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慈诚罗珠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慈诚罗珠”的文章

慈诚罗珠堪布:一刹那的强烈嗔恨,可以毁掉几千万年中积累的善根

类别:慈诚罗珠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一、剿灭嗔恨,当务之急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贪、嗔、痴烦恼随时可见,无所不在。身为大乘初学者的我们,也经常会像非佛教徒一样,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的结果不要说度化众生,反而会给佛教抹黑。特别是嗔恨心,其危害尤其严重,不但会摧毁自己的善根,也会让别人对佛教徒,甚至对佛教生起不好的看法。

  《入行论》当中讲得非常清楚,一刹那的强烈嗔恨,可以完全从根本上毁掉过去几百万年、几千万年当中积累的绝大多数善根。就像一刹那的慈悲心或菩提心,也可以积累不可思议的功德与资粮一样。

  大乘佛教认为,所有烦恼当中,最严重的是嗔恨心,因为大乘佛教的基础和出发点,就是慈悲心。与慈悲心直接对立的,就是嗔恨心。大乘菩萨戒中讲,只要对任何一个人彻底放弃慈悲心,有了嗔恨心,菩萨戒的根本戒都破掉了,更无法发菩提心。所有烦恼中,嗔恨心是最严重的。嗔恨心的过患,实在是罄竹难书。

  大家都看到过,文殊菩萨等很多佛菩萨手里都持着宝剑、枪支等武器。这些武器不是用来制服任何生命,而是用来杀灭贪嗔痴烦恼的。学修任何法,就是为了面对、控制、断除烦恼。这是佛教徒的任务和目标。衡量修行好坏的标准,不是看谁念的咒语更多,谁做的功德更大,更不是看谁发财、健康、工作顺利,而是看烦恼有没有减少。比如,当有人污辱我们的人格,或者是欺负、殴打我们的时候,看看我们的嗔恨心是不是跟以前一样。如果是一样,那我们的学佛就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当然,在没有证悟空性之前,还谈不上彻底断除烦恼,只能适当地控制。

  学佛的方向非常重要。如果身为佛教徒,却不闻思修行,只是搞些形式上的活动,开法会、超度、火供、荟供、磕头、烧头香、烧高香、灌顶等等,哪怕非常虔诚,也会失去学佛的真正意义。虽然正规的灌顶非常有用,但如果只有这些,却没有实质性的闻、思、修,佛陀的思想、佛陀的正法就无法弘扬起来,学佛者最终的目的,只会是为了自己健康、长寿、发财、工作顺利、儿女考上大学、有好的工件等等,这样就得不到修法的实际效果,也无法真正走解脱道。所谓的佛法,就失去了真正的核心价值。

  二、嗔恨心的分类

  嗔恨心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对有情众生的嗔恨心;第二种,是对无情物的嗔恨心;第三种,是对鬼神等非人的嗔恨心或恐惧。

  三、控制嗔恨心的方法

  控制嗔恨心的方法有两种:一,世俗谛的方法;二,胜义谛的方法。

  (一)世俗谛的方法

  第一,理解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不满、抱怨与嗔恨心,都是相互的不理解造成的。

  在别人辱骂、殴打、欺负自己的当下,想把嗔恨心控制下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事发当时,不一定会表现得很好。但事情过去以后,却应该静下来,把刚才与自己发生冲突的人观想在前面,然后对自己说:“我刚才的冲动、发脾气是不应该的,哪怕这个人现世跟我没有血缘关系,但她过去一定当过我的母亲,也曾像现在的母亲一样,对我恩重如山。万恶的死神强迫她舍去母子之情,再次投生的时候,过去的记忆都不复存在。因为她不知道实情,所以才会来害我,但我知道实情,懂得道理,又怎么能以怨报德,嗔恨埋怨她呢?我要学会理解,不应该顶嘴、还手,更不应该有事后报仇雪恨之心。

  虽然今天她害了我,但那不是她的错,而是她的烦恼的错。因为无明,她忘却了过去的经历。如果能忆起曾经的母子深情,她根本不可能害我,不可能侮辱我。即使我去打她、骂她、侮辱她,她也不会还手,不会记仇,更不可能来伤害我。她不是故意要伤害我,只是被嗔恨心占据了内心,让她的举动变得疯狂失控而不能自制。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只要烦恼攻心,就像电脑中了病毒一样。可见,所有的罪魁祸首,就是烦恼恶魔,如果要怪,也只能怪烦恼嗔恨心。”

  这不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只要懂得轮回的真实不虚,就知道这是确凿的事实。不相信因果轮回的人,不可能对毫不相关的陌生人心怀感恩,纵然挂在口头,也只是说说而已。但如果接受了轮回观念,明白对方曾经也做过自己的母亲,说服自己是轻而易举的事。

  第二,感恩

  还应该思维:“在面对伤害、侮辱的时候,我若能安忍,不仅会让其他人对我刮目相看,更可以训练我的内心。如果所有人都对我非常好,我又怎么会有修忍辱的机会呢?既然对方给我创造了这么好的机会,帮我积累了这么大的福报,我怎能不知恩念恩,反而恶言相向,出手还击呢?”

