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学读物 >> 基本佛法 >> 浏览文章

基本佛法 3 布施供养

基本佛法 3

布施供养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布施是以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施与他人,这是舍与的思念(cetanā),在执行时能消除对布施物的执著,在业报上是能获得财富。布施能克服悭吝,使施者的心从执著与悭吝中解脱。布施有物施和法施,无畏施三种。物施是是以食物或日常需用品对修行的人布施,物施是对僧伽作四事(资具)供养;法施是修行者对施主信众无报償的以正法开示和教导,解说或劝导,这多是出家僧尼众对在家众所作的佛法的讲解;无畏施是对生命与财物的保护,乃至割截身体,舍去生命而救护弱者的施舍。

一位行者在发愿行布施后,应常慷慨布施,并作如是念∶「自念施事,我得善利,于悭垢众生中,而得离悭垢处,于非家行解脱施,常自手施,乐行舍法,具足等施。圣弟子如是念施时。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施所熏,升进涅槃。」(《杂阿含931经》)于非家行解脱施是指对离家、出家的修行者,布施四资具:衣、食、住、药给他们,以使他们能安心修行求解脱。

布施时要有三种清净思∶即施前快乐,施时心清楚与清净,施后欢喜。受施者也要具有三种清净思∶即受施时无贪或修持离贪,受施时无瞋或修持离瞋,受施时无痴或修持离痴。这样清净的布施的福报是无量的。

在《杂阿含933经》里佛陀对释子摩诃男(Mahānama)说∶「汝见如来,不见如来;见诸比丘,不见诸比丘;且汝常当勤修六法:何等为六?正信为本,戒、施、闻、空(舍)、慧以为根本;非不智慧。是故,摩诃男!依此六法已,于上增修六随念,念如来事,念法、念僧、念戒、念施、乃至念天,如是十二种念成就。彼圣弟子诸恶退减不增长,消灭不起。离尘垢,不增尘垢。舍离不取,不取故不著,以不取著故,缘自涅槃。」

佛说:「施安虽小,其报弥大,慧从小施,受见景福。」(北传法句经495偈)布施的财物是很小的,但所得福报却是很大,世人多数不懂这里边的奥妙。

因为众生轮回受苦的原因,即是耕耘宿业之农田,以识为种,施以爱欲的肥水,因此累劫累世,长久轮回,此生彼死,彼死此生,不得解脱生老病死苦。而布施给认真要修行度过生死苦海者,那功德可就大了。佛说:「爱欲意为田,淫怨痴为种,故施度世者,得福无有量。」(北传法句经369偈)

在十波罗蜜(Pāramī)里,布施(dāna)有助于持戒(sila),而且布施较持戒易于修持,但它的成果比不上持戒;持戒能净化施者(与受者),布施能带来今世或后世的财富。而持戒能再投生到人间天界;持戒后易得禅定,故能出离欲染烦恼而达到清净;出离(nekkhamma) 欲染烦恼后心清净,易于生定(samadhi),产生智慧(pañña),智慧又要靠精进力(viriya)才能圆满;有精进的行者才能忍受诸苦难;有忍辱(khanti)的菩萨只说真实的话语;通过真实(sacca),菩萨决意(adhitthāna)不移地修持诸波罗蜜;决意后才常以慈心(mettā)为众生谋福利;最后舍(upekkhā)是以平等无分别的态度来修持。

佛说:「悭贪不生天,愚不叹布施,智者随喜施,后世得安乐。」(南传法句经177偈)若要后世得大富贵,得大安乐,那就要常布施。







• 放下不是事上放下,是心上放下 • 与人要结善缘,要结法缘 • 不能给他近因缘,可以给他做远因缘 • 一定要用真诚心 • 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这是大福报 • 只有清净心,才能庄严佛净土 • 我一生没有化过缘 • 他不会做,他不会说,想都不想 • 念佛求生,刻不容缓! • 单单念佛不能往生,一定要发菩提心 • 高等智慧的生活不在于富贵 • 全是自作自受,与人无关 • 他以假药害人,他要受假药之报 • 寿命长短,操纵在自己手中 • 他一放下,就顿悟,就成佛了 • 生死关头,自己做得了主宰 • 一天到晚念钞票 • 小聪明坏大事 / 与十善相应,这个人就学佛了 • 真的是不见世间过,那你是个白痴 • 自己害自己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三课 佛教对感情...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课 佛教的师弟之...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四课 佛教对经济的...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一课 佛教的道德标...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九课 持戒与犯戒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三课 般若的妙用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二十课 临终关怀应...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八课 佛教对生老...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七课 佛教的政治观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五课 佛教徒的一...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六课 密行百事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五课 佛教的战斗观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一课 佛教的家庭...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六课 佛教对教育的...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二课 佛教的事亲...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九课 探病须知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七课 佛教徒的生...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九课 探病须知



· 宝顶山摩崖 · 安立无量乘 · 印光大师:出家的条件是什么? · 秋方 · 曹思文 · 九股杵 · 蔡礼旭:人间有真情都在付出当中,都在布施... · 初夜偈 · 最近烦恼少了是否算 · 请问如何对待学佛的逆境? · 净界法师:拜忏时梦到佛菩萨,算不算见好相... · 宣化上人:不可误会念佛,就可以随便造罪 · 定弘法师:怎样才能修心和精进? · 彭鑫:戒淫,恢复清亮的眼神 · 众生受报有两种业力 · 文殊萨迦班禅 · 净土法门:印光法师的十念法 · 印光大师:观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