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今天是:

南无阿弥陀佛

一心念佛,放下万缘即布施。一心念佛,伏诸烦恼即持戒。一心念佛,无诤无求即忍辱。
一心念佛,不稍夹杂即精进。一心念佛,妄念不起即禅定。一心念佛,信愿往生即智慧。
真实心中念阿弥陀佛,就得一切诸佛护念、保佑。菩萨、天龙八部、鬼神拥护。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星云法师 >> 浏览文章

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 代序 禅与现代人的生活

  六祖坛经讲话

  代序 禅与现代人的生活

  禅与现代人的生活(一九八九年国际禅学会议主题演说讲于佛光山)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吉祥如意!

  这次佛光山承办国际禅学会议,会议主题为“六祖坛经之宗教与文化探讨”,由星云发表主题演说,至感荣幸!

  《六祖坛经》不但是佛教禅学的一部宝典,而且被我国钱穆博士推为研究中华文化的必读之书。《六祖坛经》全文皆以禅学为主。禅的思想,为东西方文化共同接受,因为禅不是甚么神奇玄妙之理,禅只是一种生活,是大、是尊、是真善美的境界,是常乐我净的领域。

  禅,是人间的一朵花,是人生的一道光明;禅,是智能,是幽默,是真心,是吾人的本来面目,是人类共有的宝藏!

  禅,虽然是古老的遗产,但更是现代人美满生活的泉源,因为禅的功用可以“扩大心胸、坚定毅力、增加健康、启发智能、调和精神、防护疾病、净化陋习、强化耐力、改善习惯、磨练心志、提起理解、清晰记忆。”

  尤其禅能令我们认识自己,所谓“明心见性,悟道归源”,“若人识得娘生面,山花野草总是春”。兹以“禅与现代人的生活”为题,分四点说明,就教各位!

  一.禅的人间社会性

  禅,不是什么神奇玄妙的现象;禅,也不是佛教专有的名相;可以说人间处处充满了禅机,大自然无一不是禅的妙用。禅,像太阳的热能一样,像发电厂的光电一样,只要有心,到处都有自己的热能。

  说禅有人间的社会性,因为禅不是少数人的,禅是人间的,禅是社会大众共有的。佛陀在灵山会上,把禅法传给了大迦叶,但把禅心交给了每一个众生。

  禅的光明照耀着人间;禅,沟通了人我的关系,沟通了心物的关系,沟通了古今的关系。禅者与禅者之间的接心、印心,处处都说明了禅的人间社会性,禅门一千多则的传灯公案,不但玄奥,而且美丽。那些禅话里,处处都说明了禅者从矛盾中,见解如何去统一;从差别中,思想如何去融和;从分离中,精神如何去相依;从人我中,两心如何去相通!

  僧问洞山禅师:‘寒暑来时,如何躲避?’

  洞山答说:‘何不向无寒无暑处去?’

  僧再问:‘如何是无寒无暑处?’

  洞山道:‘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

  僧反驳道:‘你不是说到一个既不寒又不热的地方,为什么又寒杀热杀呢?’

  洞山终于进一步的说道:‘寒冷时用寒冷来锻炼你自己,热恼时用热恼来锻炼你自己!’

  所以禅者不逃避人间,永远活跃在社会每一阶层,在寒暑冷暖、荣辱苦乐、贫富得失、是非人我中不动心。“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这就是禅者人间的社会性格。

  “春城无处不飞花”;同样的,“人间到处有禅机”。从许多禅的名称,可以看出禅的社会性,如禅食、禅衣、禅床、禅座、禅灯、禅味、禅话、禅行、禅悦、禅喜、禅友、禅眷、禅用、禅心、禅人……等,人间社会里,哪里里没有禅呢?

  真正的禅者,山林水边,陋巷闹市,不分僧俗,不计男女,人人可参禅,人人可问道,所谓“一钵千家饭,禅僧万里游”。禅者的云游行脚,就是那么人间化、生活化、社会化!

  禅者的社会,亦即是禅者所住的禅林,他们对工作和合分工,他们在同道间参访互助;他们修持中严格精勤,处众时上下平等,生活里朴素无华,心地上统一归真。今日人间社会上,流行着不少的病态,如:紧张、功利、自私、狭窄、执着、暴力、虚伪、傲慢等,急需要禅者安祥、放下、大公、宽广、空无、慈悲、统一、集中的良方来对治,这有赖各位学者专家推动,方始为功!

