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证严法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证严法师”的文章

证严法师:堪得苦是修行本分

类别:证严法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滂沱雨势中,上人谈起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一个夜晚,迦毗罗卫国的太子离开皇宫,出家修行。“有人认为,太子离开皇宫修行,直到觉悟,是经过了六年,我则认同十一年的说法。悉达多太子十九岁离开皇宫,先以五年时间遍访全印度所有的修行道场,再以六年光阴苦行自修。”

  悉达多太子求法修行的历程

  上人说,当时的印度共有九十多种宗教,道法、修行各不相同,太子遍访所有的深山、丛林、道场或学者,听取道理,尽管学者有名,或是修行者德行高,但是太子在这五年来所见所闻的各派教法都不究竟,皆非其想要追求的真理。“于是他找了一处地点苦修,也是在这个时候,他的父王已知道太子落脚处,赶紧派遣五个人来侍候太子,并力劝回宫,五人劝不回太子,即追随太子共同修行。”

  日日冥思,少食少息,身体渐渐衰弱,但太子总是无法突破、彻悟大自然的谛理和生命的真谛。有一天,他觉得体力不足,神识昏沉,便离开苦行林到尼连禅河沐浴,却昏倒在河岸边。一位牧羊女发现他,赶紧挤羊奶予其饮用,太子的体力于焉回苏。追随太子的五人见到这一幕,以为太子失去道心,清净、洁净的心态受污染,再也不值得追随,就舍离了太子。然而悉达多太子从此下定决心,沉淀自己的心境,在菩提树下打坐静思,并发誓若不开悟,绝不离开。

  善恶拉扯系于一线

  “太子坚定了心志,于此思考天地万物之理,也体会自我。经典记载他在这四十九日期间静思,由牧羊女供养羊奶,心能静、身体也能接受充分的营养,体力、脑力恢复,即有足够的思考力量。”

  “这段思索期间,传说是佛陀伏魔,其实是其自我的思想在进行正反论辩。心绪宁静时,就是寂静清澄的境界;然亦突然会有可怕的境界生出,或是映现曾在皇宫享受的五欲境界,这就是心魔。凡夫要进入贤圣的境界之前,心魔就会现前拉扯,非常挣扎。”

  上人依此教示,凡夫听闻善法会起欢喜心,依法奉行而体会法喜,但在修行过程中,身、心、尘的境界经常拉扯,无法随心适意;有时也受人、事、物困扰,自我质疑行于此道的辛勤付出是否有价值?烦恼顿生,就容易懈怠堕落,放弃了过去坚持的一念心。这就是心魔、烦恼和净念间的拉扯。

  “佛陀在成道前修行的境界,也曾经历如此的拉扯,心魔现前时,必定要以非常坚定的意志去降伏,正确的思惟才能现前。圣与凡的心思两相拔河,于圣人的境界与凡夫的境界来回拉扯,输赢仅在一线。”

  堪得苦是修行的本分

  “太子降伏了财、欲、名利地位等种种魔境,当下心境明朗,心灵和大地万物的境界融合,轻安自在,即是‘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上人言,自己于《无量义经》见到这段文字,心境即能十分平静,往后无论遇及何等纷扰的人、事、物境界,脑海中浮现这分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的美好境界,心境就能不受烦恼污染。

  “虽然有时刹那烦恼一来,立即将‘亿百千劫’抛诸脑后,但是还是要常将经文铭刻心版,其他境界再现前时,心版深刻的‘静寂清澄’就能再浮现。”上人说,大家在烦烦扰扰的凡夫境界,要面对人事物,就要有很清楚、清净的心。处理人事物时,心情难免有起落,但若事情过去了,还将欢喜或遗憾存放于心中,就变成无明了。

  上人进一步说明,修行要以“静寂清澄”扫除无明烦恼;心念要“志玄虚漠”,心灵才能真正清净开阔;心志不被摇动,即“守之不动”,“亿百千劫”永远坚持。

  “佛陀在修行之间,即是有十分开阔坚定的意志,才能将物理、生理、心理三者通达无碍,降伏心魔境界,如此,静寂清澄的境界现前,佛心再也没有其他的魔境能现前,即已守之不动,亿百千劫,永恒无染。”上人形容,佛陀成道后,心灵即达大圆明镜般的境界,照山即山,映树为树,任何事物皆朗照无遗,而境迁镜明,亦无烦恼。