  当年阿底峡尊者就是考虑到,在藏地弘法时,会受到众星捧月似的恭敬,没有人会羞辱自己,为了修持忍辱,便故意带了个脾气暴躁的人一起进藏做他的随从。连阿底峡尊者这样的成就者,都在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修忍辱,我们又怎能对忍辱的对境生嗔恨心呢?应该感恩才对啊!

  就这样反复思维、反省、忏悔,并吸取教训,下定决心,下次再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能一时冲动,意气用事,一定要平和地面对,妥善地处理。

  “铁杵磨针,滴水穿石”,虽然嗔恨心很难控制,但若能从最小的嗔恨心开始入手,经过再三训练,一定会有进步,以后的表现一定会越来越好。

  为什么要从最小的嗔恨心开始入手呢?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次第,先易后难。在面对小的嗔恨心时获得了胜利,自己就会信心百倍、兴致勃勃。随着修行功力的不断增强,最后在面对剧烈烦恼的时候,也能应对自如、举重若轻了。反之,若在一开始,就妄图去征服巨大的烦恼,就很容易碰得头破血流,第一次一败涂地,就会灰心丧气,再也不会对修行感兴趣了。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慈诚罗珠堪布:相由心生的“相”和“心”
下一篇:慈诚罗珠堪布:佛不度众生那谁来度我?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慈诚罗珠推荐阅读
•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十八课 声闻僧与菩萨僧的区别
•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十九课 结夏安居
•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三课 佛身
•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十四课 僧的意义
•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九课 佛陀说法因缘
•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七课 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
•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一课 佛的意义
•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八课 法的意义
•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九课 佛陀说法因缘
•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十七课 六和敬
•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十六课 比丘尼教团
•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十二课 经典的来源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寂静法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积累福德资粮?
• 缅祇园
• 陈大惠:孩子一生能不能遇到贵人,现在就看的出来
• 虚无主义
• 十三资具衣
• 古镜
• 韩愈
• 依样画猫儿
• 定弘法师:一毫凡情圣解夹杂即是不老实
• 成一
• 海涛法师:菩萨的慈悲
• 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我执
::法师开示 ::
• 圣严法师:无量寿经讲记-四十八愿
• 印光大师:佛法,有住持世间法,有唯论理性法
• 佛遗教经浅释
• 佛像一定要开光才能拜吗?
• 学诚法师:出家修行的真正意义
• 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传》第四十四章 特别的教化
• 星云法师:结缘的重要
• 印光法师:净土法要——修净土不求境界
• 海涛法师:甘露法语讲座 下
• 海涛法师:点灯、放生、受八关斋戒,念药师佛消灾延寿、发财
• 印光大师:凡做大事的人,于小事决不肯轻忽
• 印光大师对在家居士“施食”的看法—常结孤魂缘,则常吉祥矣!
• 星云法师:用心来转境
• 印光大师:善女人何王氏圣缘生西记
• 印光大师:流通佛法,须具内护、外护
::佛学大辞典 ::
  • 不变易性
  • 刘梅生
  • 生灭观
  • 驴牛二乳
  • 白白业
  • 郁伽支罗村
  • 小乘七圣
  • 普庄严童子
  • 樱井秀雄
  • 生津
  • 竹林禅派
  • 尘说
  • 法徒
  • 法船
  • 黄龙山
  • 五种三乘
  • 断灭论
  • 无明漏
  • 寂成派
  • 十智
  • 行蕴
  • 禅宗直指
  • 八子
  • 上足
  • 摩陀那果
  • 大愿船
  • 嗔心不受悔戒
  • 希有人
  • 左
  • 六空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六道?六道是什么意思?
• 净空法师:真学佛者,三年之内,你的家庭是佛化家庭。
• 佛化家庭-在家修行问答
• 佛教家庭伦理观初探
• 口业清净
• 什么是四谛?四谛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因果?因果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什么?
• 什么是三法印?三法印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轮回?轮回是什么意思?
• 志同道合的婚姻才长久(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什么是和尚?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