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印光大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印光大师”的文章

印光大师:如何对治瞋心?

类别:印光大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所言瞋心,乃宿世习性。今既知有损无益,宜一切事当前,皆以海阔天空之量容纳之。则现在之宽宏习性,即可转变宿生之褊窄习性。倘不加对治,则瞋习愈增,其害非浅。

  节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二》:“复裘佩卿居士书一”

  瞋心乃宿世之习性,今作我已死想,任彼刀割香涂,于我无干,所有不顺心之境,作已死想,则便无可起瞋矣。此即如来所传之三昧法水,普洗一切众生之结业者,(光)特为阁下述之,非(光)自出心裁妄说也。

  节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二》:“复裘佩卿居士书二”

  市井习气,出家若不真修,更甚于俗。若欲远离,先须了知世间一切诸法,悉皆是苦,是空,是无常,是无我,是不净。则贪瞋痴三毒,无由而起矣。倘犹不能止,则以忠恕忍辱治之,则自止矣。若又不止,则设想于死,自然无边热恼,化为清凉矣。

  节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二》:“与谢融脱居士书”

  贪瞋痴心,人人皆有。若知彼是病,则其势便难炽盛。譬如贼入人家,家中主人若认做家中人,则全家珍宝,皆被彼偷窃净尽。若知是贼,不许彼在自家中停留一刻,必须令其远去净尽。庶财宝不失,而主人安泰矣。古德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贪瞋痴一起,立即觉了,则立即消灭矣。若以贪瞋痴为自家正主,则如认贼为子,其家财宝必致消散矣。

  ……

  被境所转,系操持力浅。则喜怒动于中,好恶形于面矣。操持者,即涵养之谓也。若正念重,则余一切皆轻矣。是以真修行人,于尘劳中炼磨。烦恼习气,必使渐渐消灭,方为实在工夫。

  节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复陈慧超居士书”

  若夫妄念满腔,憧憧往来,朋从尔思。由未真提正念故也。倘正念真切,则朋从于专注一境之正念矣。所谓调御得法,即寇贼皆为赤子。调御失道,虽手足亦作怨家。

  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缘,不至卒发。纵发亦能顿起觉照,令其消灭。起烦恼境,不一而足。举其甚者,唯财色与横逆数端而已。

  ……

  至于横逆一端,须生怜悯心。悯彼无知,不与计较。又作自己前生曾恼害过彼,今因此故,遂还一宿债,生欢喜心。则无横逆报复之烦恼。

  然上来所说,乃俯顺初机。若久修大士,能了我空。则无尽烦恼,悉化为大光明藏。譬如刀以磨利,金以炼纯。莲因淤泥滋培,方得清净光洁。境无自性,损益在人。三业四仪,(四仪即行住坐卧)常持颜渊之四勿。五戒十善,必效曾氏之三省。暗室虽无人见,而天地鬼神咸知。念始萌乎隐微,罪福判若天渊。若能如是修省,将见举动皆善,恶无从生矣。此实正心诚意之宏规,切勿谓释氏琐屑,不若儒者之简捷也。

  节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己心中之妄情所致也。当于平时,预为提防。则遇境逢缘,自可不发。倘平时识得我此身心,全属幻妄。求一我之实体实性,了不可得。既无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决方法也。如不能谛了我空,当依如来所示五停心观,而为对治。(五停心者,以此五法,调停其心,令心安住,不随境转也。)所谓多贪众生不净观,多瞋众生慈悲观,多散众生数息观,愚痴众生因缘观,多障众生念佛观。

  贪者,见境而心起爱乐之谓。欲界众生,皆由淫欲而生,淫欲由爱而生。若能将自身他身,从外至内,一一谛观。则但见垢汗涕唾,发毛爪齿,骨肉脓血,大小便利。臭同死尸,污如圊厕。谁于此物,而生贪爱。贪爱既息,则心地清净。以清净心,念佛名号。如甘受和,如白受彩。以因地心,契果地觉。事半功倍,利益难思。

  瞋者,见境而心起忿憎之谓。富贵之人,每多瞋恚。以诸凡如意,需使有人。稍一违忤,即生瞋怒,轻则恶言横加,重则鞭杖直扑。唯取自己快意,不顾他人伤心。又瞋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燥,重则肝目受伤。须令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崇矣。昔阿耆达王,一生奉佛,坚持五戒。临终因侍人持拂驱蝇,久之昏倦,致拂堕其面。心生瞋恨,随即命终。因此一念,遂受蟒身。以宿福力,尚知其因。乃求沙门,为说归戒。即脱蟒身,生于天上。是知瞋习,其害最大。华严经云,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古德云,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学菩提道,忍辱护瞋心。如来令多瞋众生作慈悲观者,以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既是过去父母,则当念宿世生育恩德,愧莫能酬。岂以小不如意,便怀愤怒乎。既是未来诸佛,当必广度众生。倘我生死不了,尚望彼来度脱。岂但小不如意,不生瞋恚。即丧身失命,亦只生欢喜,不生瞋恨。所以菩萨捨头目髓脑时,皆于求者,作善知识想,作恩人想,作成就我无上菩提道想。观华严十回向品自知。又吾人一念心性,与佛无二。只因迷背本心,坚执我见。则一切诸缘,皆为对待。如射侯既立,则众矢咸集矣。倘能知我心原是佛心,佛心空无所有。犹如虚空,森罗万象,无不包括。亦如大海,百川众流,无不纳受。如天普盖,似地均擎,不以盖擎自为其德。我若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自丧其德。虽具佛心理体,其起心动念,全属凡情用事。认妄为真,将奴作主。如是思之,甚可惭愧。若于平时,常作是想。则心量广大,无所不容。物我同观,不见彼此。逆来尚能顺受,况小不如意,便生瞋恚乎哉。

