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光教科书 >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第十一册 佛光学”的文章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一课 佛光学的内涵精神

类别:第十一册 佛光学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第一课 佛光学的内涵精神
 

  多年以来,佛光山僧团与佛光会教团相继提出利世济民的理论架构及思想体系,已具有实践的方法及具体的成果。此两大佛教团体犹如人之双臂、鸟之两翼,在相辅相成之下,为世界遍撒和平幸福的种子,如今这些都成为研究「佛光学」不可或缺的理念。所以,什么是佛光学呢?质言之,举凡至真至善的精神理念,乃至促进人间安和乐利的真理妙谛,都涵摄在佛光学的范畴之内。以下仅提出佛光学的四点内涵精神:
  
  
  一、菩萨丛林是佛光学
  
  丛林道场是指有组织、有制度,能够接引十方大众的佛教寺院,在此特地加上「菩萨」二字,是为了简别专修声闻、缘觉二乘,只求自度自了的道场。像佛陀在印度建立的精舍、讲堂,中国唐朝「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所提倡的农禅道场,以及后来大江南北多少集众参禅、弘法安僧的寺院庵堂等等,皆名之为「菩萨丛林」。东晋末年,道安大师在战乱时期仍在各地建设道场,聚徒讲学;清末杨仁山设立「只洹精舍」,印经、教学;近代李炳南在台中创建莲社。他们不遗余力,都具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特性,所以均可称为菩萨丛林。其它如民国初年月霞大师在上海哈同花园创设华严大学;太虚大师提倡菩萨学处等等,也属于菩萨丛林的思想,只可惜因缘不具,未能扩大影响。佛光山及佛光会秉承古圣先贤的菩萨精神,怀抱慈悲济世的愿心,以净化人间为己任,从事文化教育的深耕,重视群我关系的调和,在在显示出菩萨丛林为佛光学的内涵精神。
  
  
  二、般若生活是佛光学
  
  佛教非常重视般若的修持,经典中说般若不但是六度之首,也是诸佛之母,又说「般若」如人之双目,能领导其它五度走向圆满的境界。般若智慧得自于日常生活的体验,因此离开了生活,就没有般若。《金刚经》开宗明义便揭櫫佛陀的般若生活:「著衣持钵」,代表佛陀手中放般若光;「入舍卫大城乞食」,代表佛陀足下放般若光;「于其城中次第乞食」代表佛陀眼睛放般若光;「饭食讫,收衣钵」代表佛陀口中放般若光;「洗足已敷座而坐」代表佛陀通身放般若光;「尔时世尊」代表佛陀时时刻刻都在放般若光。一卷《金刚经》如果通晓,便能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般若风光。此外,禅门的修行着重生活的禅味,举凡穿衣吃饭、搬柴运水,乃至扬眉瞬目、举手投足,也都是般若的体现。所谓「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同样平凡的生活,一旦有了般若,就能让我们享有解脱自在的人生。佛光山与佛光会一向提倡生活的佛教,鼓励夫妻连袂参加法会,经常举办亲子联谊活动,强调家庭美满的重要,注重人际关系的顺畅和谐,教导民众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此都说明了「般若生活」是佛光学的内涵精神。
  
  
  三、法界融和是佛光学
  
  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彻悟宇宙的真理时,发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宣言,为苦难的众生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与光明,由此而开展出来的众生平等、法界融和的思想,就是人类得到永恒安乐的根本,是世界能达到永久和平的指南。像佛陀创立「四姓出家,同为释氏」的僧团,以六和敬作为共同生活的轨范,以慈悲包容作为待人接物的圭臬,不但打破了种族的界限与阶级的差别,更使得佛法得以流布十方,并且与各地文化水乳交融。佛光山开山伊始,即订定「八宗兼弘」、「四众共有」的原则,以及佛光会历年来所提倡的主题:如「欢喜与融和」、「同体与共生」、「尊重与包容」、「平等与和平」、「圆满与自在」、「自然与生命」等等,都是法界融和理念的推行。此外,佛光山及佛光会不仅提倡男女性别的融和、贫富贵贱的融和、士农工商的融和、国家种族的融和,也积极谋求宗教之间的融和、派别之间的融和、传统与现代的融和、僧众与信众的融和,更兼顾佛法与世学的融和、佛法与生活的融和,凡此均为法界融和思想的实践。所以,法界融和是佛光学基本的内涵精神。
  
