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光教科书 >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的文章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三课 佛身

类别: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第三课 佛身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一般佛弟子常以生不逢佛世,未能亲睹佛陀的身相金容而引为憾事。然而在两千多年前进入涅槃的佛陀,其实只是佛陀的应化之身,佛陀真正的法身如同虚空,横遍十方,竖穷三际,随时随地与众生同在。
  
  有关佛身之说,远在佛陀涅槃之后,便开始有了广泛的探讨,当中有所谓二身、三身、四身之说。二身,乃指佛陀的生身与佛陀的法身。在部派佛教时代,生身所指的是佛陀的肉身,亦即是相好金容的释迦牟尼佛身;法身则是指佛陀所成就的正法、净慧等功德,与真理契合之身。合此二身,方为圆满佛身。
  
  在大乘佛教里,将佛身分为三种。据《十地经论》等所说,三身为法身、报身、应身。略解三身如下:
  
  一、法身:又作法性身、自性身。指佛陀证悟的法性。佛以法性为体,故名法身。经云:「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指的是佛陀自证的境界,是涅槃三德之一,阿罗汉和菩萨虽然也能证得法身,但是不够圆满,如《华严经》云:「如来法身与菩萨法身,其体虽无别,于功德威力则异也。」
  
  佛陀的法身即是诸法的自性。佛陀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若能从缘起法中通达诸法的空性,即能见到佛陀的真身。当初释迦牟尼佛自忉利天为母说法毕,返回人间,第一个迎见佛陀的弟子须菩提,即是在观诸法性空之中见到佛陀的法身。
  
  《华严经》云:「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佛境,不可得思量。」法身是离语言、文字、思量的境界;法身无为无作、无形无相、无去无来、无始无终。法身如同虚空,横遍十方,充塞法界,所谓「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妙谛。」在觉悟的圣者眼中,宇宙万象无一不是佛陀的真身,法界全体无处不是诸法的自性。佛陀应现世间,即因法身能随处显现相用,故能教化三千国土。
  
  二、报身:又作受用身、第二身。报身是佛陀从久远以来,以法身为因,修习六度万行,积集无量福德智慧所获得的佛果色身。佛陀的圆满报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经过九十一大劫修行所成。根据《百福庄严经》说,每修一百劫,始得庄严一相,故经云:「三只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又〈赞佛偈〉言:「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即是报身佛的庄严相貌。
  
  三、应身:又作应化身、应化法身。佛陀为救渡苦难众生,应众生根机,以大悲愿心,随处随类权巧化现的种种身相。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提到,观世音菩萨为了救渡众生,方便化现三十三身④,时而显现佛身,时而显现凡夫身,时而显现龙天护法身,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的普门应化示现之身。
  
  「身」有聚集义,乃聚集「法」而成「身」,故「法身」是理法的聚集,「报身」是智法的聚集,「应身」是功德法的聚集。《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将法身、报身、应身三者关系喻为虚空、日光、日影。法身为其体性,常住不坏,遍满虚空,譬如虚空,无有障碍;报身的智慧由法身的体性而生,能照明一切烦恼痴闇,故以日光为喻;应身具有变化作用,应机而生,如同日影,不择高下,随处映现。
  
  《金光明经》所说的三身为:法身、应身、化身。隋慧远的《观无量寿经义疏》依《金光明经》言:「佛具三身:一者、真身,谓法与报;二者、应身,八相现成;三者、化身,随机现起。」
  
  此外,《解深密经》分三身为:法身、解脱身、化身;《宗镜录》称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为三佛身,此即法身、报身、化身。
  
  「四身」,也有多种说法:《佛地经论》将受用身分为自受用身、他受用身,而成为自性身、自受用身、他受用身、变化身等四身;《大乘义章》的四身为:法身、报身、应身、化身;《大乘入楞伽经》有法、报、化、变化等四身;《金刚顶分别圣位经》有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等流身等四种。
  
