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圣严法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圣严法师”的文章

圣严法师:因果与因缘

类别:圣严法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圣严法师:因果与因缘

 

简单地说,因与果是因素与结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讲的是同类因,得同类果。也有以不同的因得不同的果,也有无法取得因与果相等的事实。

因果观念从现实的事象上看,可以成为普遍的真理,比如说,如是因结如是果,又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如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与父慈则子孝,兄友则弟恭的原理一样。也就是说,种了好的因,必得善的果。然而,世上确有父慈子不孝,兄友弟不恭的例子;也有积善之家横遭灭门惨祸的事实;也有行善积德一辈子,临终未必能获全尸的例子。因此,佛教对于如中国儒家所说「未知生焉知死」的生死不可知论是不能满足的。

佛教把善恶行为的因果论,从现在的一生,穿过生前与死后的来源与去处,并且延伸到过去的无量生死及未来的无量生死:现在的这一生,不过是过去无量时间过程与未来无量时间过程中的一个连接点。通过过去及未来的生和死的解释,始能明白,我们这一生的时间,实在太短促了。若要以现前一生的现象,说明因果的道理,便像我们在一部巨著之中,摘出一句话来,加以主观的解释,那是断章取义,无法正确地介绍那部著作之全貌。以三世来说明因果,因果的道理始能完备。佛教讲「业感缘起」,「业」是身心的行为所留下的惯性作用或余势,这种惯性,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无从着力之处为止。人的善恶行为,既是过去的业因所感受的业报,也是未来的业果之所以产生的原因。通过过去的生生世世及未来的生生世世,来看现在这一生死间的一切遭遇,便不会觉得尚有任何不合理或不能取得报偿的事了。不过,若不能通过对于佛教教义的绝对信从,或不能通过宗教经验的亲历,便不易理解,也不能接受这三世因果说的观念。但是,佛教之成为合理化,佛教之能以因果说而摄化众生,形成庞大的宗教团体,即在于三世因果说的建立。

因果之说不是佛教的独家之言;以因果与三世配合着讲,并以因缘来说明因果的究竟点,则为佛教的特质。因与果之间的关系,是以时间的先后而建立,因与缘之间的关系,则以空间的交互影响聚散而建立。因果的形成,不论是因或果,均不能脱离主因及助缘,主因是动力或能源的出发点,助缘是围绕着主因而促使主因成为新的事物及现象之其他要素或成分。所以,要说明因果现象的生灭变化,必须要用因缘的道理。

因缘说是佛教的特质,也是释迦牟尼佛成佛时所悟出的最大法门。佛教所说的悟境,即是悟出世间的一切现象,空间的、时间的、心理的、生理的、物理的、社会的、自然的,凡是现象的起灭转换、无非是由于因及缘的位子的变动,成分的增减,类别的出入,而产生的离合、合离及组成、解散,解散了再组成的现象。故从因缘的观点看世间诸法,无非是幻有的,暂有的、假有的、本性是空的,既无一物可以永久存在,也无一物可以普遍存在。所以不论是人为的,或是自然的,凡是可以用触觉、知觉、感觉来认识思辨的一切,都是假相,不是真理。

如果能够理解这层道理,并且以修行的方法来亲证这层道理,佛教称为悟,称为解脱,称为断烦恼,称为离苦得乐。

基于因果报应的观点,佛教建立了教徒的伦理生活的规范及教团的团体公约的依准。对个别的教徒而言,在家众要受三归及五戒;初出家的少男少女或未受成人教育的,要受十戒;成年的男众,要受二百五十条的比丘戒;成年的女众,要受五百条的比丘尼戒。戒律的作用,消极面是不作一切恶,积极面是须成一切善。种了恶业的因,将受恶的果报,种了善业的因,当受善的果报。所以,从持戒与否的功过观念为出发点而接受佛教伦理生活,仍是有为的有相的,是通于世间其他各派之说的,持戒的功德,可生人及天堂,但尚不能解脱生死。要想解脱生死,必须持戒而不以善恶功过为意。也就是虽不作一切恶而不是为怕遭受恶果,虽行一切善而不是为求富贵利乐的福报。为什么?为度众生,虽遭无量苦迫而不以为苦,由于持戒积德,虽获无量福报而不以为乐,因为不论苦事或乐事,皆由因缘所生的假相,而非实相。

