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净界法师 >> 浏览文章

净界法师:我们在平时你一定要训练你的心跟佛号一种很深的因缘

......总而言之就是说,不管是专修也好,是圆修也好,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你心中要有种坚定的信仰,你要相信名号的功德能够有消除罪障、增长福德、善根坚固、十念必生、乃至临终接引,你才能够把你那念妄想的心很真实地靠在佛号上。

你有一分的信心,阿弥陀佛相对给你一分的加持力;你有三分的信心,他可以三分的加持你;你有十分的信心,阿弥陀佛给你十分的功德。

所以,我们自己的准备是很重要。因为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所以我们在平时你一定要训练你的心跟佛号一种很深的因缘,你临终的时候佛号提起来,你真的会跟佛号走。

我告诉大家,你临命终提起佛号的时候,妄想一定会现前。你在临终的时候肯定有佛号的音声,有人帮你助念,但是也会有平常很熟的妄想,你的亲属、你所熟悉的子女……很多很多的所缘境,七八个都会同时现前。你到底要跟哪一个妄想走?你平常就要做好准备,因为每一个跟你的感应力量都很强,都很强,而且你没有第二次选择的权利。你一旦“瞥尔情深,三界枷锁,万劫缠绕”——蕅益大师说的。你临终考试只能考一次,你念头一动就投胎了,投胎以后,你就要为你临终时候错误的选择付出几十年生老病死的代价。你只要选择错一次,就再来一次。

当然为什么有些人选择对、选择错呢?平常的栽培。我们必须把佛号把它当作是本命元辰。当我们不提佛号的时候,打妄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佛号现前的时候你还打妄想,这件事情净土宗的人不应该!你没有顺从佛号的音声。佛号都现前了,你的皈依境现前,你还打妄想,表示你的心态准备不够。我们要训练成——我们不提佛号的的时候我打妄想,因为生死凡夫哪有不打妄想的?!但是佛号现前的时候,我的心就知道,这是我的皈依心,我一定要遵循佛号的声音、遵循佛号的脚步走。打佛七就是什么——跟着佛的脚步走,不要跟着妄想。

我们不能要求大家念很多佛号,但是我希望大家要对佛号产生强烈的皈依的心,这是很重要的。你这样,临终的时候,你很多妄想现前,佛号现前,你才能做正确的选择。你在平常要做出很多很多正确的选择,你平常都选择跟佛号走,你临终才会选择跟佛号走。诸位知道吗?这叫做等流性。如果你平常都选择跟妄想走,你临终的时候就跟着妄想走,这叫做等流性。

当然,你现在调整还来得及,在死亡到来之前,我们都还可以调整我们的心态。所以应该怎么样调整呢?你要不断地闻思,你要跟自己沟通。

佛法的观照就是跟自己沟通。你不要跟着妄想走,你看我们付出的什么样的代价——生老病死,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跟着佛号走,我们有种种的功德庄严,下一堂课我们会说。

你必须要去说服自己,改造你的思考模式,用智慧来化解你的颠倒。你不能强迫你念佛,诸位知道吗?强迫是没有用的。说你一定要念佛不能念要他念——不可以的!你要用你的智慧来引导你,好好地沟通,跟你的妄想沟通,这才是究竟之道。......

.......我们从小到大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人,遇到很多很多的事,而这样的人生经验都累积成一种我们心中的妄想、而累积成一种希望,有些人为什么他愿意赚钱去买房子?因为他心中有希望,他过去曾经有这样的快乐感受的经验;有些人为什么他赚了钱,他辛辛苦苦赚的钱去买车子?因为他对车子有所期望;有些人为什么愿意去买包包?因为他对包包有希望,他曾经有这样的快乐的经验。那么这样子的希望有什么问题呢?最严重的问题是贪恋娑婆。

所有的希望,我们一般人的希望都没有离开三界的五欲的快乐,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而这样的快乐感受、这样的希望,却是我们日常生活、从小到大、从每一生的经验累积起来的一种生命经验,所以我们会产生一种坚固的执着。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曾经经历过,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站在净土宗的角度,对三界的希望是往生净土的最大的敌人。毕竟我们在三界流转太久,就像古人说的,在三界里面的一棵草、一块石头都跟我们有深厚的感情。这就是为什么临命终的时候我们容易起颠倒,因为我们累积了太多的感受,累积了太多的对三界的希望——贪恋娑婆的希望、贪恋娑婆的感受。即便每一次的受生我们都受尽了老病死的折磨,即便我们每一生的生命都如此地疲累,但是我们还是愿意一次一次地再来投胎,因为我们对于三界还是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希望。

那这怎么办呢?当然你如果说继续想要轮回,这个就不用去处理,你只要积集善业就够了。但是当你开始想要求生净土的时候,这个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且是最难处理的问题。

古人说一句话:念佛法门——念佛容易信愿难,特别是畏愿力,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我们要把对三界的那种五欲的希望转成对净土的希望, 这个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但是你转不过来你就不可能往生。即便你把佛号念得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因为你对三界充满了坚固的希望、坚固的爱取,你就离不开十二因缘的生死的业力。

