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光教科书 >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的文章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第八课 佛教与科学

类别: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第八课 佛教与科学
 

  科学原意为「知识」,是一门利用仪器与学理,专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进行研究与探讨的学问。科学虽然与佛教同是在探讨宇宙和人类的关系,然而科学的知识是从感官而来,是变幻无常的,今日的定律也许会被明日的定律所推翻,并非永远不变;而佛教的教理,却是佛陀以至高无上的般若智慧所证悟发现的自然法则,这个「法」是宇宙本有,历久弥新的真理,具有普遍性、永恒性。所以,佛学的提倡不仅与科学没有抵触,反而对科学的方法与效用上,提供更精确的检证。
  
  佛教其实可以说是指引科学的明灯。在佛教教理中,蕴涵许多有关精神与物质世界的深邃思想概念,可以提供科学研究发展的构思与方向;另一方面,科学愈发达,则愈能印证佛法的合理性与真实性。例如佛经记载,「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如今透过科学仪器,证实此说非虚。佛经上常说,十方恒河沙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乃至说虚空无量、法界无尽、国土众生无量无边。佛经所说的虚空、法界、无量无边,今日天文学家已证实:宇宙中充满了无量无数的银河系、太阳系、星云团、天河、星球等。佛教天文学不仅开拓了人类的思想领域,尤其证明佛法并不违背科学,甚至超越科学,因为基本上,佛教不仅教义合乎科学的辩证,而且佛经的组织合乎科学的方法,佛法的修行更合乎科学的精神。
  
  在教义方面,佛教的三法印,所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依物理学来说,世间一切事物没有一样是静止的。既是动的,即是无常;因为无常,没有固定自在的「我」可得,因此无我。但是另一方面,依量子论的观点来看,一切物质可以完全变换成能量,储藏于空间中;空间中弥漫的能量经过聚集后,也会形成物质,因此一切事物的本性是空寂的。也就是说,不论世间如何动乱,不论万法如何差别,最后终归于寂静、平等,这就是涅槃的境界。
  
  甚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质能关系也提出:宇宙万象万物都只是能的各种不同形态。「能」无法被看到,但科学能证明它确实存在,这正可以验证佛陀所说万法皆「空」的事实;空,看不到,却无所不在。乃至佛陀对时空的体认,所谓「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换句话说,时空是不可分割的,唯有在时空一体的时候,一切法的真相才能显现出来,这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说明宇宙是三度空间一度时间的四度时空连续区,如无时空的标准,宇宙并没有客观的存在之理论是相同的。
  
  科学是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它的研究方法不外逻辑学中的归纳和演绎,而研究科学的精神在于客观,重分析,凭实证,以求出研究的正确结果。佛教经典的组织、结集与传译的作业方式、注疏分析的精密、科判的严谨等,都合乎科学的精神。例如东晋道安大师将佛教经典的组织,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等三部分,序分又有「如是我闻」等语,具足有六种成就,恰与今日新闻学上的「六何」相似,又与科学上作者写实验报告相同。实验报告开头必须将实验主持人、共同实验者、时间、地点、实验目标、使用仪器材料一一列明,再记录实验的本文,以表示此报告的准确性。此种叙述法在二千多年前,已为佛教所采用。
  
  佛经的结集与传译也是十分合乎科学的作业方式,佛教史上几次的经典结集,每次与会者都在五百人以上,在会中诵出三藏,复经大众同意,定为佛说。佛经的翻译,如中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翻译,人员多达三千,译场中有主译、证文、证义、译语、笔受、缀文、刊定与润文等职别,每人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组织严密,合乎科学的作业方式。
  
  此外,佛教经论的注疏分析也是十分缜密,例如科文是为方便解释经论而将其内容分成数段,再以精简扼要的文字标示各部分的内容;科图则是将科目全部以图表示;对于经论注疏内容繁复者,往往将全书分为若干卷,又将全经三分,再以天干地支细分为若干目,其分析之细腻,较之科学分析,有过之而无不及。
  