从因果之说,佛教为未得解脱的芸芸众生建立了有善有恶的报应观,使得凡夫众生不违本性而除恶为善;从因缘之说,佛教为已进佛门、并在修行道中相当努力的众生,解下「我」的价值的包袱,而得究竟的解脱。所以,佛说有因有果,是对凡夫说,是警策凡夫,为善去恶;佛说因缘生法是空是无,乃对根利的众生说,是鼓励他们撤除功利观念的「我」执,而进入解脱之门。

相信在座的诸位,都曾熟闻「野狐禅」的名称,这是百丈禅师与一位堕落为野狐身的禅者之公案。禅者由于未达空理,误信「不落因果」而五百世为狐;经百丈点破为「不昧因果」,始脱狐身而化去。因此,凡是空谈公案,只是口头上说无相无我,无佛无众生,而不曾经过切实修行的人,佛家便称为野狐。切实修行,而又执着有大功德,希求成佛作祖,认为能转法轮,并有无量众生可度、已度、将度的人,佛家称为执着汉。必须不昧因果之理,又不执着「我」的价值之为实在,方为佛法的正理所在。

(圣严法师:《佛学入门》)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圣严法师:为什么做佛事
下一篇:圣严法师:禅修与神通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圣严法师推荐阅读
• 乌铩国
• 四菩萨
• 宁巴尔迦派
• 乳糜
• 贵族
• 本成寺
• 三武一宗法难
• 矩奢揭罗补罗城
• 波罗提提舍尼
• 甲马
• 慈航普渡
• 如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成立净宗学会如何办理手续?
• 佛珠、念佛机等要开光才能够结缘?
• 他心智通愿
•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8
• 四食时
• 法界无差别论疏
• 后世者
• 蔡礼旭:细讲《弟子规》(第十四集)
• 蔡礼旭:祖先是随时在身旁守护帮助著我们
• 圆瑛大师文集—宗述 (圆瑛大师讲述)
• 沈九成
• 源仁
::法师开示 ::
•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不信魔说量力修行
• 宣化上人:不闻《妙法莲华经》,离佛的智慧非常远
• 海涛法师:成佛后还有因果业报吗?
• 海涛法师:有谈恋爱的感情,这种修行如何?
• 慈诚罗珠堪布:三界六道、宇宙万物都是自心的显现,与梦无二
• 星云法师:孝顺要及时
• 印光大师:怕鬼及有怨业病怎么办?
• 宣化上人:爱死病是毁灭人类的武器
• 证严法师:佛说老富翁死后堕入啼哭地狱的因缘
• 印光大师:切莫手淫,冶游,贪房事
• 元音老人:什么是定?
• 寂静法师:自性中的财富
• 印光大师:念佛人遇大祸临头时,如何不失正念?
• 印光大师:我宁受斩头之刑,不愿闻祝寿之名
• 海涛法师:断除我爱执
::佛学大辞典 ::
  • 二因
  • 冯梦祯
  • 怛特罗佛教
  • 妙应
  • 教化地
  • 空见外道
  • 偏坐
  • 断疑生信
  • 一雨
  • 五趣生死轮
  • 佛陀蜜多
  • 诡辩
  • 有分禅
  • 噶尔丹
  • 代香
  • 取
  • 不清净施
  • 献身
  • 诫罚
  • 两财
  • 睿尊
  • 四个法要
  • 新学四书
  • 四体字经典
  • 常住相似过类
  • 皮衣
  • 犬逐块
  • 增光寺
  • 知事
  • 作者
::学佛推荐 ::
• 获好名声之道
• 夫妻之间幸福相处的四句话(星云大师)
• 佛化家庭(黄念祖老居士)
• 什么是具足戒?具足戒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涅槃?涅槃是什么意思?
• 信心
• 治身
• 德育治家 智慧话语
• 什么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什么?
• 在婚姻中修行(海涛法师弘法讲义)
• 提倡在家学佛
• 僧侣的衣服是怎样的?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