  总合上述所说,佛陀真正的样子是清净无为的法身,具足一切功德智慧,永离众患,毕竟安乐,十力具足,妙用无穷,万古不变,历劫常存,福智圆满,万德庄严。佛陀虽然自证圆满法性,然而法身无相,不能为众生所见,因此,佛陀为了慈悲化益众生,示现报身与应身。《大智度论》说:「法身毕竟体,非彼相好身,不离于法身,此二非不异。」《密迹经》亦云:佛陀圣身虽然分有法身、报身、应身,可是三身是一而不二的。因为报身、应身是从法身理体所现起,离了法身,也就没有报身和应身;法身,就是佛陀的真身。至于佛陀的真身究竟在何处?唐朝顺宗皇帝曾问佛光如满禅师道:
  
  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
  
  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
  
  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
  
  法身满虚空,常住无心处。
  
  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
  
  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
  
  智者常思维,更无生疑虑。
  
 唐顺宗听后,心中仍有疑虑,于是又问道:
  
  佛向王宫来,灭向双林灭,
  
  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
  
  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
  
  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
  
  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如满禅师再答道:
  
  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
  
  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
  
  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
  
  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
  
  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
  
  了见无生处,自然无法说。
  
  佛光如满禅师与唐顺宗之间的问答诗偈,正是佛身不一不异的最好说明。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二课 如来十号
下一篇: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四课 佛德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推荐阅读
• 两个比丘各得报
• 老酒鬼摔疼后顿悟,受持五戒得解脱
• 为何佛陀要穿着破损袈裟进城乞食?
• 王女成亲当天出家为尼 新郎也入佛门修成正果
• 他死后变成肉团饿鬼受尽痛苦,皆是果报
• 前世恶口今生成丑女,供养佛陀终感得金身
• 割肉后再补肉 怎能避免痛苦?
• 婆罗门女了无生趣准备自焚 得遇比丘点化皈依佛门
• 狼守斋的故事
• 五百大雁喜闻佛法,死后转生天人
• 梵志兄弟皆已修得五种神通,却敌不过生死
• 一位证得阿罗汉果位的高僧自述过去世邪淫所受果报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慧镜
• 宣化上人:念起即觉 觉之即无
• 净界法师:透过唯识,你才能够务实的了解自己!
• 止观大意
• 不极成
• 尘网
• 念佛,心态一定要正确
• 古清凉传
• 印光大师:听佛号亦种善根听久亦有大功德
• 寂静音夜天
• 寂静法师:感觉是最真实的生命!明白者,人生无忧
• 十一苦法
::法师开示 ::
• 星云大师:神通未必让你幸福,有时反而带来痛苦
• 星云法师:宁舍身命也不能做的四件事
• 眼疾如何忏悔?
• 印光大师:《感应篇》“见人之得,如己之得”等十二句
• 圣严法师:只畏苦果不避恶因,众生依然难逃劫数
• 宣化上人:知行合一
•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2】
• 印光大师:《道德丛书》允为痼疾之良药迷途之导师
• 慈诚罗珠堪布:你是一个标准的居士吗?(关于行为)
• 宣化上人:学佛法的人学什么
• 印光大师讲故事(16)
• 明证法师:念佛人的一天应该这样度过
• 净界法师:极乐世界的树不但提供给你一种生机还能演说妙法
• 宣化上人:勿吃众生肉
• 印光大师:若不礼佛,便难感通
::佛学大辞典 ::
  • 有为转变
  • 五悔
  • 信珠
  • 四土即离
  • 蒲甘
  • 六十四梵音
  • 数习力
  • 呜噜捺啰叉
  • 释宫
  • 触衣
  • 水瓶
  • 悉地王
  • 譬喻经
  • 杯渡山
  • 事度
  • 查伊塔尼亚派
  • 果海
  • 宝楼观
  • 缁门警训
  • 随缘真如之波
  • 四事先苦后乐
  • 方服
  • 极乐寺
  • 法华三部经
  • 吠檀多精要
  • 白伞盖佛顶
  • 阏伽水加持
  • 僧尼轨范
  • 异端
  • 末那识
::学佛推荐 ::
• 戒嗔
• 什么是八正道?八正道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三界?三界是什么意思?
• 佛弟子当知的100个佛教名词
• 佛化家庭 三、五戒善法是建立佛化家庭的基石
• 也谈佛教徒的婚姻问题
• 什么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什么意思?
• 家庭是道场 生活作佛事
• 佛法不离生活(净空法师)
• 持戒的利益有哪些?持戒的功德利益
• 建立佛化家庭实现人间净土(心诚)
• 建设佛化家庭始于举行佛化的婚礼(圣严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