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 学佛大词典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学佛大词典”的文章

四缘

类别:学佛大词典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梵语catva^rah! pratyaya^h!。为佛教阿毗达磨(论)中所整理出之因缘论。即赅括一切有为法之生起所凭借之四种缘。四缘常与‘六因’同时论述,‘四缘’系从‘果’之产生而考察各种‘因’之起源,‘六因’则侧重说明业报得以产生之条件。佛教各宗对因缘论之看法各异,以大小乘而言,小乘中较具代表性者为说一切有部(发智论、大毗婆沙论)及俱舍宗(俱舍论),大乘以唯识宗(成唯识论)之说为主。四缘,即因缘(梵hetu -pratyaya )、等无间缘(梵samanantara -pratyaya )、所缘缘(梵a^lambana -pratyaya )、增上缘(梵adhipati -pratyaya ),大小乘皆说之,惟说法互异;六因,为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异熟因,主要是发智论、大毗婆沙论、俱舍论等小乘论书所说。小乘并把能作因包含四缘中之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而将因缘一项开演为其他之五因。若将四缘、六因、五果等三学说并举,则可合为佛教因果论之完整思想。兹略述大小二乘之四缘说:

 (一)小乘之说:(1)因缘,即产生自果之直接内在原因,例如由种子而生芽,种子即是芽之因缘。其‘因缘’一词,‘因’亦作‘缘’解。于佛教因缘论中,通常将引生结果之主要条件称为‘因’,次要条件称为‘缘’。于此,则强调‘因’亦为众多条件之一,故称‘因缘’,非寻常所谓‘因与缘’之义。又此缘可适用于精神与物质等一切现象。(2)等无间缘,又称次第缘,即心、心所之相续中,由前一刹那让路而开引后一刹那生起之原因。亦即心、心所于‘过去’之前一刹那灭谢,复给予‘现在’之后一刹那生起之力用。所谓‘等’,谓‘前念’既灭,‘后念’继生,二念之体用同等,反之,若前一刹那为善心聚,后一刹那为恶心聚,则其前后刹那之相望则相异而非同等;所谓‘无间’,谓前后二念之间,念念生灭,刹那不停,而无有间隔。此缘仅适用于精神现象,为认识活动得以发生之条件。(3)所缘缘,略称缘缘,指心、心所所攀缘之一切对象,亦即一切外在事物对内心所产生之间接、直接之缘。例如眼识必以一切色为所缘缘,耳识必以一切声为所缘缘,乃至意识必以过、现、未等一切法为所缘缘。(4)增上缘,指上述三缘以外一切有助于或无碍于现象发生之原因条件。

 佛教将一切万法分为心法、心所法、心不相应行法(其性非色非心,而与心不相应的有为法)、色法、无为法等五大类,称为‘五位’。若就五位之生起与四缘之关系而言,心法及心所有法(精神现象)之生起,须具备四缘全部;心不相应行法(小乘分之为十四种)中之‘无想定’与‘灭尽定’之生起,仅须因缘、等无间缘、增上缘,而无所缘缘,此因无想与灭尽二定既属于无心定,已无心识作用可言,而所缘缘则须以心识为产生作用之相应条件,故此二定之生起不具所缘缘;心不相应行法其余之十二法与色法(一切物质现象)之生起,皆仅须因缘与增上缘,此因色法与其余十二种心不相应行法既无心识作用,故无所缘缘,其生起之前后两相亦非同等,且无固定之相续次序,故无等无间缘;无为法乃无有生灭变化之诸法真实体性,自然无生起之原因条件可言,故在四缘的范围之外。

 又若以时间、空间而言,等无间缘属于时间之因素,所缘缘属于空间之因素,因缘及增上缘则通于时空二者。又小乘既于四缘之外另立六因之说,则四缘与六因之关系后世亦异说纷纭。如俱舍论宝疏(法宝撰)卷七力主六因与四缘互摄之说,即如上记所言能作因包含等无间、所缘、增上等三缘,俱有因等其余五因通摄因缘。另如俱舍论光记(普光述)卷七则认为四缘赅摄之范围较宽,六因较狭,故四缘能含摄六因,六因不能含摄四缘。即俱有因等五因与因缘固可互相通摄,然能作因唯通于增上缘,而未能含摄等无间、所缘二缘。

