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 学佛大词典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学佛大词典”的文章

忏悔

类别:学佛大词典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谓悔谢罪过以请求谅解。忏,为梵语ks!ama(忏摩)之略译,乃‘忍’之义,即请求他人忍罪;悔,为追悔、悔过之义,即追悔过去之罪,而于佛、菩萨、师长、大众面前告白道歉;期达灭罪之目的。据义净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十五之注谓,忏与悔具有不同之意义,忏,是请求原谅(轻微);悔,是梵语a^patti-pratides/ana(阿钵底钵喇底提舍那)之译,即自申罪状(说罪)之义(严重)。此外亦有异说,然概以义净之说为正确。

 原始佛教教团中,当比丘犯罪时,释尊为令其行忏悔或悔过,定期每半月行布萨,并定夏安居之最终日为自恣日。复次,戒律条文中亦举有波逸提(忏悔罪)、提舍尼(悔过罪),由此可见忏悔在佛教教团中之重要性。依四分律羯磨疏卷四忏六聚法篇载,忏悔须具足五缘,即:(一)迎请十方之佛菩萨,(二)诵经咒,(三)自白罪名,(四)立誓,(五)明证教理。另据圆觉经略疏钞卷十二载,小乘之忏悔须具五法:(一)偏袒右肩,便于执侍作务之义。(二)右膝着地,显奋勉恳切之义。(三)合掌,表诚心不乱。(四)述罪名,说僧残、波逸提等罪,发露而不覆藏。(五)礼足,表卑下至敬之礼。大乘之忏悔则采用庄严道场、地涂香泥、设坛等方法。其他,亦有不依律之规制,采行礼拜、诵经或观佛菩萨之相好等;或念实相之理以行忏悔等。

 忏悔之方法与性质有多种分类:(一)二种忏悔,据四分律羯磨疏卷一载,忏悔有制教忏与化教忏二种。(1)犯戒律之罪须行制教(戒律教)之忏悔,仅限于出家之五众、小乘、现行犯等。(2)犯业道之罪须行化教(经论之教)之忏悔,此则共通于所有者。制教之忏悔复分为三种:(1)众法忏,对四人以上之僧众行忏悔。(2)对首忏,对师家一人行忏悔。(3)心念忏,直对本尊行忏悔。又据摩诃止观卷二上载,忏悔分为事忏与理忏。藉礼拜、赞叹、诵经等行为所行之忏悔,称为事忏,又称随事分别忏悔,一般之忏悔均属此类;观实相之理以达灭罪之忏悔,称为理忏,又称观察实相忏悔。

 (二)三种忏悔,出自金光明经文句记卷三,略称三忏。即:(1)作法忏悔,略称作法忏。依律之作法而行忏悔。(2)取相忏悔,略称取相忏,又作观相忏悔。即观想佛之相好等,以为除罪之忏悔。以上两忏均属事忏。(3)无生忏悔,略作无生忏。观实相之理,念罪体无生之忏悔。此属理忏。

 (三)五种忏悔,据观普贤菩萨经载,在家者之忏悔法有:(1)不谤三宝,乃至修六念。 (2)孝养父母,恭敬师长。(3)以正法治国,端正人心。(4)六斋日不杀生。(5)信因果,信一实道,信佛不灭。

 (四)六根忏悔,即忏悔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之罪障。又称法华忏法。为天台宗重要之法仪,系依智顗所著法华三昧忏法一卷而行。

 此外,往生礼赞一书中列举广、要、略之忏悔法。(一)要忏悔,即唱颂:南无忏悔十方佛,愿灭一切诸罪状,乃至仰愿神光蒙授手,乘佛本愿生彼国等十句偈,以行忏悔。(二)略忏悔,修行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等五悔。(三)广忏悔,广于佛、法、僧三宝及同修大众之前忏悔过去或现在之罪业;并列有广忏悔之文。然一般皆唱诵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四十所说(大一○·八四七上):‘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之偈文,称为略忏悔。

