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慈诚罗珠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慈诚罗珠”的文章

慈诚罗珠堪布:行十不善业和十善业各有什么样的果报

类别:慈诚罗珠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行十不善业有什么样的果报呢?每一种罪业都有四种果报:

                    1、异熟果;

                    2、等流果;

                    3、增上果;

                    4、士用果。

 1、异熟果。如杀生要堕地狱;偷盗要堕饿鬼等等,这在书上讲得很清楚,大家可以看书。

 2、等流果因果相似的这种果报叫等流果,它也有两种:一是感受等流果,二是同行等流果。

 什么是同行等流果?若这一世一直杀生,那么来世刚刚董事时就喜欢杀生;这一世喜欢喝酒,来生也会喜欢,老改不了,生生世世都是这样。上一世和下一世是相似的,这叫同行等流。这些佛在很早以前就讲过,现在发现的能够回忆前世的那些人中,也有很多都是这样:前世喜欢吸烟,后世也喜欢,前世喜欢什么东西,后世也是这样,这是因为留有前世浓厚习气的缘故。

 另外是感受等流果。例如,这世杀生,下世从地狱出来后,若有机会做人,寿命就会很短。有些小孩刚刚出生,或者一、二岁时,或者还未出生就死了,还有一些人一生都疾病缠身,无法治愈,这是什么原因呢?当然也有其它原因,但主要原因前世或前世的前世造了杀生之业,杀生的果报不只(短命)这么一点,肯定下过地狱,从地狱出来后,大多数罪业已经减轻,但还残留一些,所以再做人时,生命就这么短暂,这叫感受等流果。

 3、增上果增上果一般都成熟在环境上。我们平时看到,在环境非常恶劣的地方,如不毛之地或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还是有很多人居住。他们为什么会住在那?这与其前世所造之业有关。如果上辈子经常杀生,来世做人时,就会投生到有很多怨仇、杀戳的地方去;如果经常偷盗,来世若做农民,便会投生到庄稼不能成熟,或即使能够成熟却有很多自然灾害令其无法获得丰收的地方,增上果就是这样。

 4、士用果比如,现在造的罪业,如果不忏悔,它时时刻刻都会增长,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这叫士用果。

行善同样也有这四种果报。

 此外,还要谈谈造共业的果报。比如大家一起商量或共同杀死一个生命,这样每个参与的人都有杀死一个生命的罪业,此罪业是不能分的;行善也是这样,如大家共同放一个生命,此善业也不能分,每个人都有放一个生命的善根。

因果关系是非常不可思议的,现在即使做一件小小的恶事,以后所受的果报也很严重;行善也是同样的,现在做一件很小的善事,将来也会有很大的善果。但是这些善业若与解脱无关,结果会怎样呢?我们在轮回中虽然可以因此而得到一些短暂的幸福快乐,但这些毕竟要过去,福报享完后,还是随业而转,若以前造了罪业仍要感受痛苦,这些快乐果都是临时性的,所以也不能过于强调世间善法。当然不能造罪,而且世间善法也要适当地做,并且不能执着。

 可是,现在我们怎么去修无漏呢?因为是凡夫,没有办法行无漏法。如果有漏善业也不能做,那该怎么办呢?其实,在有漏善业里也有一些是解脱法。在出离心和(世俗)菩提心的前提下做出来的虽是有漏法,却可以让人得解脱,所以也是解脱法。

 四、十善

 十善是什么?比如说,一个人一生中从没有杀过生,也没有偷过东西,这是不是善业?不一定,为什么不一定呢?如果曾经这样发誓:我从今以后不杀生、不偷盗,这才是善业;如果虽未造恶,但也未发愿,那么只是没有造罪而已,这不叫善业。所以,发誓相当重要不杀生只是没有造业,如果在此基础上发誓:我今后再也不杀生了!则自从有了发誓以后,此不杀生才成为善业。这非常重要。

