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印光大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印光大师”的文章

印光法师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五)

类别:印光大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第五日 略释天台宗六即义兼说吃素放生】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契理契机至顿至圆,洵为当今之惟一无上法门。惟现在之人,或者自高自大,谓既云众生即佛,则我即是佛,何必再念佛?或以为我既为苦恼凡夫,何能了生脱死,惟求来生不失人身,可矣。此两种人皆不明因果所致,故今日仍讲因果。

需知众生即佛者,谓其具有佛性之真因耳。设不修念佛妙行,佛性无由显现,何能得了生死成佛道之实果?譬如宝镜蒙尘,光明不现,实未稍失。若肯用力揩磨,即可照天照地矣。若言我是苦恼凡夫,不能生西方了生脱死,以至成佛者,乃业深障重自甘堕落者。夫今世之人,有下棋斗牌叉麻将而累死者,不知若干。若能以此勤劳,修行念佛,何患不往生西方上证佛果乎?盖佛本是众生修持,得证佛果之人耳。

隋天台智者大师,著观无量寿佛经疏,立六即佛义,以对治自甘堕落及妄自尊大之病根,其说甚精,学者不可不知。六即佛者,一理即佛,二名字即佛,三观行即佛,四相似即佛,五分证即佛,六究竟即佛也。六明阶级浅深,即明当体就是。譬如初生孩子,与其父母形体无异,而其力用则大相悬殊,故不可谓此幼孩非人,亦不得以成人之事,令是孩承当。若能知六而常即,则不生退怯;知即而常六,则亦不生上慢。从兹努力修持,则由凡夫而圆证佛果,由理即佛而成究竟即佛矣。

理即佛者,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虽背觉合尘,轮回三途六道,而其佛性功德,仍自具足,故名理即佛,以此心之理体即是佛也。无机子颂曰: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因一切众生虽未闻佛法,不知修持,而一念心体,仍完全同佛,故曰动静理全是。因其迷背自心,作诸事业,故曰行藏事尽非,盖所事全不与佛性相应也。终日终年,昏昏冥冥,随烦恼妄想之物欲而行,从生至死,不知回光返照,故曰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也。

名字即佛者,或从善知识,或从经典,闻知即心本具,寂照圆融不生不灭之佛性。于名字中通达了解,知一切法皆为佛法,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所谓闻佛性名字,即得了解佛法者是也。颂曰: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谓从前但知生死轮回,无有了期,今乃知佛性真常,不生不灭。既知当体即是成佛真因,则汲汲修持,反恨从前虚度光阴,以致未能早为实证矣。

观行即佛者,依教修观,即圆教五品之外凡位。五品者,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者;二读诵品,读诵法华及诸大乘经典,而助观解者;三讲说品,自说内解,而导利他人者;四兼行六度品,兼修六度,而助观心者;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而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者。颂曰: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既已圆悟佛性,依教修观,对治烦恼习气,故曰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了知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一切诸法,无非佛法;一切众生,皆当作佛,故曰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

相似即佛者,谓相似解发,即圆教十信之内凡位也。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八九十信断尘沙惑。颂曰:四住虽先脱,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华红。四住者,一见一切住地,乃三界之见惑也;二欲爱住地,乃欲界之思惑也;三色爱住地,乃色界之思惑也;四有爱住地,乃无色界之思惑也。初信断见,七信断思,故曰四住虽先脱。然由色声香味触法之习气犹有未尽,故曰六尘未尽空。

此但指七信位说,八九十信则尘沙惑破,习气全空矣。习气者,正惑之余气耳,如盛肉之盘,虽经洗净,犹有腥气;贮酒之瓶,虽经荡过,犹有酒气。眼中犹有翳,空里见华红者,以无明未破尚不能见真空法界之本体也。

分证即佛者,于十信后心,破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即入初住,而证法身,是为法身大士。从初住至等觉,共四十一位,各各破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故名分证即佛也。因无明分四十二品,初住破一分,以至十住则破十分,历十行,十回向,十地以至等觉,则破四十一分矣。初住,即能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又复随类现身,度脱众生,其神通道力,已不可思议,何况位位倍胜,以至四十一位之等觉菩萨乎。颂曰: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者,言其分破分证之景象也。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者,言其犹有无明云翳,未能彻见性天真月之光辉也。

究竟即佛者,从等觉,再破一分无明,则真穷惑尽,福慧圆满,彻证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入妙觉位,而成无上菩提道矣。颂曰: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从来真是妄者,未悟以前,惟此皆空之五蕴,而妄生执着,色法心法,互相形立,以致苦厄随生。既悟之后,虽亦惟此五蕴,而全体是一个真如,了无色心五蕴之相可得。故曰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也。然此所证之真,并非新得,不过复其本具之真如佛性而已。故曰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也。

