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问答 > 学佛、学经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学佛、学经”的文章

历史上三次灭佛的原因是什么?

类别:学佛、学经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问:中国自东汉以来,魏晋至南北朝期间,根据记载有三次的灭佛活动。请问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当时佛教界过于富裕,导致与民间贫富悬殊?或因出家人本身不检点?还是当朝统治者本身的问题所致?
答:这桩事情在佛教里面是众所周知的,三武灭法。但是时间都很短,大概是二、三年佛法又重新被肯定,就复兴起来。在中国这是非常好的教训。要问原因这是属于事相上的、形象上的。说是佛教过于富裕,导致跟民间的问题,我想这个不太可能,为什么?无论在哪个时代佛门供养有多的,没有不照顾人民的。这是释迦牟尼佛跟历代祖师,不但常常教导后人,他自己本身就是这样做法。我们看近代印光大师,你看看他的传记,他在晚年出名了,这是高僧大德,所以皈依供养的人就太多,他把这些钱,他没有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完全用来做公益慈善事业。但是他最主要的是宣传佛法,所以他办了个弘化社,就是个佛经流通处,苏州的弘化社。印的这些经论、善书,印祖不仅是着重佛法,对儒跟道他都非常关怀,你看他的《文钞》,儒占很大分量的篇幅。为什么?那是学佛的基础,这诸位一定要懂得。

儒道纵然跟佛有界限,佛跟儒道没有界限,这是学佛同学一定要知道,什么原因?中国从唐朝中叶以后,不学小乘。这是佛讲得很清楚的,学佛不可以躐等,像读书一样要循序渐进,逐渐慢慢向上提升。所以佛讲"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话说得很重。小乘经,我们中国翻译得相当完整,现在《大藏经》里面的《四阿含》跟南传巴利文的经典,分量几乎是相等,翻译得很完备。但是唐朝中叶之后,小乘两个宗派就衰了,现在就没有了,宋以后就没有了。成实宗、俱舍宗这两宗都没有了,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名词。

中国有没有奉行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有。中国人用儒、用道代替了,所以儒道跟佛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我们净宗还有很美好的典故,虎溪三笑,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在庐山建立东林念佛堂,那时候陶渊明是儒,陆道长代表是道,这三个人关系非常好,好朋友。他们两个上山访问,这聊天,远公大师送行,那个时候他们界就是虎溪,虎溪是界限,送客都不过虎溪的。结果聊了忘掉就过了桥,三个人哈哈大笑,今天慧远大师破戒了。这就说明儒释道的关系,这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实在讲在老子、孔子跟释迦牟尼佛决定没有界限,凡是出了问题都是后人。后人为什么出了界限?不通!不通就有门户之见,我比你高,你不如我,这是自古以来所谓的是"文人相轻",矛盾从这个地方发生的。真正学通、学明白了,知道是一家,彼此互相尊敬、互相标榜,这是正确的。像佛在《华严》五十三参里面告诉我们,五十三位善知识每个人学的法门不一样,但是对外都自己谦虚,尊重别人,这是正确的,与中国的礼相符合。礼自卑而尊人,这才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就是学得再好也得要谦卑一点。

我们看天主教《玫瑰经》,是天主教的朝暮课诵,它十五段里面,第一段讲的什么?圣母玛利亚的谦卑,把谦卑摆在第一。我们佛法里面也是一样的,普贤十愿第一礼敬诸佛,你不谦卑你怎么能礼敬?礼敬就是自谦而尊人,这要知道。所以第一个问题应该不会。我们这些年来,实在讲就是在海外,国内有灾难,我们也全心全力援助,没有说是听到有灾难,无动于衷的,没有这个事情,真正学佛的不会。
第二或因出家人本身不检点?这也有可能,但这是少数,绝对不是多数。出家人本身不检点这是晚近,晚近变成多数,把佛教形象破坏了,不再学习经教。所以释迦牟尼佛灭度,就是过世的时候教给往后弟子的四依法,说得好,我们如果能记住,你就不会迷信、就不会盲从。佛在世我们依靠佛,佛不在世依靠什么?佛说"依法不依人",法是什么?经典。经典里面教我们怎么做,我们老实依教奉行就对了。别人教我们,他所教的有没有经典依据?没有经典依据,如果说是不如理、不如法、不合情的,我们可以拒绝、可以不听他的,这是佛教导我们。

