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慧净法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慧净法师”的文章

慧净法师:凡夫入报论

类别:慧净法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这是本书为匡正当时教界其它各宗对净土教义的谬见而阐述的论点。南北朝以后诸家宗师纷纷提出各自对弥陀净土之佛身、佛土的看法,归纳起来大体不出以下三种:

  1.报身报土:弥陀是报佛,极乐是报土,由法藏菩萨之果报所成,因而凡夫不得往生;十念往生乃是「别时意」。摄论宗诸师多主张之。

  2.化身化土:弥陀净土是「事净粗国」,亦即是「事净土」,与「应化土」相同,故以弥陀如来为化佛,极乐净土为化土,凡夫虽可往生,所生的是化土,所见的是化佛。净影寺慧远大师、天台宗智顗大师、三论宗吉藏大师等主张之。

  3.弥陀净土通于报化,初地以上的菩萨生于报土,凡夫及二乘行者则生于化土。迦才法师、道世法师、元晓法师等主张之。

  以上三说虽各不同,但都同样否定凡夫能生报土:(1)虽认为极乐是报土,但完全否定凡夫之往生,亦即指十念称佛只是种下了来世能够往生的因,藉此因未来世才有修行的缘,而待其修行到达一定程度之后方能实现往生。而(2)(3)虽肯定凡夫能生极乐,却判定极乐是化土。

  这些看法显然由于不知弥陀本愿的深义,既违经失理,且大大地阻碍了净土教的传布与发展;善导大师的弟子怀感禅师慨叹地说:「自摄论至此百有余年,诸德咸见此论文,不修西方净业。」因此道绰禅师引用圣言量显明凡夫入报土之宗义。首先判定阿弥陀佛及其净土是报身、报土,本书第一大门第七章引用《大乘同性经》言:「净土中成佛者悉是报身,秽土中成佛者悉是化身。」因为「净土乃酬佛之因位愿行而现成者,故说皆是报土。」而于净土中得道成佛者,亦当然为报身。其次判定凡夫依靠弥陀之本愿能够往生弥陀之报土,其第八章说:「弥陀净国,位该上下,凡圣同往,……由佛愿故,乃该通上下,致令凡夫之善,并得往生。」

  关于「凡入报土论」,道绰禅师的嫡传弟子,弥陀化身,名满教界的善导大师继承之,于其「楷定古今」之《观经四帖疏》第一卷〈玄义分〉七门料简的第六「和会门」之六,对于弥陀净土是报非化的义理作了精要究明之后,并设问答说:「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其《法事赞》亦言:「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又言:「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观此可知师资之释,如出一口,深可信凭。

  诚然,垢障凡夫没有自力能够脱出三界六道的秽土,然而正由乘托弥陀本愿弘誓,不但永离秽土的轮回,且能直入报法高妙的净土。是故,明知凡夫得入报土,在于本愿称名。

  本书文体有两个特色:一、引文取意、搜酌会通,二、念观合论、要弘奄含、随他诱引。

  一、引文取意、搜酌会通:道绰禅师在本书大量引证经律论释之文多达五十余部,其引文有一特色,亦即未必依其经论之字字句句照抄不误,而是搜罗群经,斟酌其义,加以融会贯通之后,暗记经意于心中;一旦著书立说,则取其意而造文,古人将此谓之「引文取意」及「搜酌会通」。

  诚然,虽有经论之文,但大多古文艰涩,义理深奥;甚或长篇累牍,望而生畏;其中难免文不尽言,言不尽意。且凡夫无智,缺乏读经眼,不免感觉难读难晓,甚至误解其意。如今道绰禅师才学渊博,慧眼高迈,搜罗群籍,撷取精华,将其深文奥义,以深入浅出的笔调,易读易解的文句,垂示于我等无智凡夫之前,使我等能够一目了然,悟入妙谛。可说契理契机,而又雅俗共赏。其用心良苦,令人顶戴感恩。

  如「本愿取意文」说:「《大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纵令一生造恶」之六字,《大经》虽无其文而有其意;因本愿的「十方众生」之语,不知何等众生,绰禅师深知其义,而言「一生造恶」之机。因为弥陀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之故;犹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人可以放心。故十方众生中有凡有圣,以凡为本圣人为旁;凡夫之中有善有恶,恶机为本善机为旁;恶人之中,平生之机尚有遇法得救之缘,唯独临终之机,已无其它方便,若无本愿功德力之救度,将见当下直入地狱,所以弥陀大悲,特怜临终恶机,无他方便之辈,故言「临命终时」;同时以「纵令」二字包含「一生行善」之机。如是则所有一切众生,上自上上品之大乘善机,下至下下品之五逆恶机,皆不漏于本愿。若无绰禅师的取意之文,则弥陀悲愿有隐而不彰之憾,而造恶之机无回心皆往之道;今绰禅师为天下后世彰显弥陀愿王万机不漏、平等普济的本愿深义,令人感荷。

  又,本愿之「乃至十念」,时人多解释为「观念、意念」之念,失去了易行之所以易的本怀,违背了弥陀五劫思惟的本愿。绰禅师纠正之而解释为「十念相续称我名字」,以「称」释「念」,彰弥陀之本意,显易行之至极,经意由之而始显明;到了善导大师则直以「下至十声称我名号」取意之。师资之释,可谓通彻佛意,朗照古今。