 还有一种特殊的善业,就是不但不杀生而且还放生,不但不偷盗而且还布施,不得不邪淫而且还持戒……这些就是特殊的不共同十善;若仅仅发誓从今以后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这叫普通的共同十善;如果今后金属虽然不造这些恶业,但是也没有发誓,这就根本不是善业,仅仅是不造罪而已。共同和不共同的善业,它们的果报是不一样的。

 特殊的善业,如不杀生而且放生,也要具备四个条件:

第一是对镜,即所放的生命;

第二是要有放生的动机;第三是要有行动

第四是结果——把生命从命难中解救出来并给予自由。

如果这四个条件都具备,就是非常圆满的善业。 

每一个善业也有刚才讲的四种果报: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 

以放生为例,如果此放生和解脱无关,是在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前提下做的,那么其异熟果是下一世可以做人或天人;

等流果是健康长寿;

增上果是转世的环境里没有任何生命的障碍,而且有很多生存顺缘;

士用果是一次放生后,此善根会时时刻刻不间断地增长。

细节的内容主要是看《普贤上师言教》,其中描述得很清楚,或是参考《大藏经》中其它有关因果的记载也可以。

 最后我们要知道,一个人一生当中主要的痛苦或快乐,与前世的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所做的一切,是不是百分之百都是前世业因的果呢?也不是,有一种外道就是这样讲的,他们说:一切都已经命中注定了,既然命中注定,就没有办法改变。但这只是外道的一种观点。

《俱舍论》里讲过,一个人一生中主要的苦乐与前世因有关,另外一些,如你喝这杯水时,喝一口也可以,喝两口也可以,并没有一定的安排,这些不一定是的前因之果。但是很多情况,如一个人生病,去了很多医院总是治不好,而这些病通过放生等其它方法是完全可以治愈的,除此以外,再怎么打针吃药也无法治愈,这些大多是与前世因果有关的。可是我们不能说所有的都是前因而定。因果关系比较细微复杂,因此,有些人对因果有误解和疑问,以前我做过一个有关因果的开示,其中很多内容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因果是非常厉害的,即使是阿罗汉也要受因果的限制。例如,目犍连尊者在释迦牟尼佛弟子当中神通第一,最后还是被外道打死,为什么会这样?在平常,他神通广大,外道根本不可能伤及他,但是在那一刻,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只有束手就擒,再大的神通也超不过因果的作用,因为他已经造了这样的因,就要受这样的果。

 另外一位阿罗汉是饿死的。什么原因呢?那时的印度没有饥荒,出家人天天托钵化缘,可以化到很多吃的。他化缘时,食物在别人手上还好好的,但是一放入其钵内就变成了污水。那时目犍连、舍利子都在世,他们将世界上很多最有营养、最美味的食物以神变装入其钵内,然而钵中始终只有污水。最后佛也没有办法,那个阿罗汉只有饿死了。佛住世时,有很多这样的公案。既然阿罗汉都要受因果的影响,那么凡夫就更不可能躲过因果规律的作用。所以,千万不能小看因果,它是非常厉害的。

 无论修什么,一定要重视因果。对学佛人最低最低的要求是一定要把因果取舍做好,若连这一点都不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怎么谈得上学佛呢?根本不是学佛,根本不是修行人。所以修行人一定要认真地看待因果。有人还说:不能执着因果取舍。这简直是乱说,凡夫怎么可以不前世因果呢?

 学佛的也好,不学佛的也好,按理来说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对待因果,为什么呢?因为无论学不学佛,因果都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但是很多人听不进去,觉得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就没有因果,是不是敢确定呢?也不敢确定,也不相信眼睛看不见的就不存在,那为什么要排斥因果呢?

