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蔡礼旭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蔡礼旭”的文章

蔡礼旭: 我们在洗碗的时候,有没有爱敬存心?

类别:蔡礼旭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我们今天大家一起学习《太上感应篇》。师父一直强调,要成就这一生的道德学问,一定要扎好德行的根。而扎根当中,师父强调,要学习《弟子规》、《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还有《十善业道经》。我们从我们自己做起,从我们自己的单位做起,从我们中心,我们来扎好德行的根。

    我们一定要立志,做佛菩萨的好弟子,做三教圣人的好学生,也要做师长的好学生。师长说扎根,我们就老老实实扎好根。而当然扎根顾名思义,这根扎下去了,他就立住不动摇,也就是能够在处事待人接物、工作当中,都依照这几部经典来处世待人,任何情况都不违背这三个根的标准,这个叫扎根。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标准,那有一个努力的过程。

    我们现在知道扎根重要了,所以我们受持这几部经典。那受持之后要读诵,因为读诵熟悉之后,遇到境界的时候,他能够起观照。假如读的遍数不够,可能遇到事情的时候,还是随顺习气比较多,那就立不住根基了。所以读诵是必要的。当我们明白了这个读诵的重要性,我们才不会读的时候,好像有点心不甘情不愿。人往往明理之后,他就会做得欢喜,「这个是真正对我有益处,这个是修学不可少的过程。」

    孔夫子在《论语》一开始就说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应该是非常喜悦的事情。假如我们在学的过程当中,都觉得感觉不到喜悦,那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其实我们不明理。所以「理得心安」,知道这么做了有意义,就越做越高兴了。知道读诵不可少,每天老老实实读诵。老实人得利益,因为读着读着,他自自然然起观照。遇到人事物了,突然那一句经句,就出来了,啊,当下没有随顺烦恼,依教奉行了,觉得身心轻安,很欢喜,「欸,我突破自己了」,那就可以体会到读诵的利益了,起观照。而法喜,一定是从「解行相应」而来。《弟子规》当中告诉我们,「不力行,但学文」,就是有「解」,有了解经文道理,但是没有去力行,「长浮华,成何人」。

    今天有录像,应该是我紧张,怎么好像你们比我还紧张?所以你们要配合一下,我假如念到大家熟悉的句子,请大家配合一下。可能是我刚刚这个录音机没拿上来,造成大家的紧张。所以你看,我的紧张造成大家的紧张,还是我的问题。确实老祖宗讲的没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所以《弟子规》当中讲的,「长浮华,成何人」,这个是傲慢习气上来了。孟子讲,「人皆好为人师。」有「解」而没「行」了,他就落入一个学习的误区了,懂了这些道理,自己没做,看别人的过失。而当一个人被傲慢给障碍住了,他有没有「不亦说乎」啊?铁定每天很不舒服,看这个人也不顺眼,看那个人也不喜欢,所以不会有法喜。「解行相应」,绝对有法喜。所以看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有没有深入,有没有提升,用什么看呢?每一天笑的次数有没有增加。为什么?「烦恼轻,智慧长」,就高兴了。看什么东西都有体悟,都有启发,都有收穫,每天很充实啊,哪有不欢喜的道理?

    可是「但力行,不学文」,都只是去做,道理没搞清楚,可能就会做错了,「任己见,昧理真」了。所以了解之后,要去「行」,而且要去突破,把它改过来。所以扎根,最重要是改习气。

    其实我们冷静感受一下,我们最不高兴、最生气的是什么事情?其中有一件,就是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犯同样的错,跟自己气得不行,还睡不着觉。所以突破自己的习气,才能扎好根基。所以扎根绝对不是,「好,我排好时间,《太上感应篇》几个月、《弟子规》几个月、《十善业道经》几个月。师父说三年扎好根,把时间都安排好了,每一部经听几十遍」。

    当然,有这样的规划,确实是需要的。因为我们假如薰习得不够,一来,道理不透彻;再来,薰得不够,观照力起不来;观照不够,就谈不上力行了。所以遍数要够,所谓「长期薰修」。

