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学读物 > 佛网文摘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佛网文摘”的文章

随缘人生

类别:佛网文摘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随缘人生 

达亮

  这个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总会有烦恼忧愁而不顺心的事时常萦绕着我们,那该如何面对呢?“随缘自适,烦恼即去”。其实,随缘是一种进取,是智者的行为,愚者的藉口。
  何为随?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随是一种达观,一是种洒脱,是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何为缘?世间万事万物皆有相遇、相随、相乐的可能性。有可能即有缘,无可能即无缘。缘,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你、我、他都在缘的网络之中。常言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万里之外,异国他乡,陌生人对你那怕是相视一笑,这便是缘。也有的心仪已久,但终相会无期。缘,有聚有散,有始有终。有人悲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既然要散,又何必聚?”缘是一种存在,是一个过程,“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无忧。若如此,人生那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可言?苦乐随缘,得失随缘,以“入世”的态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态度去收获,这就是随缘人生的最高境界。
  常有人把“随缘”挂在口头,以为什么事都可随缘,常常被一些人理解为不需要有所作为,听天由命,由此也成为逃避问题和困难的理由。殊不知,随缘不是放弃追求,而是让人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随缘是一种智慧,可以让人在狂热的环境中,依然拥有恬静的心态,冷静的头脑;随缘是一种修养,是饱经人世的沧桑,是阅尽人情的经验,是透支人生的顿悟。诚然,随缘不是没有原则、没有立场,更不是随便马虎。“缘”需要很多条件才能成立,若能随顺因缘而不违背真理,这才叫“随缘”。生活中,常有人会有这样的感慨和迷惑:“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我?”“为什么有的人不理解我”,“为什么会是这样?”若从随缘角度看,不喜欢不需要任何理由,喜欢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理解不需要任何理由,不理解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缘分就是缘分,不需要任何理由。
  顺其自然——不怨尤、不急躁、不冒进、不强求、不悲观、不慌乱——这便是随缘。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是有事必有缘,如喜缘,福缘,人缘,财缘,机缘,善缘,恶缘等。万事随缘,随顺自然,毫不执著,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随缘是一种平和的生存态度,也是一种生存的禅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放得下宠辱,那便是安详自在。古德言: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凡事不妄求于前,不追念于后,从容平淡,自然达观,随心,随情,随理,便识得有事随缘皆有禅味。在这繁忙的名利场中,若能常得片刻清闲,放松身心,静心体悟,日久功深,你便会识得自己放下诸缘后的本来面目:活泼泼的,清静无染的菩提觉性。由此,人们对缘的获得不是靠奋斗和创造而是用本能的智慧去领悟去判断。
  佛教常谈到随缘,到底什么是随缘?一般人对随缘的理解,常是比较消极的。碰到挫折的时候,总是告诉自己“随缘吧!”随缘是什么?最为简单的理解,随缘就是随顺因缘。佛教讲缘,万物因缘生,万物因缘灭。世间万象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其实,人生本身就是一大因缘。人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随缘,乃是一种如法如律的生活态度。佛家多讲随缘,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莫攀缘”等说法。“随缘”不是随便行事、因循苟且,而是随顺当前环境因缘,从善如流;“不变”不是墨守成规、冥顽不化,而是要择善固守。随缘不变,则是不模糊立场,不丧失原则。俗谚云:“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世间上做人,虽然要通情达理、圆融做事,但更要以因果轨范为原则,才能够达到事理一如。随缘不变,则是不违背真理。庄子妻死,他知道生死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运行,既不能改变,也不可抗拒,所以他能“顺天安命,鼓盆而歌”;陆贾《新语》云:“不违天时,不夺物性。”明白宇宙人生都是因缘和合,缘聚则成,缘灭则散,才能在迁流变化的无常中,安身立命,随遇而安。生活中,如果能在真理的原则纲领下持守不变,在小细节处随缘行道,自然能随心自在而不失正道。
  随缘,是一种胸怀,是一种成熟,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自信和把握。读懂随缘的人,总能在风云变幻、艰难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总能在逆境中,找寻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随缘,是对现实正确、清醒的认识,是对人生彻悟之后的精神自由,是“聚散离合本是缘”的达观,“得即高歌失即休”的超然,更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拥有一份随缘之心,你就会发现,天空中无论是阴云密布,还是阳光灿烂;生活的道路上无论是坎坷还是畅达,心中总是会拥有一份平静和恬淡。
  随缘是一种心态,也是一个意境。随缘是用出世的眼光看事,用入世的双手做事;随缘是举重若轻、轻描淡写、游刃有余的潇洒风度;随缘是“知其不可为”则果断放弃,审时度势、自出机杼、另辟蹊径的处事态度。随缘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从更深的层次看,随缘更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思维方式。
  缘动则心动,心动则缘起;缘来好好珍惜,缘去淡淡随缘。随缘一世,一世随缘。《菜根谭》上说,“万事皆缘,随遇而安。”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是一种安详恬淡的心态,是一种处变不惊的风范。