第二个"依义不依语",这句话很重要,因为佛经到中国来都是翻译过来的,从梵文翻译过来的。一个梵文原本很多人翻译,里头文字不同,到底哪个正确,哪个有问题?佛这句话说得好,我们依它的意思,语言没有关系,多说一句、少说一句有什么关系!随便怎么说,只要说的是一个意思就好,这把这个问题给我们化解了。《金刚经》流通最广的,一个本子六种翻译,六个译本都在《大藏经》。《无量寿经》十二个译本,失传了七种,现在还有五种。像类似这种情形非常之多,这依义不依语,意思没错就好。
第三个讲"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句话是非常重要,什么叫了义?现在社会用得上的,这叫了义,学了马上就管用。如果现在学了之后,这个社会不适用的,这叫不了义,佛说得多么圆满。最后告诉我们,"依智不依识",智是什么?理智,识是感情,学习要依智能、依理智,不要感情用事,说得多好。佛对于后世状况是了如指掌,这我们能信得过。今天末法时代,他老人家看得清清楚楚,很多他的遗教,甚至于就是对现在这个社会讲的,因为在过去社会还不可能。为什么?历代帝王护法,高僧大德辈出,不致于有这些问题。

佛教之变成宗教,它本来不是宗教,本来是学术,儒释道三家,不是说三教,说三家。在从前是三家,到三教是什么时候?唐朝中叶以后就有所谓三教。但是那个教还是教学,不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宗教。我们现在所说的宗教,这个名词是从外国传来的。中国自古以来,没有讲宗教这种名词的,是外来语。我听说从日本传过来的,日本也是欧洲传到日本,日本传来中国。所以佛教变成宗教应该不超过三百年,乾隆时候还没有,总在嘉庆以后。佛教本身也称宗教,这个宗教诸位一定要了解,佛教讲宗,专门讲禅宗,教外别传叫宗门;除了禅宗之外,其他的宗派都叫教,叫教下,宗门教下简称为宗教。所以宗教还是本身里面宗派的称呼,与现在我们所说的宗教完全不相干,这一定要知道。

所以我看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最后这个,统治者他的爱好不相同,他不喜欢佛,喜欢道,要把道兴起来,把佛灭掉,这是有这些可能的。门户之见太深,产生这些嫉妒、障碍。总而言之,都是对于经教研究不够透彻。尤其当前这个社会,这是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这样的混乱,将来历史上,我们现在所处是大乱之世。几乎全世界的志士仁人,很多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心,如何消灭冲突,如何恢复世界安定和平。真有人在做。我过去在澳洲,九一一事件之后,大学来找我,我也去参与,参加了十次国际和平会议,我对这个情形了解很多,真的想做,能不能做出效果?不可能。西方人最初他们的思惟是用镇压、用武力报复,用这种手段。九一一事件发生之后有不少人在反省,这个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增长怨恨,会把问题愈搞愈复杂,这是现在已经摆在现前。

联合国从和平,和平要开和平会议,和平会议开了三十多年,每年不知道花了多少人力、财力、物力,没效果。我参加了很多次,我在大会里面也都做出主题报告,把中国五千年来这种和睦的理念方法,方法是教学。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办班教学,所以讲经三百余会,就是办三百多次的班,大小三百多次。他老人家一生教学,要用现代人的话来讲,释迦牟尼佛他是个职业教师,他是这么个身分。现在西方人所讲的多元文化,释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他本身的身分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老师。因为他教学不收学费,理念跟孔子一样,有教无类。他不分国籍、不分宗教、不分族群,只要你来没有不热心教导你,教一辈子!现在全世界所有宗教这些活动,释迦牟尼佛一生从来没有过一次,在经典上都没有。

