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光教科书 >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的文章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十八课 声闻僧与菩萨僧的区别

类别: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第十八课 声闻僧与菩萨僧的区别
 

  佛门行者,已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即名为「佛」;未成正觉,皆名为「僧」。依《大智度论》卷三十四载,「僧」有「声闻僧」与「菩萨僧」二种;《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则举出「凡夫僧」、「声闻僧」、「菩萨僧」三种。本课主要介绍「声闻僧」与「菩萨僧」。
  
  狭义的声闻僧是指佛世时的出家弟子,他们听闻佛陀教法,了知世间幻化无常,由此而彻悟四圣谛,修小乘戒定慧,以解脱生死烦恼,进而证得阿罗汉果位,脱离三界,证入涅槃。这中间最迟须历经六十劫,才能修行圆满,并非一蹴可及。广义而言,凡剃发染衣,现出家形相,而修习小乘戒定慧三学者,都名为「声闻僧」。
  
  菩萨僧即大乘戒定慧的修行者,他们或现在家相,或现出家相,例如文殊、普贤、观音诸大菩萨即现在家相,弥勒、地藏则现出家相。以上二例都是「菩萨僧」。
  
  声闻僧的风姿,是谦逊、温和、勇敢、热情、活泼,是积极进取的圣者风范。声闻僧的性格,是无诤、忍让、知足、少欲,甘于淡泊寂寞,具有养深积厚的涵养,但是却热心坚守于求道的立场。声闻僧的修行,依据个人根器不同而力行实践四圣谛、十二因缘或三十七道品;由于修行境界的不同,证得的果位有初果须沱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等四种。托钵乞食、宴坐习禅、奉持戒律,是声闻僧每天重要的生活功课。世俗的纷争,多为名誉、利益而争,这是一种强烈的我执、我爱;声闻僧的诤论,却是为了显扬自己所受持的佛法真理,这是因知见的不同而产生的法执。
  
  声闻圣果需要长久修行才能完成,好比世间上完美无瑕的艺术品,要经过艺术家呕心沥血加以锤炼,才能成为不朽的作品一样。南传的《弥兰陀王问经》记载,人天师范的出家人,必须具备二十二种特质,诸如忍耐、柔和、惭愧、无执著、精进、正行等,这些都是声闻圣者的修养。
  
  菩萨僧的「菩萨」一词,并不仅仅限于圣贤菩萨,凡有心趋向觉道者,人人都可以称为菩萨。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略称。「菩提」,意即「觉悟」,或指「正觉的智慧」;「萨埵」,意为「有情」或「众生」。因此,将菩萨意译为「觉有情」或「大道心众生」。「觉有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能够精进向上,追求无上菩提的「觉悟的有情」,亦即自受用、大智慧的完成,为「求道的菩萨」;一是能够修持种种波罗蜜,普利三根,「使众生觉悟的圣者」,亦即他受用、大慈悲的显现,为「化身的菩萨」。菩萨一面怀抱有声闻追求真理的出世性格,另一面也充满佛陀悲愍众生,救拔倒悬的入世热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能够自利利他的圣者。
  
  菩萨僧的性格是无我与慈悲,菩萨僧的思想是般若与空性,菩萨僧的精神是坚忍与精进,菩萨道的实践是循序到圆满。
  
  菩萨僧与声闻僧同样要修行、断惑才能臻于解脱的境地,他与声闻僧最大的区别在于:菩萨僧具有大慈大悲的性格,当菩萨看到众生受苦痛煎熬时,慈悲之心油然而生,而发出拯救众生出离三涂之苦的大愿;声闻僧看到世间的纷扰与生死轮回的痛苦时,便生起畏惧厌离之心,只求早日出离娑婆,证入涅槃。因此,在佛教中,称菩萨之道为「大乘」,称声闻之道为「小乘」。通常以大船(车)、小船(车)代表菩萨与声闻的不同精神,也就是说菩萨以「大船」帮助众生渡过苦海,声闻则自乘「小船」脱离苦海,目的虽同,而精神则有分别。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十七课 六和敬
下一篇: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十九课 结夏安居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推荐阅读
• 印光大师:劝请愍念灾黎,捐赠赈灾
• 印光大师:世间愚人不知因果,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见作恶而得福,便谓恶不可戒
• 印光大师是如何以生死自励的?
• 印光大师:念佛只图快、图多有什么缺点?
• 印光大师:共修与自修念佛的仪轨有什么不同?
• 印光大师:果依《文钞》而修,管保即生往生西方
• 印光大师:淫书奸淫报
• 印光法师事迹
• 印祖故事:笃信观音宿根深,儒佛融通仰印公
• 印光大师:为善者天报之以福
• 印光大师:极重罪人若能一念回光,志心念佛,也能带业往生吗?
• 印光大师:念佛应念六字南无阿弥陀佛还是四字阿弥陀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成就
• 拿菜在道场煮熟以后拿回家有罪过吗?
• 文才
• 求松肯巴
• 除盖障菩萨
• 仁焕法师:净土之微妙
• 意近行
• 宝云经
• 慧净法师:在昏迷情形之下断气,也立刻往生极乐世界
• 第三册 菩萨行证 第十课 八宗共祖龙树菩萨
• 共业不共业
• 42 我以科学论佛法
::法师开示 ::
• 宣化上人: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
• 海涛法师:慈悲法语心灵讲座 上
• 圣严法师:不断变化的心念
• 宣化上人: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 圣严法师: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 爱情为什么会变的这样恐怖?
• 寂静法师:三次奇遇,告诉你佛究竟在哪里!谁安排了这一切?
• 宣化上人:你证得这个果位比说食数宝好得多
• 印光大师:戒定慧三,名为药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名为阿伽陀药
• 印光法师:父母过逝时,勿行落井下石之孝
• 星云大师:《求财富祈愿文》祝您善愿必成,财源滚滚!
• 印光大师:净土法门,不可以《金刚经》之道理及禅宗之道理论
• 寂静法师:生命中的三大福田
• 海涛法师: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那个好?
• 净界法师:人生为什么不能十全十美
::佛学大辞典 ::
  • 向上
  • 辩机
  • 大乘集菩萨学论
  • 永夜
  • 啐啄
  • 大海众
  • 行愿
  • 辩无碍解
  • 烦恼贼
  • 四法经
  • 五岳
  • 佛书解说大辞典
  • 请来目录
  • 盘山精底肉
  • 身证
  • 兴俦
  • 超智
  • 天竺九仪
  • 七净华
  • 望月欢厚
  • 圆融三观
  • 六字
  • 南岳磨塼
  • 般遮旬
  • 海印三昧十义
  • 末罗姆摩僧伽派
  • 法眼宗
  • 华严游意
  • 泼结迦尔居
  • 供佛
::学佛推荐 ::
• 佛化家庭-在家修行问答
• 佛教对现代家庭的几点建议
• 夫妻之间幸福相处的四句话(星云大师)
• 口业清净
• 在网络上轻率发言果报非常可怕
• 什么是十戒?十戒是什么意思?
• 口业之过
• 什么是丛林制度?丛林制度是什么意思?
• 不说四众过
• 信心
• 佛教的四恶语与四善语
• 莫批评他人之过失谬见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