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今天是:

南无阿弥陀佛

一心念佛,放下万缘即布施。一心念佛,伏诸烦恼即持戒。一心念佛,无诤无求即忍辱。
一心念佛,不稍夹杂即精进。一心念佛,妄念不起即禅定。一心念佛,信愿往生即智慧。
真实心中念阿弥陀佛,就得一切诸佛护念、保佑。菩萨、天龙八部、鬼神拥护。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陈大惠 >> 浏览文章

陈大惠:占便宜的人,实际是消耗了自己的福报

  福报的获得,根本因是布施,要在根本上努力。

  布施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都是在不同的角度利益众生。冬天在窗台上给小鸟撒一把米是布施,老师教给学生知识也是布施,教人学佛、成佛是最究竟的法布施。

  行善助人是好事,但做好事不能执著。《大智度论》中说:“若著心布施,有不称意事,则生恚怒;若受者不感其恩,即成怨嫌。”那该怎么做呢?要有心理准备:即使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善良的,也不一定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乃至可能有人误解、排斥,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这是正常的。

  布施的对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犹如田地,同样一颗种子种在不同的土地中收成不同。有三类对象,对他们造业后果很重,称为三种福田:恩田、悲田、敬田。父母师长称恩田,贫穷困苦之人为悲田,佛法僧三宝为敬田。

  供养、布施,要随力随分,重在内心的敬信而非外在的钱物。孝敬父母、供养三宝、布施贫困,凡事包容大度、发心广大,就是修福;刻薄吝啬、恣意浪费、怨天尤人、轻狂浮躁,就是损福。

  佛菩萨累劫对众生“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努力做种种令众生欢喜的事,就是为了和众生结善缘。自己的行为能够帮到别人,正说明生命有价值,要能够帮助到越来越多的人才更好,这本身就是我们所愿。

  每个人的性格、知见、习气等,带有过去业力的烙印,譬如以前喜欢布施的人今生也会喜欢布施,但是也并不是完全不能自主的,人的心念就是当下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才可以改变命运。修行就是要改变恶的习气,增长善的习气,用愿力来扭转业力。人不能简单分为“好人坏人”,命运也不能截然分为“好命苦命”,因为人是善良与烦恼共存,命运也是福祸不定的。正是因为我们有烦恼,造了杂染的业,所以感得苦乐交织的果。丢失财物,从眼前来说是自己不小心,不是做好人造成的。若已无法挽回,那就做布施想,为未来种下福乐的种子。

  要造什么样的业,做什么事,取决于我们的宗旨和智慧,在这个方向下,随顺因缘而为。譬如佛弟子立志成佛度众生,就应按照佛法的教导广行善业、勤积福慧,这是主动的选择。自己要怎样去修行为善,则随缘而为,或听闻、或承担、或布施、或持戒,自己在什么因缘下就做好该做的事。不同的善业感得不同的乐果,譬如布施得财富,戒行得尊贵等。

  对于个人修行而言,对方假乞讨,也不碍自己真布施,发愿以今日之财布施作为未来法布施的因缘,更深地救助他心灵层面的贫穷。对于社会建设而言,在冷漠自私、唯利是图的环境中,能够有一份真诚的慈悲是无比宝贵的。不管真假,他都是“乞者”:物质与精神的贫瘠,都需要帮助乃至救拔。即使面对假乞丐,我们也可以“真布施”。我们决定不了别人的行为,只有好好把握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在自己不会感到勉强、为难的范畴内布施,如一元、两元。“假乞丐”不碍“真布施”,修自己的同情心、慈悲心,还可以发愿以今日布施财物的善缘,结下未来更究竟帮助对方的法缘。

  菩萨要发心,但这颗心不能执著。譬如布施,要广行布施,精进布施,但不能执著于有一个布施的“我”,有一个被施予的对象,有一个所布施的东西。一旦有了执著,就会产生贪吝、嗔恨、骄慢等烦恼。“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需要高妙的智慧,是菩萨高阶修行的功课。

