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证严法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证严法师”的文章

[证严法师]心灵十境第六地:现前地

类别:证严法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第六地 现前地

前面已分析到第五地。为了让大家加强印象,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之前所研习的部份。

回首来时路
   第一是「欢喜地」。难得人身,来到人间应欢欢喜喜地过一生。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在一生当中都能保持欢喜心很难;就是因为难,所以才说是「修行」。
   要修得天天欢喜,就得下一番工夫,必须发大心、立大愿才行。首先,要先给别人欢喜。若能天天以欢喜心待人,并给予爱的布施,使得人人自在欢喜,自然我们也会感到无限欢喜。
   第二是「离垢地」。垢就是污浊;有形的指外在环境的垢染,无形的是指个人内心的烦恼。烦恼心就是无明,就像污染环境的垃圾,当看到周围的环境很清净时,就会起欢喜心:反之,就会起烦恼。因此,我们必须去掉这些垢染,才能时时保持欢喜心。
   有一位离开台湾很久的居士,他返回台湾之后,好几年都没看到我,当他再度来访时说:「师父,这里进步好多!医院、学校和我离开台湾之前完全都不一样。尤其是精舍,感觉上也不一样。」我就问他:「精舍一直都这样,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
   他说:「周围都是绿地,一片绿油油的,没有杂草丛生。」
   他又说:「要让一片草地绿油油的,而且没有任何杂草,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辛苦啊!这一点我在美国有很深的体会。」
   因为他自己有一片小小的庭园,要照顾得没杂草又很青翠,就得付出很多的时间、体力,非常辛苦。看到精舍周围都是绿油油的、没有杂车,可见已付出相当多的心力。
   同样的,修行平时就要用心拔除心草,尤其是人与人之间,要常常培养欢喜心,有了欢喜,就表示心无烦恼、心地一片善良,这就是「离垢地」;当这些心灵垃圾完全去除时,那就成为「发光地」了。

云开见月现光明
   每个人都有一分智慧的光明本性,只是常常被无明所遮蔽,而无法显现智慧的光芒。譬如:天上的太阳被乌云遮住时,它的光芒就透不出来;等到乌云散去后,太阳又会露出脸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时拂去无明的烦恼,才能「云开见月」,看清眼前的一切景象。
   「发光地」之后,再来就是「焰慧地」——不只是自己的心地发光而已,还要能光芒四射、照耀他人。学佛不是要当自了汉,还要利他,要尽我们所知的一切去教导别人;就像以手中的烛火,再去点燃其它的蜡烛一样,使光芒得以照耀每个角落。
   第五地是「难胜地」。难胜地是非常殊胜的,必定要达到心不动摇的程度,而且不只是短暂的时间。
   佛经中曾记载佛陀来回人间八千次。他在每一生、每一世中,都抱着长久心,不断在人间行菩萨道、为人群服务,为的就是要消除众生的烦恼,让人人幸福、欢喜、互爱。
   凡夫之所以无法成佛,就是因为内在的欢喜善念、满足感恩的时间很短,要我们奉献一生好像就很为难了,何况要如佛一样往返人间八千次!但是,不容易的事却能做到,这就是难行能行。
   其实,修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夫,最要紧的就是把起心动念、喜怒哀乐的情绪稳定下来,把短暂的私情、迷情换成为菩萨的觉有情。这种难为能为,称为「难胜地」。

现前地与慧波罗蜜
   菩萨的第六地是「现前地」。例如:一面擦得十分洁净的镜子,不管它所照的外境是多么污浊,只要境、物移开后,这面镜子依然十分洁净;就像世间的喜、怒、哀、乐已经影响不了修行人的心,所以面对周围的环境时,即能了然分明,这就称为净性「现前地」。
   如何才能达到「现前地」的境界呢?这就要先成就「慧波罗蜜」,亦即「大圆镜智」。要修到心如明镜的境界,就要断「见思惑」——见解和思想上的疑惑。在修行道上,难免会有执着。比如:执着自己已修到某种程度,自认是个心地清净的人,因而与人隔离,认为对方是个受污染的人,多数人都会起分别心。其实,这样的分别心不能有,应当「境来照境,离境则清净」,这才是真正现前地的菩萨。
   心镜无杂染,才能观照其它的境与物。就如老式照相机的原理,一格底片上已摄入景物,如果没有把底片卷过去,下一次所拍摄的影像就会重叠。所以,一定要记得卷过底片,每张照片才能清晰明白。因此,过去的事,不要让它的影子留置在心中;才能时时清朗、没有人我是非的牵绊,这就称为「现前地」。
   要断惑、返璞归真,才能发出那分最清净无染的智慧,而没有染、净的差别:这就是智慧的明朗境界。我们都具有天真无邪的本性,但是每天累积来自社会的各种讯息,久而久之就变得很老练,这种「老练」,其实只不过是「世智辩聪」而已,应该回归纯朴的心境。