怎么办呢?伟大的佛陀告诉我们,要改变我们心中的希望,只有一个方法:你必须生起智慧的观照。我们前面说过了,用空假中的三观来调伏你的希望、来转变我们的希望。我们前两天讲得很清楚,第一个一定先修空观。我们一开始要看到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一般人流转在三界太久了,我们在三界的因缘当中打滚太久,我们很多人已经“忘知来时路”,我们从什么地方来?已经不知道了。这个小孩离家出走以后在外面打滚,他忘了他的家在哪里。古人说太久地在三界里面打滚,忘知来时路。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们已经没有印象了。

所以我们首先一定要看到生命的本质“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也就是说,即便我们经历了很多的生命经验,它感觉是这么的真实,没有错!三界曾经给我们很多的快乐的感受,但是我们从本性来看,这些都是如梦如幻,我们内心当中本来没有感受、本来没有想象、本来没有希望。从本来无一物当中,我们就可以慢慢慢慢达到一个无住的境界,这个很重要。大乘佛法观一切法空,不能否定因缘的存在,只是我们执取的心。

所以空是空掉内心的执着,我们对于那种曾经经历过的快乐的感受慢慢地松脱,我们告诉我们自己——我们是可以改变的。为什么?凭什么说我们今天是一个具足很多很多烦恼、具足很多很多颠倒妄想的众生能够成佛呢?因为这些都是不真实的,因为“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所以从空观的智慧当中我们告诉我们自己,回归到我们的本性,我们的生命是本来清净的,本来没有感受、本来没有想象、本来没有希望。这是第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先把生命归零,然后再重新出发,否则我们不能够抗拒过去的欲望的干扰。

第二个,假观。假观就是我们这次上课的重点。首先,我们在修假观第一个产生对名号的信仰、产生信心。念佛人你的整个成就、你的过程完全靠佛号的带动。所以我们对佛号要建立非常密切的关系,要把它当本命元辰,通身靠倒。你要不断思惟名号的功德,这个我们上一堂课讲得很清楚,它能够给我们现生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它可以给我们来生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对名号的皈依——这个是第一个假观。

第二个就是净土宗的重点——对净土的依正庄严要产生一种坚定的愿力。净土宗的愿力很难生起,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人去过净土,我们人生没有这样经历过。诶,释迦牟尼佛,你带我去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看一看,我再决定要不要去。不可能嘛!你要去了,那你就可以自在了。所以难就难在它完全是靠想象,就是如理作意。我必须很清楚地告诉大家一个思想——我们不可能往生到一个,或者说,我们不可能投胎到一个你完全陌生的地方。很多人念佛念了很久,你问他说净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相貌,他讲不出来。这个是一个非常不吉祥的事情,因为你不能产生一种功德的想象,你不可能产生强大的意乐,你就不能抗拒对三界的贪爱,因为我们本身对三界就有贪爱。如果你对净土的功德还是如此地陌生,那你几乎是往生没有希望。因为我们对一个陌生的东西不可能产生强烈的愿力,不可能!

所以产生一种正见、胜解是很重要。我们讲过了,净土在十万亿佛土外,我们不可能经历过,所以我们必须靠圣言量的学习、佛陀的开示,从这个地方慢慢慢慢告诉我们自己净土法门是什么相貌,让我们产生功德的联想、功德的想象,从功德的想象当中建立对净土的愿力。

因为你只有念佛,没有愿力,你的佛号是人天福报。所以我们前面建立了对名号的信心以后,接下来是整个净土宗的主轴思想——建立对净土的愿力:我一定要往生。“我一定要往生”,它的关键在哪里呢?你对净土的功德要很清楚地了解,很清楚地了解。

 







• 这一生不再错过,那才真正值得庆贺 • 决定不能欠债,决定不能结怨 • 洗心易行,这才管用 • 对生死不惊不怖 • 生老病死的相,每天摆在你面前 • 养身要动,养心要静 • 这个福报就大了 • 你自私自利没放下,你没有法子超越轮回 • 真正修行人,不被外境诱惑 • 听我讲经,好像都是在骂他 • 不叫妄念相续,叫佛念相续 • 觉心不动,心动了就是迷 • 法喜充满 • 善缘少、恶缘多 • 西方极乐世界 • 念佛最要紧的,是把妄心念掉 • 言语不能不谨慎 • 种善因一定得善果 • 父母不信佛 • 怨亲平等,才能化解怨结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马头罗刹 · 六种阿罗汉 · 二千普贤行法 · 道章 · 夺魂鬼 · 太孤危生 · 道服 · 现在世 · 香严寺 · 须弥山 · 下炬 · 富那夜奢 · 五浊增时 · 证道 · 主事 · 先陀婆 · 因人重法 · 黄檗山志



· 第四册 佛教史 第七课 魏晋佛教史 · 刘素云老师:我为净土鼓与呼(之一) · 金光明经文句 · 慧净法师:极乐世界只有一土,就是报土 · 蔡礼旭:如何守住财富 · 开餐饮业如何做才算如法不造业? · 胜友 · 二戒 · 印光大师:用心过度之人应如何调理? · 如何落实“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 释尊三笑事缘 · 海涛法师:多尊佛名号功德 · 圣严法师:培养自己的柔软心 · 蔡礼旭:《弟子规》与佛法修学(第十九集) · 闇钝障 · 蔡礼旭:求学问当中不可侥幸、不可草率 · 平等是从心上讲,不是从事上讲 · 从善护三业做起,这比什么都重要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