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光教科书 >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的文章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十课 修行

类别: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第十课 修行
 

一、佛教徒有何必修的功课?

  现代人生活忙碌,佛教徒在生活中必修的功课,主要不离福慧双修的范畴。佛陀被尊为「两足尊」,即为福慧圆满的象征。

  佛教徒的必修功课内容,依其工作、家庭的需求不同,可有适当调整。如:早上静坐一炷香,用以省思观照,革新自我。晚上五分钟念佛,以佛号洗涤俗虑,契入佛心。日常默诵一卷《心经》,自然智慧增长,所行无碍。此外,诵念「佛光四句偈」,也是必修的功课之一。其内容如:「慈悲喜舍遍法界」,即为奉行四摄妙法;「惜福结缘利人天」,即为实践广大布施;「禅净戒行平等忍」,即为悟入诸佛密行;「惭愧感恩大愿心」,即为获得无量圣财。
  

  二、修行的内容有那些?

  虽然各宗各派的修行有其差别,但主要仍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修行的内容也因各人的根机因缘而有所不同,但仍不离以福慧圆满为标的。

  一般的禅坐、止观、念佛、持戒、课诵、抄经、持咒、朝山等,当然是修行的内容,但推行慈善福利工作,参于社会教化活动,只要是淑世利人的事业,也都属于修行的内容。此外,大乘菩萨的助道资粮--六度,皆可做为现代人修行的眼目,如不悭吝而行的无相布施,护念有情生命的持戒,心甘情愿的忍辱,遍学无厌的精进,净秽一如的禅定,生佛平等的智慧。
  

  三、共修与自修的差别?

  「自修」是自我潜藏,从缩小自己开始,来长养恭敬心,乞求佛法。「共修」则为大乘佛教所提倡,是团体集会的活动,靠大众的力量彼此相互砥砺,福慧增上。

  例如佛陀说的每一部经,都必须有「众成就」,有声闻大弟子、菩萨僧众及无量天人等众的参于、发问,令大众心开意解,悟入圣谛。又如诸佛净土,皆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共修共成,而得不退转。

  自修容易流于自我封闭,退失精进向上的力量,而共修容易发掘自我短处,以维护菩提的种苗。自修缺少境界的考验,难免会贡高我慢,而共修则具足惭愧的美德,自然能成圣成贤。

  古云:「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好逸怠惰是人性的本然,在大众中共修,可以时时警惕自己,不易退失菩提。
  

  四、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有何差别?

  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差别如下:

   1.出家以出离心为本,割爱辞亲,一心慕道,有了淡泊的出世性格,再入世作利益众生的事业;在家以增上心为本,从家庭爱染中,渐渐培养出离心。

   2.出家修行重于福慧双修,且依闻思修入三摩地;在家修行以修福为主,以慧为辅,依喜舍结缘培植福德。

   3.出家以寺庙僧团安居、共住清净为主;在家则依家庭眷属、五欲和乐为要。

   4.出家以弘法利生、自觉觉他为主;在家则以喜舍布施、护世护教为主。


  五、修行者需要过午不食?

  不一定需要。修行悟道与饮食无必然关系,因为饮食只是健康上的营养来源,而修行主要是在于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的身心净化工夫。佛法依中道而行,饮食以不贪求、不过饱为准,如蜂采蜜,不损花香。身体如芭蕉危脆,修行者应视饮食如药石想,藉此疗养色身,借假修真,成就佛道。

  「过午不食」,是佛制生活规范之一,不是修行的主要条件,故不能代表修行高深的象征,如同佛陀是因为契入缘起法而大彻大悟,而非因修过午不食而成就佛道。佛道要在众生身上求,所以三世诸佛的菩提华果,皆从众生中而来,依众生为根种,悲心为雨露,方便为和风,忍辱为枝干,般若为花叶,成熟菩提道果。
  

  六、修行者须求得当生成就、即刻神通?

  一般学佛者最大的通病,便是要求当生成就和即刻神通,把修行当成一种魔术,满足其速成之心,却忘记修行是返求诸己,内观觉照的增长,以此降伏心魔,成就佛道。如一颗种子落地,若无阳光雨水,寒风霜雪等助缘,那里有收获呢?佛陀于人间成佛,亦是多生累劫头目骨髓尽舍,田园资产普施,满足一切众生所求,积集福德而成。以佛陀智慧德行,尚须六年的雪山苦行;惠能大师的利根,尚且在磨房中舂米八个余月;普愿禅师在南泉山挑水煮饭三十年;慧忠国师在党子谷扫地四十年。他们尚且需要养深积厚,培植福德因缘,天下那里有「天生的释迦,自然的弥勒」呢?

