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证严法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证严法师”的文章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四难得睹佛经

类别:证严法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佛说人有二十难,得睹佛经第四难;

  昔时文字诚难觅,读经无心如不见;

  修行处世如调弦,自古佛道重实践;

  体解佛心正精进,得睹佛经有何难。

  时日一天天地消逝,我们学佛向前精进的脚步,能否跟得上消逝的速度?「佛说人有二十难,得睹佛经第四难,昔时文字诚难觅,读经无心如不见」,这段文字是说想要看到佛经,实在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佛经是佛陀说的法,而佛世时尚未有经书出版。但是,佛陀说「得睹佛经难」,可见佛陀的智慧,此句是为未来的弟子所说的法。

  观机逗教傅佛法

  佛陀在世时的教法是随机逗教,人生有何苦难、有何境界,弟子、人群心中有什么烦恼,佛陀就随时观机逗教。佛陀也知道,当这些言论由弟子们口口相传之后,必定经由文字记载而传承,当时句句言语都将是未来的经典。这也是佛陀对未来弟子们的叮咛,提高大家对佛经的尊重。

  后来口口相传的佛法,被化为短句记载在贝叶中,而后片断结集。此时文字虽已普遍,但尚未出现印刷术,都是靠手工抄写流传。接着石版、木版、铜版印刷逐渐兴起,才慢慢走入印刷传布,演变的时间距离很长。

  何况原始的佛经是以梵文记载,现今懂得梵文的人很少,想要听懂梵文的音声,那就更加困难。为了让后人方便学佛,古代的高僧大德千里迢迢由东向西取经,或由西向东传布佛法。比如古代的玄奘大师以及其它法师们,都曾前往印度投入学习,学成之后,再将藏经带回中国。经过了中国人的智识聚集、法师讲解,而后集众人的文思译为中文。

  也有从印度将佛经送至中国的现象,譬如「佛说人有二十难」,属于《四十二章经》里的一章,而《四十二章经》就是从龟兹国传来。由摄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将梵文送至中国,再由他们对中国的出家人和当时的社会贤达讲解,最后才一段段、一章章结集成汉文经典。

  其实,译经要能完全依照原文,一字不漏地将佛陀的原意翻译出来,这实在是很困难。因为以佛陀的智慧,弟子们对佛的谈话能否真正心领神会而流传?再者,这些言语都是口口相传,传话也可能产生误差。

  例如我常说的一句话「甘愿做,观喜受」,有的人无法体会其中的含意,往往说成「欢喜做,甘愿受」。「甘愿做,欢喜受」和「欢喜做,甘愿受」虽是同样的六个字,但是排列调换之后,意义就完全不同。

  甘愿做,是从内心甘而甜地投入,以最至诚、恳切的心发愿去付出,不论怎样辛苦,内心仍是无限欢喜。譬如前面所说的「弃命必死难」,为了救人、对人群有利益,即使非常辛苦,哪怕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种对生命价值的调适就会与众不同。所以甘愿就是从内心深处发起奉献的精神与动作,从而得到那分感受,这在佛法而言就是法喜充满。

  但是「欢喜做,甘愿受」的意义就大不相同了。「我欢喜就好,错了也没关系!你管得着我什么?」这种欢喜,是随心所欲去做之后所得到的结果,不得不自己承受;既然是自作孽,怎能不甘愿地接受后果!

  譬如说,偷盗抢劫或是杀人等等,终究要受法律制裁。当他在犯罪时是随心所欲,而受制裁时则是不得不接受,所以叫做「欢喜做,甘愿受」。短短的六个字,文字一模一样,只是排列方法不同,意义就不一样,何况是从外来的文字翻成中文,这又有另一层困难,所以说「得睹佛经难」。

  我们既然无法与佛同世,直接听闻佛陀说法,也无法看到片断留下来的原文,译成的中国古文又很艰涩,一句文言文就包含很广的道理,稍有一点偏差,意义可能完全不同。再者,艰涩的文字大众不易接受、体会,所以阅读佛经就会有重重叠叠的困难。

  其实,如果我们不去研究或身体力行,则看经和不看经的结果都差不多。「读经无心如不见」,我们读经如果无心,和没看是一样的;没有运用,和没读也是一样的。道理不是用念的,光是念也念不出一条路,必定要身体力行,好好去开辟这条道路。

  修行处世如调弦

  再者「修行处世如调弦,自古佛道重实践,体解佛心正精进,得睹佛经有何难」。这句话已经很显明了,修行要从经入道;经者道也,道者路也。我们要开辟一条道路,不断地向前走,愈开愈长,随着境界向前精进,这叫做修行。

