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 学佛大词典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学佛大词典”的文章

阿毗达磨俱舍论

类别:学佛大词典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梵名Abhidharmakos/a -s/a^stra 。略称俱舍论。意译对法藏论、聪明论。乃部派佛教教理之集大成,大毗婆沙论之纲要书。西元四五○年世亲菩萨(梵Vasubandhu )所著。汉译本有二,一为陈天嘉四年(563),真谛所译之阿毗达磨俱舍释论二十二卷,世称旧俱舍;对之,唐永徽二年(651)玄奘所译之三十卷,历来为法相宗之基本教本,则称新俱舍。两本均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九册。

 本论在印度、西藏、中国、日本均广受研究,优良之注释书亦多。要理解部派佛教,以及大乘佛教之基础,则俱舍论之价值甚大。世亲虽一面以说一切有部教学为标准,然亦以批判态度介绍经量部与大众部等学说,以‘理长为宗’之立场造俱舍论。又大乘经典及大乘论书以有部教学为基础,或为破斥有部而作的占多数。故此一以批判态度将繁杂之有部教学整理而成之俱舍论,乃广受大小乘学者之珍视。本论之教理多采自大毗婆沙论,又本论之体系与教理之整理方法,传说曾受法救所造杂阿毗昙心论之影响。

 本书基本反映当时流行于迦湿弥罗之有部关于世界、人生及修行之主要学说,并吸收经量部之许多观点。内容由界、根、世间、业、随眠、贤圣、智、定等八品构成,另又附录破我品,则成九品。其中:(一)界品与(二)根品,说明现实世界(物质与精神界)成立之要素‘法’,并说明有为、无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二根、六因四缘等名相。(三)世间品,说明地狱乃至天界之生物世界(有情世界)与物理世界(器世界),并介绍印度之宇宙观及地理说,此外,更解说十二缘起,说明轮回之相状,此即业感缘起论。(四)业品,说明轮回之原因,并细分业之种类。(五)随眠品,叙述烦恼,将其分类为六大烦恼、十随眠、八十八使、百八烦恼,并介绍过去、未来、现在等三世实有论,而加以破斥。世间、随眠、业等三品系明示迷之世界(有漏),至于(六)贤圣品,则将悟入之阶位分为凡夫位之三贤、四善根,圣者位之四双八辈,又说明悟入之观法即四谛十六现观。(七)智品,则是说明世俗智、法智、类智等十智为获得开悟之智慧,并说明十八不共法。(八)定品,除说明产生圣智基础之禅定外,复说明四禅、四无色定、三解脱门、四无量心等其他禅定。(九)破我品,则是站在无我之立场,以破斥犊子部之非即非离蕴我及胜论之我等,即明示无我之道理。

 如上所说,本论将广博繁杂之毗婆沙教理技巧地整理为八品,体系严整,论旨明彻,冠于诸论,为有部教学之纲要书。盖古来诸师论及本论之宗,或谓属于有部,或为二十部中之理长为宗,或为经部之别宗,或谓禀承依有部,意许取理长等诸异说。

 在我国,俱舍论译出后即取代前此之毗昙宗。日本于奈良时代传入俱舍论而成立俱舍宗之一派,且以俱舍论为基础之研学传统延续至现代。在印度以及西藏佛教亦盛行研究此论。梵本已于西藏发现,然仅刊行偈颂( V.V. Gokhale: The Text of theAbhidharmakos/aka^rika^ of Vasubandhu, 1946),俱舍本论则在印度巴特那(Patna )出版(P. Pradhan:Abhidharmakos/a-bha^s!ya of Vasubandhu, 1967)。偈颂与俱舍论均有西藏译本,即:Chos-mn%on-pah!imdsod-kyi tshig leh!ur byas-pa( Abhidharmakos/a-ka^rika^,北京版 115, pp. 115~127 与 Chos-mn%on-pah!i mdsod- kyi bs/ad-pa(Abhidharmakos/a-bha^s!ya,北京版 115, pp. 127~283)。

 据传在印度曾有德慧、世友、安慧、陈那、称友、满增(梵Pu^rn!avardhana )、寂天(梵S/amathadeva )等之注释,现存者唯称友所作。又有U. Wogihara: Sphut!a^rtha^ Abhidharmakos/avya^khya^, 1~7(Tokyo, 1932~1936),此释本亦有西藏译本,颇受重视。即:Chos-mn%on-pah!i mdsod-kyi h!grel-bs/ad(Abhidharmakos!a- t!i^ka^,北京版 116,pp. 43~117),西藏译除此外犹保存有满增、寂天、陈那等之注释。

