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 学佛大词典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学佛大词典”的文章

中道

类别:学佛大词典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梵语madhyama^-pratipad,巴利语majjhima-pat!ipada^。即离开二边之极端、邪执,为一种不偏于任何一方之中正之道,或观点、方法。又作中路,或单称中。中道系佛教之根本立场,于大、小二乘广受重视,故其意义虽各有深浅,但各宗以此语表示其教理之核心则为一致。中道之意义称中道义,中道之真理称中道理。中道教(三时教之一)即指中道之教说,以中道为旨之立场称为中道宗(法相宗主张唯识中道,并自称为中道宗),观中道称为中道观(全称中道第一义谛观,为三观之一)。又因中道乃表示宇宙万有之真实相,故就中道即实相之意义而言,称为中道实相。

 (一)在阿含教说而言,因八圣道之实践是远离快乐主义与苦行主义等偏颇之生活态度,由此得以完成智慧,趣入菩提涅槃,故称八圣道为中道。若正确理解十二缘起之真理,因而远离常见(认为众生生命主体之我为永远存续者)与断见(认为死后全归灭无),或有见(自然之立场、世间之常识)与无见(虚无主义)等偏颇之看法,故正观十二缘起,是谓住于中道之正见。前者为释尊初转法轮时所说,乃属实践上之中道;后者则为思想上之中道。

 (二)在部派佛教而言,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九、成实论卷十一等,继承阿含教说之立场,谓中道远离断、常之二见。

 (三)大乘中观派之主张,以般若波罗蜜为根本立场,以远离一切执着、分别而无所得者为中道。据中论卷一观因缘品载,缘起之理法是打破生、灭、断、常、一、异、去、来等八种邪见(八邪、八迷、八过、八计、八谬、八事之戏论),而阐明空之真理;万有以顺此缘起道理而存在,故离八邪,本无实体,不为执着之对象。如此,离八邪而住于无得正观,称为中道,此即八不中道、八不正观、无得中道、八不中观。此‘八不’即指否定生灭等八邪之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由此得破一切邪执,而显现诸法实相。八不之中,不生、不灭是其根本,故特别以不生包摄八不。据吉藏之中论疏卷二,不生是破婴儿阐提,不灭是破邪见阐提,不断是破断见之声闻,不常是破常见之声闻,不一、不异是破外道,不来、不去是破独觉及初发心菩萨之各种邪执。

 三论宗基此八不中道之说,说三种中道,即中论疏卷一中就八不中道与二谛之关系加以说明:(1)俗谛中道(世谛中道),从依因缘假合而存在之现象面来说,万法无实体,是空,但却以假有之现象存在,故为无生灭之生灭,生与不生俱不可说。(2)真谛中道,从存在本体之真实面来说,万法皆是假有现象之存在,本体毕竟空,故为生灭之无生灭,不生与非不生俱不可说。以上两者称二谛各论之中道。(3)二谛合明中道(非俗非真中道),所谓无生灭之生灭或生灭之无生灭,其实既非生灭,亦非无生灭,而是超绝言语思虑之毕竟空。

 又据三论玄义卷下谓,中道有一中乃至四中之别。即以中道为唯一清净道是为一中,中道配以二谛而论,分‘世谛之中’、‘真谛之中’是为二中,‘二谛之中’再加‘非真非俗之中’是为三中。四中即:(1)对偏中,对断、常等偏见所说之中。(2)尽偏中,即指灭尽上述之偏见,而显出中道之意义。(3)绝对中,所显现之中乃超绝言语思虑之不偏不中者,故假名为中。(4)成假中,由非有非无之绝对中,反能成立现象假有之存在(有无),为教化众生之方便。

 (四)天台宗立空假中三谛之说,主张一切诸法乃超越空、假之绝对,且其本体非为言说思虑之对象,此即中谛。此中谛为化法四教中之别、圆二教所说,但别教视三谛为各个独立之真理(隔历三谛),空、假二谛为现象面,中谛为本体面,此种释法称之为但中;圆教则视三谛并非孤立,一谛之中具足三谛,三者圆融无别(圆融三谛),为即空、即假、即中之中谛,故称为不但中。又通教虽不言三谛,但所说之空理中,已包含中道,故通教亦称含中之教。此外,天台宗主张中道之理为宇宙之真实相状,悟其理即能自由自在趋向佛乃至地狱之十界,此即应受教化者之机而变化姿态,以应化之本源含中道之理,故称作中道应本。藏教与通教之菩萨并不具此种能力。前者唯伏见思之惑,而不断尽,以此惑为因而受生三界(伏惑行因);后者以誓愿力扶持烦恼之习气,生于三界而教化众生(誓扶习生)。