    古圣先贤有讲到,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啊。我们现在是从小就没有根基了,现在年龄又大了,又是成年了,这个时候,再不藉薰习之力,想要伏住烦恼,谈何容易!而且,「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薰习的时间不足,打烦恼的时间就多;打得越多,就退得越多了。我们要警觉啊,「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不好好扎好这个根基,那什么时候才能成就自己的道德,才能成就这一生的道业,那就遥遥无期了。所以一定要下大决心才行。

    为什么要下大决心?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无始劫的轮回,是无始劫的习气啊,不下大工夫,很难克服的。什么是大决心呢?死都不怕,就怕守不住正念。要有这种气概。「宁肯碎骨粉身」,都不愿意忘失这个正念。人有决心了,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好,薰习很重要,可是假如我们薰着薰着又产生执着了,「啊,听经叫学习」,边听边执着,然后工作的时候都想听经,没有全心全意专注工作,那这个就不妥当了。薰习是「解」,「解」完要力行,才是「相应」,解行相应了,这个时候心境就不断提升,任何境界不动摇。所以我们要理解到,扎根是解行并进。

    而行在哪里呢?一定把它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这个才是活的学问。学一句,做一句;学一句,改一句。

    比方我们前一段时间,大家一起学习《了凡四训》。是不是学完了呢?当然不是,我们听了一遍《了凡四训》的讲解,师父的开解。那这一段过程当中,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有没有曾经拿《了凡四训》哪一句教诲来指导自己,来改了自己哪一个习气?假如没有、很少,那《了凡四训》学完了没有?那没有「解行相应」哦,那《了凡四训》这个根基就不算扎下去哦。

    《了凡四训》四个部份:「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比方「改过之法」里面讲到的,「一日不知非,则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则一日无步可进」,这一句怎么落实在生活工作呢?那每天要静下来,我今天有什么事情不妥当,什么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对,赶紧把它写下来,写下来印象深,而且提醒自己后不再造。印象很重要啊,自我提醒、自我鞭策,非常关键。为什么?别人提醒有限,自己有这个态度了,二十四小时都能提醒自己。假如功夫到家了,连睡觉做梦都能提醒自己。大家学《了凡四训》有没有学到在梦中念《了凡四训》啊?那就不简单了,非常专注在学习了。

    那我们讲到这里了,「我昨天有哪些念头跟言行不对?欸,我在今天有没有保持一个高度警觉性?」真的有这样的态度了,每天都能发现过失去对治、去改过。

    比方我今天已经犯了好几个错了。第一个,太紧张,连这个录音的设备都忘了拿上来。紧张的根源在哪裡?我们「如斩毒树,直断其根」,所有烦恼的根源,我们得找到啊。有时候我们在思考,「啊,我怎么会有这个习气呢?」思考老半天,就过去了,没思考透彻。根源要找到。根源啊,紧张,就是得失心作祟,没有平常心。得失心还好听一点,叫虚荣心,名闻利养的心。刻意要把它讲好,反而讲不好。要讲好,最重要是真诚,「一念不生是为诚」。还有一大堆这些念头、烦恼,那就不是真诚的状况。所以今天就发现,很惭愧,都多少年过去了,这个得失心还这么重,我想应该再去参加个大学联考,看还会不会睡不着,还得吃安眠药。这个是主动勘验,在境界当中观察自己有没有去掉习气。

    改习,才能改命运啊!我们《了凡四训》后面举的几个人物,袁了凡先生看到冯开之先生,「大变其幼年之习」,哇,他小时候那些习性都改掉了,了凡先生说他今年一定考上。所以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进一步要能够去「为人演说」,感化他人,都是建立在改自己的习气的基础上。

    所以刚刚我们提到「观照」,《了凡四训》我们学过一遍了,一遍够不够?很明显,不够哦,我们还是记不住。所以这个叫「学贵自知」,学习不是像交作业,啪啪啪写完,就像小的时候,老师派三十行作业,然后刚好邻居有同班同学,坐在那里比赛谁快,真的是字迹潦草、龙飞凤舞。用这样的赶的心去学习,不可能会有好效果的。所以不是赶作业,学每一句都要落到我们的心上,去观照、去力行。

    所以《了凡四训》裡面,我记忆很深,行善的十条当中,「爱敬存心」,时时提起爱心、恭敬的心。像今天吃早饭,我就没「爱敬存心」,还没供养,我就吃了。这个是贪心作祟。所以一个人,用功夫在哪裡?在每一个境界,每一个当下,吃饭也可以练功夫的。今天一个孝子,他看到任何的食物,很自然的,先想到谁啊?父母啊。人家是性德流露啊。我自己看到吃的,如入无人之境,谁也没想到了。薰习了这么多年,还没把三宝放在心中,还没把众生放在心中。

