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 学佛大词典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学佛大词典”的文章

恶作

类别:学佛大词典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一)梵语kaukr!tya。心所(心之附属作用)之一。与‘悔’同义。为说一切有部所立七十五法之一,属不定地法,又为法相宗四不定之一。恶,即厌恶;作,即所作。即厌恶所作,于作恶事后追悔之心。俱舍论卷四对恶作一名提出三种解释,其一谓缘恶所作之事而追悔,称为恶作,即于能缘之追悔上立所缘境之名;其二谓追悔系以恶作为所依而生,故在能依之追悔上立所依之名;其三谓追悔为恶作之果,故在果之追悔上立因之名。此三解中,恶作之‘恶’皆读入声,其义皆为追悔所作之恶。但恶作之性并非必为不善,不论善或不善,凡属不合情理之所作,皆称为恶作。又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七举出四句恶作,即:(一)追悔已作之恶业,(二)追悔已作之善业,(三) 追悔已作善业之未满,(四)追悔已作恶业之未满。此四句系由已作之业而说。俱舍论卷四则对于追悔未作之事,亦称为恶作,如追悔‘我何故不作如是事’亦为恶作。

 说一切有部认为追悔善之不作业为善之恶作,追悔不善之不作业为不善之恶作,主张恶作仅限于善与不善,而不通于无记。但据俱舍论卷四载,外方诸师中有说恶作通于无记者。成唯识论述记卷七本亦以恶作通于善、不善、无记三性。又唯识家称恶作为‘悔’,其解释亦与俱舍等不同。成唯识论卷七说明‘悔’即嫌恶所作之业,以追悔为性,障奢摩他为业,且‘恶作’是于果上假立因之名,‘悔’则系就当体而立其名者。另据成唯识论述记卷七之意,恶作之‘恶’读去声,为嫌恶之意。[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十一、瑜伽师地论卷十一、显扬圣教论卷一、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七、俱舍论光记卷四、俱舍论宝疏卷四、百法问答钞卷一]

 (二)即戒律中之突吉罗(梵dus!kr!ta )。指身体之微细恶行,有时亦包括口舌之微细恶行。[善见律毗婆沙卷九](参阅‘突吉罗’3924)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惠檀二流
下一篇:恶业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学佛大词典推荐阅读
• 末罗
• 善本德本
• 四种法为菩萨实德
• 漉水囊
• 心王如来
• 照衣
• 戒身
• 虎跑泉
• 六难
• 四天王法
• 妙眷属
• 外题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德光
• 不要轻易被人吓住
• 印光法师:念佛的心真不真,勘验关头,须在欢喜,烦恼中取得证明
• 定弘法师:定期买物。您对此有何看法?是否支持?
• 鲁梅楚臣喜饶
• 蔡礼旭: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
• 净印法门经
• 比丘讨论幸福是什么 佛陀教导听闻奥妙佛法
• 宝像
• 星云法师:如何净化感情生活
• 彭鑫:伤精与怕冷
• 那人
::法师开示 ::
• 星云法师:青年之病
• 印光大师:黑老大的皈依
• 宣化上人:你若生死自由了才没有白做人一回
• 星云大师:佛教对神通的看法
• 印光大师:绝无我相
• 宣化上人:守住天真,就容易开五眼六通
• 海涛法师说故事6:巧匠比丘
• 寂静法师:谋事在人,可成事真的在天吗?
• 宣化上人:人生一切都是一场梦,根本没有什么可执着贪恋的
• 净界法师:财富长寿美貌从哪里来?
• 印光大师:皈依三宝,不可修外道工夫,作扶乩事业
• 宣化上人:爱欲,修道的绊脚石
• 印光大师:“先以欲钩牵”是方便法门
• 圣严法师: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三十二章
• 宣化上人:不要谄富骄贫,厌故喜新
::佛学大辞典 ::
  • 华鬘
  • 九界情执
  • 寿量
  • 达位
  • 水轮
  • 外缘死
  • 列祖提纲录
  • 优流漫陀山
  • 如来秘密藏经
  • 壬生狂言
  • 使者
  • 杓
  • 往还衣
  • 张鲁
  • 金色女
  • 所求
  • 三世诸佛
  • 仰山出井
  • 当体即空
  • 禅籍志
  • 兼但对带
  • 圣住寺
  • 浑仑
  • 悬衣翁
  • 昙花一现
  • 乌仗那国
  • 六根功德
  • 不时解脱
  • 御身拭
  • 成就灌顶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和尚?
• 圣严法师:佛化婚礼应该提倡吗?
• 夫妻之间幸福相处的四句话(星云大师)
• 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 志同道合的婚姻才长久(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什么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的由来
• 佛化家庭 一、如何建设佛化家庭
• 不听是非 不传是非
• 作为教师教导学生起了瞋心这对弟子的修行是不是有障碍?(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什么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什么?
•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 “家庭精舍” 中国当代“佛化家庭”研究(陈坚)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