  二.禅的时空普遍性

  所谓禅,就如“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在禅里,没有时间的长短,没有空间的远近,没有人我的是非,没有现象的变化。禅是刹那之中有永恒,一念之中有三千。“心中有事虚空小;心中无事一床宽。”因为禅者对时空有普遍性的悟入。

  禅者的修证,不重成佛,只重开悟;千年闇室,一灯自明,只要你一悟,何愁大道不办?所以禅者修证悟道以后,你挂念他年老,他说没有时间老;你要他旅行游览,他说法界皆在他的心中。因为禅者一悟以后,就能泯灭时空内外、自他对待。其实内外、对待,实皆一如也。

  兹举如下数则诗偈,皆可明禅定皆一: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内定);

  拈花微笑,付嘱摩诃迦叶(外禅)。

  ◆应无所住(内定),

  而生其心(外禅)。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内定);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外禅)。

  ◆犹如木人看花鸟(内定),

  何妨万物假围绕(外禅)。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外禅);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内定)。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内定);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外禅)。

  说到悟,那不是语言文字所能形容的,但悟必然是透过禅定可以体验的,可以说悟才是参禅入定的真正目的。因为悟,可以领略到时间的永恒,可以体会出空间的无边。悟,在人我里完全“生佛平等”,在时空里完全法界一如。

  智通禅师半夜忽然起床大叫:‘我开悟了!我开悟了!’

  一寺大众都被他吵醒,归宗禅师严肃的问他:‘你悟的什么?’

  智通毫不迟疑的回答道:‘我悟的道理是:师姑原来是女人做的!’

  这样的回答,实在太妙了!师姑是女人,是多平常的事,但真正的懂是证悟诸法普遍平等,才真正的了然。石头希迁的“未到曹溪也不失”,惟宽禅师的“道在目前”,都是说明禅的时空是普遍性的。

  沩山告诫石霜:‘莫轻一粒,因为百千万粒皆从此一粒生!’

  三.禅的自尊规范性

  禅,是绝对的超越,绝对的自尊,在禅者的口中“魔来魔斩,佛来佛斩”,丝毫不留一点情面;“佛之一字,永不喜闻”;黄檗禅师的“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以及临济的“既不礼佛,又不礼祖”,好像佛祖和他有什么仇恨。其实有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自尊精神,才能和大觉世尊的禅道相应。

  禅者虽重视师承,但六祖大师的“迷时师度,悟时自度”,更为所有禅者效法。盖禅者直下承当,以表示对自我的尊重。诗云:“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由此可见一个参禅者为了求真的精神,虽然八十岁的高龄,也要靠自己去找到他要的答案。

  大凡一个禅人,他的修行,应该注意下列四点:

  自我观照,反求诸己;

  自我更新,不断净化;

  自我实践,不向外求;

  自我离相,不计内外。

  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好像迷失了自己,只一味的乞求于别人的帮助;一旦失去了指引,自己就好像不能独立担当。对这种“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的人,禅者自我尊重,应是现代人的一帖良方。

  禅者也非常重视自我的约束,自我的规范。自从六祖大师的行化大开以后,马祖创建了丛林,百丈建立了清规。千余年以来,没有一个禅者不守清规的。下列原则,是他们最重视的规范:

  自食其力维持生活 不可伤害修道禅人

  不坏团体家风信誉 不自宣说自我成就

  每日必有发心作务 修福修慧感恩知足

  物质生活越淡越好 重视师承竖立宗风

  因为禅者重视生活规范,从不到处生是弄非,今日这个脱序的时代,应该学习禅者的榜样!

  四.禅的生活实践性

  我们本次会议的主人翁惠能大师,就是一个从生活中修行成功的人。

  惠能八月桩碓,亲自作务,实为他进入悟道的不二法门。离开了生活,固然没有禅;离开了作务,更无法深入禅心。自古以来,像百丈的务农、雪峰的煮饭、杨岐的司库、洞山的香灯、圆通的悦众、百灵的知浴、道元的种菜、临济的栽松、沩山的粉墙……等等,处处都说明禅者非常重视生活的实践。

  有人问赵州禅师:‘什么是禅法?’赵州指示他去洗碗,再有人问什么是禅法?赵州告诉他去扫地。因此学者不满,责问赵州难道洗碗扫地以外没有禅了吗?