    所以我们学习净土法门,我们共同深入的大经,《无量寿经》,开始的时候就讲到,「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既然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了,「当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提到这个目标挺高兴,你们好像怎么没有高兴的表情呢?不要把它想得太难,《无量寿经》说,「其国不逆违」,「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不是很难去的。可是为什么很少人去?想得太难,不相信,「真的这样就可以往生作佛吗?」搞清楚了,就有真信切愿了。怎么往生?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把它做好。就是师父讲的,「扎好三个根」,就符合标准了。然后又不希求、不贪恋世间的福报,一心念佛,就可以成就了,不是很複杂的事情啊。

    而经上告诉我们,「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不难背,「普贤十愿」,一定要背起来哦。还没背起来,今天只有五十九分,不合格啦。为什么?「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一句经文我们很早就读过了,怎么还没背起来?那代表我们求学问不够主动。人不主动,就容易往后退了。学问成就,不可能是靠别人啦,得靠自己下功夫。我们连要行普贤大士之德,都没把它背起来,那我们怎么观照?

    好,明天就考,我们明天早课《太上感应篇》读完,一起齐读「普贤十愿」。我现在给人家派作业,其实我也不轻鬆,派完以后,我都得陪着他们背出来。其实也是鞭策我自己。我现在教古文其实是诚惶诚恐,每一次叫他们背一篇,我就得跟着背一篇。我挺喜欢这种感觉的。为什么?因为我容易懈怠,藉这个因缘,让我不可以偷懒。所以我很感激因缘对我的提携。

    而普贤十愿裡面讲,「广修供养」,这一份供养、礼敬的心,有没有时时提起来?那吃饭的时候,就照着师父的教诲,「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法界一切众生」,念三遍。哇,当下高不高兴啊?你看,恢复本来的心量,高兴啊!什么时候不高兴?迷失自己的真心了,在那裡斤斤计较的时候啊,最不高兴了。所以我们真明白了,那是我们好日子不过,自讨苦吃啦!「圣狂之分,在乎一念」,转成普贤十愿,转成正念就高兴了。当然,吃饭前供养,保证这一碗饭,结晶怎样?很美哦,吃下去更健康哦。我们有没有把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实验,好好运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个是先念三遍供养。供养完了呢?念「此食遍十方」,这个食物遍十方,「一切鬼神共」,一切众生,我们希望他们都能接受这个供养,念七遍。最后,念十句佛号。那吃饭就是修普贤行哦,那很充实,每天都没有溷日子。

    而我们今天吃饭的时候,把碗拿起来,欸,碗是谁洗的?我们大家自己洗的吧,是不?欸,我们在洗碗的时候,有没有「爱敬存心」?「我把它洗得很干净,明天就有一个幸运的人拿到了。」我今天很草率,把它洗一洗,上面还有一点泡沫,「啊,算了算了,没关係,谁吃到关我什么事」,那就没有「爱敬存心」,也没有「礼敬诸佛」,也没有「广修供养」了。

    真的哦,道在哪?一切时、一切处,都能爱敬他人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做每一件事情都高兴。今天在工作当中尽心尽力了,我在「广修供养」啊,我们把事做好了,让更多的人接触正法,得到正法的利益,工作就是普贤菩萨。

    包含,不是对人爱敬哦,对一切事物都要爱敬。佛门,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在哪?彻法源底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诸佛」不指是人而已哦,是一切的动物、一切的众生,都包含在其中,众缘和合而生,都是众生啊,所以这个「礼敬诸佛」,是一切皆恭敬哦。

    所以师父讲经都讲得很清楚,那桌子你也要礼敬哦。当然你礼敬桌子,不是给它鞠三个躬啦。你用它很爱惜它,把它擦乾净,礼敬,长养自己的恭敬心。而今天吃完了,我们把椅子放正,这就是落实普贤十愿。尤其我们是最后一个走的,一定把八个椅子摆得整整齐齐,礼敬落实了。今天我们最后一个走的,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那代表我们的「敬」没有保持。更重要的是,我们浮躁了。心浮气躁,眼前这些事物观照不到,好像觉得一天很快就过去了,也不知道忙什么。心没静下来,静下来就能礼敬,就能知道什么时候落实,处处都是依教奉行,把它摆好了,整整齐齐。