  尤其短命临终之机既能仅以十念往生,则长命平生之机更能获得往生决定。由此亦可知:地狱相现、必堕无间之临终恶机的十念往生,非此恶机本身之力,此恶机一生只知造恶,不知修行;乃是弥陀本愿大悲之功德力用显示于临终恶机之上,此恶机即以十念流露其回心归命、殷切望救愿生之心;当然假若命促一息,来不及十念,则五念三念乃至一念,亦必往生;本愿成就文说:「乃至一念即得往生」。因为往生之功在弥陀巍巍的本愿力,不在儜弱怯劣的凡夫身;故不问善机恶机,但念佛皆往生。

  「但念佛」并非排斥其余诸行,而是欲生弥陀净土,不依靠自己修行之力。若论敦伦尽份,闲邪存诚,持斋戒杀,济贫扶弱,随缘随力行五戒、十善、六度,乃是深信因果、愿生极乐的净土行者分内之事。只是欲生彼国之人,应该首先知道众生善恶虽然轻重不等,弥陀佛心却是平等普济。若能如此体悟,则善机感念佛德更加力行善事以报恩,恶机蒙佛救度自能洗心革面以行善。故生起真正报恩、行善的力量,其根源来自对弥陀大悲的触动。

  人之内心若有弥陀的生命,自能以佛心为心,以佛行为行;喜行善事,乐恕人过。因为感受到弥陀爱护我们,使我们也会爱护他人;弥陀宽恕我们,使我们也会宽恕他人。更因获得弥陀惠赐庄严的极乐,蒙受弥陀偿还累劫的冤债之故。

  人虽不能爱护、宽恕他人,亦能获得弥陀的爱护与宽恕;人若一旦感受到弥陀的爱护与宽恕,也必能爱护、宽恕他人,若其不能爱护、宽恕他人,便是尚未体悟弥陀的爱护与宽恕。「触光柔软」乃是法尔自然之理,故一生造恶之机,若信本愿,蒙光摄护,便能「转恶成善」,这是自然之事。(克实而论,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何罪不造,何怨不结?负人之债,不可称量;所以不是自己宽恕他人,乃是请求他人宽恕自己。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慧净法师:专称名号至西方
下一篇:慧净法师:万德洪名是 名即体 名即法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慧净法师推荐阅读
• 远离
• 愧
• 九横
• 两界曼荼罗
• 圆通
• 宗宝
• 参同契
• 一人
• 三十三身
• 石室国
• 天宫
• 一乘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圣严法师:佛教破解“命相,风水”的千古之谜
• 元音老人:定业是否可转?
• 定弘法师:学佛要修好忍辱
• 净界法师:没有善根你会坐在这里?
• 印光大师:修净业与学教有什么不同?
•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17
• 四方雷光法
• 男子三次为色所诱,好在最后及时醒悟
• 蔡礼旭:家能不能传承得好要靠女人的德行
• 箜篌
• 梵皇
• 印光大师:先着实用念佛功夫,待其业消智朗,障尽福崇时,再
::法师开示 ::
• 星云法师:给父母寿诞的祈愿文!
• 宣化上人:若把人身失掉了,百千万劫再也不能再有人身!
• 学诚法师:缘分由什么决定?
• 海涛法师:冒昧问师父,你知道自己是谁吗?
• 印光法师:《灵岩法要》贰、赞净土超胜【二】
• 残害生命为口腹,身染恶疮,现世恶报折磨死
• "东方德蕾莎"证严法师-富可敌国的苦行僧
• 净界法师:对治烦恼的两种方式
• 星云法师:生死泰然
• 元音老人:心经抉隐(四)
• 宣化上人:烦恼即菩提
• 宣化上人:念自性中的观音
• 印光法师:怎样做净宗功课
• 印光大师:关于惭愧的开示
• 圣严法师:佛教的“卍”字符究竟是左旋还是右旋?
::佛学大辞典 ::
  • 三句阶段
  • 世尊未说
  • 十牛图
  • 宗门正灯录
  • 六界聚
  • 碾硙
  • 一字文殊
  • 摩诃止观
  • 六报
  • 悲田
  • 寝堂
  • 开眼供养
  • 文殊三名
  • 净检
  • 曼荼罗菩萨
  • 一物长年
  • 九帖
  • 护摩札
  • 不共有法
  • 蕅益大师宗论
  • 辨体
  • 俗我
  • 佛祖正宗道影
  • 碎身舍利
  • 永嘉集
  • 婆须达多
  • 加行结愿
  • 识身
  • 七种受胎
  • 云华寺
::学佛推荐 ::
• 已婚男女相处应注意的事项(星云法师)
• 戒嗔
• 不废居家业 兼修出世法(印光法师)
• 情的觉醒——佛法与生活的对话
• 什么是丛林制度?丛林制度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因果?因果是什么意思?
• 财富的处理法
• 忍辱多力
• 利益和快乐
• 什么是缘起论?缘起论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念珠?念珠是什么意思?
• 佛教是谁创立的?佛教是怎样创立的?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