

在圣者的眼界中,这个世界的一切都被这三毒火燃烧,无刹那之安息。圣者能永断贪、嗔、痴等根本烦恼,了除生死患累的苦果,证得清净寂灭的解脱境界,这种解脱境界称为涅槃。

涅槃是人生理想归宿的最高境界、最终目的,也是佛教教人追求的方向和目标。在几乎所有的宗教中,至善之境只有在死后方能达到,涅槃却可以当生成就,不必等到死方能获得。凡是亲证真理、涅槃的人,就是世间最快乐的人。他不受任何状态所束缚,他不追悔过去,不冥索未来,只是扎扎实实地生活在现在里。因此,他能以最纯净的心情欣赏与享受一切,而不掺杂丝毫自我的成分在内,只有清净、温柔,充满了博爱、慈悲、和善、同情、了解与宽容。

四谛的道谛

在找到了人生理想的归宿后,释迦牟尼又为人们实现这种理想提供了一些方法,这就是四谛中的第四条真理 --- 道谛。

四谛中的道在梵文的原始意义是道路、方法或姿态的意思,释迦牟尼借此词来说明要解脱人生苦恼的现象,就必须修道。

佛祖在初转法轮时提出了一种中道观,为的是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经由感官的享受去追寻快乐,这是低级、平庸、无益的凡夫之道;另一个极端是经由各种自虐的苦行以寻求快乐,这是痛苦的、无价值的、无益的。佛自己都曾尝试过这两种极端,深知其无有实益,才由亲身的证验,发现了能够产生知见,导致宁静、内证、正觉、涅槃的中道。

中道一般称之为八正道,佛献身说法49年,几乎在他的全部教诫中都牵涉到这一道谛。他以各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措辞,对不同的人宣说这一真谛。除八正道外,后来又增加了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合称为七科三十七道品。

四谛是佛陀初转法轮时所说,临涅槃时又再三叮咛弟子们,对四谛有不解的地方,可提出来问。可见在佛陀的一代时教中,对四谛的阐扬是自始至终的。尤其在初转法轮中,佛陀三度演说四谛的妙义,称为「三转十二行相」:第一次为「示相转」,将四谛的内容定义加以解说,以便弟子了解,内容为「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 第二次为「劝修转」,劝诱弟子修持四谛法门,以断除烦恼,获得解脱,内容为「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第三次为「自证转」,佛陀告诉弟子,自己已经证得四谛,勉励弟子们只要勇猛精进,必能同样证悟四谛,内容为「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什么是五蕴?五蕴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什么是缘起论?缘起论是什么意思?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学佛入门推荐阅读
• 因分果分
• 福田尧颖
• 四衍
• 秽食
• 金刚钩菩萨
• 舌相
• 对治助开
• 器
• 灌顶坛
• 岩座
• 鐼子
• 宗泌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鐼子
• 不正食
• 圣严法师: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四章
• 扎厦
• 行门观门弘愿门
• 蔡礼旭:领导者应有的特质修养—怀诸侯
• 宣化上人:要听经闻法
• 一理
• 宣化上人:念佛的人皆因宿世的善根成熟了
• 不用议论
• 不绮语
• 净土法门:刘素云居士修学成功的祕诀
::法师开示 ::
• 宣化上人:念金刚经为什么还被人看不起、傲慢对待
• 证严法师:吃沙而亡的比丘
• 仁焕法师:如何念佛得无量寿
• 宣化上人:福不可享尽,苦可以受尽
• 海涛法师:海涛法语 上
• 海涛法师:经常讨厌别人,有厌世情绪怎么办?
• 印光大师:念佛仪轨,分同众,独修两种
• 海涛法师:缘父母往生的缘起,实践如何帮助众生离苦
• 印光大师:彼程、朱等,非只违背佛法,完全违背圣人心法
• 净土法门法语:印光大师就是我们的老师
• 星云大师:天堂地狱在一念之间
• 星云法师:为何要学习
• 印光大师:《无量寿经》遍摄九界圣凡
• 宣化上人:只要你肯诚心念佛,不费钱不费力便可得无量寿无量光
• 宣化上人: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三十八章 生即有灭
::佛学大辞典 ::
  • 诸蕴
  • 摩呾理迦
  • 牒释
  • 加藤精神
  • 本朝高僧传
  • 时宗
  • 船师
  • 一向一揆
  • 摩顶
  • 异熟习气
  • 檀像
  • 真言藏家
  • 生途
  • 八种旋转释
  • 未来
  • 觉位
  • 小乘四门
  • 黄老
  • 二悭
  • 波罗奢树
  • 三田
  • 独一法界
  • 恶作
  • 定善
  • 印度河
  • 劫初
  • 冥只
  • 水器
  • 有分禅
  • 盛云
::学佛推荐 ::
• 在婚姻中修行(海涛法师弘法讲义)
• 关于“佛化婚礼”答网友问(宗舜法师)
• 五种非人
• 佛教家庭伦理观初探
• 孝顺之益
• 什么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四大部洲?四大部洲是什么意思?
• 建立佛化家庭实现人间净土(心诚)
• 不说四众过
• 什么是法师?法师是什么意思?
• 佛陀为居家学佛青年开示:什么叫真好男人
• 治身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