  处世修行要先将人格修好,修心养性,端正行为。修心养性,就好比弹琴、弹吉他,这些乐器都有琴弦,弦音要调得恰到好处,调得太紧容易断裂;调得太松就弹不出声音或声音散乱。因此要弹出一手好琴,必定要用心将琴弦调得刚刚好。

  修行也一样不能偏激,要行于中道。身心的调适要平行,但是绝对不能懈怠,所以下一句说「自古佛道重实践」,从古至今,学佛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踏踏实实地身体力行。佛道就是觉悟的道路,这条心路不走,绝对无法体会心地的风光,所以我们必定要亲自力行。

  我们常常提到慈悲喜舍;慈,就是与乐。看到众生颠倒,我们却独善其身,这就不是无缘大慈;看到众生多灾困苦而不能悲悯救拔,这也不是同体大悲。不肯奉献身心,舍生命尽形寿为众生服务,这就脱离了大舍的精神;无法发广大心立弘誓愿,就无法真正体会佛陀的教育、菩萨的道路,哪里还能得到欢喜!所以要真正体会佛道,必定要亲自深入,投入群众。

  佛门的三皈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也就是深入经藏,体会佛心。如果无法体会佛心,怎能了解佛陀的智慧如大海般辽阔,而佛心就是大慈悲心。「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领大众,一切无碍」,这句话就是向佛陀发愿绝对不舍众生,并且要引领众生。

  三皈依每天在念,我们应该有所体会。「自古佛道重实践」,只要我们能在实践中体会佛心,就能「体解佛心正精进,得睹佛经人何难」,时时日日都可沐浴在佛陀的智慧法海中。所以学佛要时时用心,不可懈怠,也不要偏激。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证严法师:救世应先净化人心
下一篇:证严法师:人生七事不可触犯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证严法师推荐阅读
• 禅秘要法经
• 婆子眷属
• 汾阳五门句
• 世俗
• 月轮观
• 金刚牙菩萨
• 二种灭
• 七难
• 宿住随念智力
• 鹫尾顺敬
• 庵婆罗树林
• 杨惠之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海涛法师:觉悟的生命 上
• 定弘法师:我看到弥勒佛进入第二层佛台很惊奇
• 谷响集
• 支道根
• 印光大师:可以佩戴佛菩萨像吗?
• 定弘法师法语:背书是为了修定
• 印光大师:中阴现形的因果启示
• 随相
• 诵经念错字、漏字是否会堕地狱?
• 一百五十赞佛颂
• 宣化上人:这十法界是从我们人现前一念心生出来的
• 54 以佛法指引人生
::法师开示 ::
• 宣化上人:末法时代才有妖魔鬼怪到处作祟
• 海涛法师:嘴巴很会念,倒背如流却动机不对,都没用
• 慈诚罗珠堪布:合掌的功德和意义
• 宣化上人:蛇来听法
• 宣化上人楞严咒句偈疏解(30句至38句)
• 宣化上人:天灾由人造
• 印光法师:清朝探花的前世今生
• 印光大师:食五种辛诵经念佛,皆无大利益
• 印光大师:阿弥陀佛百颂
• 圣严法师:六和敬的意义
• 海涛法师:长寿无病,最好的方法,就是戒杀吃素放生
• 印光大师:如何帮助临终和去世后的父母亲人—临终三要
• 请问生活很痛苦怎么办?
• 宣化上人:一念光明就是佛
• 海涛法师:佛学问答(2)
::佛学大辞典 ::
  • 第五大
  • 释轮
  • 张抡
  • 中道教
  • 詹励吾
  • 悬旷
  • 生日大会
  • 乌剌尸国
  • 香火
  • 爱乐
  • 如是我闻
  • 共发菩提心授记
  • 女人往生
  • 十二处
  • 顺明珠
  • 甲念佛
  • 丹卡儿玛目录
  • 爱行见行
  • 僧形文殊
  • 体参
  • 党理不党情
  • 破有
  • 论议
  • 野干鸣
  • 僧伽罗叉
  • 毗佛略
  • 印度古文明
  • 无量净天
  • 灭类智
  • 逆罪
::学佛推荐 ::
• 口业之过
• 戒闻利身
• 佛化家庭 二、八正道是建设佛化家庭的指针
• 什么是念珠?念珠是什么意思?
• 佛化家庭 三、五戒善法是建立佛化家庭的基石
• 信心
• 第一福田
• 佛教徒一定要出家吗?
• 五种非人
• 六个维系爱情的妙诀(星云大师)
• 财富的处理法
• 什么是僧俗四众?僧俗四众是什么意思?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