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 学佛大词典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学佛大词典”的文章

相部宗

类别:学佛大词典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全称相部律宗。以唐代法砺(569~635)为祖之四分律三宗之一。以法砺居相州(即邺都,今河南安阳),故有此称。初,法砺从演空寺灵裕出家,受具足戒后,于静洪处学四分律;后往恒州,就洪渊究律之深旨。未久,游化江南,广学十诵律。后又还邺都,随缘教化,讲说四分律前后凡四十余遍。尝慨叹律文广博,乃折衷诸说,撰四分律疏十卷、羯磨疏三卷、舍忏仪轻重叙若干卷等。贞观九年示寂。门下有明导、昙光、道成等。道成之门下有怀素、满意。怀素初见法砺之疏未尽善,欲别制疏记,复闻道成之讲说,遂于永淳元年(682)着四分律开宗记二十卷,细数古疏之十六失,以成一家之说,此称为新章,其派系称为东塔宗。另有满意者,初从法砺,随后就道成受律学,住长安崇福寺,称为西塔律师,讲律三十年,受业者甚多,有大亮、闻惠、法藏、义威、远智、全修、惠荣、定宾等十六人。其中,定宾作破迷执记一卷,以破怀素之新疏,扶法砺之义,又撰四分律疏饰宗记二十卷,以解释法砺之疏。法砺主张戒学乃兼定、慧二学,故以止持(止恶)、作持(为善)等二法为宗;又依成实论唱戒体非色非心。复分戒学为受戒法门及随戒行相二种,创发要期,断恶修善,建志成就,纳法在心,是名受戒。受戒之后,持之随顺受体,名为随戒。又受戒之法门,分受缘与受体,随戒之行相(因果)有专精不犯与犯已能悔二种。其中,受缘于受戒时,籍善来、称上法、三归、八敬及羯磨等五种因缘(教行)。受体分作戒、无作戒等二种,方便身口造趣营为者,为作;四心三性恒流,不籍缘者,为无作。作戒以色为体,无作戒以非色非心为体。又随戒中,专精不犯者,即上根之人,一往顺教,离恶行善;犯已能悔者,下根之人,身口放纵违禁戒,后惭愧而又复本。盖法砺以止作二法,为戒学之宗归,乃折衷古师之说。[续高僧传卷二十二、宋高僧传卷十四、佛祖统纪卷四十一、律宗纲要卷下](参阅‘律宗’3795)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相待假
下一篇:相违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学佛大词典推荐阅读
• 超峰寺
• 庵婆罗婆利
• 偷盗
• 佛岩山
• 那罗延天
• 六根清净
• 洛浦临终
• 迦留陀夷
• 贪烦恼
• 戒坛
• 四种往生
• 居士佛教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加尸
• 梵室
• 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 宣化上人:念动百事有,念止万事无
• 好利节
• 蔡礼旭: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 海涛法师:供袈裟的殊胜功德
• 蔡礼旭:同事的先生有外遇,蔡老师,怎么办?
• 蔡礼旭:创造人生好因缘 第五集
• 印光法师:人生欲得无病健康,必须极力节欲
• 彭鑫:论色情泛滥对当代青少年身心的摧残
• 蔡礼旭: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观6
::法师开示 ::
• 圣严法师:天下有五难
• 宣化上人:墓中僧
• 净土法门法师、佛经、印光祖师关于信心不足则往生边地疑城的开示
• 印光大师:欲求一法遍一切法,唯念佛为第一
• 证严法师:慎选人生方向
• 净土法门:印光大师的念佛道场
• 圣严法师:怎样成为正信的佛教徒
• 宣化上人:金刚棒喝 十
• 星云法师谈环保
• 印光大师:怎样持往生咒及其他咒语
•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浅释(4)
• 学诚法师:后悔与忏悔
• 印光大师:阅览佛学经书翻动时减少罪过之注意
• 宣化上人: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 学诚法师:请远离澳洲卢台长心灵法门(小房子)
::佛学大辞典 ::
  • 不增不减经
  • 一切智智
  • 大藏会阅
  • 无分别法
  • 一精明
  • 意地
  • 居士分灯录
  • 佛为胜光天子说经
  • 一色
  • 诸宗大纲问答
  • 绝对
  • 性德
  • 两益
  • 奉请
  • 迁化
  • 后善导
  • 范古农
  • 慧次
  • 似同喻五过
  • 名蓝
  • 空一显色
  • 黄檗断际语录
  • 信受奉行
  • 掉举
  • 一致
  • 闇陀伽频陀村
  • 坛场
  • 六祖
  • 昆虫作佛
  • 四座讲
::学佛推荐 ::
• 六个维系爱情的妙诀(星云大师)
• 什么是三界?三界是什么意思?
•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 不听是非 不传是非
• 僧侣的衣服是怎样的?
• 家庭是道场 生活作佛事
• 利己利人
• 什么是五蕴?五蕴是什么意思?
• 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是怎样的?
• 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 志同道合的婚姻才长久(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什么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什么?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