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光教科书 > 第四册 佛教史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第四册 佛教史”的文章

第四册 佛教史 第三课 部派佛教的发展

类别:第四册 佛教史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第三课 部派佛教的发展
 

  第二次经典结集后,佛教分化为上座和大众两大部派,史称「根本分裂」。直至佛灭四百年为止(公元前后),两大部派又次第的分化,称为「枝末分裂」。从根本分裂到枝末分裂,在佛教史上称为「部派佛教」时期,这是意味佛教的发展处于部派林立的状况。此四百年间的佛教,在阿育王及迦腻色迦王等仁王护持下,获得长足的发展,不仅开始向国外传播,也使得三藏圣教更加丰富而完备。
  
  佛教从原始的和合一味演变到部派林立,主要是由于佛教所处时空改变所致。佛教由恒河中、下游逐渐向外弘化,因各地的风俗、语言、师承等文化背景不同,在戒律和教义的因应调适上自然产生差异。而原有多闻、持律、头陀等根性差别者,在距佛日遥后,经辗转传授、修习,彼此间的差异就更显著了,于是僧团开始分化。
  
  第二次结集导因于东西方比丘在地域上的差距,而对「十事」的戒律看法不同所引起。东方毗舍离原是一个思想自由开放的地区,而西方则属婆罗门化区,思想自然趋于保守严谨。因此,第二次结集后,终究因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佛教僧团分裂为:倾向严谨保守的西方上座部,与倾向开放进取的东方大众部二大派别。
  
  上述「根本分裂」的原因乃南传佛教所载,北传则主张发生于阿育王时代的「大天五事」之争才是主因。大天比丘对于阿罗汉身心境界与修持证果提出五项新说:余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故起。这是教义看法上的不同,结果支持大天的人数较多,组成大众部;反对的长老上座,组成上座部,并远移至西北印度的迦湿弥罗。
  
  根本分裂后,随著对戒律、教义见解的差异,两大部派又再度分化,大约一直持续到公元一世纪前后,佛教发展的主流转入大乘为止,此即所谓的「枝末分裂」。部派的总数、分化的过程、原因、年代和名称,南北传文献所记载各有不同。或以创始者立名,或以其所处地点立名,或以主要教义立名。其中以大众部、上座部、说一切有部、正量部、经量部最为兴盛。部派虽多,其分化系统可简化为:一味、二部、三系、四派。一般而言,以四派为主轴,而次第分化为二十部。如附图所示:
  
  (图略)
  
  部派发展路线及其兴衰史,与印度诸王的佛教政策有密切关系。在阿育王召开第三次结集和派遣传道师弘化印度境内外后,上座部(分别说部)声望如日中天,甚至远播锡兰、缅甸等国。到了迦腻色迦王时代,因「说一切有部」结集出《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因而在迦湿弥罗一带形成了领导地位。反之,弗沙密多罗王在中印度的毁佛法难,也使佛法中心转移至南方与北方。
  
  此外,三藏圣典方面,则有特殊的发展。各部派因竖立自家宗风,因此,不论律藏或经藏方面均各有传承。此二藏虽因自宗立场的不同而有增删的情况,然大体上与原始佛教时期的组织、体裁、内容相同。另外,具有独立体裁的论藏,则是在这一时期才完备。故部派的特色,就三藏圣典来说,即在于「论藏」(音译为阿毗达磨)的发达。尤其各部派为彰显自宗的思想教义,遂直接促成阿毗达磨的研究学风,因此部派佛教又称「阿毗达磨」佛教。
  
  现存各部派的阿毗达磨以上座部系为主,南方巴利铜牒部及北方说一切有部早期各有七部根本论,尔后更有《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俱舍论》等大作陆续问世。而大众部的根本论书称为「蜫勒」,因未传译,今仅得《分别功德论》。
  
  部派佛教思想发展繁杂,但基本上仍以大众部和上座部为中心。大体而言,上座部重视原始经义的分别疏释,在现实生活上趋于学术理论化,尤其主流派说一切有部的学究气味太浓,致与人间脱节,后被大乘佛教贬为小乘者,原因即是在此。因此,在印度的上座部逐渐没落,锡兰所传的分别说部(赤铜牒部)便成为上座部佛教的代表。相对的,大众部着重佛陀的根本精神,对于经法重于贯通古意,并且融入新知,而在现实生活上的修持则是要求人间化,因此,大众部终于发展成为大乘佛教。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 第四册 佛教史 第二课 经典的结集
下一篇: 第四册 佛教史 第四课 印度诸王朝的佛教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第四册 佛教史推荐阅读
• 白拂
• 金刚经解义
• 协敖
• 本源清净大圆镜
• 平等意趣
• 性派
• 诗禅一致说
• 十三宗
• 志开
• 佛教博物馆
• 智境四相
• 地居天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蔡礼旭: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54集)
• 蔡礼旭:细讲《弟子规》(第二十二集)
• 星云法师:要利用零碎的时间
• 诃五欲
• 宣化上人:持戒是成道的根本
• 堂班
• 邪淫纵欲中风现世报
• 印光大师:净土开示84题之6-10题
• 小乘经典
• 定弘法师:什么时候助念最理想
•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一课 信仰
• 星云法师:不要把歉疚理想带到棺材去
::法师开示 ::
• 印光大师:念佛好,还是念观音好
• 印光大师:净土法门,到底是二力法门,还是纯仗佛力的法门?
• 学诚法师:生处能熟 熟处能生
• 宣化上人:金刚棒喝 十
• 宣化上人:怎样才能拿到去西方极乐世界的护照?
• 海涛法师:守五戒,吃素,最快的方法影响家人学佛
• 宣化上人:因缘成熟了就会有一点成就
• 星云法师:可怕的神通不要为神通所迷害人害己
• 净界法师:有三种障碍,会破坏菩提心
• 圣严法师:大乘和小乘的区别是什么?
• 净界法师:真正障碍往生的是带有执着性的妄想
• 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佛传》解空第一须菩提
• 证严法师:忏悔的猎人
• 海涛法师:上班赚钱跟修行,如何两个兼得
• 宣化上人:戒律根本只有一个,就是不自私
::佛学大辞典 ::
  • 自受用土
  • 曩
  • 上首
  • 寿尊
  • 不系定
  • 宁玛派
  • 义邑
  • 水头
  • 敬爱法
  • 愚中周及
  • 波吒厘子城
  • 西游记
  • 立
  • 悉地持明仙
  • 子元
  • 高昌国
  • 邬波三钵那
  • 化仪三宝
  • 佛祖历代通载
  • 倭藏
  • 儒童菩萨
  • 无碍解道
  • 出家二戒
  • 诸色
  • 善慧
  • 外四供养
  • 拉卜楞寺
  • 无漏
  • 一切身业随智慧行
  • 宣璇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法师?法师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三宝?三宝是什么意思?
• 布施的方法
• 在网络上轻率发言果报非常可怕
• 什么是僧俗四众?僧俗四众是什么意思?
• 建设佛化家庭始于举行佛化的婚礼(圣严法师)
• “家庭精舍” 中国当代“佛化家庭”研究(陈坚)
• 什么是和尚?
• 夫妻之间幸福相处的四句话(星云大师)
• 莫批评他人之过失谬见
• 佛经中说不报父母恩的罪过(益西彭措堪布)
• 佛说居家八法(《杂阿含经》卷四三)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