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证严法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证严法师”的文章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之第七难[见好不求]

类别:证严法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第七难:见好不求

佛说人有二十难,见好不求第七难;
   人生大患在贪婪,庸碌一生心难安;
   精进弃除身外欲,心中宁静能致远;
   清净佛心最轻安,见好不求亦不难。

   人生到底有什么困难?其实都是出于一念心,心结打开,一切就不困难。接下来的一段是「佛说人有二十难,见好不求第七难,人生大患在贪婪,庸碌一生心难安」。
   见好不求第七难,这也是在于「心」的问题。人都有一种贪念,不单因缺乏而贪,主要是心态问题——看到东西就想要,然后就会不由自己无能为力夺取。譬如经常在报纸上看到的,有的男人喜欢偷女人用过的东西。一个大男人却有这种嗜好,喜爱收集女人穿过的衣物,这就是一种心理变态。当他冷静下来时,自己也会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每次看到,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去偷,这就是心态问题。
   有些人纯粹是为了贪,他认为自己的生活比别人困苦,既然别人比我富有,我偷他的有什么不好?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他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惭愧心,所以一犯再犯;小则偷、大则盗,这种偷盗的心态就慢慢地养成。为了偷盗,不只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有时一失手,甚至会毁灭自己。
   所以,迷于物质心就无法调伏,造成「人生大患在贪婪」。大患就是由于贪婪心,造成遗憾人生。但是,这种人一生庸庸碌碌,再怎么偷也同样过得很辛苦,因为他不肯正当地学习一技之长,只是去偷去抢,短暂的欢乐享受完毕,身心依然流离失所。

自造因缘自承担
   其实,贫穷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懈怠,不肯去找正当的工作,只想要轻松过日子,这种心态也是很辛苦。佛世时也有类似的情形——有位贫困的人,他的生活非常潦倒,想去谋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有一次,他看到富有人家在办喜事,非常风光,于是自己就想:我的儿子也已经到了适婚年龄,看到人家的迎娶场面是如此风光,如果我的儿子有了对象,我要拿什么当聘金去迎娶呢?
   他坐着想象娶媳妇的情景,忽然间飘来一股难闻的味道,原来是一只全身恶臭的流浪狗。看到这只狗狼狈的模样,再看看自己目前的处境,「我和这只狗又相差多少!我这么贫穷,家里的太太、孩子,我能拿什么养他们?」就因这样的心态,所以他一直不敢回家,流浪在外,潦潦倒倒,庸庸碌碌,苦不堪言。
   他想:我为什么会这么穷困,到底是什么原因?于是,他来到给孤独园,将他贫困生活,及流浪在外的苦闷向佛陀吐露。
   佛陀听了很同情,就告诉他:「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报。由于前世你有着一分贪念,见好必取;偷窃强盗无所不为,致使他人生活困难,甚至有人因此而亡。这都是你过去生中种下贫穷之因,所以今生受到如此的果报。」贫穷人就问佛陀:「我过去生所造的因,现在已经得到贫穷的果报,那么我的将来要怎么办?」
   佛陀就说:「从今以后照顾好你的心,不要让内心产生任何的欲念,贪念是贫穷的因,有了贪的念头要及时消灭,更要培养富有爱的心态。」贫穷人说:「我什么都没有,我要怎么付出爱心?我爱我的妻子、孩子,却无法给他们什么,所以我很惭愧也不敢回去,我有爱,但却无法付出。」
   佛陀就说:「你还是回去吧!一分劳力的付出,就是一分爱的培养,何况他们所爱的不一定是物质,你可以给他们心灵的依靠。让你的贪念消除,如此贫穷的因果也会慢慢消失。无因不成果,现在要好好造就爱与慈悲的念头,对一切众生平等。」
   贫穷者听到佛陀如是说,他想一想:爱,应该是很美的东西。他就想到刚才那只狗虽然很臭,无形中也让他生起怜悯心,所以他将这个心得告诉佛陀:「我刚才对那只狗起了怜悯心。」佛陀就微笑说:「是!我们对一切苦难的众生,不只是人,而是对所有生灵,都应该时时生起怜悯心,自然就能培养一分爱念。」
   贫穷人明白了,慈悲不一定要有丰富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一颗满足的心,切莫因贪欲而求取别人的物质来满足自己。他了解了——贪,是永无止境的;人,是不会满足的。

