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印光大师 >> 浏览文章

印光大师:如何对治瞋心?

  所言瞋心,乃宿世习性。今既知有损无益,宜一切事当前,皆以海阔天空之量容纳之。则现在之宽宏习性,即可转变宿生之褊窄习性。倘不加对治,则瞋习愈增,其害非浅。

  节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二》:“复裘佩卿居士书一”

  瞋心乃宿世之习性,今作我已死想,任彼刀割香涂,于我无干,所有不顺心之境,作已死想,则便无可起瞋矣。此即如来所传之三昧法水,普洗一切众生之结业者,(光)特为阁下述之,非(光)自出心裁妄说也。

  节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二》:“复裘佩卿居士书二”

  市井习气,出家若不真修,更甚于俗。若欲远离,先须了知世间一切诸法,悉皆是苦,是空,是无常,是无我,是不净。则贪瞋痴三毒,无由而起矣。倘犹不能止,则以忠恕忍辱治之,则自止矣。若又不止,则设想于死,自然无边热恼,化为清凉矣。

  节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二》:“与谢融脱居士书”

  贪瞋痴心,人人皆有。若知彼是病,则其势便难炽盛。譬如贼入人家,家中主人若认做家中人,则全家珍宝,皆被彼偷窃净尽。若知是贼,不许彼在自家中停留一刻,必须令其远去净尽。庶财宝不失,而主人安泰矣。古德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贪瞋痴一起,立即觉了,则立即消灭矣。若以贪瞋痴为自家正主,则如认贼为子,其家财宝必致消散矣。

  ……

  被境所转,系操持力浅。则喜怒动于中,好恶形于面矣。操持者,即涵养之谓也。若正念重,则余一切皆轻矣。是以真修行人,于尘劳中炼磨。烦恼习气,必使渐渐消灭,方为实在工夫。

  节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复陈慧超居士书”

  若夫妄念满腔,憧憧往来,朋从尔思。由未真提正念故也。倘正念真切,则朋从于专注一境之正念矣。所谓调御得法,即寇贼皆为赤子。调御失道,虽手足亦作怨家。

  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缘,不至卒发。纵发亦能顿起觉照,令其消灭。起烦恼境,不一而足。举其甚者,唯财色与横逆数端而已。

  ……

  至于横逆一端,须生怜悯心。悯彼无知,不与计较。又作自己前生曾恼害过彼,今因此故,遂还一宿债,生欢喜心。则无横逆报复之烦恼。

  然上来所说,乃俯顺初机。若久修大士,能了我空。则无尽烦恼,悉化为大光明藏。譬如刀以磨利,金以炼纯。莲因淤泥滋培,方得清净光洁。境无自性,损益在人。三业四仪,(四仪即行住坐卧)常持颜渊之四勿。五戒十善,必效曾氏之三省。暗室虽无人见,而天地鬼神咸知。念始萌乎隐微,罪福判若天渊。若能如是修省,将见举动皆善,恶无从生矣。此实正心诚意之宏规,切勿谓释氏琐屑,不若儒者之简捷也。

  节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己心中之妄情所致也。当于平时,预为提防。则遇境逢缘,自可不发。倘平时识得我此身心,全属幻妄。求一我之实体实性,了不可得。既无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决方法也。如不能谛了我空,当依如来所示五停心观,而为对治。(五停心者,以此五法,调停其心,令心安住,不随境转也。)所谓多贪众生不净观,多瞋众生慈悲观,多散众生数息观,愚痴众生因缘观,多障众生念佛观。

  贪者,见境而心起爱乐之谓。欲界众生,皆由淫欲而生,淫欲由爱而生。若能将自身他身,从外至内,一一谛观。则但见垢汗涕唾,发毛爪齿,骨肉脓血,大小便利。臭同死尸,污如圊厕。谁于此物,而生贪爱。贪爱既息,则心地清净。以清净心,念佛名号。如甘受和,如白受彩。以因地心,契果地觉。事半功倍,利益难思。

  瞋者,见境而心起忿憎之谓。富贵之人,每多瞋恚。以诸凡如意,需使有人。稍一违忤,即生瞋怒,轻则恶言横加,重则鞭杖直扑。唯取自己快意,不顾他人伤心。又瞋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燥,重则肝目受伤。须令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崇矣。昔阿耆达王,一生奉佛,坚持五戒。临终因侍人持拂驱蝇,久之昏倦,致拂堕其面。心生瞋恨,随即命终。因此一念,遂受蟒身。以宿福力,尚知其因。乃求沙门,为说归戒。即脱蟒身,生于天上。是知瞋习,其害最大。华严经云,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古德云,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学菩提道,忍辱护瞋心。如来令多瞋众生作慈悲观者,以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既是过去父母,则当念宿世生育恩德,愧莫能酬。岂以小不如意,便怀愤怒乎。既是未来诸佛,当必广度众生。倘我生死不了,尚望彼来度脱。岂但小不如意,不生瞋恚。即丧身失命,亦只生欢喜,不生瞋恨。所以菩萨捨头目髓脑时,皆于求者,作善知识想,作恩人想,作成就我无上菩提道想。观华严十回向品自知。又吾人一念心性,与佛无二。只因迷背本心,坚执我见。则一切诸缘,皆为对待。如射侯既立,则众矢咸集矣。倘能知我心原是佛心,佛心空无所有。犹如虚空,森罗万象,无不包括。亦如大海,百川众流,无不纳受。如天普盖,似地均擎,不以盖擎自为其德。我若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自丧其德。虽具佛心理体,其起心动念,全属凡情用事。认妄为真,将奴作主。如是思之,甚可惭愧。若于平时,常作是想。则心量广大,无所不容。物我同观,不见彼此。逆来尚能顺受,况小不如意,便生瞋恚乎哉。

