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净界法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净界法师”的文章

净界法师:外在的世界究竟从何而来

类别:净界法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本文节录自净界法师《楞严与净土》

  简单地讲就是我们一念心性的随缘不变之体当中,个人的烦恼业力而循业发现,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一念的妄动。当然这个动有各式各样,你接触六尘,你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想法,卵因想生、胎因情有…………各式各样的想法,就有各式各样的烦恼,造各式各样的业,最后各式各样的结果出来,个人的一念随缘不变当中而循业发现的。

  这地方的经文主要讲的就是六尘,从六尘当中可以判断它的因,判断它的果。不过这地方是针对个人,如果从历史上来看,众生的共业也是有这个道理。比方说,我们中国二大圣贤孔夫子跟孟子,孔夫子跟孟子他们的主张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的标准认为那时候是礼崩乐坏。

  礼崩乐坏原因在哪里呢?

  孔孟学说的思想是认为:不在制度的问题,而是人类失掉仁爱之心,做父亲的不爱儿子,做儿子的也不爱父亲,做君王的不爱臣子,臣子也不爱君王,所以弄到最后彼此互相的斗争,所以这世间上礼崩乐坏。

  所以,孔孟之道主要的思想就是提出一个仁者爱人,做父亲的去爱子女,子女也爱父亲,彼此间互相的仁爱,这世间上才能够祥和,大家才能够安乐。孔孟之道他们二个思想都是提倡仁爱,但是他们二个表达仁爱态度不一样,你看那六尘就不一样。

  孔夫子在表达仁爱是含蓄的,诸位你读读论语你就知道,孔夫子在周游列国,在实践理想,在游说诸国的时候,他的色声香味触法散发出来的是温和谦让。你看孔夫子在跟诸侯讲话的时候,是拐弯抹角的点到为止,让君主自己去心神领会,你要领会不出来那也就算了,他就自己离开,他的态度是温和的谦让的。但是你看孟子的态度就完全不同,孟子在表达仁爱的时候是刚直张扬的,他就直接了当地指出君王的错误。

  所以你看,我们读论语如沐春风,可以感受到孔夫子的温和谦让,读孟子如闻战鼓,孟子讲话他是直接了当的,他不跟你啰唆。为什么这二个人会生长在不同的时候?是众生的共业。孔夫子是生长在春秋,孟子生长在战国,时势造英雄,众生的共业招感不同的善知识。

  春秋当然也有战争,但是诸位看看春秋的战争,大部分都是为了仁义而战、为了维持正义而战,不管他怎么样,他还是要去拿一个正义来当他的名称,所以他打到胜负出现以后,好!我打败你了,对方投降了就好了,就不再打下去了。在打仗之前,彼此间还要沟通一下,派个使者看看有没有缓冲的余地,真的不行了,就打一战,打到胜负出来就停止了,所以春秋打仗是点到为止的。到了战国那完全不同,春秋是为了正义而战,历史学家的批判是这样,战国是为了夺城而战,是为了夺取对方的城池而战,夺一个城池以后,几乎是把这个城池里面的人杀到几乎一个不存。所以战国时代的战争一打下去,几个月可以说是血流漂杵。所以你看众生的共业,他那个时候的人温和,招感的善知识就比较温和。你看战国时代,同样是善知识,但是他出现是一个孟子的相貌。

  所以你看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确有它的因缘果报。你看看我们台湾的佛教界,现在也开始产生变化了,各大道场的老一代慢慢慢慢往生了,取而代之的都是第二代。诸位你要慢慢观察,第二代跟第一代的作风完全不一样了、完全不一样!表现出来的色、声、香、味、触完全不一样!乃至心中的想法,法尘也不一样。

  这个表示什么,诸位知道吗?你学楞严经你就知道,就是佛教界这些众生的共业在改变,共业改变了,善知识就改变,跟新一代的作风完全不同,六尘开始在大变化。

  这地方就说明什么意思?

  外在的世界是从你内心世界表现出来!楞严经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它会告诉你,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们现在一直不能解决问题,就是我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这个人会自杀?为什么这个世间会这么多犯罪事情?我们永远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所有的事情是你的内心一念妄动,你有这个烦恼业力它就循业发现。我们所有的事情,外在的世界,是你内在的世界变现出来的,楞严经就是告诉你这个观念。

  你一个修行者,你还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痛苦从什么地方来,你就很难改变你自己,你说你治病,你都不知道你的病根在哪里,你怎么治呢?

  所以这个地方就讲到十二类生,就是从我们内心烦恼业力而各自的循业发现而来的。

  这地方讲到众生的迷真起妄,所产生十二类的颠倒相貌。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净界法师:六度法门其相互关系如何?
下一篇:净界法师: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什么业障都没有了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净界法师推荐阅读
• 金刚语菩萨
• 婆罗门城
•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 佛界
• 鹿泉寺志
• 四归依
• 高山顿说
• 观音玄义记
• 一向大乘寺
• 佛佛
• 如来施愿菩萨
• 袁了凡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把医药费捐出去自己就没病了吗?
• 七善律仪
• 大悲咒(道证法师梵音教学)
• 白莲宗
• 蔡礼旭: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
• 证严法师:不怕错,只怕不改过
• 印光大师:病中当作死想,是念佛治病的关键
• 真正皈依三宝,身光就不一样了
• 印光大师:如何对治瞋心?
• 别相三观
• 明证法师:念佛波罗蜜 下
• 汾阳五门句
::法师开示 ::
• 仁焕法师:孝顺的功德
• 印光大师答:念佛人为什么也会惨死
• 慈诚罗珠堪布:如何探知亡人的去处
• 海涛法师:认识无常 上
• 宣化上人:注重因果 言行谨慎
• 海涛法师:长寿就是要吃素、放生
• 星云法师《十大弟子传》:罗睺罗-密行第一
• 印光法师:先知念佛的是谁,则念佛方有用处,往生方有把握
• 海涛法师:佛与道是不是不可以双修?
• 圣严法师:心胸开朗,就不受环境局限
• 宣化上人:自由发展的可怕
• 海涛法师说故事2:水中壶
• 星云大师:人生三百岁
• 调适身心 转魔相为佛相
• 海涛法师:修行点滴
::佛学大辞典 ::
  • 茶头
  • 龙宫
  • 慧棱
  • 六根清净位
  • 难思议往生
  • 张鲁
  • 真净菩提心
  • 伴夜
  • 有相教
  • 死期
  • 杂毒
  • 腊
  • 通乘
  • 植物崇拜
  • 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
  • 月官
  • 无作三昧
  • 四祖寺
  • 叠涩
  • 天华
  • 望月佛教大辞典
  • 真乘
  • 商羯罗
  • 默照禅
  • 必至补处愿
  • 欲金刚
  • 热海
  • 五教两宗
  • 四句百非
  • 自性分别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的由来
• 佛化婚姻将引导人们趣入佛法(凯朝)
• 布施的方法
• 什么是和尚?
• 什么是法师?法师是什么意思?
• 家庭即是道场(印光大师)
• 离八风之患
• 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佛教的婚姻观(宽运法师)
• 佛说居家八法(《杂阿含经》卷四三)
• 家庭与菩提心(净慧法师)
• 劝大众勿造口业
• 戒闻利身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