 (二)大乘之说:(1)因缘,指一切有为法中能亲生自果者,如麦种生麦,稻种生稻。此因缘之体性有二:1.种子,指第八阿赖耶识中所含藏的善、染、无记等一切法;此种子于异时能引生自类之种子(称为种生种),于同时能生起自类之现行(称为种生现)。2.现行,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等七转识之现行能熏成本识(即第八识)中之自类种子(称为现熏种)。(2)等无间缘,谓心、心所之生起系由前念引生后念,念念相续,无有间隔,此说与小乘大致相同,惟唯识宗主张八识之体各自有别,故各自产生前后无间之相续关系;小乘则认为异识之间亦可互相形成等同无间之相续关系。(3)所缘缘,凡心、心所之对象成为原因,而令心、心所产生结果之时,心、心所之对象即称为所缘缘。唯识宗特分为亲所缘缘、疏所缘缘两种。如成唯识论卷七所说(大三一·四○下):‘若与能缘体不相离,是见分等内所虑托,应知彼是亲所缘缘;若与能缘体虽相离,为质能起内所虑托,应知彼是疏所缘缘。’此乃小乘未谈及之深义。(4)增上缘,亦如小乘所说,指上记三缘以外的一切法生起之原因条件。惟此缘范围甚为宽广,如小乘所说之六因,悉得摄入此中。

 若就诸法之生起与四缘之关系而言,大乘认为色法与诸种子之生起,仅须依因缘与增上缘,此因色法与种子皆非缘虑之法,故无所缘缘;又以多类俱转而无前后齐等之故,而无等无间缘。心法、心所法则与小乘看法相同,须具备全部四缘而后生起。[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一、瑜伽师地论卷五、卷三十六、显扬圣教论卷十八、顺正理论卷十八、显宗论卷十、成唯识论了义灯卷六本、大乘义章卷三](参阅‘六因’1256、‘缘’6123)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四节
下一篇:四缘发菩提心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学佛大词典推荐阅读
• 阿号
• 道德经
• 瑜伽宗
• 淫欲
• 比量
• 寂成派
• 六方礼
• 无说相似过类
• 三十二器
• 法将
• 灵祠
• 乌耆帝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慈光
• 一心敬礼
• 普慈
• 印光大师:如何得金刚经的真实利益?
• 无论什么事情,看淡一点好
• 彭鑫博士:补肾的食品之一 黑芝麻
• 金刚佛子
• 有部律
• 宣化上人:四土
• 宣化上人:你请人说法将来你一定会说法无碍的
• 佛觉三昧
• 遮戒
::法师开示 ::
• 海涛法师:被同事排斥吃素身心苦恼怎么办?
• 海涛法师:温暖与慈悲 下
• 印光大师:净土法门(念佛法门)以什么为宗?
• 印光法师:此人宿世有大善根,故感佛慈加被
• 印光大师:持名念佛之要诀
• 印光大师:欲以读诵大乘,助其净业,非真有深明净土之正知见不可
• 宣化上人:金刚棒喝 七十二
• 印光大师:念佛是正行,怎样念佛不间断?
• 宣化上人:菩萨为什么作布施眼睛的功德
• 海涛法师:吃肉以后,生病了,开刀了怎么会这样?
• 法华漫话系列之三:成佛快慢谈
• 星云法师:命运的主人
• 星云大师:拆掉让你人生痛苦的「十堵墙」
• 印光大师:人做恶,鬼便争相侮辱
• 净界法师:宁可在山中睡觉,也不要在都市办道
::佛学大辞典 ::
  • 经王
  • 拍掌
  • 优婆髻设尼童子
  • 曹山眉目不识
  • 中元
  •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 财施
  • 默照禅
  • 六七能遍计
  • 伽驮棒
  • 法上
  • 七境界
  • 光鬘天子
  • 阎罗十殿
  • 沐浴
  • 一彩两赛
  • 铁机地狱
  • 禅宗
  • 谈林
  • 白云
  • 一光三尊
  • 我痴
  • 仰山十九门
  • 顿中顿
  • 四种对治
  • 乐观
  • 选佛
  • 忿怒拳
  • 末后一句
  • 二般若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四念处?四念处是什么意思?
• 建设佛化家庭始于举行佛化的婚礼(圣严法师)
• 布施的方法
• 什么是因果?因果是什么意思?
• 德育治家 智慧话语
• 佛陀为居家学佛青年开示:什么叫真好男人
• 佛化家庭(黄念祖老居士)
• 若要佛法兴 唯有僧赞僧
• 离八风之患
• 在网络上轻率发言果报非常可怕
• 佛法不离生活(净空法师)
• 财富的处理法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