大智若愚见真性
   有些人自以为懂得很多,听到别人在谈论一件事,对方还在说前面,他就赶快插嘴,要让人知道「你们所说的我都知道,我懂好多耶!」这样的人只是「聪明」而已,事实上缺乏圆融的智慧。我们学佛要学得「大智若愚」,真正有智慧的人,总是沉着稳重的。人生的经验是用心听来的,听了再用心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这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有才华、有智慧的人必然言行一致,让人信任肯定,这才是有修养的人。
   学佛,不应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否则真实的景象就无法照映出来,明净心灵——大圆镜智也无法显现;这就失去真诚修行的意义了。若是修到心镜能清楚映照生活万象而不起心动念,就能日日欢喜、心地清净,使智慧发光,并且把光芒照耀他人,进而达到「难为能为」的境界,也就是「现前地」菩萨的境界。境来照境,境离心净,不至于被迷惑!在六度之中称为「智慧」。大家若用心精进,必能日起有功。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证严法师:福报的来源
下一篇:证严法师:小女孩的白日梦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证严法师推荐阅读
• 一家
• 欲界
• 二种信
• 阿辘辘地
• 玄旨
• 智称
• 愚夫所行禅
• 苦苦
• 寸钉入木
• 偏空
• 药藏
• 俱致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鼓山神晏禅师语录
• 爱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 星云大师:人人遵守七诫可净化人心改造风气
• 日轮
• 无上涅槃
• 蔡礼旭:蒙以养正
• 印光大师:事持、理持的含义和关系是什么?
• 跪炉
• 圣严法师:开悟不一定要打坐
• 名言
• 多念观音少妄想
• 定弘法师:卖汽车配件,配件中也有一些假货,怎么办?
::法师开示 ::
• 印光大师:释大乘经,不得引小乘经中之义为之诠释
• 印光大师:勿谓信愿求往生为卑劣
• 星云大师:生命如水
• 印光大师:瞋恨心,乃堕恶道毒虫之因
• 净界法师:趋吉避凶的方法是什么?
• 宣化上人:参禅就是持戒
• 海涛法师:生命的目的在帮助众生
• 印光法师:对少年学佛者说
• 星云大师:因果才是人间最公平的仲裁者
• 宣化上人:为什么叫地藏
• 印光大师:黄河溃决,居宅沉没已三昼夜,而全家安然无恙
• 印光大师:怎样看经纶?
• 宣化上人:金刚棒喝 七
• 海涛法师:你心里想什么,佛菩萨全知道
• 海涛法师:和平与家人相处的合约
::佛学大辞典 ::
  • 李圆净
  • 蕴聪
  • 一放一收
  • 三事无尽
  • 心树
  • 五灯录
  • 三劫
  • 西曼荼罗
  • 白槌
  • 境观不二
  • 定盘星
  • 三是偈
  • 一间
  • 伽耶山
  • 孔雀明王
  • 法琳
  • 回向陀罗尼
  • 师子贤
  • 打野■
  • 续宝林传
  • 南海寄归内法传
  • 文殊菩萨
  • 无云天
  • 品
  • 七善士趣
  • 龙户
  • 纳体
  • 大通禅师语录
  • 御修法
  • 五色粉
::学佛推荐 ::
• 救护众生之道
• 孝养父母(索达吉堪布)
• 什么是涅槃?涅槃是什么意思?
• 布施的方法
• 什么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什么意思?
•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 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什么?
• 什么是四大部洲?四大部洲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五乘教法?五乘教法是什么?
• 什么是缘起论?缘起论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五戒?五戒是什么意思?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