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学读物 > 说吉话祥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说吉话祥”的文章

说吉话祥 二 亲近贤慧者 Panditanam ca sevana

类别:说吉话祥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亲近贤慧者  Panditanam  ca  sevana

风雨同路。人生路途是一条漫长及坎坷不平的道路,一生中有著诸多起伏不定的时运。时而得意,时而失意,个人成败得失的关键,往往会是因受了身旁的人所影响。如果您所结交的朋友是贤慧者,必定会在您的生活中给以扶持与支援。无论在您得意或失意时,会给您启迪,为您指示正路,陪伴著您,与您共策共略度过人生。相反的,您若是遇人不淑,结交的都是酒肉朋友,下场肯定就不得善终。人生旅途,需要良友,结伴同行。学佛道路上亦是需要个法侣,辅助共勉。

亲近善知识,是佛徒学法首要之条件。佛陀教导众生祛恶就善,故在第一吉祥法里先说远离愚痴人,后说亲近贤慧者。所谓的贤慧者,就是指具有正智、 正见、 确知、 明了与实观的人。即对一切事物的道理,能明辩是非、 正邪,有抉择取舍的辩识,其思想行为都有高度涵养。同时具备能示模范,教化指导他人的条件。在佛教里通称此类人为善知识 (kalyana-mitta)。

在《瑜伽师地论》六十四卷里记载著佛陀教示门徒学习佛法应抱持的理念:
「当知归依,有四正行:一亲近善士,
二听闻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 

亲近善士,即亲近有知识的人。所谓的善士是指一个德行圆满的良友,并非指一般普通的朋友。佛教里所称的善知识是指导我们修善断恶,离一切苦,得一切乐的导师。

 在《增一阿含经》的 「九众生居品」里,有著这么一段佛陀与阿难尊者的对话。
尔时阿难,白世尊言:「所谓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也,将引善导,以至无为。」佛告阿难: 「勿作是言!言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 所以然者?夫善知识之人,即是全梵行之人,与共从事,将视好道。我亦由善知识,成无上正等正觉,以成道果,度脱众生,不可称计,皆悉免生老病死。以此方便,知夫善知识之人, 全梵行之人也。」

此段对白,就足以说明善知识对行法者的重要性。就如我们求学时期的老师,细心殷勤地善护教导著学生,直到培育他们成材为止。佛陀在世时,经常勉励那些新学门徒要向诸得道弟子,如舍利佛、大迦叶及目犍连尊者等看齐,并亲近他们学习佛法。佛陀本身也自认如果过去没有亲近善知识,在菩萨道中就没有办法得到燃灯佛的授记,无法问津於成觉证果。

尊师重道

修学佛法的人,当亲近善知识时,在态度上就要抱著良师难遇,明师难访的尊重心,好好学习。而不是怀著狐疑猜测的心态去衡量对方,或是以刁难的方法来试探对方。时下佛徒,有者要求过高,对师的要求有著诸多崇高理想的条件。要如何物色一位理想的善知识呢?佛陀举出了善知识必需具备的七项条件:

一。俱足正信

对三宝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其本身在佛法修持上必有所体证,也就说对四禅八定,无常、苦、 无我三法印,慈悲喜舍等有所体证。或是已证得预流初果 、六神通及八解脱等的善知识。

二。安住禁戒

即是一个行为品德清高,守道清白的行法者。

三。具足多闻

即对佛陀教法,多所听闻通达。对於来求法的人,皆能随其所问,给以充足解答。并且在讲解时,於文义善巧,於众多妙法,能善受持。言善通利、 意善寻思、 见善通达。

四。性多哀愍

身为一位善知识,他必需拥有一颗哀怜悲愍众生之心。由於不忍众生在生死苦海里受尽熬煎,在他的心底,常抱著众生苦即我苦,众生乐即我乐的心态来对待众生。从以下二点,可以看出一位善知识的哀愍心态:

(一)心无厌倦: 即对於弟子善能教导;弟子所作的善行与才华能给以赞叹鼓励。本身的个性耐力是勤劳精进,为大众说法教示时,不辞劳倦,无所怨言。

(二)善能堪忍:一位善知识,在生活周遭里,碰上任何逼迫苦事,先检讨自己是否有任何过失,并以业报思想为理念,不会随意怨他责人,发生愤恚。纵然是遭轻陵毁辱,也堪能忍受。而自己本性没有改变,守持以有情著想的宗旨,顾虑对方的利益为主。

五。正智正慧

善知识对佛教的经典与教法必需有深入的研究与心得。拥有能够辩别出世间法及出世间法、 俗法及圣法的渊博知识。同时亦具足能识别出追随者的品性与根机之功夫,在教诫授法上投其所好,摄其所适,成就其材的教导能力。

六。有惭耻心

一位善知识,必然具有崇重贤善的格性。所谓的崇重贤善即是对於具有贤德的人,他能生起恭敬,对於一切有漏无漏的善法亦生起崇重。因了这崇贤重善的心理,善知识就会羞耻过恶不作。常持谦虚态度,以礼待人,平易近人。