  佛陀觉知天地万物之理,四谛与十二因缘明了于心。成道后先对天人说深奥之法,察知所说法于人间无法被理解,便寻思入灭。此时天人再度劝请佛陀住世,敲响法鼓,说法拯救堕落三途的众生。佛陀本是眼见生、老、病、死等种种世间苦难人,才寻思修行悟理,因此秉不忍之心走入世间,开始其四十多年说法度众的生涯。

  “所以佛陀找到当初追随修行的五人,向他们宣讲四谛法,这五人就是最初皈依的五比丘,佛成就、法成就,也有了僧团,三宝于焉成立。”

  二千五百年前的佛陀法音辗转流传,领受法语甘露,缅怀三宝恩德,上人教示众人要确实学习悉达多太子求法若渴,参学、修身,不畏困难的坚定精神。“堪得苦,是修行的本分,大家要多用心!”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证严法师:静思法语
下一篇:证严法师:五百彩女闻法记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证严法师推荐阅读
• 印光大师:莲池大师殊字辈,改为袾字的原因
• 印光大师:什么是禅净,什么是有禅有净土?
•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勿争门庭调和法门
• 弘一法师为什么对印光大师服膺不已?
• 印光大师告诫女性如何修行
• 印光大师:念佛与世缘
• 印光大师:与世人应酬,唯以忠恕为怀
• 印光大师讲故事(6)
• 印光大师:因果是古今国家治乱兴衰之关键
• 印光大师:念佛之人三不可
• 灵悟法师: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印光大师:制取大悲水的方法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惟谨
• 内鉴冷然
• 圣严法师: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 利益和快乐
• 星云大师:无常的真理
• 圣严法师:伦理是佛化家庭的要素
• 印光大师:观想之法,亦非全靠外相。另不可执相
• 楞严经
• 迦留陀伽
• 入法界
• 学诚法师:如何克服交流障碍
• 蔡礼旭:老者不教 幼者不学 俗之不祥
::法师开示 ::
• 海涛法师:念佛就是念众生,如果没有,你就白念了
• 印光大师:关于修行净土以古为师的开示
• 净界法师:如何判断发心的真与伪
• 海涛法师说故事1:大佛与大罄的对话
• 印光大师:时值末法,茫茫众生,如盲无导,怎样认清邪魔外道
• 慈诚罗珠堪布:关于回向,学佛人普遍存在一个大误解
• 学诚法师:命运都是注定的吗?
• 星云法师《十大弟子传》:大迦叶-头陀第一
• 印光大师:若谓明心见性即无生死可得,此系门外汉与狂禅者之所谬认者
• 印光大师:念佛没有一心之前不可求感通
• 印光大师:今之人每以世智辨聪之资,研究佛学
• 海涛法师:众生皆有佛性不宜杀生庆贺
• 印光大师:劝预防灾祸念观音
• 宣化上人:为什么现今多数佛教徒反而更爱钱?
• 宣化上人:爱欲,修道的绊脚石
::佛学大辞典 ::
  • 银阁寺
  • 冥途
  • 四种作意
  • 别申论
  • 表无表
  • 退座
  • 风航
  • 八叶莲华观
  • 双峰寺
  • 触背关
  • 咨闻辞
  • 五色根
  • 浮丘山
  • 解脱服
  • 有取识
  • 誓愿力
  • 投子牛在
  • 华严经传记
  • 法性三昧
  • 钱谦益
  • 擦擦
  • 料简
  • 行茶
  • 持明院
  • 法法性分别论
  • 金光明经文句
  • 曼陀罗华
  • 海门国
  • 释氏稽古略
  • 随相论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轮回?轮回是什么意思?
• 忍辱多力
• 孝养父母(索达吉堪布)
• 让孩子“定中生慧”(中国教育报)
• 佛化家庭(黄念祖老居士)
• 什么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的由来
• 佛法不离生活(净空法师)
• “家庭精舍” 中国当代“佛化家庭”研究(陈坚)
• 什么是无常无我?无常无我是什么意思?
• 进德之道
• 什么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什么?
• 孝顺之益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