摘自《人海灯》2007年第3期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 品味淡泊
下一篇: 温暖的手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佛网文摘推荐阅读
•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24】
• 印光大师:净土开示84题之51-55题
• 专弘净土,密护诸宗——印光大师禅净思想管窥
• 印光大师:一念心性,非断、非常
• 印光大师:我念佛可以求来生出家为僧住持佛法吗?
• 印光大师:制取大悲水的方法
• 印光大师:须谦卑自牧,勿以聪明骄人
• 印光大师:真、妄本无二体
• 印光大师:根本放生之法
• 印光大师:竭诚方获实益论(法宣法师白话译)
• 印光大师:我工夫浅薄,业力深厚,怎么能往生净土呢?
• 印光大师:杀鼋吃肉喝汤,鼋来索命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制罪
•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19
• 蔡礼旭:“助夫成德”先要去除抱怨的心
• 有炯
• 功夫不得力
• 闇
• 什么是迷信?为什么会有迷信产生?
• 海涛法师:慈悲观音讲座 下
• 蔡礼旭:用别人能接受的方式去劝谏
• 迷悟因果
• 作用
• 生死疲劳,来生比这生一定更苦!
::法师开示 ::
• 宣化上人:十八大愿
• 海涛法师讲故事:祭祀
• 元音老人:外道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 关于回向-学佛人普遍存在一个误解
• 净土法门:印光大师的良苦用心
• 印光大师:佛菩萨等护佑免灭顶大难的奇事
• 圣严法师:佛教提倡吃素基于四大理由
• 印光大师:他心通是怎样得到的?
• 海涛法师:吃东西前念《解毒神咒》,预防感染病,减少生病的机会
•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述皈依三宝及香敬由来
• 印光大师:赞叹释迦牟尼佛
• 净界法师:因果同时,念佛当下成佛
• 印光法师:菩萨佛,亦不出因果之外!
• 宣化大师:开悟之后,才知道念佛法门是最妙的
• 海涛法师:佛法的整个修行方法,要有十种心
::佛学大辞典 ::
  • 般若菩萨
  • 观无量寿经义疏
  • 能忍
  • 五百世无手
  • 猿猴捉月
  • 寸长尺短
  • 雅桑迦尔居
  • 邻近释
  • 无等
  • 单复
  • 清斋
  • 禅法
  • 香火社
  • 云门干屎橛
  • 梵教会
  • 偏病
  • 微微心
  • 广中说略
  • 么
  • 生佛一如
  • 萝衣
  • 二种生灭
  • 邬波驮耶
  • 异部
  • 鲁梅楚臣喜饶
  • 十王经
  • 妄想
  • 先导师
  • 眉分八字
  • 四钵
::学佛推荐 ::
• 夫妻之间幸福相处的四句话(星云大师)
• 什么是业报?什么是因果报应?
• 什么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什么?
• 戒嗔
• 戒贪欲
• 志同道合的婚姻才长久(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 若要佛法兴 唯有僧赞僧
• 什么是十戒?十戒是什么意思?
• 莫批评他人之过失谬见
• 修持之道
• 作为教师教导学生起了瞋心这对弟子的修行是不是有障碍?(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