  赵州不客气的说道:‘除了洗碗扫地以外,我不知道另外还有什么禅法?’

  有源律师请教大珠慧海禅师道:‘如何秘密用功?’

  大珠道:‘饥时吃饭,困时睡觉。’

  有源不解的说道:‘那每一个人每天不都在修行?’

  大珠道:‘不同!别人吃饭,挑肥拣瘦,不肯吃饱;别人睡觉,胡思乱想,万般计较。’

  现代人的生活,普遍的追求感官的刺激,以为快乐,其实闭起眼睛来的观照禅心,那才是快乐的泉源。

  今日社会,每个人都想发财升官、娶妻生子,但升了官发了财,他过的生活并不快乐,有夫妻儿女,烦恼更大。还有不欢喜别人的拥有,不爱见别人的快乐,成为最大的生活上的苦恼。如能实践禅的自我淡泊的生活,实践禅的服务喜悦的生活,则当下就是一位真正的禅人了。

  刚才我向各位报告的“禅与现代人的生活”,我讲的第一点是“禅的人间社会性”,第二点是“禅的时空普遍性”,第三点是“禅的自尊规范性”,第四点是“禅的生活实践性”。我只是做一个引言,更精彩的,则有赖各位发表的高论。

  祈求三宝加被各位福慧双增!

 

 







• 真正爱自己的,决定断贪嗔痴 • 你只要把这个放下 • 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 无有一法不知,无有一法不见 • 艾德格凯西 • 我们常讲天然灾害,实际上哪有天然灾害? • 佛教不是给死人服务的 • 真正的福报,真正的清福 • 凡夫用的心是虚情假意 • 要随顺如来教诲,这个重要! • 大妄语 • 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我执 • 下济三途苦 • 我执没破,不能成就 • 没有比念佛更有效了 • 修行的标准是戒律 • 念佛法门简易稳当 • 这四条戒就是邪正的标准 • 佛法教学始终不离因果 • 九十五岁都不需要人照顾







· 宣化上人:天天至诚恳切念大悲咒久而久之淫... · 宣化上人:钱可通神—切勿错因果 · 宣化上人:人为什么瞎?为什么聋?为什么哑... · 宣化上人: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十二章 举难... · 宣化上人:这是最大的布施 · 宣化上人:电视、电脑和转基因食品的危害—... · 宣化上人:你若尽讲话,就是随便的把法都丢... · 宣化上人:如何救赎堕胎罪业?(附佛说长寿... · 宣化上人: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心所造出来的 ·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3... · 宣化上人:若把人身失掉了百千万劫再也不能... · 宣化上人:躺着看经来生会变蛇的 · 宣化上人:并不是因为咒没有灵验,而是你不... · 宣化上人:大悲咒的相貌 · 宣化上人:若有些人由于经济不允许或其他因... · 宣化上人:何谓金刚菩提海 · 宣化上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大悲咒句解 17、摩罚特豆



· 印光法师:念佛600问(八) · 定弘法师:想发心学习讲经,不知如何下手 · 宣化上人:第二十七卷 妙法莲华经 妙庄严... · 佛陀逐户托钵 国王觉得受辱找佛陀理论 · 海涛法师:三十而立,如何奋斗? · 蔡礼旭:道重实质不重形式 · 印光大师:菩萨所说经咒,经佛证明,均可称... · 极乐之光 佛法的修行方法 ~ 净土的修... · 佛陀对比丘的开示 · 学诚法师:自我为中心的人有哪些表现? · 慎勿放逸 ·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三课 佛光教团的... · 海涛法师:因果故事讲座 上 · 海涛法师:专门增强记忆力的咒语,虚空藏咒 · 果卿居士:如何帮助已死、未死、待死和正被... · 这个人就成佛了 · 宣化上人:明眼的善知识有这几个条件你可以... · 前世来生,完全了然,怎么会不自在?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527923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