 同书又将忏悔之相分为三品:(一)从身体之毛孔与眼出血者,称为上品忏悔。(二)从毛孔出热汁,从眼出血者,称为中品忏悔。(三)全身微热而眼出泪者,称为下品忏悔。复次,若忏悔之心一起,立即不取造罪之念者是为上品,隔时不取念者为中品,而隔日不取念者则为下品。以上称为念时日三忏悔。

 另于般舟赞一书中,以唱诵阿弥陀佛之名号为忏悔。又斋戒行礼以修忏悔,期望获得诸佛菩萨降福加持者,称为忏礼。[杂阿含经卷四十、大宝积经卷四十、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心地观经卷一、卷三、四分律卷三十七、五分律卷十、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三、卷二十六、法苑珠林卷八十六、慈悲水忏法卷上、慧苑音义卷下]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悬记
下一篇:臛臛婆地狱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学佛大词典推荐阅读
• 宣化上人:自觉开悟的人一定要经过祖师善知识印可证明才算数
• 宣化上人: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了生死才是最要紧的
• 宣化上人:佛说色欲障道、舍爱得道
• 宣化上人:出家修道要摄持身心
• 宣化上人:不去欲断爱,就不能成佛
• 宣化上人:佛性,是一切众生的本源
• 宣化上人:最初的佛是怎么成的
• 宣化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总目录
• 宣化上人:星云大师与观音菩萨的因缘
• 宣化上人:脾气大的人, 前生做了什么
• 宣化上人:不持戒即是末法
• 宣化上人:要依教奉行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血脉
• 星云法师:万般烦恼的根源
• 印祖故事:鹤年陪师刻经书,二到扬州藏经院
• 蔡礼旭:孩子顶撞父母怎么办
• 生念处菩萨
• 长斋
• 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 第七课 般若
• 五恶
•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居士功课应专修净土
• 蔡礼旭:孝道对整个社会、家庭影响太深远
• 蔡礼旭:细讲《弟子规》(第四十集)
• 宣化上人:火灾、水灾、风灾是怎么形成的?
::法师开示 ::
• 证严法师:贫穷布施是人生第一难
• 印光法师:《灵岩法要》壹、判一代圣教【二】
• 海涛法师:能够放下,就可以超越一切魔难
• 净界法师:菩提心的总相
• 宣化上人:佛和魔不同之处----佛有慈悲心,魔有嗔恨心
• 学诚法师:认识嫉妒,让它走开
• 宣化上人:入定和睡觉有什么不同?
• 证严法师:一碗白饭的恩情
• 印光大师:学佛人为什么要首先打好做人的基础?
• 净界法师:为什么我们没有一个人看到人生的真相?
• 宣化上人:修道人无论怎样不可生贡高我慢心
• 寂静法师:成功也有绝对之“道”
• 宣化上人:命运是活动的,不是固定的,一切都操在自己的手上!
• 宣化上人:为什么人的相貌丑陋了
• 学诚法师:如何从开悟到成佛
::佛学大辞典 ::
  • 多伦诺尔
  • 五重唯识
  • 教祖
  • 方服
  • 尺
  • 无自性
  • 尸收摩罗山村
  • 正所被
  • 可中
  • 二人俱犯
  • 度门寺
  • 佛顶国师语录
  • 恶行
  • 荷叶团团
  • 清净本然
  • 想
  • 二种僧
  • 胜义空经
  • 如是我闻
  • 老死
  • 摄受折伏
  • 五根本
  • 金刚藏
  • 五佛灌顶印明
  • 有漏断
  • 衣犍度
  • 唵字印
  • 唐湘清
  • 善趣
  • 天子魔
::学佛推荐 ::
• 佛教的爱情观(宽运法师)
• 什么是十三难事、十六轻遮?
• 五种非人
• 什么是念珠?念珠是什么意思?
• 持戒的利益有哪些?持戒的功德利益
• 德育治家 智慧话语
• 戒闻利身
• 佛经中说不报父母恩的罪过(益西彭措堪布)
• 佛化婚姻将引导人们趣入佛法(凯朝)
• 佛化家庭 一、如何建设佛化家庭
• 父母子女间因缘可转变(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戒杀得安隐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