  愚痴者,非谓全无知识也。乃指世人于善恶境缘,不知皆是宿业所招,现行所感。妄谓无有因果报应,及前生后世等。一切众生,无有慧目。不是执断,便是执常。执断者,谓人受父母之气而生,未生之前,本无有物。及其已死,则形既朽灭,魂亦飘散。有何前生,及与后世。此方拘墟之儒,多作此说。执常者,谓人常为人,畜常为畜。不知业由心造,形随心转。古有极毒之人,现身变蛇。极暴之人,现身变虎。当其业力猛厉,尚能变其形体。况死后生前,识随业牵之转变乎。是以佛说十二因缘,乃贯三世而论。前因必感后果,后果必有前因。善恶之报,祸福之临。乃属自作自受,非自天降,天不过因其所为而主之耳。

  生死循环,无有穷极,欲复本心以了生死者,捨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得也。贪瞋痴三,为生死根本。信愿行三,为了生死妙法。欲捨彼三,须修此三。此三得力,彼三自灭矣。数息一观,可不必用。以当念佛时,摄耳谛听。其摄心与数息相似,其力用与数息天殊也。念佛一观,但看印光文钞,及净土著述,自知。

  问,若如所云,即丧身失命,亦只生欢喜,不生瞋恨。设有恶人,欲来害己,将不与计较,任彼杀戮乎。

  答,凡修行人,有凡夫人,有已证法身之菩萨人。又有以维持世道为主者,有以唯了自心为主者。若唯了自心,及已证法身之菩萨,则如所云。以物我同观,生死一如故也。若凡夫人,又欲维持世道。则居心固当如菩萨深慈大悲,无所不容。处事犹须依世间常理,或行捍御而摄伏之,或以仁慈而感化之。事非一概,其心断断不可有毒恚而结怨恨耳。前文所示,乃令人设此假想,以消灭瞋恚习气。此观若熟,瞋习自灭。纵遇实能害身之境,亦能心地坦然,作大布施。仗此功德,即生净土。较彼互相杀戮,长劫偿报者,岂不天地悬隔耶。

  节选自印光大师:“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

 







• 口业之过 • 心物是一不是二 • 自己害自己 • 什么是五乘教法?五乘教法是什么? • 真的能带业往生吗? • 2012是一个转机 • 信佛的人快乐,样样不操心 • 他修的是来生福 •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 一心不乱 • 什么叫业障?妄念就是业障 • 念佛要怎样念?每天念多少? • 还争什么?不争了! • 诸佛如来的大愿 • 业海茫茫,苦海无边 • 不迷信的,不如我这个迷信的 • 信愿行/善根福德因缘 • 搞股票 / 他染我不染 • 贪吃,这是一切众生的通病 • 三昧水忏的来源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蔡礼旭:五味令人口爽 · 蔡礼旭:义,己之威仪也 · 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六... · 蔡礼旭:讲得很高,做得很低容易傲慢 · 蔡礼旭:要学会判断选择书籍 · 蔡礼旭:夫妻是互相扶持、分工 · 蔡礼旭:爱的心地是无私的 · 蔡礼旭:一个人的道德、学问从哪里看出来? · 蔡礼旭: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 · 蔡礼旭:“建立共识”是分析一个缘分相当重... · 蔡礼旭:与人为善 · 蔡礼旭:培养孩子的慈悲心 · 蔡礼旭:夫毁誉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 · 蔡礼旭:劝人的前提是信任 · 蔡礼旭:自己有没有先做好,尽本分是关键所... · 蔡礼旭: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 · 蔡礼旭: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 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一...



· 印光大师: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母,与贤妻... · 印光大师:因夫弃回心念佛 · 印光大师:莲宗四祖,法照大师,亲见文殊,... · 净界法师:不要在这个果报上、成败上浪费太... · 北斗法 · 七贤 · 定弘法师:学佛人应该怎么对待害虫? · 我就造这一个业 · 观无量寿经疏 · 佛陀法语 十一月 · 慢幢 · 分段身 · 净土法门:蔡礼旭学弟子规 · 结使 · 阿修罗四生 ·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三课 传统与现代融... · 宣化上人:修道要有恒心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