  吾人一味贪求「当生成就」,犹如兔上觅角,了不可得;一味的妄想「即刻神通」,忘失本心,偏离正道,亦如水中捞月,徒劳无功。其实禅门的搬柴运水,吃饭洗钵,乃至扬眉瞬目,皆是神通妙用,只是吾人迷茫心智,无法会得罢了!
  

  七、修行是要求别人,还是自我要求呢?

  修行主要在于要求自己,协助他人。现代人修行的毛病,只会要求别人,却不懂得要求自己。例如有人去住山修行,别人就批评他不发心建寺,弘法度众;创办文教事业,接引青年,别人又议论他不发心从事社会福利的工作。老是拿著一把尺去丈量别人,无理的要求别人要忏悔业障,要持守净戒,要发心度众,要护持道场,自己却不知惭愧,不肯发心,不知改过,不明事理。

  修行实乃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无人可以替代!真正的修行者,懂得要求自己,改心换性,对他人本著悲愍之心,给予方便的协助,才能契入无上心要。
  

  八、如何加强自我修行的密行?

  所谓「密行」,其实就是一种觉性的修持。觉悟五蕴不实,而能远离颠倒梦想;觉悟生命无常,而能发起救度众生的悲心。

  如何加强自我修行的密行呢?如:行立坐卧,威仪自重;吃饭时称念三供养及食存五观想,举心动念,以慈悲利他为本;入众处事,以惭愧感恩为门。对三宝生起恭敬及难遭难遇之想;对众生生起尊重及平等忍耐之力,把修行与生活融成一体。这些都是增长福慧的无上密行。

  密行,并非秘而不宣,故作神秘之举,而是视修行为本分事,不以修行做为沽名钓誉的手段,不贪求名闻利养。所谓「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心中有佛,此即密行的真义。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九课 菩萨
下一篇: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十一课 宇宙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推荐阅读
• 星云法师:规劝青少年祈愿文
• 星云法师:佛教的生命学
• 星云法师:千锤百炼
• 星云法师:禅堂的生活与清规
• 星云法师:生死泰然
• 星云大师:检查自己的心
•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节选
• 星云大师:那么多尊佛菩萨为什么观音菩萨知名度最高?
• 星云法师:如何发展我们的潜能?
• 星云法师:运气不好如何转运
• 星云法师:如何转苦为乐
• 星云法师:焰口祈愿文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元音老人:如何才算正知见
• 印光大师:我是无知无识粥饭僧,只会念佛
• 慈诚罗珠堪布: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 香染
• 文印
• 座忘
• 西净
• 宣化上人:为什么佛说我们这个世界是“娑婆世界”
• 一念净信
• 开遮
• 塔主
• 如实修行
::法师开示 ::
• 宣化上人:从六条路入佛门
• 宣化上人: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是又省工,又不费钱
• 海涛法师对放生的种种疑问的解答
• 宣化上人:什么是无心道人?
• 寂静法师:内变外就变 自变他就变
• 净界法师:为何要修学《楞严经》的〈念佛圆通章〉
• 印光大师:世间最大的功德莫过于此!
•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最怕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 海涛法师:救护众生,刻不容缓
• 宣化上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一)慈氏菩萨
• 星云法师:修学华严的利益
• 印光大师:欲寡其过,先须从畏此诸圣凡悉知悉见起
• 圣严法师:无量寿经讲记-三辈往生安乐国土
• 慈诚罗珠堪布:为什么大成就者多选去极乐世界
• 证严法师:堪得苦是修行本分
::佛学大辞典 ::
  • 嫉妒新妇经
  • 果地
  • 一条拄杖两人扶
  • 密多罗
  • 最正觉
  • 舍摩利
  • 醝
  • 前供养
  • 漉水囊
  • 七星如意轮
  • 二利真实
  • 抹香
  • 谭婆
  • 底沙佛
  • 玛瑙
  • 心镜
  • 常总
  • 宝积长者子
  • 刺头入胶盆
  • 哑法
  • 语轮境界
  • 宝镜三昧歌
  • 二学
  • 巩县石窟
  • 金刚九喻
  • 函柜
  • 佛教百科全书
  • 膜拜
  • 协敖
  • 圆座
::学佛推荐 ::
• 幸福婚姻经典辑要(海涛法师选辑)
• 忍辱多力
• 什么是五乘教法?五乘教法是什么?
• 佛经中说不报父母恩的罪过(益西彭措堪布)
• 佛说居家八法(《杂阿含经》卷四三)
• 戒闻利身
• 佛教徒一定要出家吗?
• 什么是四谛?四谛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四大部洲?四大部洲是什么意思?
• 作为教师教导学生起了瞋心这对弟子的修行是不是有障碍?(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佛化家庭 三、五戒善法是建立佛化家庭的基石
• 神通,应如何看待?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