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陀教育 >> 学佛入门 >> 浏览文章

离八风之患

一、利衰和毁誉

利,即利益,凡有利于我的顺境,称之为利。衰,即衰减,凡有损于我的逆境,称之为衰。其实利与衰岂有一定?、在顺境中,我们往往得意忘形,以致于种下日后失败的原因;在逆境中,我们反而容易觉察自己的疏失,从而谨慎应付,于是再度渐入佳境。《宝王三味念佛直指》卷下第十七品中告示佛子的“十不求行”,点醒人们执著顺境的迷惘:

1. 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

2. 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创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

3. 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学躐等必未得谓得。

4. 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

5. 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成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

6. 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

7. 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心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

8. 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

9. 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

10. 被仰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

如果我们能够抱著一颗虚怀若谷的心,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无论利弊与衰都不会动摇我们的心志。

毁誉也是如此,毁,是在背后以恶言毁谤;誉,是在背后以善言赞誉。当听说别人毁谤我们的时候,应当自省:是否自己做人处事有不圆满的地方?果真有所不周之处,就必须自我改进,反之,心安理得,又何必斤斤计较?当听说别人赞誉我们的时候,除了检讨自己是否实至名归以外,更要心存感谢,继续努力,苟能时时观照自我,就不会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神情而心情浮动。

二、称讥和苦乐

称,即称道,因推重其人,凡于众中,必称道其善者,名之为称,讥,即讥诽,因恶其人,本无其事,妄为实有,对众说明者,名之为讥。

世间上好坏没有一定的标准,以伟人为例,了解他的人奉为神明,不了解他的人视为魔鬼。然而真理究竟不会久藏,因果也不会错失好人,历史上,多少人毁谤佛陀,但无损于佛陀的伟大;耶稣被犹大出卖了,钉在十字架上,更显出他为人牺牲的精神;而一心想征服世界的亚历山大壮志未酬身先死,秦始皇的好大喜功却导致国家迅速败亡。凡此无菲说明了只要心中有崇高的理想?讥毁磨难正是我们的逆增上缘,反之,一味地向外攀缘名利,万般荣耀也会成为失败的催化剂。

苦与乐是总括上列境界的感受。遇到恶缘,身心受到逼迫,即是苦;遇到善缘,身心觉得喜悦,即是乐。无论苦也好,乐也好,都是自己的身、口、意业招感所致,所以不必怨天尤人,也不必大喜过望。因果昭彰,一切操之于已,我们应该运用自己的力量突破困境,把握现有的善缘,为世人创造更多的幸福。

三、斯皆非常法

总之,“诸行无常”,八风也不能自于其外。一般人害怕无常,其实,无常才能进步,无常才有希望,无常能使凡夫悟道成佛,无常能化干戈为玉帛。因此,什么样的境界来临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我们心中能如如不动地接受事实,进而随缘利生,随行度众,改变恶因,广结善缘,则必能有一番光夙霁月的天地。

四、无忧亦无喜

所以,为祸福而忧喜是没有必要的,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在《信心铭》中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古来的祖师大德由于将自己安住在慈心悲愿、般若智慧之中直道而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终能成就经世济民的丰功伟业,我们应该效法他们这种任运豁达的胸襟。







• 不忍不能成就 • 安定徐为 • 断人慧命的罪很重 • 名副其实的永生 • 这才叫学佛 • 真正觉悟的人 • 念佛求生净土,是最积极的行为 • 喜欢阿弥陀佛,我们就到极乐世界去 • 这个人就成佛了 • 念经有两重目的,念佛是单刀直入 • 处事待人接物,要和颜爱语 • 欲望多,是不清净的根源 •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 在日常生活当中练真心 • 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 牙齿保健的重要 • 幸福的人生 • 我们要惜缘,要珍惜缘分 • 真正忏悔法 • 死是最苦,比病苦还要来得苦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制呾逻 · 天龙夜叉 · 回祭 · 十二礼拜 · · 色 · 十胜行 · 拉钦巩巴惹浦赛 · 苦行林 · 旃檀树 · 徽宗排佛 · 活命 · 师子贤 · 地狱变 · 指月录 · 七无记 · 雪峰鳖鼻蛇 · 真谛



· 摩尼 · 应庵昙华禅师语录 · 食经 · 弘一法师: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 自然法尔 · 佛学基础 第二章 佛学之史略 第一节 ... · 如何帮助情绪不稳定无法控制自己的人 · 海涛法师:无瞋的大悲心 上 · 宣化上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处 · 定弘法师:净宗根本戒 第17集 · 圆仁 · 镇国道埸 · 慧律法师:如何运用十善业在生活中 · 大悲咒句解 63、娑婆诃 · 业果 · 宣化上人:认识自己本有的家珍 · 精进 · 慧净法师:净土宗的戒律观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