 这就是刚才讲的邪见的同行等流果。如果这一世某人有邪见,其同行等流果是什么呢?下一世还会有这样的邪见。生生世世习惯保持邪见的人,尽管在现世并未真正看到没有因果,也未找到很有说服力的证据,但依然喜欢保持这样的邪见,这是前世的因缘。这种人如果这一生不做改变,那么以后的生生世世都是这样,这是很可怕的。所以,作为一名佛教徒,在因果取舍上一定要认真对待。

 假如现在发誓不杀一种生命,而这种生命是一生当中想杀都杀不了的,还是可以得到一些利益。因为,以前肯定杀过这种动物,现在就可以清净这些罪业。

 譬如,今天发誓不杀恐龙,其实,即使不发誓,现在想去杀它也办不到,但是这样发誓有没有用呢?有用!因为恐龙以前在地球上存在过,而且它存在的时候我们也存在,那时我们肯定杀过它,这个业因种子至今还留在心里,它的士用果时时刻刻都在增长,现在若发誓不杀,从此以后就不再增长,就被控制下来了。

 所以,即使今生没有可能去做的罪业,也要发誓不做,这样可以使往昔世中所造的罪业从此变成善业,若不发誓而仅是不造恶也不是善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慈诚罗珠堪布:蔚为大观的行善修法动机
下一篇:慈诚罗珠堪布: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慈诚罗珠推荐阅读
• 四波罗夷
• 无尽
• 尼拘陀梵志
• 生佛一如
• 弥楼山
• 阿育王刻文
• 天平写经
• 惠檀二流
• 指计
• 普济禅寺
• 二种法身
• 智永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如何化解小孩的饥饿感?
• 密教三三昧门
• 泽当比乌哲古岩洞
• 蔡礼旭:敬人者人恒敬之
• 定弘法师法语:吉祥、灾殃都是自己心善与不善感召的
• 种熟脱
• 相续识
• 二种广利
• 再亲爱,一定要别离!
• 早上在家里播经,会有众生来听吗?
• 风穴一尘
• 心行不相应,不能往生
::法师开示 ::
• 星云大师:婚姻长久的秘诀
• 寂静法师:两个字,直接让你好命
• 宣化上人:围着这个乡村持诵大悲咒就没有瘟疫病了
• 星云大师:如何解决人我的问题
• 学诚法师:怎么看破放下呢
• 证严法师:第五觉悟
• 印光大师:切戒在家中杀生,因家中常愿吉祥
• 宣化上人:学生要把道德的基础打好将来才能帮助社会
• 印光大师:聪明人最容易犯邪淫戒
• 宣化上人:修道人不可自私
• 净界法师:临终等地藏王菩萨,还是等阿弥陀佛出现?
• 印光大师:念佛利益,多于诵经拜忏做水陆多多矣
• 圣严法师:四苦人生中寻求真正的快乐
• 印光大师: 如何对治烦恼
• 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佛传》第四十七章 最后的弟子及遗教
::佛学大辞典 ::
  • 机感
  • 普庄严童子
  • 边五得
  • 冥报记
  • 拾遗往生传
  • 十四生
  • 离中知
  • 平等觉经
  • 求生净土印
  • 蔡华
  • 圆行
  • 起信二门
  • 青目
  • 五略十广
  • 独头无明
  • 妄情
  • 唯识九难
  • 隐所作法
  • 世间
  • 般若灯论
  • 通容
  • 五明
  • 劝化
  • 薰陆香树
  • 犍度
  • 一向记
  • 泰山
  • 戒门往生
  • 吹法螺
  • 宗镜录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十戒?十戒是什么意思?
• 财富的处理法
• 缘分,离不开珍惜二字 (星云大师)
• 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 佛经中说不报父母恩的罪过(益西彭措堪布)
• 什么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什么?
• 布施的方法
• 好的婚姻是人间天堂(清源)
• 什么是四谛?四谛是什么意思?
• 妄语戒之戒相及其受持(释普性)
• 也谈佛教徒的婚姻问题
• 德育治家 智慧话语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