  佛教一向注重解行并重,在经文的流通分大都载有「信受奉行」之文,可见佛教崇尚实践,经由实践而与理论相互印证,这是相当具有科学精神的。
  
  佛教的修行是有层次、有系统的。例如:禅宗祖师常说「要提起疑情」、「要大彻大悟」,这正是科学家的研究精神。净土宗的修行,主张信愿行是往生净土的三资粮,正如离家远行,一要资财,二要粮食,缺此二事,则难到达。再如一般修行的次第「信解行证」,说明学佛的第一步要皈依三宝,这是确立信仰;从发心信仰到究竟证悟,尚有解、行的过程,而且信解行证并非单线的次第,而是一种循环的,是周而复始的。总之,佛教不仅在理论上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就是在实践的法门上,也是循序渐进,相当缜密而科学化的。
  
  尽管现代科学的进步日新月异,甚至把人送上月球,但是能登陆月球,却无法登入人心;尽管现代的医学科技进步,可以替人换肾换心,但是物质的心脏可以更换,我人的真心本性却丝毫无法更替。近代西方科学已经察觉到「精神」与「物质」的不可分离,也相信世间万象(物质)的内涵,还有很多是目前科学未能解开的谜底,是未来科学研究努力的目标,但是这些努力仍然是在佛教所说的「缘起性空」的法则下进行。如果这些科学的成就偏重「物质」的研究发展,只能造成人类心灵的空虚与失控。佛教强调行解并重,并不单是着重在知识的累积,而是在精神意识的豁达与智慧的开展。佛教深知「精神是物质的内涵,物质是精神的作用」,因此,佛教能防治「科学主义」的弊病,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第七课 佛教与管理
下一篇: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第九课 佛教与医学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推荐阅读
• 婆罗门作贼畏打,终证圣果
• 诚实的商人与贪心的商人
• 两个比丘各得报
• 利诱儿子学佛法 佛陀加以指导终得圣果
• 太阳五日未升起,只因两位修道人在吵架?
• 年少比丘因造恶口,五百世堕为狗身
• 金色比丘尼的前世因果
• 猕猴的正义
• 他委求作奴,只为供养三宝!
• 幼童为寻牛犊虎口丧命,转世轮回精通佛经
• 阿难尊者请教佛陀 所有诸佛的佛法都是一样
• 寡妇为变男身,竟纵身从高楼跳下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一切法界自身表
• 印光大师:净土法门为难信之法
• 金农
• 什么叫业障?忏悔业障是修行重点!
• 刘素云:小罗居士往生后回来的报告
• 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三十七集)
• 学诚法师:面对他人过失如何正确发心
• 看破放下是般若,老实念佛是净土
•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十)
• 蔡礼旭:从细微慎独处着力培养存心恭敬谨慎的态度
• 海涛法师开示如何修持《心经》
• 宣化上人:骂了证果圣人一句话,结果做牛五百世
::法师开示 ::
• 海涛法师:香点完以后香脚如何处理?
• 海涛法师:菩萨心行 2
• 宣化上人:同性恋 : 末法浩劫的危机
• 印光大师:世尊善治众生身心等病
• 宣化上人:为什么自性是佛还没有证佛果
• 印光大师:念佛功夫不得力能否往生?
• 星云大师:消除压力
• 印光法师:必须劝家中眷属同生信心,同常念佛
• 星云大师:从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还灭
• 印光大师:敦伦尽分之“敦伦”的含义
• 印光大师:谈素食推广
• 给阎罗王的一块钱
• 印光大师:仗自力了生死有如此之难,五位名人为证
• 元音老人:净土指归
• 印光大师:念佛的宗旨
::佛学大辞典 ::
  • 考信录
  • 法术
  • 无余涅槃
  • 敛衣
  • 不坏句
  • 日宫
  • 龙盂
  • 金刚身
  • 现在世
  • 事观理观
  • 甘丹寺
  • 解虎锡
  • 二十二门
  • 掉棒打月
  • 棺文
  • 慧命
  • 第二七日说
  • 十方往生
  • 涅槃门
  • 三十日佛名
  • 普庆寺石塔
  • 有无四句
  • 三聚净戒
  • 戒坛石
  • 心道
  • 三教搜神大全
  • 空教
  • 宝林传
  • 山门罗汉
  • 五身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业报?什么是因果报应?
• 什么是五戒?五戒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四谛?四谛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轮回?轮回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五乘教法?五乘教法是什么?
• 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 布施的方法
• 也谈佛教徒的婚姻问题
• 佛教对现代家庭的几点建议
• “家庭精舍” 中国当代“佛化家庭”研究(陈坚)
• 什么是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八正道?八正道是什么意思?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