 (五)唯识宗立有、空、中等三时教之教判,如解深密经等所说,远离有、空二边(两极端),而完全彰显非有非空之中道真理之教,称为中道了义教;偏于有、空之教,称为不了义教。其所谓中道即唯识中道,即:(1)凡夫所以视有情实体生命之我与构成万有要素之法为实在,皆因迷情之妄执所致,故是‘情有理无’,为‘非有’。(2)万有为因缘之假和合,系由阿赖耶识所变现,即识是‘理有情无’,为‘非无’。(3)万有无固定之本性(自性),是为空,故能自在变现,即空是‘真空妙有’,为‘非无’。依此,宇宙之真相即以‘非有非无’(非有非空)之中道把握之,作此主张者称为中道了义教。据三性之说,此所谓之我与法即为遍计所执性,识为依他起性,空为圆成实性之义。

 又日本方面,执空说之南寺主张三性对望中道(三性相对中道、言诠中道)之说。即依真如之圆成实性(实有)而有依他起性(假有)之现象,再有遍计所执性执其现象之相为实有,故遍计所执性为非有,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为非无。此三性乃同立于一法(一事物)上之三性,若由三性相望之立场言,则此法系‘非有非无’之中道,此即三性对望中道之义。对此,体空说之北寺主张一法中道(离言中道)之说。即各就三性中之一性,立中道之义。例如遍计所执性是情有,故非无;然因其理无,故亦非有。亦即自具中道之立场言,三性之每一性皆显示中道之义。但亦有人主张,一法中道说中之遍计所执性乃属凡夫之迷情,故不可立于中道。

 主张三性相望之中道,以系于言说之上而论中道,故称为言诠中道。一法中道则主张一切存在之本来实相,乃是断绝言语思虑、非有非空之中道,亦为绝对存在之中道,故称为离言中道。二者合称二重中道。前者是教化他人之中道,后者是表显自内证之中道。此外,中道一语,亦用于指能观之智或所观之理等情形。[杂阿含经卷十二、中阿含经卷五十六罗摩经、转法轮经、大宝积经卷五、瑜伽师地论卷七十八、大智度论卷四十三、维摩经文疏卷二十一、摩诃止观卷三上、卷五上、卷七上、天台四教仪集注卷下、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本总料简章](参阅‘二重中道’205)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中会寺
下一篇:中道王三昧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学佛大词典推荐阅读
• 半制大摄心
• 五缀钵
• 慧云
• 法号
• 一佛世界
• 国忌斋
• 禅阁
• 佛图户
• 庐山
• 个个圆常道
• 主丧
• 五法藏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铜轮王
•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五课 佛教徒的一日行
• 静思语录
• 佛手岩
• 我们今天所受的害
• 妙莲老法师:五戒是良医
• 鸡园寺
• 逆罪
•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四难得睹佛经
• 宣化上人:佛时刻念众生,众生则时时把佛忘记
• 圣严法师:如何无烦恼如何行善道
• 阿梨宜
::法师开示 ::
• 专弘净土,密护诸宗——印光大师禅净思想管窥
• 星云法师:为父母亲友祈愿文
•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学道应正直
• 印光大师论诚敬与学佛
• 印光大师:佛以万法皆空,何以有西方极乐世界?
• 海涛法师:慈悲妙法轮 二
• 净界法师:诸法因缘生也对,诸法本自无生也对!
• 宣化上人:不生气、没有脾气就是佛法
• 海涛法师:当自私的时候,痛苦来了,压力也来了
• 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最初的居士和信女
• 海涛法师:不要烦恼家人造业,修行是修自己不是改变別人
• 明证法师:念佛人一天的修行
• 学诚法师:认识烦恼、调伏烦恼
• 净界法师:《楞严经》的重点,只有一句话!
• 宣化上人:结禅七偈
::佛学大辞典 ::
  • 六字河临法
  • 因成假
  • 轮宝
  • 今圆
  • 火焰轮止印
  • 形相功德
  • 佛光山寺
  • 五部灌顶
  • 老衲
  • 无愠
  • 莫淡云
  • 五叶
  • 机关木人
  • 祭文
  • 周梦颜
  • 仆拏
  • 受用土
  • 恶律仪
  • 旱云寺
  • 火宅僧
  • 解夏草
  • 锡兰佛教
  • 普明
  • 真教
  • 浮木
  • 大隋劫火
  • 六无为
  • 解脱食
  • 相待假
  • 第一义智
::学佛推荐 ::
• 戒闻利身
• 佛化家庭 二、八正道是建设佛化家庭的指针
• 什么是轮回?轮回是什么意思?
• 在网络上轻率发言果报非常可怕
• 志同道合的婚姻才长久(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佛教的婚姻观(宽运法师)
• 五种非人
• 什么是三皈依?三皈依是什么意思?
• 佛化婚姻将引导人们趣入佛法(凯朝)
• 离人我是非之道
• 家庭即是道场(印光大师)
• 关于“佛化婚礼”答网友问(宗舜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