  愚痴者,非谓全无知识也。乃指世人于善恶境缘,不知皆是宿业所招,现行所感。妄谓无有因果报应,及前生后世等。一切众生,无有慧目。不是执断,便是执常。执断者,谓人受父母之气而生,未生之前,本无有物。及其已死,则形既朽灭,魂亦飘散。有何前生,及与后世。此方拘墟之儒,多作此说。执常者,谓人常为人,畜常为畜。不知业由心造,形随心转。古有极毒之人,现身变蛇。极暴之人,现身变虎。当其业力猛厉,尚能变其形体。况死后生前,识随业牵之转变乎。是以佛说十二因缘,乃贯三世而论。前因必感后果,后果必有前因。善恶之报,祸福之临。乃属自作自受,非自天降,天不过因其所为而主之耳。

  生死循环,无有穷极,欲复本心以了生死者,捨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得也。贪瞋痴三,为生死根本。信愿行三,为了生死妙法。欲捨彼三,须修此三。此三得力,彼三自灭矣。数息一观,可不必用。以当念佛时,摄耳谛听。其摄心与数息相似,其力用与数息天殊也。念佛一观,但看印光文钞,及净土著述,自知。

  问,若如所云,即丧身失命,亦只生欢喜,不生瞋恨。设有恶人,欲来害己,将不与计较,任彼杀戮乎。

  答,凡修行人,有凡夫人,有已证法身之菩萨人。又有以维持世道为主者,有以唯了自心为主者。若唯了自心,及已证法身之菩萨,则如所云。以物我同观,生死一如故也。若凡夫人,又欲维持世道。则居心固当如菩萨深慈大悲,无所不容。处事犹须依世间常理,或行捍御而摄伏之,或以仁慈而感化之。事非一概,其心断断不可有毒恚而结怨恨耳。前文所示,乃令人设此假想,以消灭瞋恚习气。此观若熟,瞋习自灭。纵遇实能害身之境,亦能心地坦然,作大布施。仗此功德,即生净土。较彼互相杀戮,长劫偿报者,岂不天地悬隔耶。

  节选自印光大师:“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印光大师:万万不可卑劣自居,谓我业重,不能往生
下一篇:印光大师:念佛不可过猛,须按自己精神气力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印光大师推荐阅读
• 印光法师:就是现在,还谈什么将来!
• 印光大师:末世凡夫欲证圣果不依净土皆属狂妄
• 印光大师:要这样观想才能一心念佛
• 印光大师与甘地
•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12】
• 印光大师:对梁启超的评价
• 印光大师: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印光大师:释迦佛为何当时不专弘扬净土法门
• 印祖故事:初到扬州藏经院,刻印善书觉群迷
• 印光大师:念佛先要参念佛的是谁吗?
• 印光大师:为什么要认清净土法门宗旨?
• 印光法师:念佛人,以孝亲之心礼拜持诵,功德更大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净界法师:执持名号,就是一句弥陀念诵听!
• 十字佛顶印真言
• 茶头
• 星云法师:晨起祈愿文
• 慧律法师: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退失道心
• 蔡礼旭: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六
• 宣化上人:参禅的功用明心见性得生死大自在
• 印光法师:戒杀放生吃素念佛更是大孝
• 26 寻找偶然的答案
• 蔡礼旭: 齐家治国最根本的还是在修身
• 蔡礼旭:和谐社会,从我做起
::法师开示 ::
• 宣化上人的100条修行开示
• 印光大师:一大藏经,绝无一字教人运气炼丹,求成仙升天,长生不老者
• 印光大师:德育启蒙
• 圣严法师:生命是永恒存在的
• 证严法师:非素不可
• 宣化上人:无尽藏比丘尼
• 星云法师:佛经讲述优秀妻子应具备的五种角色
• 圣严法师: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 星云法语:成功人生-工作的信条
• 海涛法师:生活很艰难,我现在该怎么做才能够转变?
• 宣化上人:我们人到底为什么而来到世界上呢
• 海涛法师:修行才是对父母、对三宝最大的报恩
• 证严法师:守住现在,就是守住未来
• 宣化上人:大家到这里来,都是在往昔种下了善缘
• 海涛法师:伤害毁灭人只要一句话,所以请多爱语,修口德
::佛学大辞典 ::
  • 慈航普渡
  • 弥梯罗城
  • 三十六对
  • 浴室
  • 扫荡门
  • 直末寺
  • 三应供养
  • 只得一橛
  • 虎丘山
  • 六地藏
  • 妙观察智
  • 导公寺
  • 宝月童子问法经
  • 五种不翻
  • 斋主
  • 家珍
  • 六生喻
  • 了宣
  • 仁达哇薰努洛追
  • 赵州柏树子
  • 身业
  • 插单
  • 茶鼓
  • 四信五品
  • 假名经
  • 健驮梨
  • 四威仪
  • 谢挂搭
  • 二种菩提心
  • 无学道
::学佛推荐 ::
• 婚姻、家庭在修行中的四种层次的对待
• 神通,应如何看待?
• 佛教的爱情观(宽运法师)
• 情的觉醒——佛法与生活的对话
• 什么是三界?三界是什么意思?
• 德育治家 智慧话语
• 佛弟子当知的100个佛教名词
• 什么是五乘教法?五乘教法是什么?
• 婚外恋是两情相悦,为什么判定为罪业?
• 什么是僧俗四众?僧俗四众是什么意思?
• 戒嗔
• 不听是非 不传是非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