心中宁静能致远
   「庸碌一生心难安」,庸庸碌碌只因一念贪,所以才会觉得不足。只要我们知道满足,愿意辛苦付出,世间其实没什么困难的事。
   「精进去除身外欲,心中宁静能致远,清净佛心最轻安,见好不求亦不难」,不是很简单吗?只要精进去除对身外物的贪念,内心自然就会宁静,眼界也随之开阔。所以,我们要为未来着想,不单只是为了眼前短暂的满足,而让身心的举措失误。
   佛陀不是说「前世因,今世果」,致远,不是只为了现在,还要想到未来,不单为了目前一点点的满足,就拖累未来长久的人生。所以说「心中宁静能致远」,无亏失、无挂碍,内心自然宁静,智慧开启就能宏观今生未来,这叫做致远。「清净佛心最轻安」,学佛能学得一片清净,与佛心一样没有烦恼尘垢,就是最轻安的状态。
   如果能这样,「见好不求亦不难」,看到好的东西,我们怎么会贪求?不只没有贪念,我们还会以爱心去布施。布施,不一定是物质,若能以种种的形态、动作去帮助别人,点点滴滴都是布施。
   学佛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夫,最重要的就是「调心」,制伏我们平常错误的动作。举手投足无不是业,开口动舌无不是罪,不论是开口动舌,或者是举身动足,都只在于一念心,如果我们心定行正,生活自然清净、轻安。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证严法师的慈济世界
下一篇:爱的使者--证严法师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证严法师推荐阅读
• 茶礼
• 善根魔
• 救苦斋
• 鞞罗羡
• 平城天皇
• 刹帝利
• 法华经义记
•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 火里莲
• 布诺夫
• 绀蒲
• 三转法轮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金刚锐菩萨
• 海涛法师:放下才能重新拥有
• 明证法师:一日禅
• 一字文殊
• 宣化上人:佛菩萨不可思议的境界
• 海涛法师:有人得重病,连续十四天施食,重大病苦皆可消除!
• 武则天
• 家祭
• 应客侍者
• 第三章 修行与婚姻 第二节 学佛青年如何对待爱情、婚姻
• 蔡礼旭:细讲《弟子规》(第二十三集)
• 摩尼教
::法师开示 ::
• 宣化上人:欲速则不达
• 海涛法师:菩萨戒最怕你瞋恨众生,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
• 净界法师:求生西方后为何要发愿到娑婆度众生
• 印光大师:为何把《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列入《净土五经
• 证严法师:两个钱的启示
• 海涛法师:让父母学佛这个最重要了
• 印光大师:矜夸暴露、尖酸刻薄之聪明人,非坎坷终身,必少年夭折
• 印光大师:淫欲心炽盛之时有什么简便方法可以化解?
• 净界法师:现在念佛人的通病
• 圣严法师:生身父母在深草里
• 宣化上人:关于发四弘誓愿的开示
• 宣化上人:《心经》破除三障
• 净宗法师: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十八
• 净界法师:如何知道自己的业障有多重?
• 宣化上人:为什么人那么暴躁、脾气那么大
::佛学大辞典 ::
  • 长者十德
  • 四食
  • 世界宗教
  • 应作
  • 净藏净眼
  • 相应无明
  • 料简
  • 有见
  • 弥勒上生经疏
  • 厢卫
  • 三方便
  • 骆驼坐
  • 妙净明心
  • 国忌斋
  • 起世经
  • 探题
  • 三爱
  • 大庾岭
  • 未闻益
  • 三藏法师
  • 布怛那鬼
  • 康僧渊
  • 十种见
  • 二种法施
  • 真言大次第论
  • 过去庄严劫
  • 有待
  • 公案
  • 没意智
  • 香水偈
::学佛推荐 ::
• 建设佛化家庭始于举行佛化的婚礼(圣严法师)
• 什么是和尚?
• 佛化家庭(黄念祖老居士)
• 净空法师:真学佛者,三年之内,你的家庭是佛化家庭。
• 什么是具足戒?具足戒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三宝?三宝是什么意思?
• 救护众生之道
• 什么是法师?法师是什么意思?
• 缘分,离不开珍惜二字 (星云大师)
• 家庭是道场 生活作佛事
• 不听是非 不传是非
• 什么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什么?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