又众生在迷,见佛菩萨及一切众生皆是众生。故毁谤佛法,杀害众生,不知罪过,反以为乐。佛既彻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心,见一切众生,与佛无二。故于怨于亲,皆为说法,令得度脱,虽是极其恶逆不信之人,亦无一念弃舍之心,因见彼是未成之佛故也。

今晨黄涵之对余曰,圆瑛法师言,道场将近圆满,于圆满日举行放生。于十六日说三归五戒,请为大众宣说放生及受归戒之大意,俾大家同发利人利物之心,故今特为之宣播。本法会本为护国息灾,若推究灾之来由,多因杀生食肉而起,故欲止杀劫,当从戒杀茹素,护惜物命及买放物命做起。大家各需发心,护惜物命,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此语当奉为箴铭,力加警惕。盖放生之意义,即是使大家发心护生。自己放生,当然不再杀生,即己不放生,看到他人放生,抑又何忍杀生。如人人能护惜生物,不加残害,则物尚不忍杀,何况杀人?自然杀劫可消,而国运可转矣。

但世人常有一面出资放生,一面仍照常杀生食肉者。如此,虽有放生之小功德,恐难敌杀生之大罪过。现本会定于圆满日举行放生,愿诸位发心捐助,自利利物,功德不可思议。

至于此次归依弟子之供养,决定全作为赈灾之用,印光绝不取用分文。盖余一孤僧,既无庙宇,又无徒弟,除衣食外,留钱何用?一旦命终,火化之后,骨烬投入大海了事,亦无需造塔,及作任何纪念也。且此归依之事,最初我本不允,亦以屈文六居士及圆瑛法师之敦劝,谓诸发心者求法情殷,为满彼等之愿,情不可却,故为允可。

余素轻视金钱,不似他人,每名弟子需出香敬若干,始准归依,余则即无钱亦可归依,只要其能诚敬修持耳。切不可以归依一事,视作买卖,需出代价若干,方能购得归依名目。如此,方是真实归依三宝之信徒,方能得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大利益也。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七
下一篇:印光大师有关疾病开示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印光大师推荐阅读
• 宣化上人:金刚经浅释(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 宣化上人:给修行人101次醍醐灌顶!
• 济公的故事:因阴德而转命的王太和
• 宣化上人:印经典的功德是最大的,要用种种的方法来流通。
• 宣化上人:切记不要落这种,“豁达空”(一切都空)
• 宣化上人:至诚孝顺感天地
• 宣化上人:世界坏的根本是家庭教育的崩溃
• 宣化上人:世间上一切好像作梦一样并不真实
• 宣化上人:这八种人很难闻到佛法
• 宣化上人:四禅的境界
• 大悲咒句解 79、烁皤啰夜
• 宣化上人感化妇人孝公婆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四种恶人
• 机要
• 印光大师:净土圣贤录序
• 海涛法师:认识命运的主人
•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七课 法器法物
• 海涛法师:色欲是修行上的一大障碍
• 人施设论
• 印光大师: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权力大半掌握在女子手上
• 圣严法师:运用所缘精进奉献
• 四洲
• 灵泉禅寺
• 蔡礼旭:领导者应有的态度
::法师开示 ::
• 海涛法师:在婚姻中修行 上
• 印光大师:佛教徒怎么吃?
• 宣化上人:每天喝的一口水、一口饭都有饮食神管的
• 圣严法师:想赚钱要靠努力与福报
• 宣化上人:供养佛和供养众生,同样有功德
• 印光大师:这才是病之大忌
• 印光大师:因果报应者,乃人事与天理或顺或逆之影响也
• 星云法师:哪些人不能成功
• 海涛法师:真正的道场,是建在别人心里面的
• 印光法师:念佛600问(十一)
• 净土法门法师、佛经、印光祖师关于信心不足则往生边地疑城的开示
• 环球人物专访星云大师:先把我们的心治好
• 星云大师:佛教财富观
• 宣化上人:儒教是佛教的根本
• 学诚法师:阿弥陀佛不为人知的巨大正能量
::佛学大辞典 ::
  • 提谓波利经
  • 五色
  • 三大五小部
  • 聂那比伐姆沙
  • 比尔
  • 昆仑子
  • 余结
  • 角虎集
  • 道吾五峰
  • 人天致敬愿
  • 三界苦轮
  • 四天上下
  • 真达罗神
  • 召罪
  • 唯心缘起
  • 随堕
  • 随三智转智
  • 伽耶城
  • 戒牒
  • 二乘
  • 行门观门弘愿门
  • 脚色
  • 光明
  • 中台院
  • 度众生心
  • 五次第
  • 意乐
  • 丛林公论
  • 火栝譬
  • 梦窗国师语录
::学佛推荐 ::
• 孝顺之益
• 什么是法师?法师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五乘教法?五乘教法是什么?
• 什么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和尚?
• 佛教信仰与和谐家庭(觉真法师)
• 五种非人
• 情的觉醒——佛法与生活的对话
•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 口业之过
• 什么是三毒?三毒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四念处?四念处是什么意思?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