 汉译有安慧俱舍论实义疏之残本五卷,敦煌本有此书(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九册),真谛注旧俱舍之疏十六卷、义疏五十三卷等已逸失。注释玄奘之译著,有普光之俱舍论记三十卷及法宝之俱舍论疏三十卷,向来被视为研究俱舍论之指南书。圆辉之俱舍论颂疏三十卷亦受珍视,此疏省略争论部分,简明地解释有部之教理,故容易理解。近年日人旭雅撰冠导俱舍论一书亦常被利用;法宣着俱舍论讲义十卷,对初学者极有助益。我国有演培之俱舍论颂讲记一书。[大唐西域记卷四、历代三宝纪卷九、开元释教录卷七、卷八、阿毗达磨论の研究(木村泰贤)、小乘佛教思想论(木村泰贤着,演培译)、俱舍论讲义(舟桥一哉)、俱舍论の教义及び其发达(舟桥一哉)、俱舍论の原典解明(山口益、舟桥一哉)、 Th. Stcherbatsky: The central conception ofBuddhism and the meaning ofthe word“Dharma” , London, 1923; O. Rosenberg: Die Problemeder buddhistischen Philosophie,Heidelberg, 1924 ]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阿波逻罗龙泉
下一篇: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学佛大词典推荐阅读
• 三酸图
• 傍凭义宗
• 哈尔拉伊
• 全分一分
• 减缘减行
• 无漏法
• 辨主问
• 香王菩萨
• 瑞琴派
• 所薰四义
• 寿者外道
• 顺旋转逆旋转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净心菩萨
• 刘素云:真正的念佛人,这一生可以三次见到佛
• 两财
• 定弘法师:佛是主动,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 宣化上人:好因好果
• 印光大师:即使诸佛现身令修余法,亦不肯舍此取彼,违背初心
• 慧能
• 蔡礼旭:对待孩子男女欲望,要防微杜渐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七课 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 圆断
• 宣化上人:过去的人面疮
• 大勇
::法师开示 ::
• 佛说四十二章经前言
• 星云法师:佛教青年成功立业之道 3
• 星云法师:金刚经讲话(节选)(2)
• 寂静法师:影响健康的七大因素
• 星云大师:如何在大众中相处
• 净界法师:如何开发智慧?
• 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简介
• 印光大师:这句话3岁小孩都知道,80岁老人未必能做到
• 印光大师:食麦高于人参
• 净界法师:善心跟觉悟的心是不同的!
•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三 居士五戒
• 圣严法师: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二、方便品──唯一佛乘,方便说三
• 为什么近代念佛人都推广印光大师的著作?
• 印光法师:净土法要——净土宗旨的法源根本
• 印光大师:须善会此四句“唯圣罔念作狂
::佛学大辞典 ::
  • 蒸沙作饭
  • 萨婆多部记
  • 天师
  • 所流所目摄方便
  • 黑漫漫
  • 圣教会
  • 凡圣
  • 马苑
  • 一个棺材两个死汉
  • 道光
  • 直入
  • 火里莲
  • 官寺
  • 俱生法
  • 春秋八王日
  • 历劫迂回
  • 十相
  • 观相属论
  • 道法智
  • 都卢
  • 得人憎处
  • 云门一字关
  • 宗家
  • 联灯会要
  • 琉璃金山宝花光照吉祥功德海如来
  • 神童寺
  • 密室
  • 堙罗婆那
  • 四缘发菩提心
  • 三无性
::学佛推荐 ::
• 佛教徒名称有哪些?
• 好的婚姻是人间天堂(清源)
• 婚外恋是两情相悦,为什么判定为罪业?
• 建立佛化家庭实现人间净土(心诚)
• 戒杀得安隐
• 佛化家庭 二、八正道是建设佛化家庭的指针
• 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佛教的婚姻观(宽运法师)
• 获好名声之道
• “家庭精舍” 中国当代“佛化家庭”研究(陈坚)
• 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是怎样的?
• 什么是轮回?轮回是什么意思?
• 圣严法师:佛化婚礼应该提倡吗?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