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印光大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印光大师”的文章

印光大师:佛教与儒教的共同点和区别是什么?

类别:印光大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儒以诚为本,佛以觉为宗。儒佛之本体,固无二致。儒佛之工夫,浅而论之,亦颇相同,深而论之,则天地悬殊。世人不知其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之所以然,故致纷纷诤论,各护门庭,各失佛菩萨圣人治世度人之本心也,哀哉。

儒佛之本体,固无二致。儒佛之工夫,浅而论之,亦颇相同,深而论之,则天地悬殊。何以言之,儒以诚为本,佛以觉为宗。诚即明德,由诚起明,因明致诚,则诚明合一,即明明德。觉有本觉,始觉,由本觉而起始觉,由始觉以证本觉,始本合一,则成佛。本觉即诚,始觉即明,如此说去,儒佛了无二致。阁下所谓学孔学佛,理不外《大学》一章者,乃决定无疑之语,此浅而论之也。至于发挥其修证工夫浅深次第,则本虽同,而所证所到,大有不同也。儒者能明明德,为能如佛之三惑圆断、二严悉备乎?为如证法身菩萨之分破无明,分见佛性乎?为如声闻缘觉之断尽见思二惑乎?三者唯声闻断见思最为卑下,然已得六通自在。故紫柏云,若能直下忘情,山壁由之直度。初果尚七生天上,七反人间,而其道力,任运不犯杀戒,故凡所至处,虫自离开,所谓初果耕地,虫离四寸,况二三四果乎。儒教中学者且置,即以圣人言之,其圣人固多大权示现,则本且勿论。若据迹说,恐未能与见思净尽者比,况破无明证法性之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乎。即谓明其明德,堪与破无明者比肩,然破无明者,有四十一位,为与最初之初住比肩耶,为与最后之等觉比肩耶?即与最后之等觉比肩,尚于明德未明至乎其极,直待再破一分无明,方可谓为诚明合一,始本无二耳。吾故曰,体同而发挥工夫证到不同也。世人闻同,即谓儒教全摄佛教。闻异,即谓佛教全非儒教。不知其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之所以然,故致纷纷诤论,各护门庭,各失佛菩萨圣人治世度人之本心也,可不哀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58页 复汤昌宏居士书)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印光大师:熟读《文钞》,依之而行,就会不致受庸人所误。
下一篇:印光大师:《印光法师文钞》对学佛有什么帮助?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印光大师推荐阅读
• 煮云
• 佛部主
• 除宗有法
• 涌泉骑牛
• 悉昙十八章
• 三庄严
• 七叶窟
• 佛降生像
• 法鼓
• 曹溪一滴
• 童女相
• 问遮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法瑗
• 海涛法师说故事2:守财狗
• 仁焕法师:人不平安,来自运气不好,福气不顺,正气不对
• 非时药
• 净界法师:修行最怕错用心
• 山田灵林
• 毁坏佛像的果报
• 正续寺
• 真语
• 星云法师:不能不信因果
• 光远
• 蔡礼旭: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29集)
::法师开示 ::
• 关帝漫画(附:印光法师普劝戒杀吃素挽回劫运说)
• 净界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十四讲
• 海涛法师:厌离心来自于智慧,有了智慧就放下
• 净界法师:没有善根你怎么能听到佛法
• 净土法门:印光大师为何无人敢批评
• 宣化上人:佛经中如是我闻的意义
• 印光大师:无量寿经遍摄九界圣凡
• 宣化上人:大悲咒妙用难思
• 宣化上人:修道要恒心不变
• 印光大师:余庆,余殃,则果矣!
• 星云法师:信守承诺的力量
• 星云法师:真正富有的人
• 宣化上人评胡适:欺世盗名活妖怪,譭佛谤圣死畜生
• 宣化上人:金刚棒喝 二十八
• 印光法师:学佛人,俗务纠缠,妄想纷飞怎么办?
::佛学大辞典 ::
  • 卢行者
  • 法爱
  • 修罗隐藕丝孔
  • 凡夫
  • 玄惠
  • 稠禅师
  • 罪报
  • 三时论门
  • 佛殿
  • 守
  • 一分戒
  • 妙应寺
  • 噶里麻乌斯
  • 十海
  • 邓尉山圣恩寺志
  • 拜物教
  • 觉人
  • 破颜微笑
  • 圣典
  • 祭官
  • 玉耶经
  • 释迦毗楞伽摩尼宝
  • 教顿机渐
  • 发塔
  • 三界独尊
  • 哩
  • 缁门崇行录
  • 跋禄羯咕婆国
  • 听法五不作异意
  • 说戒师
::学佛推荐 ::
• 忏悔除罪
• 什么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什么?
• 什么是缘起论?缘起论是什么意思?
• 离八风之患
• 口业之过
• 婚姻、家庭在修行中的四种层次的对待
• 什么是四念处?四念处是什么意思?
• 佛教徒名称有哪些?
• 端正的真义
• 情的觉醒——佛法与生活的对话
• 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什么意思?
• 忍辱多力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