七。怀羞愧意

一个具有羞愧心的善知识,他是怀有轻拒暴恶的特性。这轻拒暴恶是指对於世间的法律、 舆论、 呵斥、讥毁等引起的恶法恶行,和自己厌嫌的恶染法都持有一股强烈的抗拒而不愿接近。因了这理念,他是非常慎重於自己的言行与态度。同时也是一个庄重的人。

念师恩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佛的人能遇名师,扶持引导,趣向正道,得於成就佛果。对於善知识的德惠,学子必须铭记在心。要存感恩之心,念恩师之德。对於善知识之恩德,佛陀有如下的譬喻:

犹如慈母, 出生一切佛法种故。
犹如严父, 广大利益亲属故。
犹如乳母, 守护不令作恶法故。
犹如教师, 示诸善法所应学故。
犹如善导, 能示甚深妙法故。
犹如良医, 能治种种烦恼病故。
犹如勇将, 殆除一切识恐怖故。
犹如船师, 令度众生大瀑流故。
犹如商主, 令到一切智宝州故。

「善财童子」是北传大乘教法里一位显赫的求法者,他的五十三参,学道求法的精神是我们后学人最追随典范人物。他的法迹可从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波罗浮屠」古迹中窥视一二。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於身心」,亲近善知识能够使学法者引生信根、闻 、施、戒、智慧诸善功德。佛陀形容这种接触就好像月亮盛满,光明渐增。冀望此吉祥之二「亲近贤慧者」 引领您往如意处。

「莫近恶知识 亦莫愚从事
当近善知识 人中最胜者
人本无有恶  习近恶知识
后必种恶根  永在暗冥中」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 说吉话祥 一 序言 吉祥安乐 不假外求
下一篇: 说吉话祥 三 恭敬应供者 Puja ca pujaniyanam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说吉话祥推荐阅读
• 印光大师:如何认识佛恩广大?
•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6】
• 印光大师: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 印光大师:杀生食肉之祸,极酷极烈
• 印光大师:因果报应者,乃人事与天理或顺或逆之影响也
• 印光大师:念阿弥陀佛可以兼念观音吗?
• 印光大师:心体不变,用常随缘
• 印光大师:今人若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佛,绝无实证之希望
• 印光大师:世间最大功德莫过于教育好儿女
• 印光大师: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证据
• 印光大师往生极乐世界前留下的最后遗言
• 印光大师:皈依三宝第一人;香敬由来;不使皈依即断灭佛种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蔡礼旭:传统文化与建构和谐社会2
• 两重关
• 刘素云:涂抹香水,很损自己的福报
• 一切经会
• 五家语录
• 戒杀念佛
• 七相怜愍
• 八秽
• 毗布罗山
• 含华
• 一假一切假
• 印光大师:念佛人尽谊尽分的要求是什么?
::法师开示 ::
• 宣化上人:诵持楞严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
• 印光大师:亲人命终时记住这3点,可助其往生,断其痛苦
• 梁启超与印光大师的殊胜因缘
• 能护持破戒的出家人吗?
• 慈诚罗珠堪布:用佛陀的智慧来调整心态
• 圣严法师:无量寿经讲记-四十八愿
• 学诚法师:碰到任何事我们都要用内功
• 净界法师:你真正要注意的是分段生死这一关
• 学诚法师:布施得财富,戒行得尊贵
• 印光大师:祭天地圣人,祭祀祖宗,奉养父母,宴会宾朋,不可杀生
• 海涛法师说故事2:王舍城的由来
• 印光大师:天定者胜人,而人定亦能胜天
• 印光大师:女人临产怎样避免难产等危险?
• 星云大师:怎样才能摆脱命运控制并开创自己的人生?
• 宣化上人:楞严咒句偈疏解(略释名义)
::佛学大辞典 ::
  • 摩陀那果
  • 三空
  • 广略相入
  • 共乐生定
  • 五俱伦
  • 奥尔高特
  • 因字
  • 二回向四愿
  • 圣慈寺
  • 机叹邪义
  • 喻疑
  • 王古
  • 法主
  • 地狱变
  • 钟梵
  • 四十华严
  • 无诤念王
  • 莲华拳
  • 印信
  •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 一玉
  • 大宗地玄文本论
  • 界内理教
  • 明咒
  • 马拉拉西克拉
  • 等
  • 谥号
  • 道业
  • 九峰头尾
  • 灵山净土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三毒?三毒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三界?三界是什么意思?
• 佛教信仰与和谐家庭(觉真法师)
• 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 志同道合的婚姻才长久(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佛教对现代家庭的几点建议
• 端正的真义
• 什么是念珠?念珠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四谛?四谛是什么意思?
• “家庭精舍” 中国当代“佛化家庭”研究(陈坚)
• 情的觉醒——佛法与生活的对话
• 不废居家业 兼修出世法(印光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