    说不定哪一位同修突然说,「哦,听说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在推广传统文化,我看看他们搞真的还是搞假的,到他们的餐厅看看,厨房看看。」结果一看,哇,椅子乱七八糟。那不要上去听课了,光看椅子就知道了。人家内行人看门道哦。哇,他一看,不上去了,我们有没有过失啊?有啊,我们没给人家表演好啦,让人家没信心了,我们就没有「广修供养」了。所以这个「爱敬存心」,当下就可以用上。

    好,所以今天跟大家交流到这个扎根,除了把道理搞清楚之外,更重要的,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去行了,解行相应,遇到任何境界,都能依教奉行不动摇了,这个根就扎下去了。那又一心念佛,这一生的当生成佛的因缘,就可以圆满。

资料恭摘: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第一集)  蔡礼旭老师 2010/7/19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10-014-001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蔡礼旭: 以身作则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个态度
下一篇:蔡礼旭: 我们这一代人,坦白讲是五千年来最重要的一代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蔡礼旭推荐阅读
• 印光法师:佛教以孝为本论
• 印光大师:为何如来教人戒杀放生
• 印光大师: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放生双鹅往生
• 印光法师:挽回天灾人祸第一妙法
•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35】
• 印光大师:真信愿持佛名号能否避免困苦?
• 印光大师:提倡因果教育对当今社会和谐和培养后人有什么影响
• 印光大师:清世祖永免度牒,佛法之衰,实基于此
• 印光大师自撰自勉自励联
• 印光大师: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
• 印光大师:诚与恭敬是入道之定法
• 印光大师:抄经,须竭诚尽敬,无或怠忽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蔡礼旭: 随时想著如何力行佛陀、还有师父的这些教诲
• 圣严法师: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九章
• 印光大师:小麦最滋补、提倡吃豆油、慎吃冷食
• 法身偈
• 庐山十八贤
• 净界法师:我的理观观到什么时候好呢?
• 秉拂
• 蔡礼旭:对恶缘要当作还债想,这是提升我们境界最好的机会
• 爱上自己的影子
• 飞单
• 觉苑
• 善因善果,恶因恶报
::法师开示 ::
• 印光大师:经常吃撑的人必定短命
• 印光法师:《灵岩法要》贰、赞净土超胜【三】
• 印光大师:华藏海众的归宿
• 宣化上人:修道要恒心不变
• 学诚法师:轮回的主体及推动力量
• 海涛法师:超度流浪狗法会
• 印光大师:求净土者,即生信发愿,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
• 宣化上人:学佛法要有恒心有诚心
• 寂静法师:自性中的财富
• 星云大师:为考生祈愿文
• 印光大师:什么是自他俱念,禅净双修?
• 印光大师:子女平时轮班给老人助念有什么好处?
• 宣化上人楞严咒句偈疏解(持咒方便)
• 海涛法师:成就诸佛的菩提心
• 星云法语:成功人生-健康与长寿
::佛学大辞典 ::
  • 不思议空
  • 娜伽
  • 出曜经
  • 张伯端
  • 尔前
  • 慨古录
  • 虚堂集
  • 完全
  • 弗沙蜜多罗王
  • 四十二字观门
  • 秘密隐显俱成门
  • 大藏全咒
  • 素具
  • 法苑珠林
  • 出出世间
  • 还相回向
  • 药山升座
  • 别号
  • 色有
  • 四圣言
  • 六足尊
  • 四随相
  • 罗摩克利须那
  • 白拈贼
  • 第十六王子
  • 异体相入
  • 戒贤
  • 都牟卢天
  • 有异熟
  • 阁主
::学佛推荐 ::
• 戒贪欲
• 端正的真义
• 五种非人
• 什么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无常无我?无常无我是什么意思?
• 论建设佛化家庭(蔡吉堂)
• 在婚姻中修行(海涛法师弘法讲义)
• 什么是轮回?轮回是什么意思?
• 口业之过
• 什么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的由来
• 什么是三宝?三宝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戒、定、慧三学?戒、定、慧是什么意思?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