他真的是教学,教学的目标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明白了,他两个目标,一个是大众化的,大众化的目标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目标就是解决社会问题。所有苦难从哪里来的?从迷惑。你对于这事实真相不了解、不透彻,你的想法、看法错误了,于是你的说法、做法也错了,那当然产生苦果。都明白了,你的思想、言论、行为都正,那所得来的果报是乐,这是对一般大众的教学。除这个,对于有特别天分、志愿大的、想追求真理的(就是高等哲学),那跟你讲什么?讲宇宙生命万法的事实真相,这就是经典讲诸法实相。目的是教你明心见性。这个高,见性在佛教里面就证得佛果。所以佛是佛教里面学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是佛陀,第二个学位是菩萨,第三个学位是阿罗汉,像现在学校里学士、硕士、博士一样,学位名称,与神仙毫不相关。佛教讲一切众生皆当成佛,你好好的学,你应当拿到最高学位。所以佛教佛多,博士多,这文化水平高,道理在此地。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如何解决随意更改学习的经书版本?
下一篇:有即是空,空即是有,空有同时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学佛、学经推荐阅读
• 宣化上人:恳切至诚念佛 光明遍照三千
• 宣化上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四十五) 贤胜优婆夷 会缘入实相
• 宣化上人的离奇故事
• 宣化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1
• 宣化上人: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三十四章 处中得道
• 宣化上人:出版书籍要审查
• 宣化上人:相貌能够圆满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 大悲咒句解 55、摩诃悉陀夜
• 宣化上人感应事迹
• 宣化上人:佛遗教经浅释
• 宣化上人:第二十二卷 妙法莲华经 嘱累品
• 宣化上人:人畜胎生是由爱情而生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圣严法师:认识观世音菩萨
• 菩提藏
• 一子地
• 蔡礼旭:对別人要少批评,多体恤
• 醍醐经
• 陈大惠:张选为什么能成为亿万富翁?
• 回向
• 刘素云:你成功的一个最佳途径
• 印光大师:如何生聪明福寿的好孩子
• 香亭
• 宣化上人:如意魔女
• 圣严法师:花开花谢,不执著
::法师开示 ::
• 宣化上人:若因地不真,将来的果报一定是苦
• 印光大师:学佛之人不必害怕灾祸恶鬼
• 星云大师:阿弥陀佛感应的原理
• 圣严法师:念佛的人有三种,你是哪一种?
• 圣严法师: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一一、见宝塔品──宝塔涌现,证明说法
• 净界法师:只有听到你自己的声音,你的心才能够达到一心不乱!
• 慈诚罗珠堪布:关于回向,学佛人普遍存在一个大误解
• 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制戒的因缘
• 圣严法师:心自在和身自在
• 星云法语:成功人生-如何修行
• 宣化上人:回头是岸─皈依三宝
• 仁焕法师:三皈五戒
• 海涛法师:和同修受菩萨戒好几年了,有自然的夫妻生活可以吗
• 宣化上人:儒释道三而一,一而三
• 印光大师:对研习教理、净土行法的一揽子开示
::佛学大辞典 ::
  • 末笯曷剌他
  • 乞食四分
  • 发饿鬼心
  • 院
  • 慧年
  • 庄严门
  • 能仁学会
  • 四性行
  • 僧残
  • 安心
  • 玄鉴
  • 经塔
  • 噶玛霞寺
  • 拈八方珠玉集
  • 坐堂
  • 孤起偈
  • 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
  • 波旬
  • 瞿翅罗鸟
  • 释侣
  • 本初佛
  • 依通
  • 粗恶苑
  • 二种心相
  • 相应断
  • 不空钩依菩萨法
  • 投子牛在
  • 广狭自在无碍门
  • 毕竟依
  • 净华众
::学佛推荐 ::
• 佛教徒一定要出家吗?
• 什么是五乘教法?五乘教法是什么?
• 精进
• 缘分,离不开珍惜二字 (星云大师)
• 戒杀得安隐
• 神通,应如何看待?
• 吉祥行
• 好的婚姻是人间天堂(清源)
• 什么是三毒?三毒是什么意思?
• 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是怎样的?
• 布施的方法
• 论建设佛化家庭(蔡吉堂)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