  
  四、人间欢喜是佛光学
  
  佛教是倡导欢喜的宗教,《法华经》指出:佛陀降诞在人间、出家在人间、修行在人间、证悟在人间,是为了示教利喜;观世音菩萨早已在无量劫前成就佛道,也是为了替众生拔苦与乐,才倒驾慈航,回入娑婆。此外,十方诸佛菩萨也以欢喜的修行来成就佛道,譬如弥勒佛又称为欢喜佛,还有如《万佛名经》的禅悦藏、欢喜地等许多的佛菩萨均以「欢喜」为名。可见欢喜是佛教真理的本质,欢喜是佛法修行的精髓,佛光山的工作信条中给人欢喜的精神,就是人间欢喜的修持法门;佛光会信条中「现证法喜安乐,永断烦恼无明」的守则,也就是人间欢喜的当下体证,因此,人间欢喜是佛光学的内涵精神。
  
  佛光学上承教主佛陀的真理妙谛,中循历代祖师的遗风德范,下启万代子孙的幸福安乐,以「菩萨丛林」为佛光人组织的架构,以「般若生活」为佛光人实践的内容,以「法界融和」为佛光人思想的基础,以「人间欢喜」为佛光人修持的法门,凡我佛光人均应矢志发扬,俾能达到光大佛教,普利群伦的目的。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二课 佛光学与当代思潮及未来使命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第十一册 佛光学推荐阅读
• 法子
• 罗浮山
• 中假师
• 禁语
• 山毫
• 骸骨
• 策发阿阇梨
• 悟颖塔
• 地藏盆
• 嘉泰普灯录
• 诸漏
• 婆私吒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小乘九部
• 蔡礼旭:乳字左手边是一只手,下面一个子,是抱著一个孩子
• 海涛法师:一分恭敬,一分收获
• 宣化上人:众生无边誓愿度
• 印光大师:如何为身边人开陈至理?
• 海涛法师:你怎么对待别人,最后一定回报在你身上,业力不可思议
• 蔡礼旭:为什么学生很难带?
• 岛田蕃根
• 咒心
• 离系果
• 行化
• 日严寺
::法师开示 ::
• 宣化上人:危险!遇到这些情况要当心着魔了!
• 净界法师:总有一天,你的佛性不会同意你这样颠颠倒倒过去的
• 净界法师:临命终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有三种状态!
• 宣化上人:吃五辛、肉类,鬼会天天跟着你!
• 元音老人:谈谈往生西方的关键问题
• 海涛法师:姊姊参加灵修后精神有问题,如何帮助她?
•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
• 净界法师:学佛人一般会产生高慢的:老参!
• 海涛法师说故事5:贩卖贫穷
• 宣化上人:财色招苦
• [证严法师]救世救心八大人觉经:第一觉悟
• 印光大师:儿童教育先以道德为本,次及文艺之末
• 海涛法师:慈心的功德
• 星云大师:四点意见通向快乐人生
• 印光法师:欲吃素,熟读《文钞》“南浔放生池疏
::佛学大辞典 ::
  • 拉卜楞寺
  • 一坐食
  • 有心位
  • 贤劫十六尊
  • 提婆
  • 本来无事
  • 上香
  • 一论
  • 吴怡
  • 集证
  • 起龛
  • 弥陀供
  • 打闻集
  • 界
  • 铜轮王
  • 一客烦两主
  • 柳宗元
  • 不共教
  • 火坑
  • 好坚树
  • 常住物
  • 五种禅
  • 三应供养
  • 即色宗
  • 权实止观
  • 五门禅
  • 海印三昧十义
  • 三胜义
  • 云门沙门行
  • 单复
::学佛推荐 ::
• 口业清净
• 家庭与菩提心(净慧法师)
• 什么是三界?三界是什么意思?
• 在网络上轻率发言果报非常可怕
• 佛教是谁创立的?佛教是怎样创立的?
• 五种非人
• 六个维系爱情的妙诀(星云大师)
• 志同道合的婚姻才长久(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菩萨的样子(慈惠法师)
• 什么是和尚?
• 父母子女间因缘可转变(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什么是僧俗四众?僧俗四众是什么意思?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