  物质布施是为结缘,法布施才是真正的饶益。借此因缘发愿:愿我未来能够圆满布施波罗蜜,普施法财,究竟饶益众生。 “若著心布施,有不称意事,则生恚怒;若受者不感其恩,即成怨嫌。若著心供养善人,有少凶衰,则嫌布施不应,悔惜所施。”生活中处处可以行善。把路上绊脚的石头搬到一边,方便其他行人;在公交车上给需要的人让一个座;给心情不好的朋友一个鼓励;进电梯时为后面的人按一下门;别人提着重东西时帮着抬一抬……以待人着想之心去付出,无论是财物、体力还是智慧,都是在行布施。

  把工作当做对他人的布施。每天都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说明自己的劳动是有价值的。事情总是需要有人去做,去做了就能累积“财富”,从世法上来说,是业务能力、是人脉、是工作责任,从佛法上来说,是善业,要欢喜地做。

  占便宜的人,实际上占不了别人的便宜,只是消耗自己的福报;吃亏的人,实际上并不是吃亏,而是偿还宿债,若能够作“布施想”欢喜而为,则成为增长福报的好机会。其实我们内心的不愉快,正是因为自己有贪有执。修行人不是拿别人的烦恼开刀,而是与自己的烦恼战斗。不被烦恼所困扰,才有办法看清境况、智慧处事。

  吃药、调理、锻炼身体,能让身体健康;听闻、思维佛法,转变心意,能令心灵自在。身体不好,一方面有宿世杀生或伤害众生的业因,另一方面也有今生饮食、作息等不适当的外缘。现在要多造善业,随缘慈悲放生护生、素食、布施医药、照顾病苦,并遵医嘱保养身体、注意锻炼等。

  贪利供养,嗔心持戒,憍慢作福,胜他布施,无殷重心,非广大意。若如是行,难招净业。 富贵虽乐,一切无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轻躁不定,譬如猕猴不能暂住;人命逝速,疾于电灭,人身无常,众苦之薮,以是之故,应行布施。

  无相布施,无我度生,无住生活,无得而修。

 







• 这个人就成佛了 •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 大家来赏月,每个人心情不一样 • 牛死了后,神识生天 • 一定要把贪嗔痴给念掉 • 知名度高是麻烦事情 • 临命终时享福 • 现在人纵欲、造业,这个很可怕 • 他很可怜,没有人教导他 • 结而不昏,那才叫高明 • 这是他迷惑颠倒,决定不能怪他 • 教之道,贵以专 • 儿子投胎去做狗 • 老鼠、蟑螂、蚂蚁,你不要小看它 • 生老病死 • 这才叫学佛 • 值得骄傲,那就完了 • 他的积极是吃喝玩乐 • 你不能够欺骗鬼神 • 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是怎样的?







· 八、皈依的修习 三、《仪轨》中忏悔的说... · 六、皈依的学处 三、共同学处 · 九、结束语 · 七、皈依的利益 一、入佛子数 · 八、皈依的修习 一、如何修习皈依 · 七、皈依的利益 四、集广大福 · 三、认识三宝 三、内在三宝与外在三宝 · 五、皈依的正行 四、法随法行 · 七、皈依的利益 七、随愿皆成 · 七、皈依的利益 六、人与非人不能为灾 · 五、皈依的正行 二、听闻正法 · 二、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一、认识暇满... · 一、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 三、因... · 皈依修学手册 · 三、认识三宝 一、何为三宝 · 八、皈依的修习 四、《仪轨》中七支供的... · 八、皈依的修习 五、《仪轨》中发愿的说... · 五、皈依的正行 一、亲近善知识



· 定弘法师:工作,学佛,尽孝不是矛盾的 · 果卿居士:不要被所谓的“双修”所误 · 陈大惠:什么是感恩? · 海涛法师:美满家庭经典 · 海涛法师:生命的智慧[梅州千佛塔寺] 下 · 蔡礼旭: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 海涛法师:心无怨恨,在人间已有天福,一念... ·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为了利益众生... · 蔡礼旭:为什么人年龄越大每天笑的次数越少 · 学诚法师:佛在世的时候,已有文字的经律流... · 海涛法师:认识业力 · 印光大师:自古高僧,或古佛再来,或菩萨示... · 印光大师:盲聋喑哑等残疾人念佛能够往生吗... · 戒妄语 · 学诚法师:所谓感情,本质就是执著 · 五戒十善 · 印光大师:念佛为什么不可著外境相? · 良心上的谴责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527923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